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古代诗歌鉴赏(二) (时间:90分钟 分值:132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 苏 轼 谁作桓伊三弄①,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 ①桓伊三弄: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 (1)这首词的上阕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飞絮送行舟,水东流”的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 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很复杂的,请你仔细赏析,指出都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抒发情感的时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绵谷①回寄蔡氏昆仲②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①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②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道中寒食 陈与义①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 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 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注】 ①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诗意赏析诗歌的最后一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清平乐① 江 昉 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谁家翠管吹愁?一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 【注】 ①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 (1)词的上片首句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对“搅乱”进行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姑苏怀古 姜 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①,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②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 ①柁牙:船的桅杆。“柁”通“舵”。②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 (1)前两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样理解今之柳曾扫古落花?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相见欢①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 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金桥感事① 吴 融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②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③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注】 ①此诗写于公元891年。公元890年,唐昭宗讨伐北方沙陀族藩镇节度使李克用,三战皆败。李军长驱直入山西地带。②“饮马”:公元前579年,晋楚战争中,楚军骄横狂妄,扬言“饮马于河(黄河)而归”。“射雕”,用了北齐斛律光射落雕鸟的故事。“雕”是一种鸷鸟,猛健善飞,不易射得。③周平王迁都洛阳,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个披发的戎人在野外祭祀,据此预言这地方必将沦为戎人居住地。辛有死后,戎人果然迁居于伊水之滨。晋国大夫魏绛认为用“和戎”方式解决汉、戎民族矛盾有“五利”,晋悼公采用此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该诗尾联中的景情关系,并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龙潭夜坐 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 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关山月 徐 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①映疏勒②,云阵③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注】 ①星旗:星名。②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③云阵:军队。 (1)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沉醉东风·渔父 白 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①,点秋江白鹭沙鸥。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 ①忘机友:不存机心、坦诚无私的朋友。 (1)这首小令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描写对全诗有何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这首小令里“渔父”的形象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 此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 (1)“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这首词中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营造了一个孤寂凄迷、浩淼清幽的意境。夜深人静之时,不知是谁吹奏起优美的古曲,将人从梦中惊醒。一弯孤单的新月,弥漫江天的愁烟,使即将与友人分别的词人愁绪满怀。 (2)此句运用了拟人、反衬、寓情于景和想象的手法。这是想象次日分别的情景。在想象中,词人赋予柳絮和流水以人的情感,借多情的柳絮追逐行舟代人送行,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意。而江水不解人的心情,依旧送行舟东去,又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之有情。景物描写寄托情感,含蓄隽永。 2.(1)①“客思”表达了作者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②“寒食泪”表达了作者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对故去亲友的怀念。 ③“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句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易逝,早生白发的幽怨。 ④“未知轩冕乐”句表达了诗人为官不快的情绪。 ⑤“但欲老渔樵”句表达了诗人要辞官归隐的愿望。 (2)①运用了比喻修辞。作者把“客愁”比喻成“春风”吹动的“千万条”杨柳枝,从而使抽象的“愁思”具体化,变得可观可感。 ②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在寒食节想起已故亲友,泪水不觉流出,而作者用了一个“倾”字,形容泪流,把流出的泪又与“冶城潮”相比,表明了作者悲痛之重。 ③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中,作者以“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了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喻了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3.(1)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2)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4.(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奔波仕途、怀才不遇、内心愁苦、思念家乡的诗人形象。 他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虚度人生,无计建功立业,只能以诗抒怀;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 (2)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 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 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 5.(1)面对花树莺啼的一派春光,作者却触目生愁,又听到凄怨的笛声,视春景如秋,想要去登楼望远,无奈暮云重叠,表现了词人羁旅漂泊中浓浓的思乡之情。 (2)时间已近傍晚,那花枝上的黄莺却啼个不停,以致连落日的霞光都被搅乱了。“搅乱”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莺儿不仅在啼,而且还在花树间不时飞动。表面上是说搅乱霞光,实际上也搅乱了词人心境,引出了他的重重心事。 6.(1)①诗人以云彩、柁牙、星影、白鹭等意象,刻画了一个江水澄澈、星光明灿、归云飞动、鹭眠于沙的宁谧恬淡的意境。 ②远景近景相结合。前句写的是远景,后句写的是近景,两相结合,使画面极富层次之美,有立体感。 ③动静结合。前句写的是动景,以归云绕柁牙写舟之动,动感十足;后句写静景,白鹭眠沙滩安闲静谧,突出江之静。 (2)①由今天道旁柳条,想到昔日吴宫落花。今日之柳似乎穿越千年,曾替吴王扫落花,但如今柳还在,人不在,物是人非,令人感慨。柳被赋予历史见证人的身份。 ②作者这样写,把古今结合在一起,表达盛衰无常之感。 ③有借古讽今之意,以吴王耽于淫乐而亡国的历史教训,讽谏当代统治者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7.(1)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2)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8.(1)引用典故的手法。作者借用伊川之叹来表达自己对唐朝国家命运的担忧,借对魏绛的“五利”之策的肯定,表达了自己寄希望于朝廷能采取“和戎”的方式解决民族矛盾,也婉转地批判了唐王朝这次对李克用的用兵行为。 (2)诗歌的尾联融情于景。描写了夕阳西下,诗人于长亭处似乎听到了在战火烽烟中传来哀笳一曲,在凄凉的环境中诗人充满忧愁。尾联以景结情,在充满凄凉的战乱之景中表达了诗人对王朝发动讨伐李克用这场战争的忧愁:战争势必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给国家带来创伤。 9.(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 (2)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①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②拟人手法。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 ③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 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 10.(1)①思念家乡亲人。②厌倦战争,渴望回家团聚。 (2)虚实结合。关山客子思念家乡是实写,思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或答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情景;或从对方写起,用家中思妇的不眠衬托军中客子的思乡,均可。) 11.(1)前两句描写景物色彩明丽,有黄、白、绿、红四种色彩,以画入诗(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这两句景物描写是(交代)渔父活动的背景,烘托(衬托)渔父的形象。 (2)渔父的特点是:①终日与白鹭沙鸥为伴,没有心机算计;②蔑视名利权贵;③逍遥自在,超脱尘世。 12.(1)这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天景象,烘托了作者被贬的悲凉心境。 (2)这首诗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眷恋,“何人此路得生还?”表达了词人对被贬的怨愤(悲痛),“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表达了对君王的期待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