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课标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1讲 小说阅读  考题展示 (2012·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马裤先生 老 舍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 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 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我问。 “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 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 “我没有行李。” “口欧?!”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拿手巾把!” “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停住,上面出了声,“茶房!” 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坊,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干吗?先——生——” “拿茶!” “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有时呼声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 有趣!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 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地说,“是天津,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 我笑了,没法再忍住。 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 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 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2.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考向分析 小说鉴赏,选材以中外短篇小说为主。小说文本阅读的考点,重点围绕四个方面设置:①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②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③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④结合小说的三要素,重点从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鉴赏主题的深刻意蕴等角度命题。课标全国卷设置一道多项选择题,三道主观题,其中一道为探究性试题,分值为25。近几年来,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均选择小说作为考查材料,因此它也是2013年备考的重点。  小说阅读,重在小说三要素和主旨的分析。三要素中,人物形象至关重要。分析人物形象,挖掘人物形象的内涵,是理解作品思想的关键。在阅读中,学会紧扣文本把握故事情节,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鉴赏小说的主题,注重审美体验。《考试说明》中的要求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人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有了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 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了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 热点题型一 分析作品内容,概括作品主题 如: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 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 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旁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深厚寓意。 思路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分析作品内容,概括作品主题”等多方面的能力。小说的主题就是作家通过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概括作品主题,要建立在对小说创作背景的掌握和对小说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及情感的理解上。B项,第一点形容“身体长得快”这一分析较为生硬牵强,第二点的理解是合理的。C项,“语言平实”“情节跌宕起伏”“叙事手法新颖”的分析都不够恰当。D项,“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的分析是错误的。爷爷看染布,表现了爷爷对染布技艺有兴趣,学习染布技艺的认真与执著。 答案:选E得3分,选A得2分,选B得1分,选C、D不得分。(本题5分) 技法解密 选择题是对文章的综合考查,在“分析作品内容,概括作品主题”方面,常用以下技巧。 1.通过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来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通过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来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她)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某种本质,显示着作品主题的价值。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和化身。 3.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结合相关的社会、历史知识理解作品的主题。 热点题型二 把握小说情节,领会情节的特点及作用 如:2.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欣赏作品形象,领会情节的特点及作用。答题思路要联系小说三要素进行思考,即一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二是对情节构成的影响,三是联系人物生存的背景和环境,思考对主题的作用。题目中“嚼黄豆”是小说主要人物的一个习惯动作,是人物精神面貌的写照,反映了爷爷的性格特征。题干问的是“在全文中有何作用”,因此回答本题要考虑到结构上的线索作用。同时,这一动作在文中反复出现,是情节构成的重要因素,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参考答案:①生动揭示爷爷的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性格特征;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③为情节发展作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 技法解密 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有序幕、尾声两个部分。 1.某处情节的特点。(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效果: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效果:使结构紧密、完整。(3)就中间来说有承上启下式。效果:使情节完整,结构严密,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内容更加充实丰满。(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式。效果:留下空白,出人意料,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 2.某处情节的作用。(1)情节本身的作用(使情节波澜再起,情节更突出;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作为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文情节;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2)对人物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3)对主题的作用(深化主题,突显主题)。 热点题型三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如:3.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段主要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这是一句动作描写。动作是人物内在心理的外在表现,分析时要结合上下文,尤其要考虑败家父亲对爷爷的影响。阅读时要注意语句深层含意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参考答案:心态:反映出爷爷在产业被抵债之后内心的痛苦、失落和气愤。 分析:①“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是因为内心痛苦,没兴趣嚼黄豆了;②“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寓意其守成的失败,也表达了对儿子败家的气愤。 技法解密 这里主要说“欣赏作品的形象”。欣赏小说的形象,主要指欣赏人物的形象。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小说形象的考查主要是欣赏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意义以及人物或物象的作用。 1.人物形象:××是一个……(身份定位)的形象。(概括时用三四个形容词,注意人物的身份、职业等的定位)概括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全面恰当,不重复;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分析。(2)分清主次,把握主要性格特征。 2.塑造人物:(1)直接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2)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或烘托):周围人物、环境的衬托;(3)修辞:对比、夸张等。 3.某个人物的作用:(1)人物本身及对其他人物的作用(自身的性格特点,烘托、映衬、反衬其他人物);(2)对情节的作用(推动某一情节发展);(3)对主题的作用(突显某种主题)。 热点题型四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如: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思路分析:此题是一道探究题。探究试题的设置可以从小说的标题、情节、人物、道具等任何一个因素入手。本题借对小说标题的探究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并对作品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探究时既要紧扣文本内容,又要根据要求联系现实谈出自我的感悟。答案开放程度较高,可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象征意蕴等方面加以考虑,探究时应选择“最深的一点”。从爷爷与父亲亲缘情感角度可挖掘教育与传承的内涵,从黄豆的象征意蕴及“我”的感悟出发,可探讨对财富的认知及价值观的理解。 参考答案:寓意:一是爷爷通过一生奋斗留给“我”的物质遗产,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二是爷爷留给“我”的人生教训,启发“我”对物质要有清醒的认识,是精神财富。 启示一:就人生追求而言,单纯的物质追求并不会让人幸福,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 启示二:就亲缘情感而言,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要帮助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启示三:就传承而言,精神财富的传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 技法解密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常用以下技巧。 1.必须根据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进行探究。探究意在鼓励考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探究不是毫无根据的“随便说”,要特别留意“请联系全文”之类的提示,探究必须以文本为依据,答案必须从文本中来。 2.在坚持以文本为依据的基础上,应该尊重自己的阅读体验,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大胆发挥个人的阅读才情,将最个性化、最有创意的答案呈现出来,以体现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 3.探究的本质还是考查考生对小说三要素及其主旨的理解,要明确探究的角度,运用小说理论指导探究的实践,合理运用术语,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012·河南省级示范性高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一头牛 马 卫 岳步云活了六十二岁,家里来的最大的官就是村长,这回村长说这是县长,吓得他差点尿裤子。不为别的,就为他岳步云是我们黑水村的老落后,全村都脱贫了,只有他家还没有脱贫,害得村长年年受批,乡长年年挨骂。这些是小,最关键的是乡长升不了官,常把村长的祖宗八代拿出来骂。 县长真是个好县长,朴实得就像地里的玉米。他看了粮仓,看了猪圈,特别是看到有一头肥硕的牛,嘴里赞不绝口:“不错嘛,这牛不就值五千多吗?还有五头猪,这一加起来不就脱贫了吗?” 随行的记者忙着记录,乡长、村长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第二天,村长正儿八经地把红红的“脱贫户”铁牌牌牢牢地钉在岳步云的门楣上。 “老岳啊,你家脱贫了,这牛也该还给人家了吧?”村长心情很放松。 “村长,啥子牛?我家可没有租人家的牛啊。”岳步云摇着脑袋说。 “就是昨天县长看过的那头黄牯牛。” “嘿嘿,村长,你真会说笑话,那头牛是我喂了几年的了,怎么会是别人的?” 这下轮到村长鼓眼睛了。为了让县长参观,更为了脱贫致富的牌子,县长还没有来之前,村长找到在邻村的表弟,那是个养牛专业户,让他借头牛来装门面,事后再还他,顺带给他点儿补助。表弟当然同意。 “岳步云,你可不能耍横啊,这牛明明是为了应付县长的检查借来的,怎么会成了你的?” “村长啊,这牛在我家的牛圈,不是我家的还是你家的?” 双方说红了眼,撕破了脸。村长怄得吐血,想不到这老实巴交的岳步云,要昧良心,吞了这头牛。村长想:你也太胆大了,也不想想我是谁! 岳步云真是十头牯牛也拉不回头,坚决不承认这牛是别人的。 村长心里很冒火,路过红红酒楼,抬腿就跨了进去。 红红给村长炒了他爱吃的椿芽鸡蛋,炖上香菌排骨,再开一瓶本地的崇阳大曲,生意也不做了,二人对酌起来。 村长说出他的痛苦。 红红嘻嘻笑起来:“真是笨,不就是一头牛吗?” “你个蠢婆娘,也敢侃大话?那是一头牛,不是一只鸡,一只兔!” “一头牛就把你难倒了?” “你有啥子办法?” 红红说出了她的妙计,村长也不得不佩服。 村长第二天早早地起来,径直来到岳步云家中。他要看看那头牛还在不在。 岳步云看到村长来他家,心里不爽,但没发作。 “村长,你有啥子事哟?” “还不是那头牛!” 岳步云早料着了,很坦然:“你去牛圈牵嘛!” 村长真的去了牛圈,可哪里有牛?只有几泡牛尿还热乎乎地冒气。 村长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原来,红红给他出的主意很简单,晚上找人把牛偷回来,不就得了?本来就不是他的牛,他岳步云也不敢报案。可现在牛上哪儿去了? 转天,村长还在纳闷,毕竟心里有事,老是放心不下那头牛,不料乡秘书风风火火地闯进来。 “你个背时砍脑壳的还在做梦,乡长叫你快去,出了大事!” “出了大事?”村长心里迷糊了。 骑着自行车到了乡里,乡长一脸的怒火—— 原来县里打电话来说,你们黑水村的岳步云牵着头牛到了县里上访。牛背上写着:村长借来一头牛,我们全家熬出头,脱贫就是块铁牌牌,不信大家问这头牛! 县城轰动了,电视台的,报纸的,杂志的,广播的,嚷得个不得了。 岳步云回来了,不过不是一个人,当然还有那头牛。 跟着岳步云回来的小车上,坐着调研组。乡长陪着,村长没资格陪,只有端茶递水的份。那个戴着眼镜白脸白皮的什么科长,亲自把“脱贫户”的铁牌牌摘下来,然后对岳步云说:“大叔,你说了真话,这牛归你,钱由县里出。” 岳步云说:“我不要牛。我只想要上面晓得真相!” 乡长、村长全垂着脑壳。 村长还是不明白:那天,这岳步云为啥不当着县长的面揭穿他呢?不过他已不为这个操心了,因为他的村长当不成了,连累得乡长也当不成了。好在村长的表弟还是得到了县里赔的牛钱,不会来找他的麻烦了。 后来,岳步云成了养牛专业户,很快就脱贫了,起因就是那头借来的牛。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岳步云家还没有脱贫,害得村长年年受批,乡长年年挨骂。村长急得帮岳家借了头牛,瞒天过海地给他家“脱了贫”,钉上了一红红的“脱贫户”的铁牌牌。 B.村长的表弟愿意借牛给岳步云,一方面是因为村长允诺给他一些补助,另一方面他也怕由于表哥管辖的村里还有个别贫困户的存在,而影响表哥的政绩。 C.此事轰动了县城,调研组查清事实真相,岳步云家虽被摘下“脱贫户”的铁牌牌,但领导说“你说了真话,这牛归你”,实现了他不还牛的目的。 D.这篇小说写村长为溜须讨好领导,乡长为了升官,合起伙来造虚假业绩,结果弄巧成拙。小说对社会上弄虚作假、搞虚假政绩之风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E.这篇小说语言平实,口语化,如话家常,具有浓郁的乡村特色,同时又极具个性化。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用语简省,但性格跃然纸上。 【学生试做】 [  ] 答案扫描   学生误选D项的占25%左右。  名师点评   D项,造假是村长一人所为,乡长与村长“合起伙来造虚假业绩”在小说中并没有明显体现;B项,“他也怕由于表哥管辖的村里还有个别贫困户存在,而影响表哥的政绩”在文中没有依据;C项,岳步云说:“我不要牛。我只想要上面晓得真相!”表明岳步云此举的目的不是真想得到牛。  答案修正   选E得3分,选A得2分,选D得1分,选B、C不得分。(本题5分)  2.小说前四段的交代和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学生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扫描   交代村长造假的缘由,交代岳步云贫困户的身份和胆小的性格,描述了县长到岳步云家的过程。与下文构成对比,突出了主题。  名师点评   没有分点答题,回答问题时侧重内容的陈述,缺少艺术特色的分析。对于情节设置、开篇点题、设置伏笔、欲扬先抑等术语不能合理运用,阐释较为笼统。  答案修正   ①前四段是小说的开端,交代故事起因,说明村长造假的缘由,交代岳步云贫困户的身份和胆小的性格,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张本。 ②照应标题,设置伏笔。突出“肥硕的牛”,照应标题“一头牛”;岳步云是贫困户,家里却有一头“肥硕的牛”,暗示事有蹊跷,为下文交代村长造假埋下伏笔;故意不描写主人公岳步云的表现与态度,为下文他去县里揭露真相埋下伏笔。 ③生动的细节描写,造成欲扬先抑(对比)的效果。岳步云的胆小窝囊与下文的胆大机智构成鲜明对比,加深读者印象;县长的赞不绝口,乡长、村长的微笑,记者的忙着记录,与下文县里的严肃处理,乡长、村长垂下脑壳构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讽刺效果。    3.岳步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学生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扫描   蛮横、耿直、倔犟的性格特点。借来的牛坚决不归还,牵着牛到县里上访。  名师点评  主要是答案比较笼统,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的程度不够。要有特点和分析,特点要多角度分析,紧扣情节的不同发展阶段。同时要举例分析,丰富答题的语言内容。  答案修正   ①胆子小,没见过世面。见过最大的官是村长,听到县长来差点吓得尿裤子。 ②正直倔犟。不能接受村长用虚假手段欺骗上级的做法。 ③机智明理。留下造假物证(牛),写打油诗披露真相,相信政府。 ④贫穷却有志向。主动摘牌,奋力脱贫,成为专业户。  4.岳步云一开始给人的印象与后来的行为构成了巨大反差,你认为这种反差是否合理?请从人物形象或情节设计中任选一项,结合原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学生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扫描   合理。虽然岳步云没见过世面,说见“县长”,就吓得“差点尿裤子”,但这是说他朴实的一面,与他后来牵牛上访不造假是统一的。文章欲扬先抑,使情节富有变化,增加了小说的吸引力。  名师点评   探究题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考生审题不准确,忽略题干中“任选一项”的要求,将“人物形象”与“情节设计”混为一体,同时理由不够具体充分,如果理由有多个方面,宜分条作答。  答案修正 参考答案一: (1)我认为文中前后这种巨大的反差不合理。 (2)从人物形象看: ①一开始岳步云没见过比村长更大的官,听到县长来吓得差点尿裤子,村长也说他“老实巴交”,给人胆小怕事的感觉,突然间却不怕得罪领导,主动向造假之风宣战,人物性格变化太过突然,前后判若两人。 ②一开始岳步云是全村唯一尚未脱贫的,给人窝囊的感觉;后来屡出惊人之举,而且因一头牛而迅速脱贫致富,能力非常出众,前后矛盾。 ③这样塑造人物,人为安排的性格突变,不符合生活的必然逻辑。 参考答案二: (1)我认为文中前后这种巨大的反差合理。 (2)从人物形象看: ①岳步云胆小但并不窝囊,贫穷但并非没有能力,作者对他的描写是欲扬先抑,前后并不矛盾。   ②岳步云虽然是一个胆小、没见过世面的农村老汉,但他的性格中有农民的朴实、正直、倔犟、厌恶虚假的一面,他的勇于打假的行为是有心理依据的,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 ③这样塑造人物,人物形象丰满,避免了概念化、脸谱化,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参考答案三: (1)我认为文中前后这种巨大的反差不合理。 (2)从情节设计看: ①岳步云讨厌造假,也不想昧下牛,那他为何一开始不拒绝村长造假,也不当着县长的面揭穿真相,过后却牵牛上访?村长想不通,读者也很难想通。 ②既然岳步云如此机智,如此有心计,一头牛就让他走上了致富路,那为何“是我们黑水村的老落后,全村都脱贫了,只有他家还没有脱贫”? ③这些情节设计,虽在意料之外,不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一种虚假编造的感觉。 参考答案四: (1)我认为文中前后这种巨大的反差合理。 (2)从情节设计看: ①县长视察时,作为主要当事人,岳步云竟然毫无反应,小说一开始就为他扣牛不还、牵牛上访埋下了伏笔,情节上并不突兀。他一开始的不动声色,正是为了造成既定事实,扩大影响,出造假者的丑。 ②岳步云是如此“脱贫”的,就可以想见全村是如何“脱贫”的了。岳步云的未“脱贫”,其实正是他坚持不虚报造假使然。一头牛就让他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正表明干部们过去并未给他以实实在在的帮助,否则身上蕴藏着巨大潜能的岳步云早就真正脱贫了。这正是小说独到的设计。 ③这样安排,使情节抑扬跌宕,前后巨大的反差,使小说富于故事性,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易错警示 (1)分析作品内容,概括作品主题,易错点是: ①对通过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的认识还不到位,仅习惯于从故事情节这一单一角度把握作品主题。 ②忽视注释对理解作品主题的提示作用,不能准确认识作品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2)把握小说情节,领会情节的特点及作用,易错点是: ①忽视开头和结尾在小说结构中起到的引入、总领或总结的作用,不重视分析它们与前后文的关系,不能较好地把握小说的基本思路。 ②对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的分断、连接关系模糊,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不够合理。 (3)欣赏作品的形象,易错点是: 小说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考生大多知道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欣赏人物形象,但紧扣故事情节来概括人物性格这一点经常是要点不全,丢三落四。 (4)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易错点是: 不少答案脱离文本,任意发挥。须知,探究题虽然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探究不是毫无根据的“胡说”,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从文本中来。当然,在坚持以文本为依据的基础上,欢迎最个性化、最有创意的答案。  一、(2012·豫东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对 话 李培俊 副所长是岳所长要来的。岳所长之所以竭力要个副所长,是为宋史研究所长远着想,岳所长59岁了,年底到届,手续一办,没个接手的人能行? 人来了,是个年轻人,30多岁,原是外省一所高校的教授。老岳有些担心,这么年轻,能担起这副千斤重担?可既然让他来,就一定有让他来的理由。报到那天,岳所长一问,副所长竟姓秦,不但姓秦,籍贯竟是南京。岳所长不禁一声暗笑,说,秦所长姓秦?秦副所长何等聪明,哪里听不出来其间意思,笑了笑,反问说,所长姓岳?岳所长点点头说,不但姓岳,而且是岳飞正儿八经的后人,不是冤家不聚头啊。秦副所长也说,800年前那桩公案不会影响咱俩合作吧?岳所长说,哪里会。 岳所长这人肚子里有货,虽主攻宋史,可三皇五帝、夏商周,都在脑子里装着。上任不久,秦副所长上门拜访,岳所长把他延至一室,沙发、茶几、陶壶、杯具,空空荡荡,别无他物。秦副所长问道,这间房是做什么的?岳所长说,书房。秦副所长又问,怎么没书呀?岳所长说,猜猜。秦说,过目不忘?诵罢即烧?一切都在脑子里装着?岳所长不置可否,转了话题,说起了所里的事。 秦副所长家在外地,常到岳家蹭饭,两个清素小菜,一壶烫热的小酒,吱吱地喝上一阵。饭后,两人坐进书房,品着茶谈天论地。既然搞宋史研究,自然绕不开风波亭那段公案,这一绕,便把两人的关系绕得有些微妙。终于有一天,围绕岳飞的死因打了一次口水仗。 话头是老岳挑起来的。老岳说,世间的事真是妙不可言,你呢,秦桧后人,我呢是岳飞嫡传,可咱俩却坐在一起喝茶,放到800年前,非把老祖宗气死不可。 小秦也感慨一声,说,其实呢,岳帅之死应该是高宗所为,秦桧不过是当了一回替罪羊而已。老岳说,小秦,历史定案的事,咱就别翻烧饼了,否则,怎么会有“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那副对联呀。小秦当然知道,此联是乾隆状元秦大士所作。小秦说,那是秦大士为讨好天下人的应时之作,或者说,是个表态。老岳你想想,岳帅时任高官,又是抗金主帅,没有赵构指使,秦桧能杀得了岳飞?你注意那个细节了吗?就是岳帅死前夜,赵构亲往监牢探望?老岳说,注意到了,可毒酒却是秦桧所赐。小秦说,咱先把这个问题放下,讨论一下《满江红》,写下这首词时岳飞已当上节度使,30岁当上节度使,显非常人,皇帝忌这个。那首词可谓激怀壮烈,成为千古绝唱,可岳帅根本没想赵构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假若不是徽、钦二宗被擒,九五之尊哪有他的份?如若岳帅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宗呢?赵构还有什么理由再坐龙椅?所以说,是一曲《满江红》杀了岳飞,换句话说,是岳飞自己杀了自己。秦桧不过是替人承担了骂名而已。 老岳摆摆手制止小秦,小秦却不管不顾,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岳飞不好酒,不好色,不贪钱,不要官,人过于完美,容易被人误解,赵构不禁要想,那他要什么呢? 老岳竟有些无言以对。隔了许久,老岳说,该吃饭了,在这喝两杯?老岳是第一次这么让小秦,以前都是:中午在这吃啊,不容小秦推托的。小秦知道这是虚让了,人家巧让客,怎好当个热粘皮?便笑笑,说,算了,答应了朋友的饭局,就不在这儿吃了。 不久,老岳递了辞呈,请求辞去宋史研究所所长职务,在辞呈最后,他建议由小秦接替所长职务,提前到位。走那天,小秦抱着老岳哭了,说,岳所长,多来啊,好多事离不开你呀。老岳拍拍小秦肩膀,什么也没说,眼睛湿湿的,提了一个请求:能给我弄一套宋史吗?小秦说,你不是读过了吗?老岳说,我想再读读,再说,我家书房里也该有一部书了。 (选自《花园》2010年10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构思精巧,短小精悍,首尾呼应,详细叙述了从岳所长要副所长到秦副所长提前到位接替正所长的职务交接过程。 B.秦岳二人围绕岳飞的死因打了一次口水仗,秦副所长有理有据地为自己的老祖宗秦桧进行了辩解,终得岳所长的认可。 C.本文运用正衬的艺术手法,通过写岳所长肚子里有货,过目不忘,诵罢即烧,一切都在脑子里装着来衬托秦副所长的形象。 D.这篇小说语言凝练,选材典型,叙述详略得当,通过典型事例塑造了岳所长和秦副所长这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E.本文按照情节发展展开记叙,先写老岳对小秦的担心,又写两人的交往,再写两人的争论,最后以岳提前让贤于秦结尾,情节既顺理成章又颇有波折。 2.小说有一个细节描写,前面写老岳书房没有书,后面又写老岳要求弄一套宋史,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3.上级给老岳派了一个年轻人做副所长,老岳有点担心。但是又想,可既然让他来,就一定有让他来的理由。结合全文,请你为秦找几个可以来做副所长的理由。 4.秦岳围绕岳飞的死因打了一次口水仗,如果你是旁观者,你会站在谁的一方?为什么?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二、(2012·山西大学附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零用钱 [美]R.W.威尔 当潜在的雇主翻看他的简历时,乔·巴斯托恩坐在那里,尽可能让自己的双腿不要发颤。他知道那些记录对他不利,但他在心里默默祈祷,别让那些缺点被读到,毕竟是圣诞节了。 威斯科特先生停下来,抬起头问道:“巴斯托恩先生,这里说你曾经因为盗窃被判入狱,是吗?” 乔感到喉咙干涩、胃部收缩,他知道接下去是什么结果,他无力地说:“是的,但是……有环境因素——” “总是有环境因素的,巴斯托恩先生,然而……”又来了…… “——我们是家庭生意,不需要增加人手了,我希望你好运,早日找到工作。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 “我知道。”乔说完,站起来握了握威斯科特先生伸出的手。威斯科特先生送乔到门口,好像怕他顺手偷走东西似的。 乔咬着嘴唇,不知道怎样跟阿贝说,他没能为她买一份圣诞礼物,因为没人愿意雇用他,或者跟她说两年前他在上班的地方偷100美元是为了圣诞节能取暖,说这些都没有什么意义。阿贝只知道爸爸今年圣诞节没有给她买礼物。 走到威斯科特的店门口,乔想再努力一下。他对挡在门口的威斯科特说:“求求你了,今天是圣诞节,我有一个8岁的女儿……” “很抱歉,巴斯托恩先生。”威斯科特挥了挥手,打断了他的话,“你应该知道,没有人会信一个小偷说的话。” 乔看了看四周,威斯科特刚才实际上说得很大声。还好,周围只有两个人,一个穿着大衣的人轻快地走过,还有一个老乞丐从街道对面的公园走过来。 乔大声说:“你说得对,但我这回改正还不行吗?”可是,威斯科特不再理他。 雪开始下了,乔拉起他的衣领,把手插进衣袋里,走过街道对面,跟那老乞丐擦肩而过时,对那老乞丐微笑了一下。 老乞丐也回了一个微笑,问道:“你可以给我一点零钱吗?我要买一杯热咖啡暖暖我这把老骨头。” 乔在他的口袋里摸索了一会儿,他的左手没有摸到什么东西,但他的右手抓出了两个两角五分的硬币、两个一角的硬币和五个五分的硬币、五个一分的硬币。 乔把那些硬币放入老乞丐摊开的双手中,笑着说:“你运气好,我想这么多应该够了。祝你圣诞快乐!” 那老乞丐说:“年轻人,我也祝你圣诞快乐!” 那老乞丐走到对面,进了威斯科特先生的店,乔把手放回口袋里,继续向前走。那个刚才穿大衣走过的人正在人行道边跟一个老妇人说话。乔看向人行道,看到了一个钱包。乔把它捡起来,发现里面有几张信用卡和几百美元现金。他的祈祷灵验了,他可以用这些钱给阿贝买辆单车,一个玩具屋子,甚至他可以用这些钱去旅社开个房,让阿贝不用到监狱附近去看他。或许珍尼斯也跟他们在一起,再一次全家人一起过圣诞节。 不行。如果阿贝知道这钱是捡到的她会怎么想?乔猜得出钱包是谁的,他看看那个穿大衣的人,又看看钱包。在一张信用卡的旁边有一张证件,乔从上面的相片确认了钱包是那个穿大衣的人的。 乔偷过钱,那时是急了,但他本身不坏。 那个穿大衣的人跟那老妇人说了再见,又开始往前走了,脚步还是那么轻快。 乔慢跑赶上去,喊道:“先生,打扰一下。我想你掉了钱包了。” 那人停下来,转过身,眼睛睁大了,说:“啊!是,那是我的钱包。”他接过钱包,立即清点里面的东西。 乔没有等他点完就走了。他转向马洛大街,向监狱附近走去。突然,他看到珍尼斯带着阿贝走过来,阿贝一看到他就伸开双臂向他跑来。 乔抱着她,笑着,眼睛却湿了,他说:“圣诞快乐,孩子,我很抱歉,没有为你买什么礼物。” 阿贝笑得很开心,她撒娇似的说:“哦,爸爸,别那样想。妈妈说来带你回家,我非常高兴。” 乔愧疚地看向珍尼斯,想确认阿贝说的是不是真的。珍尼斯说:“乔,是你回家的时候了。”两行热泪从乔的眼里流下来。 乔的室友迈克拿着个无绳电话跑过来,喊道:“乔,你的电话,是一个叫威斯科特的人打来的。” 乔对电话里说了一声:“喂?” “如果你愿意,明天来上班吧。”威斯科特先生在电话里说。 “我愿意。我可以问一下吗,是什么使你改变主意的?”乔的胸中涌起了一股暖流。 “是我跟我爸爸喝的那杯咖啡。” (选自2011年7月《文学报》)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还好,周围只有两个人,一个穿着大衣的人轻快地走过,还有一个老乞丐从街道对面的公园走过来。”这里表现了乔紧张不安,怕别人听到他来找工作的事。 B.“乔没有等他点完就走了。他转向马洛大街,向监狱附近走去。”这写出了乔把钱包还给失主时并不要求回报的心理。 C.作者以“是我跟我爸爸喝的那杯咖啡”结束全文,出乎乔的意料,也出乎我们的意料,从而使整个故事的情节显得跌宕起伏,令人回味无穷。 D.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威斯科特先生为了试探乔,特意设置了穿大衣的人丢钱包和父亲扮演的老乞丐乞讨零钱这两个情景。 E.读了这篇小说后,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不管以前做错了什么,只要存有一颗善良的心,就会有好报,这是这篇小说揭示的唯一的主题。 2.在小说的开端部分乔的处境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小说这样写的作用。 3.文中的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从乔找工作写起,到他找到工作结束,那么小说的题目可以由“零用钱”改换成“求职”吗?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参考答案: 命题调研·明晰考向 考题展示 1.答案:选D得3分,选B得2分,选A得1分,选C、E不得分。(本题5分) 解析:D项说法正确。B项,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是通过多个细节表现出来的,如果只说“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不够全面。A项,该小说的特点是情节简单、轻松,富有戏剧性。说“情节曲折、紧张”,不准确。C项,从马裤先生挖鼻孔,在别人的头顶脱鞋、摔袜子等细节看,马裤先生是一个猥琐、不懂礼貌、不讲卫生的人。E项,“我”只是一个观察者和叙述者,并没有与马裤先生形成对比。 2.参考答案:①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小说中人物的外貌(肖像)描写与表现主人公性格特点、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有一定的关系。开头即有一段外貌描写,写作意图一般为塑造形象、铺垫、引发读者兴趣。 3.参考答案: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 解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一定要从小说的情节和细节出发,要从人物的言行出发,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每一个特点都要有根据,切忌无根据地凭空想象。 4.参考答案: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 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 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 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作品表现出的观点态度。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但都必须立足原作,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不能凭空得出结论。 创新模拟·预测演练 一、1.答案:选D得3分,选E得2分,选B得1分,选A、C不得分。(本题5分) 解析:A项,详细叙述了“职务交接过程”错。详细叙述的是两人的争论。B项,“终得岳所长的认可”不准确,原文是说“老岳竟有些无言以对”。C项,说岳所长“过目不忘,诵罢即烧,一切都在脑子里装着”不准确。这是秦问的话,“岳所长不置可否”。 2.(1)书房没有书是写老岳肚子里有货,历史都在脑子里装着,是说老岳很自信也很自负。(2)要书是老岳与小秦争论后,认识到自己学问的不足,想再读读宋史。(3)这两处描写前后照应,使小说结构完整,更能充分展现两人的人物形象。 3.(1)年轻有为,有精力挑起研究所的千斤重担。小秦“是个年轻人,30多岁,原是外省一所高校的教授”。(2)对宋史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比如和老岳关于风波亭公案的争论。(3)思维敏捷,有智慧。如和老岳初见时的交谈,与老岳争论后老岳留吃饭时的交谈。(4)有交往能力与合作意思。如与老岳的交往。 4.站在老岳一方:历史定案的事,我们没有充分的理由不能随便翻案。秦桧是主和派,岳飞是主战派,两人政见不和,秦桧赐毒酒毒死了岳飞,连秦家后人都说“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站在小秦一方:历史虽然已经定案,但是我们可以重读历史,可以给出新的合理的解释。秦副所长说的有道理:(1)岳帅时任高官,又是抗金主帅,没有赵构指使,秦桧能杀得了岳飞?(2)岳帅死前夜,赵构亲往监牢探望。(3)赵构的皇位因为徽、钦二宗被擒而来,如若岳帅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宗,赵构还有什么理由再坐龙椅?所以说,是一曲《满江红》杀了岳飞,是岳飞自己杀了自己。(4)岳飞不好酒,不好色,不贪钱,不要官,人过于完美,容易被赵构误解。所以,岳帅之死应该是高宗所为,秦桧不过是当了一回替罪羊而已。 二、1.B、C 解析:A项,应是“怕别人听到他以前做过小偷的事”。D项,无中生有,结论武断。E项,“是这篇小说揭示的唯一的主题”不合适,这是其中的一个主题。 2.圣诞节快到了,乔急于找到一份工作,想赚点钱给8岁的女儿买圣诞礼物,但由于自己的简历上有曾因盗窃被判入狱的不良记录,乔因此遭到拒绝而没找到工作。这样写的作用:同下文的故事情节形成对比,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主题。找工作无望,无法给女儿买圣诞礼物,在十分需要钱的情况下,却能把零用钱施舍给乞丐、拾到钱包归还失主,在“需要”和“舍得”的对比中,乔善良诚实的本性跃然纸上。 3.(1)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疼爱女儿,想在圣诞节为女儿买礼物以尽父亲的责任;生活拮据却能把零用钱施舍给乞丐,始终对那老乞丐微笑着并祝他圣诞快乐。这些都体现出他的爱心和热心。(2)善良诚实。拾到钱包后虽有过心理斗争,但能主动归还失主,并不求回报,体现出他善良又正直的本性。(3)知错能改。虽有过盗窃入狱的经历,但他曾大声地向威斯科特表示要改正;见到妻子时很“愧疚”,表现出对过去犯的错误的后悔,觉得对不住妻子。 4.观点一:不可以改换成“求职”。因为:(1)从小说构思的角度考虑:乔把零用钱施舍给了老乞丐,老乞丐又是雇主的父亲,乔因此找到了工作,施舍零用钱的情节推动了故事的发展,结尾出人意料,体现了小说构思的独具匠心。(2)从刻画人物形象的角度考虑:小说对乔施舍零用钱这一情节进行了细致的描绘,通过对乔的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尤其是对硬币数量的具体交代,突出了乔乐观的生活态度与热心助人的性格,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主题也更加鲜明突出。相比之下,对“求职”内容的描写显得有些逊色。 观点二:可以改换成“求职”。因为:(1)从情节发展的角度考虑:小说主要写乔为了给女儿买圣诞礼物而去求职、求职失败后在街上发生的故事、求职意外成功,所以乔“求职”是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2)从体现主题思想的角度考虑:乔“求职”成功是他的善良之举所致,善良的人会有好的结果,小说在赞扬了主人公善良正直本性的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向善的风尚,用“求职”做标题更能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深入思考。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