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4 一.【题文】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八大山人①,明宁藩宗室,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②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③,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父某,亦工书画,名噪江右④,然喑哑不能言。 甲申国亡,父随卒。人屋承父志,亦喑哑。左右承事者,皆语以目;合则颔之,否则摇头。对宾客寒暄以手,听人言古今事,心会处,则哑然笑。如是十余年,遂弃家为僧,自号“雪个”。未几病癫,初则伏地呜咽,已而仰天大笑,笑已,忽跿跔⑤踊跃,叫号痛哭。或鼓腹高歌,或混舞于市,一日之间,颠态百出。市人恶其扰,醉之酒,则颠止。岁余,病间,更号曰“个山”。既而自摩其顶曰:“吾为僧矣,何可不以驴名?”遂更号曰“个山驴”。数年,妻子俱死。或谓之曰:“斩先人祀,非所以为人后也,子无畏乎?”个山驴遂慨然蓄发谋妻子,号“八大山人”。其言曰:“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⑥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外史氏曰:山人果颠也乎哉?其笔墨雄豪也?余尝阅山人诗画,大有唐宋人气魄。至于书法,则胎骨于晋魏矣。问其乡人,皆曰得之醉后。呜呼!醉可及也,其颠不可及也! (选自陈鼎《虞初新志·八大山人传》) 注:①八大山人:朱耷,是明朝宁王的后代。清初著名画家,擅长山水花鸟竹石,笔墨恣纵,独具一格,对后来的写意画影响很大。 ②菡萏:荷花的别称。 ③离披:散乱。 ④江右:这里指江西一带。右,古时西方称右。 ⑤跿跔(tú jū):跳跃。 ⑥镒: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镒为20两,一说为2斤4两。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性孤介:孤傲,有骨气 B.颖异绝伦:独一无二,无人能比 C.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十分佩服 D.名噪江右:长江下游以西地区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八大山人“性之颠”与“精绘事”的一组是(  ) A. B. C. D. 4.“个山驴遂慨然蓄发谋妻子”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言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左右承事者,皆语以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1.C 2.D 3.B 4.斩先人祀,非所以为人后也。 5.①(他)身边跟随的奉命办事的人,都用眼睛给他示意。②即使将百镒黄金陈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屑一顾,他就颠狂到这样的程度。  1.倒:使……十分佩服。 2.A.前者:有时,后者:有的人;B.前者:用来……的办法,后者:表原因;C.前者:表反问,可译为“吗”,后者:表感叹,可译为“呢”;D.均为副词,译为“就”。 3.B 5.【参考译文】八大山人,是明朝宁藩的宗室,号人屋。“人屋”就是“广厦万间”的意思。他生性孤傲,有骨气,聪明绝伦,无人能比。八岁便能作诗,善于书法,长于篆刻,尤其精于绘画。曾经画一枝荷花,半开于池中,败叶散乱,横斜在水面,生气勃勃;张挂在堂中,好像有清风徐徐吹来,香气常充满整个屋子。又曾画龙,在丈幅之中蜿蜓升降,想要飞动一般;如果叶公见到了,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他言语诙谐,喜欢议论,总是娓娓而谈,不知疲倦,使四座的人为之倾倒。其父某某,亦长于书画,在长江下游西部地区名声很响,然而喑 哑不能说话。 甲申年明朝灭亡,父亲随着去世。人屋继承父志,亦喑哑不能说话,他身边跟随的奉命办事的人,都用眼睛给他示意:如果合其心意,人屋就点点头,如果不合心意,人屋就摇摇头。对宾客他用手表示寒暄之意,听人讲古今的事情,听到会心处,则不出声地发笑。这么着过了十多年,他便抛离家庭去做和尚,自己起了个号叫“雪个”。没有多久就生了癫狂病,起初是伏在地上低声哭泣,过了一会儿就仰天大笑,笑完,忽然又不断跳跃,大声叫号痛哭。有时敲着肚皮高歌,有时在市上乱舞。一日之内,癫狂之态种种不一。市上的人讨厌他的扰乱,就用酒将他灌醉,他的癫狂也就停止了。过了一年多,他的病有了好转,就更号为“个山”。过了不久又自己抚摸着头顶说:“我已经做了和尚,为什么不用驴命名呢?”便改号为“个山驴”。过了几年,妻子儿女都死了。有人对他说:“断绝对先祖的祭祀,这可不是用来做先祖后代的办法,您难道不有所害怕吗?”个山驴便感慨地蓄发娶妻生育后代,并号为“八大山人”。他自己说:“所谓八大,就是四方四角,都是我为大,而没有比我大的。” 山人既已嗜好喝酒,也就没有其他的嗜好。人们 在座右。山人酒醉后见到了,便高兴地泼墨在宽大的画纸上,有时候用破笤帚洒,用坏帽子涂,弄得满地肮脏,不堪入目。这以后他提笔渲染,有的成山林,有的成丘壑,有的成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果碰到他爱画,那就捋起袖子,伸出胳膊,提起笔来,狂叫大呼着,数十幅画片刻就画成了。他酒醒来了,要想求他片纸只字都无法得到,将百镒黄金陈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屑一顾,他就癫狂到这样的程度。 外史氏曰:“山人果真颠狂吗?为什么他的笔墨那样雄豪呢?我曾经阅看山人诗画,觉得大有唐宋人的气魄。至于书法,则是从魏晋脱胎而来的。问他的同乡人,都说那些书画是从他醉后得来的。唉!他的醉可以比得上,他的癫狂却是无法比得上的!”   二.【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王维右丞①,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②之所眷重。 时进士张九皋,声称籍甚。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③,令九皋为解头④。维方将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⑤焉。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 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则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⑥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曰:“承贵主出内⑦,故携酒乐奉燕。”即令张筵。诸伶旅进⑧。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即出献怀中诗卷。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习诵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⑨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笑曰:“何预儿⑩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维起谦谢。 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 及为太乐丞,为伶人舞《黄狮子》,坐出官。《黄狮子》者,非一人不舞也。天宝末,安禄山初陷西京,维及郑虔、张通等皆处贼庭。自克复,俱囚于宣杨里杨国忠旧宅。崔圆因召于私邸,令画数壁。当时皆以圆勋贵无二,望其救解,故运思精巧,颇绝其艺。后由此事,皆从宽典;至于贬黜,亦获善地。今崇义里窦丞相易直私邸,即圆旧宅也,画尚在焉。 (选自薛用弱《集异记》) 注:①右丞: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后世称他为“王右丞”。②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③“为其致公主”句:公主:指太平公主,唐高宗的女儿,当时她声势显赫。是岐王的长辈。邑司:为公主掌管地租、财物的官员。牒:书札,这里用作动词,写信。京兆试官:京城的主考官员。④解头:即解元。唐朝时科举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⑤画:通“划”,谋划。⑥赍:携带。⑦出内:从皇宫大内出来。⑧旅进:共同进入。旅,共同。⑨国华:国家的光荣。⑩儿:古时青年男女的自称,即“我”的意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性娴音律,妙能琵琶    熟习 B.吾为子画焉 策划 C.即令张筵,诸伶旅进 俱,一齐 D.自克复,俱囚于宣杨里杨国忠旧宅 能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客有出于公主之门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B.子有所为文乎? 于众人广坐中,不宜有所过 C.公主则招试官至第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D.画尚在焉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3.全都属于说明公主欣赏王维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 ②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 ③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 ④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 ⑤令画数壁。运思精巧,颇绝其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公主为什么“因令更衣,升之客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将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1. D 2. D 3. C 4.公主没想到,自己平时所读的所谓“古人”佳作,竟是王维的作品,对他刮目相看。 5.①你凭着文士的身份,进见公主,哪能有门路见到她呢?②这个人不仅擅长音乐,提到词学,没有能超过他的。③这个人不被推为第一名,就决不参加考试。  1.克,攻克或被攻克。 2. 兼词,于此;语气助词,不译。A.助词,表定语后置。B.代词,表示“……的东西、人等”。C.副词,就。 3. ①“游历诸贵之间”不是原因。⑤指王维等人在崔圆家中精心绘画。 4.公主没想到,自己平时所读的所谓“古人”佳作,竟是王维的作品,对他刮目相看。 5.【参考译文】  尚书右丞王维还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以文章著名,熟习音律,琵琶弹奏得很精妙。在达官贵人之间交游,尤其被岐王宠爱看重。 当时参加进士考试的张九皋名气很大。有一个经常出入太平公主府上的客人,替他请求邑司以公主的名义给京城的考官写一封推荐信,命令推荐张九皋为(京兆府)的解头。王维正要参加进士考试,(就)把这件事情全部告诉了岐王,也请求靠着庇荫而获得帮助,岐王说:“公主势力强大,我的力量不能与她相争,我替你筹划这件事。你可以把你清越的旧诗抄录十篇,谱一支哀怨凄切的琵琶新曲,过五天到我这里来。” 王维依照岐王李范的吩咐做了,按期来到岐王府。岐王李范说:“你以文士的身份进见公主,哪能有门路见到她呢?你能按我教的去做吗?”王维说:“听从您的吩咐。”岐王李范就拿出锦绣衣服,鲜艳华丽奇特,让王维穿上,还让他带上琵琶,一同来到公主的府第。岐王进去说:“赶上公主从皇宫回来,所以我携带酒和席乐队来宴请公主。”他命令摆上酒席,乐队艺人一起进来。王维年轻,长得洁白,风度翩翩,姿态俊美,站在(乐队)的前排。公主看见了他,对岐王说:“这是什么人?”岐王回答:“通晓音乐的人。”就命令他单独奉献一首新曲。新曲的声调哀婉凄切,所有的人都被感动了。公主亲自问道,“这支曲叫什么名字?”王维站起来回答说:“名叫《郁轮袍》。”公主感到惊奇,岐王说:“这个人不仅擅长音乐,再提到词学,没有能超过他的。”公主更加感到惊奇,就说:“你有所作的诗文吗?”王维就拿出怀中的诗卷献给公主。公主读过以后,惊讶地说:“这都是我平时背诵和熟悉的,(还)常常以为是古代人的杰作,(原来)竟然是您所作的啊!”就命令他把艺人的奇装异服换下来,坐在客人中最尊贵的座位上。王维风流潇洒,语言诙谐幽默,很受达官贵人们的钦佩和瞩目。岐王说:“如果说京兆府今年推荐这个人为解头,他确实可以成为国家的精英。”公主就说;“为什么不让他去参加进士考试。”岐王说:“这个人不被推为头名,就决不参加考试。然而(解头)已经蒙公主论点推荐张九皋了。”公主笑着说:“与我有什么关系,本是受别人所托。”回头对王维说:“您实在想争取解头,我一定尽力为您争取到它。”王维站起来谦恭地拜谢公主。 公主就把主考官招到府第,派宫中侍女传达命令,于是王维就做了解头,而且一举考中进士了。 到了王维当太乐丞的时候,因为(没有皇帝在场时)他允许了艺人演出《黄狮子》,被判罪贬官。《黄狮子》这种舞蹈,没有皇帝在场就不能演出,天宝末年,安禄山刚攻陷西京长安,王维和郑虔、张通等人,都在叛贼的朝廷中当了官,到了唐朝军队收复长安时,把他们都关押在宣杨里杨国忠的旧宅院里。崔圆把他们召到自己的宅第,命他们给画了几墙的壁画。当时,他们都认为崔圆的功劳、地位最高,希望得到他的解救,所以都用尽了构思技巧,发挥出所有的绘画才能。后来因为这件事,他们都被从宽处置了,至于被贬,也都贬到了较好的地方。现在崇义里窦易直丞相的私宅,就是当年崔圆的旧宅院,壁画还在那里。   三.【题文】阅读下文,完成1~5题。 赵温叔丞相,形体魁梧,进趋甚伟。阜陵①喜之,且闻其饮啖数倍常人。会史忠惠进玉海,可容酒三升。一日召对便殿,从容问之曰:“闻卿健啖,朕欲作小点心相请,如何?”赵悚然起谢。遂命中贵人捧玉海赐酒,至六七,皆饮釂②。继以金盘捧笼饮百枚,遂食半。上笑曰:“卿可尽之。”于是复尽其余,上为之一笑。 其后均役③闽南,暇日欲求一客伴食不可得。偶有以本州兵马监押某人为荐者,遂召之燕饮。自早达暮,宾主各饮酒三斗,猪羊肉各五斛,蒸糊五十事④。赵公已醉饱摩腹,而监押屹不为动。公笑云:“君尚能饮否?”对曰:“领钧旨。”于是再饮数杓。复问之,其对如初。几又饮斗余,乃罢。临别,忽闻其人腰腹间砉然有声,公惊曰:“是必过饱,腹肠迸裂无疑!本善意,乃以饮食杀人!”终夕不安。 黎明,亟遣铃下⑤老兵往问,而典客⑥已持谒⑦白曰:“某监押见留客次谢筵。” 公愕然延之,扣以夜来所闻,跼蹐⑧起对曰:“某不幸抱饥疾,小官俸薄,终岁未尝得一饱,未免以革带束之腹间。昨蒙宴赐,不觉果然,革条为之迸绝,故有声耳。” (选自《癸辛杂识》) 注:①阜陵:指宋孝宗,因宋孝宗葬在浙江绍兴宝山永阜陵,后人常称孝宗为阜陵。②釂(jiào):喝干杯中酒。③均役:掌管地方军民事宜。这里指赵温叔任福建总理州郡政事。④事:枚、个。⑤铃下:侍从、门卒。⑥典客:这里指管通报会客的吏役。⑦谒:名帖。⑧跼蹐:行动小心戒惧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有通假现象的一句是(  ) A.且闻其饮啖数倍常人 B.遂命人捧玉海赐酒 C.遂召之燕饮 D.而监押屹不为动 2.与“君尚能饮否”一句中“尚”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 B.谢公宿处今尚在 C.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D.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 3.宋孝宗“欲作小点心相请”丞相赵温叔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为什么说这个比食量的故事看似笑谈,实则充满辛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必过饱,腹肠迸裂无疑!本善意,乃以饮食杀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昨蒙宴赐,不觉果然,革条为之迸绝,故有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1.C 2.B 3.一是赵温叔“饮啖数倍常人”,二是“会史忠惠进玉海”。 4.本文看似笑谈,实则在笑声中饱含辛酸。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同时,从兵马监押平时吃不饱只好用皮带束紧腰腹和难得有机会吃饱一次又把皮带绷断了的情节中,我们也看到了兵马监押这个小人物的悲哀。 5. ①一定是吃得太饱了,肠子撑断了。我本来是一片好意,不料却因饮食而害命。②昨天承蒙大人赐宴,吃饱了也没感觉,皮带被崩断了,因此而发出声音罢了。  1.“燕”通“宴” 2.还 3.一是赵温叔“饮啖数倍常人”,二是“会史忠惠进玉海”。 4.本文看似笑谈,实则在笑声中饱含辛酸。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同时,从兵马监押平时吃不饱只好用皮带束紧腰腹和难得有机会吃饱一次又把皮带绷断了的情节中,我们也看到了兵马监押这个小人物的悲哀。 5.【参考译文】  丞相赵温叔形体魁梧,行动举止很威猛。皇上素来很喜欢他,而且听说他饮食数量都超过常人好几倍。正好有一个叫史忠惠的人献上一种玉海,可以盛得三升酒。于是有一天,皇上就将他召来,语气平和地问道:“听说你很能吃,朕想做些小点心请你,怎么样?”赵温叔慌忙起身拜谢。于是皇上就让人拿大碗盛了六七碗酒,他都喝光了。又端了近百个精细炊饼,只吃了一半。皇上笑着说:“你可以吃完。”于是他又将剩下的都吃光了,皇上朝他笑笑。 后来,赵温叔到闽南地区掌管地方军民事宜,暇闲之余想找一个能陪着一起吃饭的人,但找不到。偶然有一个本地的兵马监押小官来应征,于是就让他来一起畅饮。从早上到傍晚,他们各自喝了三斗酒,吃了五斤猪羊肉,蒸饭五十碗。赵温叔已经吃饱喝足有醉意在按摩肚子了,那个监押官却还坐着不动。赵温叔笑着说:“你还能喝吗?”监押回答道:“遵命而为。”于是又喝了几杯酒,再问他,还说是能喝。这样又喝了一斗多才停止。临到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监押官腰腹间哗然有响声。赵温叔大吃一惊,说道:“一定是吃得太饱了,肠子撑断了。我本来是一片好意,不料却因饮食而害命。”于是整晚都不安宁。 一大早赶紧要派一个老兵去询问情况。可是已有人前来替监押官回复说:“他对大人的招待表示非常感谢。” 赵温叔感到很惊讶,就问来者昨晚是怎么回事。来人有些局促地站起来说:“监押他不幸患有饥饿症,加上官小薪水少,终年也没吃饱过一回,只好以皮带勒紧了腰。昨天承蒙大人赐宴,吃饱了也没感觉,皮带被崩断了,因此而发出声音罢了。”   四.【题文】阅读下文,完成1-5 郭生,邑之东山人①。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 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被狐涂鸦②;甚者,狼藉不辨行墨③,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甚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④,待质名流⑤。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⑥,恨甚。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⑦,其所涂留,似有春秋⑧;又复视涴卷⑨,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觇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⑩。”是岁,果入邑庠?。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时叶、缪诸公稿?,风雅艳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 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 注:①邑之东山:淄川东山。邑,指淄川。 ②涂鸦:涂抹、胡乱涂写。卢仝《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③行(háng)墨:行格字迹。 ④窗课:谓塾中习作的文章。课,课业。 ⑤质:就正。 ⑥泚(cǐ):以笔蘸墨,此指为墨汁涂染、污渍。 ⑦谛(dì)玩,仔细玩味。 ⑧春秋:谓褒贬之道。相传孔子据鲁史作《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凡242年。这部书叙事简括,但字里行间“寓褒贬,别美恶”,世称春秋笔法。 ⑨涴(wò)卷:被涂抹的文卷。涴,玷污。 ⑩佳幅:佳作。可售:指可考中。 ?入邑庠:指考中秀才。明清时代称县学为邑庠。 ?德:感恩、感德。 ?鸡黍:招待客人的饭菜。 ?市:买。房书名稿:进士考试的优秀闱墨。 ?两试:明清科举制,诸生每三年参加两次考试,一为岁试,一为科试。参加岁考,成绩优异者可补廪膳生员(即廪生)。科试成绩优异者可录送乡试。 ?入闱:指参加乡试。副车:副贡。乡试名额已满,额外录取,贡入太学,称副榜贡生,简称副贡。清初副贡仍需参加岁试,故下文有“一次四等,两次五等”之说。 ?叶、缪诸公:待考。 ?构作:制作、写作。 ?浪涂:任意涂抹。 ?前茅:原指行军时的先头部队。古代行军时,前哨以茅为旌,遇敌情或变故,则举茅以示警告。《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后称考试成绩优秀,榜示名次在前为“名列前茅”。 四等:岁考时,考生试卷分为六等,文理平通者为第一等,文理亦通者为第二等,文理略通者为第三等,文理有疵者为第四等,文理荒谬者为第五等,文理不通者为第六等。  “满招损”二句,语出《尚书.大禹谟》。意为:自满则招受损害,谦虚则得到补益。 狃(niǔ):习以为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积窗前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友好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记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 A. B. C. D. 4.郭生对狐狸的态度由“恨”到“德”,再到“不为狐设馔”,作者借此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1. D 2.D 3.B 4.此故事虽近平淡,不足以拍案惊奇,但也蕴含一定道理。因为它申明了一个学习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温故而知新。只有从旧知中获取新知才能有所长进,才能不断地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可是郭生对此“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5.①只是用浓墨洒泼,大点点出。郭生非常奇怪,拿着去告诉王生。②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准备一些鸡肉、饭菜,给狐狸吃。  1.录:抄录。 2.A.“而”:但、却,表转折;B.“以”:因为,表原因;C.“所”:助词,与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D.“于”,前句“向、对”,表对象;后句“在”,表处所。 3.“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是王生的认识,而非郭生的谦虚。 5.【参考译文】  郭生是淄博东山人,他从小特别喜欢读书,但山村没有地方可以请教。20多岁时,他的字画还有很多错误。 以前,他家中狐狸作难,衣服、食品、器物,总是丢失,他深深地为狐狸的祸害而苦恼。一天晚上,他阅读自己的诗文,读完后,随手把诗卷放在案头。第二天一看,他惊呆了:自己精心写出的诗文竟被狐狸涂得乌黑,以至于连字行都分辨不清。于是,他只好选择稍稍干净的编辑起来读。他心里十分愤恨,但又无可奈何。后来,他又收集了新写的20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早上起来,见诗卷被狐狸翻开摊在案几上,墨汁几乎把它全部涂满了,他更加愤恨。 刚好王生因事到东山,他与郭生是好友,登门拜访郭生时,见到被墨汁污染的诗卷,问是怎么回事。郭生详细诉说了他的苦恼,并拿出残剩的诗给王生看。王生仔细地看了看,发现狐狸的涂抹,好像有章法,被它污染的地方好像可以删去。他惊讶地说:“狐狸好像懂诗,它不仅不是你的祸害,而且你应该马上拜它为师。”过了几个月,郭生回头看自己的旧作,忽然感到狐狸涂得很对。于是修改了两篇放在案上,以观察有什么怪异。到天亮时,又被狐狸涂了。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只是用浓墨洒洒点点,弄得满卷都是。郭生感到奇怪,拿去告诉王生。王生看了看说:“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这好文章可以入试了。”这一年,郭生果然考上了秀才。他从此感激狐狸,常常买些鸡肉黍米,备给狐狸吃。他买了别人名稿,自己不选择,而是让狐狸选择。因此,他在县、府两级考试中都名列前茅。 当时,叶公的文章,风格典雅,文词华美、家传户诵。郭生有一个抄本,爱惜备至,不料被狐狸倒了约一碗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有剩余的字;第二天,郭生又仿照叶公的题目创作,自己感到很得意,没想到,狐狸又把它涂得漆黑。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但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文章内容不当被囚禁,郭生又不得不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但自己每次惨淡经营地写一篇文章,总是被狐狸涂坏。他还是怀疑狐狸妄为,就拿了从前被狐狸圈点很多的文章来试狐狸,狐狸又全部涂污。郭生笑着说:“这真是胡闹了!为什么以前肯定而现在否定呢?”于是,他就不再为狐狸安排饮食,并把读过的书锁在箱子里。第二天清晨看箱子分明锁着,打开一看,卷面却涂了手指粗的四道印,第一章涂了五道印,第二章也涂了五道印,后面就没有涂了。此后狐狸没有再来打扰。以后郭生在科举考试中得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才知道那征兆已寄寓在狐狸的涂划中。 异史氏说:自满必招致损伤,谦虚方可得到益处,这是客观规律。刚有点小名气就自以为是,偏执于叶公的不良恶习,因袭而不改变,不到一败涂地而不停止,骄傲自满真害人就是这样的啊!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