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江西版 20分钟训练16 语言文字运用+名著阅读+诗歌鉴赏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字形和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庠序(xiáng) 楔子(xiē) 岿然不动(guī) 戎马倥偬(zǒng) B.自栩(xǔ) 睥睨(pì) 不屈不饶(náo) 封妻荫子(yìn) C.悲恸(dòng) 僭越(jiàn) 煊赫一时(xuǎn) 道义相勖(xù) D.煴火(yūn) 哥俩(liǎ) 杳无音信(yǎo) 压轴戏(zhòu)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团结协作,不能孤军奋战,三人成虎,我们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B.江南的水乡在夕阳的映照下分外的美丽,远处,农家的小屋,升腾的轻烟不绝如缕,极富诗情画意。 C.重读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我们会感受到,小说句句探骊得珠,让人认识到人生的窘况和民族的困境,那些对先生指责的言论是何等的浅薄。 D.经历了足坛反腐倡廉教育整顿,国足的成绩也有目共睹,年初战胜了韩国队,在和德国勒沃库森队比赛中又不孚众望,以3∶0取胜,取得了对五大联赛强队最大的胜利。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上级主管部门针对开发商囤地炒地作了严格规定,加快已批未建的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建设,对于超出合同约定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的责令限期动工、竣工等。 B.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到位的唯一标准。 C.“权贵二代”这一封建残余现象,从法律意义来讲,不仅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一种背离,而且也是与现代宪法精神背道而驰。 D.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一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还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对两岸关系发展还持有疑虑,这是一时难免的。我们愿意积极与他们沟通,以最大的包容和耐心加以化解和疏导。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找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B.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C.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彩缤纷,似乎把春天的色彩全聚拢到这里来了。 D.“今天干什么去了?”他诡秘地一笑:“我没干什么。”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插入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毋庸讳言,打造文化的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却不能,因为文化从来不是人为地打造出来的。 ①但这种“打造”还是造不出文化来 ②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通过努力是可以打造出来的 ③这种打造是政府行为 ④“打造”这个词儿的本义是制造 ⑤应该说,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取得某些文化效应的 ⑥其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为了弘扬和兴起当地的文化 A.①④②③⑥⑤ B.①④⑤⑥③② C.④②①⑤⑥③ D.③⑥⑤①④② 6.下列各句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老头生病期间,雷斯多夫人来过一次,但不是来看望父亲的病,而是要父亲给她支付她欠裁缝的一千法郎的定钱。(《高老头》) B.“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林黛玉说的。(《红楼梦》) C.桑丘·潘沙是在矛盾对照中刻画出来的。他既咒骂倒霉的骑士,又崇拜主人的侠义行为;他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又抱着发财梦,一心想当海岛总督;他既善良、乐观、机智,又胆小怕事、狭隘自私。(《堂吉诃德》) D.巴金创作的《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表现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知识分子内心的激荡,歌颂了觉新、觉民、觉慧、琴、瑞珏、梅、鸣凤等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斗争。(《家》)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 古离别 [唐]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①,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①毵毵(sān sān):毛发、枝条等细长垂拂、纷披散乱的样子。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这两首诗在表现诗人的情感时,前两句运用的艺术手法是相同的,试作分析。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写法上看似相近,其实不同,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D 解析:A项,“岿”应读“kuī”;B项,“栩”应为“诩”,“饶”应为“挠”;C项,“恸”应读“tòng”,“煊”应读“xuān”。 2.C 解析:A项,“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的人多,就能混淆视听,使人相信。贬义。B项,“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十分危急,也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不用于指烟。D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令人信服。意思说反了。C项,“探骊得珠”比喻作诗文能得其旨要,抓住关键。 3.D 解析:A项,缺介词宾语,应为“针对……炒地的现象”;B项,两面对一面的错误,改为“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C项,递进关系位置颠倒。 4.D 解析:D项,前后两句为不同的人说的;A项,冒号管不到结尾;B项,“等等”和省略号重复;C项,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5.D 解析:总体结构按照先肯定、后否定,再阐述理由的逻辑说明顺序排序,注意某些文段开头的提示性或标志性词语。考试可以根据后文中“文化却不能”判断出此句所接的前句是②,可排除A、C两项。再根据⑤①两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 6.D 解析:D项,琴、瑞珏、梅、鸣凤等不是知识分子。 7.(1)两首诗的一、二句其实都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艺术手法,以“晴烟”“绿柳”“画舸”“春潭”等春天的优美动人的景色来反衬诗人心中的离愁别恨。 (2)①郑诗的三、四句比韦诗的三、四句更新鲜、深细而有创意。②韦诗三、四句不过是比一、二句在情感上更进一层,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那么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浓,更要远行人断肠了。③而郑诗三、四句是说,不管烟波浩渺,也不管雨打风吹,无情的画船带着行人离去了,满载着离恨去遥远的江南。诗人却怪画船无情,真是无理而妙。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