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浙江版 专题升级训练八 古代诗歌鉴赏 1.(2012·浙江重点中学协作体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度大庾岭① [清]朱彝尊 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②。 丞相祠堂虚寂寞,越王城阙总荒芜。 自来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有鹧鸪。 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 注:①大庾岭:地名,位于广东和江西交界处。岭上广植梅树,故又名梅岭。②徂:消逝。 (1)写出颈联中“鸿雁”和“鹧鸪”的寓意。 ①鸿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鹧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2.(2012·绍兴中学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关山月①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②胡:这里指吐蕃。 (1)诗人借________月夜高楼的叹息来抒发戍人________的情感。 (2)赏析画线诗句的内涵和作用。 3.(2012·宁波中学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暮归山中 [明]蓝仁 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 衡门①栖鹊定,暗树流萤乱。 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 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注:①衡门,指用根横木代替门,通常是贫士之家的代称。 (1)诗中“暮归者”的身份是什么?这首诗的尾联犹如一个电影镜头,暗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请赏析颈联中“明灯”的意象。 4.(2012·温州中学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此诗为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时所作。 (1)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2)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请加以简析。 5.(2012·杭州中学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①去! 注:①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 (1)简析词中画线句的作用。 (2)这首词想像奇伟、气度恢宏,请就此作赏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贫 女 秦韬玉①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少有辞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先为一宦官做幕僚,后从唐僖宗避难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人春榜,著有《投知小录》三卷,《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十六首。 (1)全诗以“贫女”的口吻述说了“贫女”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诗歌各联内容加以概括。 (2)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说出其中的一种,并结合诗句进行简析。 7.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2)题。 鹊桥仙 陆 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陆游《鹊桥仙》中的“渔父”和柳宗元《渔翁》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2)“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和“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都是写渔夫的生活,但表现手法不同,试作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清平乐·检校①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②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检校:查核。②床头:指酿酒的糟架。 (1)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 (2)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请赏析其中的“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玉楼春 [宋]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①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注:①游丝:蛛丝。 (1)联系全词,简析上片开头两句表现情感的手法。 (2)抒情主人公为什么会产生“寂寥”之感?请结合下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1)①书信,比喻乡音。②喻指思乡。 (2)运用直抒胸臆、寓情于景的手法。感慨事业功名都随岁月流逝,表达了思乡伤怀之情。 解析:(1)古代诗歌意象的寓意,往往因其历史传承而有着一些基本的寓意,只要我们平时稍加注意,这里的“鸿雁”“鹧鸪”两个意象的寓意就不难写出。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长期拘留,关押在北海(今贝加尔湖)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却谎称苏武已死。与苏武一同出使匈奴的常惠秘密地见到了汉使者,告诉使者苏武并没有死,并让他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打猎,射到一只鸿雁,雁足上系着一块帛书,上面说苏武在一大泽中。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诡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归汉朝。因此,鸿雁也就成了邮使的美称。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2)先要对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再结合本诗具体情况,对号入座,具体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白描、象征、衬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等。本诗尾联出句直接抒情议论,对句写景,于是即可断定其表现手法是直抒胸臆和寓情于景。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赏析,要结合全诗来分析。诗人为何“不堪重伫望”,又为何满眼所见是“乱山落日”。结合诗歌所用典故,寓意推测,即可分析出这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2.参考答案:(1)思妇 思乡 (2)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清冷苍茫的景象。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吹遍玉门关内外。诗人巧借“长风”把“关”“山”“月”三个相互独立的意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伤,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解析:解答(1)题的关键是对古代常用意象的理解。此诗的“高楼”并非实指高大的楼,而是指高楼中的思妇。用的是对面敷彩法来写的,思妇想像对方即远戍边疆之人的心思情状,抒发戍边之人的思归情感。(2)题要求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内涵,二是作用。理解内涵,要从诗句所描绘的形象里感受它的画面,通过补充相关内容,形成诗意画面即可。分析作用,则要从全诗内容与结构来思考,看这四句诗对后面的诗句起什么作用,对全诗的内容、意境与艺术形象起什么作用。思考时,需要顾及诗人所使用的艺术手法,诗句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对全诗表达所起的作用。 3.参考答案:(1)“暮归者”是一隐士。暗示了诗人心满意足,不愿与世俗同流。 (2)在暮色和暗树中,一盏明灯发出温暖的光芒,照亮了贫寒简陋的小屋。“明灯”这一意象烘托出家庭的温暖和诗人回家的喜悦,并且与屋外的黑暗形成鲜明对照,暗示了远离尘世烦恼的生活,也为尾联的抒情奠定了基础。 解析:(1)分析这个“暮归者”的形象,要结合全诗意思来理解。根据古代诗歌一般形象特征,这样悠闲自在地生活在山里的人,往往都是隐士,他们并非一般的山民。确定了他的身份,再来理解尾联所暗示的诗人的心情就有了方向了。(2)要把这个意象放到特定情境中来理解。根据诗歌所形成的氛围来联想想像,先写出这个意象的形象,再简析意象的作用或效果。这个“明灯”,一出现在四周黑森森的山里,有光明之感;二是出现在清凉的夜里,它有温暖之感;三是出现在妻孥相聚的家里,具有温馨之感。 4.参考答案:(1)①“一身”“万死”两相对比,高度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实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②“六千里”“十二年”又分别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③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2)①该诗一方面叙“别离”之意,首联写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颈联寓情于景,表现分别时的无比凄恻、哀伤而怅惘之情。尾联写别后相思之梦,显得情深意浓,真切感人。②另一方面又抒“迁谪”之情。第二联,用“一身”“万死”“六千里”“十二年”等词语,高度概括自己屡遭贬谪的凄惨经历,抒发了被长期流放蛮荒之地的愤懑愁苦之情。 解析:(1)先找出这两句诗中的数词,再组合起来,看其表达了什么意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独特作用。要把数词实写内容与诗人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思考。还要从数词使用的特点来考虑,如从数字对举,大小对比,时空概念等多角度思考。(2)要从整首诗的角度思考诗歌的丰富情感。从诗歌所选用的词语意象可以看出其情感的主基调。零落、残魂、黯然、垂泪、去国、万死等等,都是极具伤感色彩的,从表面上讲,这是兄弟分别之伤感,再结合诗人的遭贬谪的经历,可见诗人别样的伤感情坏。 5.参考答案:(1)承接上下两片,上片末写天帝的问话,下片前二句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殷勤问我归何处?”表达了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从中饱含着深厚的情感。 (2)作者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像成为挂满篷帆的航船。作者乘坐这艘“飞船”到达天上,受到“天帝”的接待,驶向理想中的仙境。由此反映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解析:(1)先要理解这两句的意思,“闻天语”的当然是“我”,那“天语”“殷勤”关怀“我”的去向。再想想,为何要写天帝关心“我”?是要表达什么意思?再看看这两句话处在词的什么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就可以推断这两句话的作用。 (2)先要明确赏析的角度,即“想像奇伟、气度恢宏”。再在词句里面找相应的材料来证明,以赏析的笔调来写。能写出“想像奇伟”的分析和“气度恢宏”的分析,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6.参考答案:(1)首联,自伤身世贫;颔联,自诩格调高;颈联,自夸手艺巧;尾联,自恨命运差。 (2)示例:①运用了隐喻(或比喻、类比)手法。全诗是在用“贫女”的生活与心理状况来隐喻“贫士”的生活与心理状况。用“贫女”的无人赏识来隐喻“贫士”的怀才不遇。②运用了对比(或衬托、反衬)手法。诗中将“贫女”外在的经济地位之低与内在的精神追求之高进行对比,将“贫女”心灵手巧的技艺之好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命运之差进行对比,对当时社会重富轻贫、重势轻才的不合理现象表示了强烈的哀怨与不平。③运用了内心独白手法。全诗每一联都是通过“贫女”自思、自语等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抒发“贫女”以及诗人自己内心的哀怨与不平。④运用了语意双关手法,根据诗歌后面所注释的作者人生经历来看,此诗既是在写“贫女”的处境与心情,也是诗人在写自己的处境与心情。 解析:(1)从分析内心世界的角度,也就是分析心理活动角度分别概括每一联诗句。(2)先要明白有哪些表达技巧,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7.参考答案:(1)“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两诗中的渔翁都过着远离世俗红尘的隐逸生活,都体现了他们清远的心境、高洁的志趣。 (2)陆词该句是通过细节正面描写(或动作描写/细描/直接描写/实写)渔夫打鱼的日常生活,柳诗该句则未见渔夫,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或景物描写/间接描写/虚写)渔夫怡然快意的生活。 解析:(1)比较赏析,先要找准角度,无论是从内容上(思想情感、观点态度),还是艺术手法,都先要从具体诗句中发现可比较之处。本题只限定比较“形象”,注意题目要求的是比较出“相同之处”,还要作简要分析,也就是要从两首诗中找具体的例证。(2)题也是比较,但角度不同,限定比较表现手法,仍然要作分析。 8.参考答案:(1)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的修辞,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解析:(1)题落脚点在分析颔联的艺术手法。(2)题要从全诗的角度思考这两个字的特别之处。 9.参考答案:(1)“连云松竹”,是欣赏大自然美景,写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分肉送酒,梨枣丰收”,写物质上的满足。 (2)①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 ②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词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欣赏、爱护之情。 解析:(1)题要善于从具体描写中学会分类,“几个方面”就是暗示我们要分类。诗句写的是生活小细节,但都表现内心的满足,一是欣赏自然,一是丰衣足食,大家相处和乐。要善于作概念提升。(2)题考查对炼字艺术的把握,要结合全诗看其在表情达意,写人物形象方面的巧妙之处和作用。 10.参考答案:(1)渲染洛阳满城春色,花木繁盛,花香阵阵,反衬深沉的离愁别绪。 (2)①旅途漫漫、春光无限,愁思也无边无际;②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驿舍偏僻寂静;③抒情主人公夜不成眠,望月思人,倍感“寂寥”。 解析:(1)题先看这几句表面写什么内容,再看其实际所蕴含的情感。(2)题从下片的信息中,可感受到主人公生“寂寥”之感的原因。此处花也没了,人也歇了,无人愿意相随赴远,只有孤月相伴,能不生寂寥之感么?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