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立纲训练 作文升格 【复习提示】 考前作文的复习不能可有可无,相反,更要引起考生们高度重视。本章节就以立纲训练为主,帮助考生们在写作方面有一个显著的提升,从而在高考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立纲训练,作文升格,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做:审好题,定结构,拟主句(中心句),备亮点。 一是审好题。这是做好作文的前提。 二是定结构。选定好文体,依照文体特点来定下结构。 三是拟主句。结构定下了,我们还不要急着动笔,最好先在草稿纸上把文章中可能涉及的主要句子,如开头、结尾、段首句、论点句等,写一写,改一改,润一润色,主体句子漂亮了,文章的主要意思就容易凸显出来。如果等到写作进行中再去想,一是正常的思路容易被打断,二是落笔后不便润色。因此,这一部分最好还是提前做好。 四是备亮点。高考作文的核心就在于创造亮点,而亮点的创造主要应在拟纲阶段完成。备亮点要做好两个方面:其一,设置亮点的最佳位置。文章的亮点必须凸显在最佳位置。哪些是亮点放置的最佳位置呢?在标题、在题记、在开头、在结尾、在段首、在过渡处、在关键段。其二,熟悉亮点的类型,词类方面,通常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表现力最强,亮点多用这三类词;句类方面,通常是修辞句、哲理句、引用句、过渡句、幽默句等容易吸引人;结构方面,清晰简化的并列式、层递式两种结构最受欢迎;材料方面,通常是新颖、厚重、有文化意蕴的要好。总之,亮点应是新鲜的、有“陌生化”效果的。 下面就从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入手,设置文题,供考生们在考前进行有效复习。 (一)命题作文 1.请以“让我走近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立纲训练】 (1)审题训练 关键词语:(题眼)________ 题目内涵:________ 确定文体:________ (2)编写提纲 中心句:(主旨句或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篇语:(精彩开篇,夺人心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句:(过渡句、亮点句或扣题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束语:(照应开头,主题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引】 “让我走近你”,对这一题目的解读,首先应当确定的是“我”与“你”的关系。“我”往往是指写作者本人,当然也可以有其他处理与安排方式,比如可以作为社会大众群体之一员。而“你”的内涵的确定,则更为重要。“你”应当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人,有着高深思想的人,平时可能不太容易让人理解与接受,而“我”未深入地了解“你”的灵魂。所以,“你”可能来自生活,亦可以是历史上的某一位智者,还可以是一位文学形象,一位集毁与誉于一身的人。“你”可以是一位无言的“智者”,是“我”心灵相契的朋友,“我”与“你”之间常常有着心灵的交流。“你”就像李白笔下的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是“我”的精神伴侣。“你”就是孟浩然与岳飞笔下的瑶琴,“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你”就是“我”的无言知音。“你”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让“我”终日流连其间,乐而忘返,“你”就是“我”的人生归宿……一句话,对“你”的界定,决定着文章取材是否新颖与立意之高下。 在明确了“我”与“你”之后,还需要明确的一个关键词是“走近”,这就需要写出“走近”的起因、“走近”的经过、“走近”后的结果。如果细加探究,还包含着原来为什么没有“走近”,现在渴望“走近”,最终却成为心灵的共鸣者之意。这样就必须写一种情感的变化,写出一个认识的全过程。 “让我走近你”这个文题,既可以写朴素的记叙文,以几件事(哪怕是一件典型的事情)来折射出“你”的风采;也可以写一篇观点鲜明的议论文。“我”可以是一份真诚的友谊,可以是一份可贵的温情,也可以是一种顽强的毅力,也可以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佳作示例】 让我走近你 伴着悠扬的琴声,月儿向大地播撒着清辉。二泉边,阿炳用他悠扬的琴声奏出自己悲凉的一生,琴声随着流水逝去,他用音符作出人生的诠释。 诗仙亦吟“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笔踪起龙虎,舞袖拂云霄。双歌二胡姬,更奏远清朝。举酒挑朔雪,从君不相饶。”龙头蟒腹红木身,你高傲,就像可以翻天覆地的龙蛇;马尾竹弓线千斤,你俊美,就像能够驰骋千里的良驹;人生苦乐指间诉,银弦尽展华夏魂。你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历史的见证,你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完美体现。 许多人管二胡叫“叫花子琴”。对月吟咏,那街头的胡琴为生计而唱,息于宫中为贵人所抚的古琴永不能想象它的艰辛;烈日之下,那手中的胡琴为众人而歌,长于金色大厅的钢琴亦不能感受它的无奈。 那时的我,不懂你,曾想:为什么当初我选择了你?你给我带来的不过只是一个同你一样无趣的童年。别人在阳春三月里放风筝,我却只能在家中绑着腿练坐姿;别人在隆冬腊月放鞭炮,我却必须在冰天雪地中用早已僵硬的指头按出一个个火热的音符。我心中那小小的委屈流泻于指尖,不曾停歇。你,好像是我的责任,我练好你,但我想我不会喜欢你,因,我不懂你。 老师对我说,二胡真正演奏的不是手中的琴,而是心中的琴。 老师活在黑暗的世界里,六十几年的琴路历程将他打磨得乐观坚强。琴于心中,正是他的风格。他是社会的弱者,但却是生活的强者。他爬上无想山,为了倾听他追求了一生的音乐事业的自然天籁。那天,我搀着他,走上了无想山,倾听鸟鸣涧,他让我感受那《姑苏春晓》引子的悠扬;久闻花草香,他让我品味《兰花赋》的旖旎……那一刻,我好像走近了你,那山上的风光让我走进了一个仿佛只属于你的世界。 让我走近你,触摸你的精髓,感受你奇美的灵魂。 手指在弦间滑动,别人在广场放飞风筝,我在风筝下放飞追求;别人在鞭炮下欢笑,我在欢笑中收获理想,我心中那小小的满足充盈在指尖,亦不曾停歇。 走近你,你又将我带入了一个纯美的世界,唐宋之时,你的声音也曾在金碧辉煌的大厅中悠扬,而随之即来的国祸家难,仍然没有阻止你前进的步伐,你用不同的方式做到家喻户晓。在国祸家难面前,你既表现了江南小家碧玉的温婉可人,又展现了大丈夫的能屈能伸,就像这个千年屹立的龙之帝国,就像这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 让我走近你,你带我聆听江苏的民乐;让我走近你,你让我窥到了华夏文化之魅力。 【评点】 为二胡立传,不仅状其外观,更写其精神,写出二胡在月下夜咏与烈日下的弹奏,见解自是高人一筹,本已不俗。又拓展开来,由手中琴写到演奏心中琴,由自己写到自己的琴师——生活在黑暗世界里六七十载的盲人琴师,便是借琴在写人生,文章又高了一个层次。最后写到文化——既有“江南小家碧玉的温婉可人”的温柔之美,又有“大丈夫的能屈能伸”的阳刚之气,更肩负着千年文化的传承,便是将二胡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中来刻画。三个层次,层层相衬,犹如山上垒台,台上建亭,立意愈见高远,意境愈显宏大开阔。 2.请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立纲训练】 (1)审题训练 关键词语:(题眼)________ 题目内涵:________ 确定文体:________ (2)编写提纲 中心句:(主旨句或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篇语:(精彩开篇,夺人心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句:(过渡句、亮点句或扣题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束语:(照应开头,主题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引】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风景”是个关键词,写作时要从它的比喻义着手,注意拔高立意,“也有”就是要求学生从看似没有美的地方发现美,利用前后鲜明的反差来突出“也”字,“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就是要求我们能够从近处、从普通的生活中发现、感受、体验到美和快乐。虽然是“无限风光在险峰”,但是踏实努力地去面对普通的生活,发现美,感受美,享受快乐却更重要。 【佳作示例】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陌生的地方容易让人发现风景,熟悉的地方的风景容易被人忽视;其实,熟悉的地方风景无限。 我的故乡没有高山,只能在天晴的时候,在远处隐约地看到村庄的轮廓;故乡也没有水,唯一一条流经村外的小河还叫干河,那弥漫在田间地头的雾霭与我记忆中的老屋屋后光秃秃的老树在落日的余晖中默默交流…… 这一切我都非常熟悉,但也有风景。 久违的家乡的老屋,你现在还好吗?前些时候妈妈说老屋要卖了,话语中带着些许无奈。我的思绪一下仿佛回到了故乡,回到了老屋,记忆便这样在片片层层的遐思中弥散开来…… 老屋是外公外婆的家,临街的瓦房,不算太宽敞。那一段日子永远镌刻在我生命的年轮里,会用一生的时光去慢慢品茗。 在外婆关爱的日子里,我茁壮成长。记得那时,我最喜欢和外婆一起到河边去。她在那里洗衣服,我就在一旁打水漂、捉蝌蚪。我和外婆一起去河滩上拣卵石,我们挽起裤腿,手拉手并肩走着,外婆用那女性特有的温柔呵护着我,让我成为那河滩上一个快乐的精灵;外婆一弯一直的动作,一会儿欣喜,一会儿严肃,那神态着实可掬……天晚了,我们在夕阳余晖中说笑着回家。那段记忆镀上了温暖和煦的色彩。 记忆的片段在脑中不断闪现,眼泪肆意地流淌。那年春季,在医院看到全身插满管子的外婆,我大声地呼喊,她只是闭着眼不说话,胸口在呼吸机的帮助下上下起伏着,她成了植物人。我哭喊着,告诉她我来了,我来看她了。泪眼蒙眬中,我看到外婆的眼角滴下泪水,我知道她感觉到了。可惜她连一句话也没留下。外婆在医院中度过了70岁的生日,我们捧着插满蜡烛的蛋糕,唱着生日歌,烛光摇曳中,多么希望外婆会看到我们。 每次过年上坟,回望那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青冢,我会记得外婆殷殷的教诲,她期望的眼神一如既往的慈爱。三年过去了,我还时常在梦里遇到她,梦想她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在门口等我们回家。梦醒了,才猛然觉得她已离开我好远,哽咽得难受。 今天,我又徘徊在那条小街的黄昏,久久不愿离去。透过老屋的飞檐,我抬头望了望暗下来的红色天空,那里正是岚霭弥漫。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你看,家乡的春天是绿色的:你看,天地万物生机勃勃,春姑娘洒下了蒙蒙汗水;笋子醒了,渐渐地也绿了起来;小草探出头来,告诉人们春天来了,自身也长高变绿了;那些树芽儿也被叫醒了,渐渐变成叶子,照样绿了……老屋虽易了主人,但永远发出一片绿色的春光! 【评点】 (1)自然描写烘托气氛。开头加入了这一段自然景色的描写,不但为本文奠定了感伤而多情的氛围;习作者通过层层铺垫,为引出在“我”心里别具一格的老屋着上了神秘的色彩,“那弥漫在田间地头的雾霭与我记忆中的老屋屋后光秃秃的老树在落日的余晖中默默交流”,比兴手法和拟人化的手法的运用,使文字活泼可爱,多画面的展示,让老屋如在目前! (2)动作描写真实细致。“我和外婆一起去河滩上拣卵石”那一段往事回眸,运用了很多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将人物的形象进一步画面化,立体化,让读者读后倍感亲切和温暖,这就是亲情!这就是天伦之乐! (3)心理描写入木三分。“去医院看望外婆”的这一幅画面,融入了习作者的心理描写,将自己对外婆的爱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同时,对于外婆的细节描写,也令人怦然心动:虽已成为植物人,但对孙女的爱,对孙女的挂念,全包含于“外婆的眼角滴下泪水”这句中,看似平常,并不平常啊!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希腊有句谚语:狐狸多机智,刺猬只一招。有位哲人将它发挥成关于两类人差异的深刻比喻:一类人坚信既然是真理就绝对不会变化,并将它应用于万事万物,恰如刺猬凡事以一招对付——竖起它那满身倒刺;而另一类人则体察世间事物之复杂微妙——恰如狐狸之灵活机智。 生活中有人希望少一些刺猬,多几条狐狸;有人则希望多一些刺猬,少几条狐狸。 请以“坚信与机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立纲训练】 (1)审题训练 材料寓意:(立意)______ __ 关键词语:(题眼)________ 题目内涵:________ 确定文体:________ (2)编写提纲 中心句:(主旨句或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篇语:(精彩开篇,夺人心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句:(过渡句、亮点句或扣题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束语:(照应开头,主题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引】 这是一首材料+命题的关系型的作文题。在审题时不仅要关注题目,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材料,写作时也要注意对材料的兼顾。 人生是多彩的,人生又是多变的。我们每个人都企盼成功,希望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梦想。但是,将自己的人生之路走成一条坦途却绝非易事,它需要我们坚定信念、磨砺意志,也需要我们审时度势、找到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时,我们要坚信:只要我们站起的次数比跌倒的次数多一次,我们就是胜利者。有时,我们则要学会:山不过来我过去,该放手时就放手。在走向成功的过程当中,坚信与机智、执着与变通,各具其长,缺一不可。 以“坚信与机智”为题作文,正是要拨动起人们理解成功、学会成功的思路和情弦。要写好这篇文章,我们首先必须理解好材料、把握住话题——坚信与机智、执着与变通,在我们走向成功和收获的人生之路上,各具其长,缺一不可;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决不能抬高一个而贬斥一个,不能使用“与其……不如……”或“要……不要……”的方式,在写作中可以适当地突出其中的一个方面,但同时要兼顾好另一方面的内容。其次,要学会为自己的文章设计好一个“亮点”,如:用最精彩的语句设计好文章的开篇和结尾,在文章当中“点化”进名言、警句,选择鲜活、别致的例证,通过叠用举例的形式巧妙地构成排比,采用比拟、类比等方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一处“亮点”,就是一处“增分点”,可以保证我们写出打动老师的文章,取得更理想的成绩。再者,可以考虑文体创新。鉴于现在的作文写作一般不存在文体的限制,在写作中,增强文体创新的意识,往往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佳作示例】 坚信与机智 坚信是一种执着,是以不变应万变,这是山的选择;机智是一种变通,以其灵通变通有无,这是水的选择。 面对风刀霜剑,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则弯腰迎对;面对疾风暴雨,江河波涛汹涌,高山则巍然屹立。坚信和机智都是一种应对生活的态度,方式不同,就决定了道路的不同。两条交叉的小径,不同的道路就会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抉择就会有不同的人生。 坚信是一种泰然自若的处世哲学。在人生的坐标上坚守,谨慎坚实地走好每一步,穿越冬日的凛冽,迎来春天的明媚,一定会走向夏季的绚烂,收获金秋的辉煌。坚信如山,步伐坚实有力。坚信是在静中求发展,以不变应万变,冷静而机敏,缜密而坚实,坚信是一股巨大的无声的力量。 机智如水,遇瀑则合,遇石则分。用心去感应世界,洞识事物的动态,以动应变,在适应、变化中走向成功。智者能让世界变得鲜活起来,给生活涂上一层灵动的色彩。万事万物要想谋求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变”字,于错综复杂的变幻之中,掌握主动,细致入微地思考、探索,在行动中收获成功和快乐。——这是智者的选择,也是胜者的选择!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坚守着信念在静中洞识人生,用执着来勾画坚守着的足迹,坚持就会变得可贵。以山一样的胸怀处于世事纷纭之中,以山一样的气度游走于艰难险阻之际,有了坚信,就有了永不言弃的动力、永不懈怠的毅力,就会铸就明天的亮丽和辉煌!哪怕是幻化成一座塑像,也有了足够的分量和色彩,升华出生活的质感和胸襟。坚信是伟大的,坚信成功就不会放弃未来;坚信是高扬的,坚信梦想就会勇敢地飞翔…… 以变应变,山不过来我过去,该放手时就放手,做到了机智,学会了变通,就会在铺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走得从容不迫、走得游刃有余。在坚信之中,不失一份机智,这是智者的选择,更是胜者的共识。拥有一双洞识世事的眼睛,用思想的力量支撑生命,用机智的思路去演绎成功,“君子制于物而不役于物”,就会收获最灵动、最真实的人生。 坚信与机智,二者各有所长,各得其所。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我们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除了要做到坚定意志、坚定信念,还要学会洞识事理,以动应变,在适应、变通中走向成功。 漫漫人生路,能以自己的方式走好人生每一步的人,都会是一位强者、一位智者、一位胜者!——坚信如山,机智如水,山水交映,营造最和谐的人生! 【评点】 本文的优点有二:(1)结构严谨,论述精确,合理地安排了“坚信与机智”之间的关系,充分、准确地落实了话题材料的内容,使得全文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2)语言精到,引述合理。整篇文章语言流畅,妙语迭出,如“机智如水,遇瀑则合,遇石则分”、“以变应变,山不过来我过去,该放手时就放手,做到了机智,学会了变通,就会在铺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走得从容不迫、走得游刃有余”等,这些句子别具文采和启发性,小作者的写作功底可见一斑。概而言之,全文语言精彩,例证精辟,脉络清晰,分析深刻,是一篇非常成功的习作。 (二) 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解读】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现在的可有多个立意,已经不存在最佳立意。为区别原来的给材料作文,我们将2006年高考以来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它提供的材料构思空间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新材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尤其是在2012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设计上,全部是新材料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苹果之父”史蒂夫·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纲训练】 (1)审题训练 材料寓意:(立意)________ 关键词语:(题眼)________ 题目内涵:________ 确定文体:________ (2)编写提纲 中心句:(主旨句或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篇语:(精彩开篇,夺人心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句:(过渡句、亮点句或扣题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束语:(照应开头,主题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引】 “文章合为时而著”,这既是古训,又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特点。近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往往“因时立意”,与时代热点和生活亮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就2012年各地高考作文题而言,命题指向性非常明确,那就是高考作文从来不回避社会热点话题或热点人物。考生在备考时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就这道作文题的命题意图而言,一是做到了关注现实生活,与当今热点材料的契合。“苹果之父”乔布斯病逝后,以其名言警句和相关经历为材料的作文命题应是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关注点。二是命题指向并非停留在热点的层面上,而是引导考生从乔布斯的话语中有所思考有所体悟,强调论理中的思辨能力,理清“科技”与“人文”的辩证关系。 总体而言,这道材料作文题的材料内蕴切合时代热点,考生应该有话可说。取材典型,材料简明,阅读量小,审题难易程度适中,有利于考生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写作的主体活动。试题用25字的一句经典名言容纳了极其具体的限定,蕴涵了极其丰富的内涵和立意角度,极具启迪性、现实性,应该说这是一道很有写作价值的作文题。 审题的时候要注意:(1)材料中的“苏格拉底”是关键信息,它与“科技”同时出现,可见二者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2)“一个下午”在时间上的限定;(3)不要忽视材料中体现乔布斯态度的“愿意”与“换取”这两个词。 在立意的时候,要吃透“苏格拉底”具体而准确的指向性,这是关键。材料中的“苏格拉底”,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众所周知的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更是一种精神以及思想领域里的代表与象征。我们知道,作为人本主义者的苏格拉底把哲学从高不可及的层面变得与人休戚相关,因而被称为人类思想的灯塔。我们再结合材料,就不难看出,在乔布斯的眼中,科技从来不是第一位的,苏格拉底所代表的人文精神远比自己的科技成就更为重要,人永远处在第一位,这也就是乔布斯“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的原因所在。 如何认识“苏格拉底”的内涵?如何理解“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如何处理“科技”与“人文”的辩证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科技”与“人文”是如何体现的?又该如何体现?这一切都需要考生进行辩证思维,认真审视。在写作时,只要将材料定位于“科技”与“人文”这一聚焦点,围绕“科技”与“人文”的辩证关系来确定立意,应该说都是可以的。 若写议论文,可围绕“科技”与“人文”的辩证关系来展开,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先确立出诸如“科技要与人文并重”之类的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再总结收束全文。若写记叙文,可展开大胆想象,用“穿越时空”的方法,叙写乔布斯与苏格拉底一次“真实”的有关“科技与人文”的谈话,最后借用材料中的语句点明主题;也可叙写现实生活中自己在运用某种科技产品时的相关经历,进而领悟出超出科技层面的人文内涵,从而认识到人文的重要性,最后再水到渠成地抒发诸如“科技需与人文合而为一”之类的深沉感慨,深化文章中心。 【佳作示例】 和苏格拉底相处的这个下午 现在,似乎已是这样。 在眼花缭乱的更替中,苏格拉底似乎沦为了时代的乞丐,没有地位,没有关注,没有归宿;仿佛是古旧年代的游魂,恍恍惚惚,在与凯恩斯的角逐中,大有被喧嚣的利欲淹没之势。 哪儿才是苏格拉底最后的温暖的栖息地? 乔布斯已去,还有谁愿从被高科技环绕的生活中抽出一个下午去嗅一嗅大地的广阔与天空的蔚蓝? 人们所关注的究竟又该是些什么呢? 茫然四顾,在高科技的名义下,人们更钟情于那银白色的“苹果”,而不愿走进乡间田野去感受水果那真实的香甜;人们更喜欢桌面上那个戴着围巾的“绅士”,却不愿为保护企鹅而采取任何实质行动;人们不再喜欢促膝长谈,更依赖于手中那个小小的方块;人们不再流连于“鸿雁传书”,那种以天空为媒的沟通方式早已被光纤取代。可这些,究竟又换来了什么? 是树被砍光。 是激流被拦截。 是地下的矿藏被掏空。 是物质世界的歌舞升平。 是精神世界的虚无。 是人文情怀的空空如也。 人们贪婪地享受这些物质,却忘了捂一捂自己的灵魂是否尚有余热。 苏格拉底曾说:“我死了,你们活着,至于哪条路更好,只有神知道。”神明早已明了的事,人类是继续视若无睹,还是翻然醒悟? 当全世界开足了马力,轰轰烈烈地在物质战场上你争我夺时,你是否发觉,曾经的湖光山色变成了今日的钢筋水泥,曾经虚怀若谷的典雅气质变成了如今自吹自擂的夜郎自大。当整个社会被浸染得赤橙黄绿青蓝紫,再也还原不了生命的本来面貌时,你是否还能平心静气地捧着一堆高科技玩意儿,却在自我陶醉中一次次地被远古哲人笑掉大牙? 所以,智者才警示道:“思想贫瘠比技巧软弱更难堪。”当人类前进的步履总是孜孜矻矻时,人们更应该回头去翻一翻思想这块土地。或许,这才是技巧乃至科技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正如马云寻觅佛理,盖茨、巴菲特普及慈善,凡此种种,皆是人们在物质领域翻天覆地后,蓦然回首,与云端苏格拉底的会心一笑。而当乔布斯说出“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一个下午”之语时,我们又该为这样的一个“下午”准备些什么呢? 科技立于我们掌中,我们又该立于谁的掌中? 如果明白,请好好珍惜和苏格拉底相处的这个下午。 【评点】 本文一改议论文板着面孔说理的传统笔法,用富含散文韵味的灵动笔墨行文,使文章显得气韵流动,韵味悠长。文章对材料的把握准确到位,于纵横捭阖之中抒写自己对“科技”与“人文”的思考与感悟,立意深刻,有启发性。内容上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说理,颇具现实意义与时代感。论证中说理、例证的恰切精当,令人信服。总之,立意精警,情感充沛,行文不拘一格,使本文极具可读性。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俗可神圣,亲爱在人间。——李泽厚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取恰当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立纲训练】 (1)审题训练 材料寓意:(立意)________ 关键词语:(题眼)________ 题目内涵:________ 确定文体:________ (2)编写提纲 中心句:(主旨句或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篇语:(精彩开篇,夺人心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句:(过渡句、亮点句或扣题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束语:(照应开头,主题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导引】 材料短小精悍,寓意深刻。格言中的“世俗”、“亲爱”是审题的关键,理解了关键词的内涵,也就把握了材料的命意。材料出自李泽厚的《历史本体论》。“世俗可神圣”,是指世俗生活中也有许多神圣的、值得敬畏的东西,神圣大可不必求诸世外,就在日常实用之中;日常世俗生活亦应谨慎对待,有所执持,有所坚守,不可随俗俯仰,随波逐流。“亲爱在人间”,是指人间可亲爱,把爱给予身边的每一个人;人间有真爱,这种爱不是抽象的情态,它就弥漫在每个人周围。 作文时,考生可就一个方面立意行文,也可两方面结合立意行文,只要扣住“世俗”、“人间”、着眼当下生活,选取恰当角度写成文章即可。如: (1)在世俗生活中追求圣洁的品格,在平凡人生中奉献或感受真爱。 (2)平凡的生活,不平常的人生。 (3)珍惜平凡生活,心存敬畏,心怀感激。 (4)珍惜生活点滴,珍爱身边每一个人。 【佳作示例】 世俗才有亲爱在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如此写道。这一声感叹穿越时间的洪流,点明了一个不变的真理:只有回归世俗,才能找到人世间最珍贵的情爱。 就算是尊为天子又如何?一代帝王却挽回不了爱人在面前自尽的悲剧。不如去做一个普通人,这样还能拥有一个美满而幸福的家庭,才能享受正常的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世俗充斥了人的各种本能的欲望。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状态便是世俗了。这实际上代表着最普通的生活——朴素、平淡、细琐、真实,却是人现实的家园。 每个人都有世俗的一面,只有在普通的生活中才能找到令人内心感动的真情。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米歇尔就漂亮地完成了“回归世俗”这一过程。这个五角大楼有史以来职位最高的女人,眼里是无尽的温柔。“我认为补充睡眠、和老人孩子们在一起更重要。”就是因为拥有这份对家庭的挂念,她辞职的时候没有丝毫的犹豫。她抱怨自己的工作太忙,都没时间好好和孩子们在一起。她从前念文章,母亲都会很用心地听,可现在她念自己的工作报告,母亲竟然睡着了。她突然发现自己正在失去多么重要的东西。所以她才决定离开,带着办公桌上家人的照片离开,回到她世俗的生活,去找回她的亲情。 因为身为一个世俗的人而感到快乐,因为享受爱人间的温馨而快乐,所以那么多人才愿意做回一个普通人。 姜武,我想当他和妻子手挽手在王府井逛街时,当他坐在饭桌边和妻子大声讨论过期的彩票时,当他按照自己的愿望,过着再简单普通不过的生活时,他才是真正快乐的。不然,身为影帝的他也不会每年拍戏赚够一个数后就撒手不干了。对于世俗的真情,姜武一直视若珍宝。 我又想起另外一个世俗的人——莫扎特。对,是他,那个天才!他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摆脱宫廷与教会的音乐家。他在未经父亲允许的情况下,与一个名叫康斯坦丝的女子结了婚。莫扎特深爱他的妻子和家人。在谈到他的家人时,莫扎特脸上总是浮现单纯的笑容,语调也变得柔和起来。他穷极潦倒之时,音乐里也没有痛苦,只有纯净的欢乐。因为我知道,莫扎特的内心其实是世俗的。 世俗,其实是人最普通的追求。做一个世俗的人,不需要金钱名利,不需要荣华富贵,仅仅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人间的情爱就足以丰富灵魂。 世俗才有亲爱在! 【评点】 文章诠释了“世俗才有亲爱在”的主题,有个人的感受。文章开篇引用李商隐的名句引出话题,然后通过米歇尔、姜武、莫扎特等相关材料,很好地佐证了这个观点。文中,作者选用了大量典型的材料,融入了自我的感受,显示出丰富的材料积累。文章结构上张弛有度,叙议结合,文体特征鲜明。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张洁《我的四季》 请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纲训练】 (1)审题训练 材料寓意:(立意)________ 关键词语:(题眼)________ 题目内涵:________ 确定文体:________ (2)编写提纲 中心句:(主旨句或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篇语:(精彩开篇,夺人心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句:(过渡句、亮点句或扣题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束语:(照应开头,主题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引】 材料中的文字出自张洁的散文名篇《我的四季》,它本身是一篇感悟人生的散文,以“耕种土地”为写作重点,表达她对人生的追求和感悟。因此“耕种”应是本文写作的重点:“耕种”意味着要有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要有负责任的精神,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要有科学的耕作、播种、管理方法等。而“土地”可实写,也可虚写。“虚”指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精神、心灵等方面。 本篇作文可采用比喻的手法,考生应思考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写记叙文,应重在抒写“我”或某人成长的经历与感悟;写议论文,应针对“耕种”的必要性、如何“耕种”、“耕种”的意义等展开论证。 【佳作示例】 耕种自己的土地 曾几何时,“我不相信”的北岛在自己精神的土地上耕种、质疑;曾几何时,“面朝大海”的海子在自己灵魂的土地上耕种、渴望;曾几何时,“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在自己思想的土地上耕种、呐喊! 再看当下的中国文坛,是否还有人在耕种“自己”的土地?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作家不敢正视这个社会,甚至不敢仰视、斜视这个社会。”当民族的危难已殆散,当文革的动荡已淡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却悲哀地发现太多的文人无法耕种属于自己的土地。当今文坛,似乎弥漫着“文化”的韵味;有些人习惯了写一些性灵散文愉悦大众,习惯了配制一点“文化快餐”以赚取口腹之需,对于社会敏感的话题,不敢正视,甚至不敢仰视、斜视。他们不敢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于是只能学学陶潜,打着“文化” 的旗号,“采菊东篱下”,优哉游哉。是的,陶冶情操的文章固然需要,然而为何很少有人像鲁迅那样直面现实、针砭时弊,剖析“国民的劣根性”以引起大众“疗救的注意”? 两岁女童小悦悦被无情的车轮碾过,无助地躺在那儿,7分钟内18名路人经过却无一伸出援手,最终一位拾荒阿姨将小悦悦抱到路边。悲哀啊,18比1的冰冷数字昭示着人情的冷漠!为什么?民众道德的缺失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作家们是否也应该反思,叩问民众良知的文章是否也应该写写了?是否也应该“放出眼光”、拿出勇气耕种属于自己的真实思想的土地? 中国文坛的弊病,主要体现在思想与文化独立性的缺失! 记得有一位张口即“之乎者也”以思辨著称的专家,动辄说“西方某某著作支撑起我的精神世界”。呜呼,“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一个人的精神靠非本民族的著作支撑,这是个人的更是时代的悲哀!还有一篇报道,某天才自幼在英国读书,立志成为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并称“读完大英博物馆的所有藏书”是完成理想的第一步。悲哉,中国第一位“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竟只读外国文学,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他可懂得分毫?再看看现今的文化市场,舶来品充斥:肯德基之类的快餐文化正在吞噬传统的饮食文化,摇滚布鲁斯的节奏震断了古琴弦,歌剧比京剧更受欢迎,甚至屈原和西施都戴上了高丽人的帽子…… 我们五千年厚重文化的土地上,耕种的可是我们自己思想、文化的种子? 诚然,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是必需的,然而为何异邦文化充斥中国市场,为何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日渐隐没? 该好好耕种我们自己的土地了! 当然我们欣喜地看到,以韩寒为代表的一批年轻人,毫不避讳地表达着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周杰伦的《青花瓷》引发了一阵“中国风”;国家规定了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是的,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警醒,并尝试着耕种我们自己的土地! 是的,我们需要耕种的是自己的思想土地,需要传承的是自己的民族文化!只因我们对自己的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评点】 本文议论有很强的针对性,论据典型,观点发人深省。作者纵横议论,破立结合,表达了自己的忧思。是的,耕种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地,责无旁贷!独立的思想,围绕某一个问题深入探究,进行比较分析,是值得我们作文时借鉴的。 第二节 十种模板 助你飞翔 (一) 整句造势慑心魄 【2012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借鉴 时间在流逝 写作借鉴   先声夺人,极有气势。 依然是整句组合,文采飞扬,尽展才情,最后一句,扣题严谨。 同上。既有整句的使用,又有诗词名句的引用,行文流畅自然又充满文采。 时间就如那久远的回音,在那流逝的年轮里,带给人无法言语的美丽与忧愁;时间是云彩里镌刻的记忆,在那流逝的年轮里,留给世间难以忘却的大气。时光荏苒,而内心中的记忆之花却不会消了颜色,退了芬芳,反而会被时间冲洗得愈加鲜艳。 时间犹如一粒种子,撒播在你我的心灵中,在时间流水的滋润下,开出迷人的微笑。 是你吗,武穆?你,用诗情记录下自己的壮志豪情;你用自己的鲜血唤醒了世人的良知;你,“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你,用宽背担负起了“精忠报国”的重任;你,用脊梁挺起了中国人的腰杆!你悲壮的一生,被后人传颂千古。时间在流逝,却奈何不了你以39年的时光在历史星空中闪耀着的光华。 时间犹如一阵花香,飘动在你我的身旁,在时间之风的吹动下,飘散到远方。 是你吗,文天祥?你,用自己的心血谱写正气之歌;你,用铮铮铁骨奏出爱国之曲;你,用滴滴真情唱响英雄之音;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你,“从今别却江南日,化作啼鹃带血归”。你的名字响彻苍穹,你的灵魂更将屹立于碧天之下,永垂不朽。时间在流逝,却阻挡不住你虽英年早逝却在历史长河中傲然挺立的身躯。 比喻加排比句式,给人以强大的气场及强烈的感染力。 比喻句的使用,形象生动,过渡自然。 比喻过渡,使全文浑然一体。  岳飞、文天祥和苏武三人事迹写来整齐有序,三段形成间隔排比段落,使文章整体气势磅礴。 时间犹如两岸繁花,芳香在你我的左右,在时间之钟的滴答下,滋养我们的心灵。 是你吗,苏武?你,持一支旌节,心怀大汉于茫茫大漠;你,扶一阵驼铃,游走于寒沙败草。你,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用勇气,用执著,书写了一段名传千古的悲歌。富贵对于你,恰似过眼云烟:忠心对于你,才是历史永恒。你的名字永刻在历史丰碑中,你的忠心成为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红;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瑟瑟西风,早已吹散了牧羊人的丝丝白发;但亘古不变的是岳武穆的壮怀激烈,是文天祥的赤子丹心,是苏武的爱国热情。 时间在流逝,折好那满纸的赤胆忠心,我愿枕着它,去做一场崇古清梦,陶醉此间,再不醒来。 纵使时间流逝,也会花开两岸,风过有痕,记忆,永存。 又现比喻过渡,有变化又整齐。 既是排比句,又是对上文的照应与总结。 结尾再次扣题,呼应开头。    评点:本文抓住记忆中的人物事迹来写,尽管素材比较陈旧,但运用新颖,配合富有文采的语言,效果出人意料。每一个故事前都用“时间犹如……”开头,首尾严谨圆合。整篇文章容量大,内容厚重,气势磅礴。  (二)详例简例巧组合 【2012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借鉴 变与不变 写作借鉴   以猫王的《时代在改变》开篇,说明这个时代的变化之大。 在上文基础上,继续以反面事例说明时代变化导致人心的变化。引人深沉思考。 上世纪美国猫王有一首著名的摇滚乐曲《时代在改变》,他声嘶力竭的演唱、放浪形骸的形体动作,无不昭示着新时代的我们正面临着一场如海啸般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是的,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心在悄然改变。 犹记得那一场郭美美炫富的网络闹剧,手挎爱马仕、开豪车的少女在网络上宣称自己是红十字会总经理,引来网友恶批如潮,而其本人却不知羞耻地大放厥词,其行为让当代青年汗颜。时代在改变,过去的艰苦朴素、勤劳自强随着金钱的增多,荷包的渐鼓变成了高调炫富,嚣张自傲。那一代朴实憨厚的人们远去了吗?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感受这可怕的改变,我心中一片迷惘。 广州两岁女童小悦悦先后遭两辆车碾压,十八名路人竟真的做了“路人”,无一人上前救助。小女孩的血与泪和着社会的冷漠无情重重地击打着我的内心,时代的改变带走了激励着一代人的雷锋精神,取而代之的是互相警惕、怀疑的眼神和一双双迟迟不愿伸向弱者的手。时代之风呼啸而过,我却感受到彻骨的寒冷和悲凉。  反面事例,提出社会的变,表达作者的迷惘。 作者在开头并没有按照常规,开门见山,而是娓娓道来,在文中明确中心:“我坚信,人心没有变。”由此可见作者的独具匠心。   针对上文,正面提出吴斌事例,详细叙例,重点诠释。 是啊,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而我坚信,人心仍没有变。 就在昨天,杭州城所有市民送走的“最美司机”吴斌,在被铁片击中肝脏的重伤情况下,他标准地完成了一系列刹车开门动作,保护了车上24名乘客的安全。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职业道德,什么是舍己为人,我仿佛看到烈士吴斌拂开重重迷雾朝我走来,他笑着告诉我人们心中的道德情操从未改变。他带给我一道向善的光芒。 顺着吴斌的手指,我看到90后孝女孟佩杰,八岁就独自一人照顾养母挑起一家重担;我看到“最美妈妈”吴菊萍,毫不迟疑地伸出双手救下女童,托起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我看到了香港义工黄福荣,自费去汶川抗震救灾,全然不顾自身的疾病。我开始激动起来,人心并没有变,美好的人性并没有变!无论时代怎样奔涌前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仍将继续绽放光芒。 于是我微笑起来,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驻足回望,来时,花香满径流;未来,一片光明。在变与不变之间,我已找到了我该走的那条路。  由吴斌事例自然引出社会上一些积极向善的人和事,采用简例,以排比句式进一步论证了本文观点。评例与简例巧妙组合,增强了文章的论证效果,使行文错落有致。   评点:本文抓住“变与不变”关系型话题,指出“变”的危害,然后从正面论证正确美好的东西应保持不变的观点。中间运用郭美美炫富、广州小悦悦事件、“最美司机”吴斌等为论据,证明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性。详例与简例结合恰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对比论证主题深 【2012年全国大纲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回答:“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借鉴 人生之戏的真谛 写作借鉴   以题记开篇,暗示本文主题。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引出观点。 人生如一出戏,不在乎出场时的阵营有多豪华,在乎的只是这出戏所表现出的人生的真谛。——题记 台后一帘深色的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当人们问她为什么不穿华美的演出服时,她的回答是:“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些人过度追求华美而忘其本心。其实一个真正的人,只靠外表是不够的,内心散发的芳香才是最迷人的。一个人的生命意义不在于他是否穿着华丽,体态优美,而在于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片浮华还是一丝感动。 2011年感动中国特别奖得主——白芳礼老人,将蹬三轮车赚的35万元捐给上不起学的贫困孩子,重圆了贫困儿童的读书梦。当他把最后一笔善款捐给学校时,他说:“这是我捐的最后一笔钱,以后可能再也捐不了了。”这句话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开头引述材料,引发思考,明确中心。 正面论证,运用白芳礼老人事例,很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在叙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分析议论,回扣论点。 排比语句的使用,使本段气势逼人,极有说服力。 也许,从穿着来看,白芳礼老人与乞丐没什么差别,可他却做了被许多人忽略的事,做了许多富翁没做到的事,他是真正的“乞丐富翁”。老人一生生活简朴,语言朴实,可他却带着贫困儿童迈进了新的春天,给这个匆忙的世界留下了温暖与感动。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他用行动感动了中国,用毕生精力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让人们明白了:一个人活着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用所拥有的东西做了些什么,给世界留下的是匆匆的背影,还是无限的希望。 与此相反,私吞募捐款的炫富女郭美美,严重违纪的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腐化堕落的前重庆市公安局局长文强……他们的行为让人感慨不已。我们能说他们外表不华丽?我们能说他们地位不高吗?我们能说他们的钱不多吗?……可他们亮丽的光环下却是怎样的一颗心呢?他们与慷慨朴实的白芳礼老人相比难道不该感到汗颜吗? 现在,每年都要评选出“感动中国”人物,他们大都是像白芳礼老人一样平凡普通的人,但他们却做出了令无数国人感动的事。 人活一生如戏演一场,不必在意舞台的豪华,阵容的庞大,服装的华美,那些只是瓶中之花,沙上大厦,应在意的还应是这场戏所表现的真谛。  反面论证,运用时下的热议话题,从反面论证,突显本文观点的正确性。 结尾回扣材料,照应观点,突出主旨。  评点:1.对比论证,主题深刻。文章主体部分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通过慷慨朴实的白芳礼老人与亮丽的光环下的丑恶现象进行对比,深化了主题。 2.贴近生活,时代感强。文中所选事例,无论是感动中国的白芳礼老人,还是时下人们热议的炫富女等,选材较新颖,贴近社会现实,有较强的时代感。 3.紧扣材料,不枝不蔓。文章题记、开头、中间和结尾都能紧扣材料,文笔流畅,不蔓不枝,中心突出。  (四)分列标题巧设计 【2012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致敬。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巡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借鉴 有人吹月到三更 写作借鉴   开篇营造一种孤寂的氛围,为下文铺垫。 以诗化的语言描述出老计一类人所体现出的朴实无华的美。 夜有多深?我问。 看不清那夏季深远的天空变成似乎触手可及的蓝色小径,听不到那缠绕在老墙上的青藤私语被洗干净的苍冷。我伸出手想抓住点什么,掌心却只有从窗口鱼贯而入的水色,终究寻不见一丝温暖的印迹…… 远山 长路 深林 空谷 我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一抬头,绝壁上劈开一片蓝天;一回首,荒原中伫立几丛枯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行走在铁路两旁。听得见火车的汽笛,却看不见彼端的玫瑰。 朝随初阳,夜伴星光,身披雨雪风霜。在寂寞的岗位上,他把过去与明天的快乐和辛酸一起酿进岁月的酒里,和着清风,一口一口喝下…… 致敬,鸣笛。简单的动作,他找到了蔑视这夜的力量,找到了安静而伟大的挣扎。  用一组词语构成小标题,很有图画感和想象力。   作者独具匠心地塑造了这样的一类人:在人世间,在寂寞中悄然绽放的艺人们。 塑造了一位绝世独立的高人,他在寂寞中绽放出明亮的光彩。  天涯 漫途 羁旅 二胡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似波澜不惊。我站在人流之外,静静地看着他,穿越千年的阳光与浮尘,去寻找一种只会在梦中出现的共鸣。 他大概有五十多岁吧,头发略显斑白,腰微微躬着,身体前倾,伸长脖子,像一只鸵鸟。 他就坐在那儿,默默地拉着二胡,不言不语,不悲不伤,偶尔有人放下几枚硬币,颔首便算是回礼。他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双目紧闭,身体有节奏地摇晃。夕阳斜斜地照了过来,恍然间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侧耳听去,那如梦如幻如泣如诉如花如风如雨如电如秦腔的歌,他不朽的赞歌! 他站将起来,收好东西,向街角走去。背影在地上被拉得很长,仍然是伸长脖子的倔强姿态。他是一只鸵鸟,一只永远不会把头埋进沙里的鸵鸟! 孤舟 瘦竹 醉眼 沉浮 他坐在船头,看向远去的水鸟和粼粼细浪。手中一根清瘦如笔的鱼竿。那河畔的三千翠竹,濯过更显风骨。他站起来,拍了拍短褐布衣,转身入舱。 风帘动,残月香,水茫茫。野云俱暗,一袖灯影半湖光。闲听舟中碎雨,夜来枕上清霜,醉眼对寒江…… 纵天地苍苍,他也举杯对月,弹指相和;任人世飘零,他亦把酒临风,独酌高卧。那个乘小舟的渔翁悠闲得仿佛在青天白云之外。 小标题仍以一组词语组成,并列结构。 9个“如”字连用,足见作者的文采所在。 几组词语,精心设计,意境深远,彰显主旨。 有词人风范也!   照应开头,以寓意深刻的文字结束,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伍尔芙说:“岁月波光粼粼,赐予爱与生命,唯有生活不能被人代替,只有寂寞相随。”但黑夜终究挡不住月辉,寂寞的生活一样可以开出明艳的花朵。 是的,有这样一群人。即使遍地荆棘,他们仍旧可以踏出一路繁花。即使星海茫茫,他们依然可以拥月入怀,乘风而去。那时石涧流息不歇,一缕涓涓汇聚成潭,倒映红尘百态,身后生前尽付一笑间。 我望向窗外深沉如海的夜色,耳边却依稀飘来清远的笛声。夜太深,所以看见星辰。夜太深,有人吹月三更。 这由时光亲手雕刻在我少年梦境的月色,暖而轻柔。 由三个人上升至一群人,主旨由此而升华。   评点:这是一篇构思奇特的散文,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剪辑三幅似乎毫不相干的生活画面组合在一起:寂寞巡山的老计、街头拉二胡的艺人、孤舟独钓的渔翁。作者深入挖掘他们灵魂深处共同的特质:寂寞的生活一样可以开出明艳的花朵。三幅画面意境深远:深林空谷因有老计的敬礼和火车鸣响的汽笛而生意盎然;艺人如天如地如泣如诉的二胡与夕阳残照构成了街头哀而不伤的风景;寒江独钓的渔翁将仙风道骨融入天地苍茫。美哉斯境,美哉斯文!  (五) 分论点式层次清 【2012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借鉴 不畏艰难,担起重任 写作借鉴   分论点论证,层次分明。 分段析例,紧扣观点,可见考生的聪明之处。  正如孙中山先生所云: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我辈是中华最坚强的一辈,我辈是中华最骄傲的一辈,我们应不畏艰难,担起重任,成就祖国历史长河中属于我们的一片天空。 不畏艰难,担起重任,首先要心系祖国的召唤。 可曾记得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当社会动荡、国家危亡之时,周总理始终不忘祖国的召唤,于是他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震天呐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祖国建设之中,他依旧担当自己的重任,树立了中国外交史上一个又一个不朽的丰碑。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说:“如果让我敬佩一个人,那这个人就是周恩来!”可见,他的名声和影响力震撼了海外。 正因为周总理的不畏艰难,担起重任,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祥和。而他的人格魅力、治国才干和外交智慧正时刻影响着我们这代人。 不畏艰难,担起重任,需要一种奉献与崇高的境界。 可曾记得多次到山区支教但最终永远留在了那里的武汉大学女大学生赵小亭?她为了那里贫穷而又善良的孩子们,多次利用假期的时间去贵州山区支教。而在一次途中不幸被滚落的山石砸倒,将她的青春永远留在了那里。她始终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默默地奉献,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简引材料入文,扣题严密,段末提出中心论点,开门见山。 第一个分论点。 引用周恩来总理的事例,很有说服力,再加上杰奎琳的佐证,论证更有力。 第二个分论点。 联系赵小亭事例,极好地印证了第二个分论点。  仍是分段析例,紧扣观点。 对三个分论点的论证,采用的形式基本相似,均采用“可曾记得……”句式开头,使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正因为赵小亭的不畏艰难,担起重任,才召唤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投身于西部支教的大军中,献身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不畏艰难,担起重任,不一定非要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是为了人民,有积极意义,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同样可以彰显我们的光辉与价值。 可曾记得近来活跃于我们视线中的那些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最美妈妈”勇敢地接住从10楼坠落的小孩;“最美女教师”看见呼啸而来的汽车奋力推开身边的学生;“最美司机”在生命最后一刻强忍疼痛停稳客车,拯救了24条生命。那些最平凡的人在最平凡的职责中,做出了最不平凡的事情。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不畏艰难,敢于担当重任的勇气与信念。 今天,我们这一辈即将迈向社会,我们深知我们肩上的重任,纵使山高水长,纵使艰难险阻,我们定会不畏艰难,担起重任。 滚滚巨浪掀不翻生命之舟,正如浓浓黑暗遮不住前行的道路,我辈定会坚强,不畏艰难,担起重任。正如毕淑敏所说:“优等的心,不会华丽,但必须坚固。” 第三个分论点。 以简例的排比式论证,使行文富有变化,并且气势强烈,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结尾回扣开头,以名句收束,既有文采又有感染力。   评点:文章最为精彩之处就是分论点行文,思路明确,层次清晰。在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后,随后提出了三个分论点,“不畏艰难,担起重任,首先要心系祖国的召唤”“不畏艰难,担起重任,需要一种奉献与崇高的境界”“不畏艰难,担起重任……微不足道的小事同样可以彰显我们的光辉与价值”,使文章明显表现出构思严密的特点。在素材运用方面,紧跟时代,用了很多鲜活的实例,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和感染力。   (六)首尾呼应显中心 【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作借鉴 细节绽放人生美丽的花 写作借鉴   以“昙花、彩虹”类比论述开篇,形象生动,富有文采,自然引出本文中心论点。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月下的昙花懂得,生命的绚丽只有一次,所以,它细心地绽放每片花瓣,让花瓣绽放的每个细节都精心精致,因此它的高雅吸引雅士赞叹的目光。 天上的彩虹明白,生命的美丽只有一次,所以,它细心地呈现每缕色彩,让彩霞浸染的每片细节都浓淡适宜,因此它的灿烂装成天空美丽的花园。 年少的我们读了客户的建议,我们应该明白,梯子不用时应该横着放,虽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它却暗示我们,对于细节的关注,进一步确保了更多人生命的安全。其实,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细节需要我们关注。有时,细节改变命运,甚至决定成败。所以,关注细节,幸福之花才能静静地绽放在成功殿堂里。 水 到渠成,引出观点:细节决定成败。  对比论证,是非分明,给人以深刻印象。 以中美航天事业对比,鲜明地证明了观点的正确性。 细节决定成败,古人专注于细节维护了国家尊严。 同样面对战国诡谲的风云,大智大勇的蔺相如面对专横的秦王,善于把握每个细节,不但能够完璧归赵,而且在渑池之会上廷叱秦国群臣,有礼有节,捍卫了国家尊严。正是因为他充分利用了每个细节,完全把握了每个细节,所以他得以名垂青史。如果不能充分把握每个细节,只能给个人和国家带来千古遗憾。一代名士荆轲英勇超过常人,虽然也曾有“执秦王之手,握秦王之袖”的千载良机,可是他没有把握好这个细节,因而良机错过,刺秦不成,反而加速了燕国的覆灭。荆轲的遗憾告诫我们,如果不能充分把握细节,不但个人殒身丧命,更让国家毁于一旦。 细节决定成败,今天的科技工作者专注于细节实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中国的航天事业能够飞速发展,我国的“神舟七号”“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之所以接连成功发射,正是因为祖国的航天人认真细致,每一次火箭发射,他们都悉心检查每个数据、每个程序,专注于每个细节,所以我们的航天发射能够屡创奇迹。而美国的航天飞机发射多次发生坠毁事件,究其原因,就因为有些细节没有关注到。因为微不足道的细节而造成科学事业的巨大损失,何止于航天飞机的失误啊? 以分论点形式先从古人角度展开论证,思路清晰。 第二个分论点,从今人的角度,尤其是科技角度展开论证。   本段主要以简例的形式,以排比句式展开论证,很有气势,且多用反问句,很有感染力。 细节决定成败,古今中外的艺术家正因为关注于细节才实现了人生的辉煌。 您曾记得因为沉思于“推敲”而苦吟的贾岛吗?您曾感叹于“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卢延让吗?您曾仰慕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王维吗?他们之所以能立足于华夏诗坛,正是因为他们专注于诗文中的每一个细节。贝多芬注重推敲每个音符,他的交响乐才能持续震撼人们的灵魂;王羲之注重书写每个笔画,他的《兰亭集序》才始终吸引书法爱好者的竞相模仿。 年轻的朋友啊,梯子横着放,虽然是个微不足道的细节,相信你已经懂得:细节决定成败,只有专注于细节,我们才能够做出伟大的贡献。 月下的昙花专注于细节才展现高雅,天上的彩虹专注于细节才谱就绚烂,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子啊,只要我们也专注于细节,我们的一生就一定能够绽放美丽。 第三个分论点,从古今中外的艺术家角度展开论证。 结尾巧妙照应开头,仍以“昙花、彩虹”类比收束全文,但又不局限于此,这样既深化了主旨,又颇有诗情画意,含蓄而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评点:本文立意深刻,思路清晰。文章紧扣住“细节决定成败”的主旨句,使文章立意明确。文章辞藻优美,旁征博引。虽然是议论文,但是文章通过使用排比、引用、反问等形式,文采斐然,尤其三个分论点组成排比,更显示文章整体的文采。   (七)以情动人最可贵 【2012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借鉴 忧与爱 写作借鉴  记叙文写作离不开描写,开篇环境描写,提供了人物活动的场景。 环境描写适时加入,使自己对父亲的理解又进一层。 已是上海的深冬,砭人肌骨的寒冷。上海眼科医院外的灰色地面,枯叶软塌塌地浸在积水中,想必淅沥的冬雨定是下了一夜。 拽了父亲的手怏怏地走,父亲忧愁的目光像这锁了寒雾的深冬,迷蒙而凄恻。 来上海检查是费了一番周折的,在我看来一次检查眼压高是算不得什么的。而父亲的眉自那时起就没有舒展过。是谁强颜欢笑将那忧愁深掩?是谁一夜夜叹息彻夜难眠?又是谁一次次欲言又止独品忧愁? “孩子,听话,去检查吧,要是真有问题,我们就可以早治疗,爸这心忧得慌哪!” 于是,此刻我站在这里。 彤云密布,天空又“啪嗒啪嗒”落起雨来。灰湿的地面,冰冷的台阶,望着看不到头的队伍,我终于知道为何父亲要站立一夜排队挂号,只为了挂到靠前的号码让自己的女儿早些检查,早点回家。 环境渲染,营造气氛,给人以沉重压抑忧伤之感。 对父亲的记叙充满深情,语言运用排比句式,富有文采与感染力。  语言描写简洁质朴,正如父亲如山般的爱,沉默而厚重。 我不知道父亲是以怎样的姿势,或许就像个叫花子似的蹲着熬过这个落着雨的冬夜;我不知道父亲是否呵着手跺着脚来驱赶冬夜的酷寒;我不知道父亲是如何与排队的“黄牛”周旋;我不知道父亲是否就像一匹老狼奔波在上海纵横的地铁和小路之间…… 我觉得以前的执拗近乎于可笑,那些因为检查而落下的高三功课没有资格称作牺牲。现在的我只想守着那份厚重于天地的父爱,尽快检查,将父亲的担忧溶解在这个冬日的清晨。 经过各种繁复的手续,漫长的等待,我紧紧攥住父亲,就好像离家的小船找到了停靠的码头,我们终于来到了测眼压室前。 父亲那融合着忧与爱的目光凝视着我,将我的泪一次次逼出,父亲那一夜未睡的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担忧与慈爱:“孩子,好好检查!” …… 医院外面的雨仍下个不停,父亲就这样站在雨中,站在那些软塌塌的枯叶上放声大哭。 我终于知道这是怎样的忧愁,怎样的父爱,才能让一个男人不顾众人眼光,在得知女儿平安后放声大哭,让郁结在心中的不安与忧虑如一泻千里的江水般排遣…… “爸,爸……” 永远记得那个落着雨的冬天,父亲用他的“忧与爱”织成了布,做成了伞,挡住了一切风雨,只为了他的女儿。  作者的反省从另一面让我们了解了父亲的爱。有《背影》的印痕。 结尾处水到渠成,简洁抒情,一片真情,溢成如江水般的泪水,感人至深。   评点:对于一个会写作,特别是会说故事的考生来说,再简单的生活事件也会演绎出精彩的文章。父亲陪女儿在雨中排队检查眼压的寻常事在小作者笔下渲染成一曲“忧与爱”的动人篇章,就是最好的明证。   (八)文化意蕴显功底 【2012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她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刚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借鉴 各有千秋 写作借鉴   名句开篇,文采之始。 段末过渡自然,引出下文。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言,道出了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灿烂文化的真谛。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者虽处于动荡之世,思想却激跃出前所未有的夺目火光。儒、道、法……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争辩中借鉴,它们是乱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造就了诸子百家的璀璨辉煌。 人们时常感到生不逢时,期望回到或飞越到某个时空的过去或未来,但不曾想,每个时代自有它得天独厚、不可比拟的机缘巧合,从而衍生了不可复制描摹的独特,春秋战国如此,中国近代亦如此。 开头简洁明确,提出中心论点,开门见山。 先从古代写起,闪烁文化的光彩。   承上启下,点题过渡。 以名人名言为证,既有力证明了观点,又显示出深厚的文化意蕴。 近代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与高远目光,造就了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无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话文小说如《狂人日记》等新式文学作品,让人震耳发聩,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灵魂与涣散的斗争意志,我们亦会赞扬这个时代,钦佩这些爱国者,或者向往这血与泪交融而出的文化结晶。 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上演着它们唯一的独有的历史,各有千秋。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 宁静浩瀚的大海,孕育着古希腊的绚烂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话,闪耀的哲学之光……无不让人心往神驰,愿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谐中,但也有人愿活在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刺激”时代。 文艺复兴时,资产阶级为反封建求民主,从古希腊文学典籍中汲取精华。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愿回到古希腊那民主的年代,却更愿活在当下,肩负我的责任,将人文主义延展于今。”的确,各个时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们只能选择喜欢或倾向于哪个,却不能脱离我们的时代,但文化责任感却让人甘愿在这时代开辟人类精神新天地。 古往今来,是时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与文化创造了时代,我们不得而知。即便我们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于某一时期,却因活在当下而一味埋怨,这终使这一时代的光芒黯淡。与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 以《狂人日记》为代表的近代文化,让人向往。 从古至今,从中而外,纵横捭阖,显示考生极强的语言驾驭能力。 水到渠成,自然引申出自己的观点:与其活在幻想里,不如让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思想深刻。   周国平曾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每个人的向往不同,一如历史学家汤因比钟情一世纪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独爱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却愿生在未来世纪……人们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若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文化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 春秋百代,各有千秋。 结尾回扣开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画龙点睛,寥寥数笔,精当点题。  评点:这篇作文是在作文题所给材料的基础上,谈文化与时代关系的议论文。全文围绕着“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这一主题展开严谨周密的论证。作者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全文充满思辨,从春秋到近代的血泪交融的中国文化,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的西方文化,字里行间既有对各国各时代所呈现出的纷繁多样的文化形态的体会和向往,也有对文化发展的曲折与艰辛的深切关怀和反思。 整篇文章结构周密,短短千字之内,作者高屋建瓴,在把握文化和时代的辩证关系的论述上,处处显示作者独具匠心的认识,对于高中生来说,这点难能可贵。 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文字简洁从容,尤其是文章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画龙点睛,寥寥数笔,精当点题。  (九)诗词名句铸华章 【2012年全国大纲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借鉴 有一种理智叫做舍弃 写作借鉴  以名言开篇,提出论点。 诗句放段首,语言凝练精辟,引出李白事例作为论据。 引用陶潜诗句入文,一是论证观点,二是增添文采,丰富文章内涵。 记得毛泽东曾经说过“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在战争年代,有时放弃一些城池,舍弃一些坛坛罐罐,轻装前进,反而能打胜仗。和平年代也是如此,舍弃一些东西,工作效率会更高。人生也是如此,舍弃一些东西,人生会更加美好。 舍弃,是寄情山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飘逸之风。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不安于现实的宣泄。生性自由的他怎耐得住皇家苑囿的束缚,抛弃厚重的俸禄,用旷远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世事。寄情于山水使他具有不同凡俗的高风亮节,他把才思留给了后人,更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飘逸之风留给了子孙万代。用他的诗诠释着人生真正的意义,他的舍弃,成就了一代诗仙——李白。 舍弃,是幽然心会、自得其乐的和谐之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心向往自由的他,毅然回归于田园,他放弃了官场,安于“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农耕生活,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他的志趣,他的睿智,他的品格,因舍弃官场黑暗污浊而愈加彰显。学会舍弃,陶渊明找到了自得其乐的和谐之风,并由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田园派诗人。  开头使用整句,层层推进,明确观点。 分论点立论,思路清晰。 第二个分论点。 老材料,巧运用,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   以名言领起,引出勾践复国的事例。 结尾回扣题目,交代题目来由,深化主旨。 舍弃,是重振旗鼓的豪迈之风。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吴越之战。战败的他,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咽下心中的苦水,重新审视自己,认清了自己,不甘心,不气馁,重振旗鼓。他放下了锦衣玉食,“卧薪尝胆”。他最终取得了成功,只因他舍弃了荣华富贵,只因他舍弃了帝王之尊,学会舍弃,就变得理智而不再迷惘,就变得豪迈而又强大。从而复国雪耻,创造了奇迹。 其实,舍弃需要很大的勇气,在如今这个纸醉金迷的大都市,物欲将人们的心慢慢疏远,要我们学会舍弃的确很困难,所以人们才会失去理智地去做事,学会舍弃,我们会生活得更加轻松,我们会更加快乐。 看过这个材料,说男孩和母亲去田里插秧,男孩担着秧苗,因刚下过雨,路上溜滑,男孩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于是停下了脚步。母亲看见后便说:“把你的衣服、鞋和袜子全脱掉,再试试。”果然,男孩顺利地走过去。 的确,只有学会舍弃,我们才会更理智地去面对生活。 电视连续剧《潜伏》里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仿造这个句式,我想说:有一种理智叫舍弃。 第三个分论点。全文使用三个分论点构成并列式结构,思路清晰。 在论述“舍弃是什么”后紧接论述“怎样做”,显示了考生思维缜密的一面。 结尾简引材料,作为例证,自然顺畅。   评点: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模仿某电视剧里的一句台词衍化而来,时尚、新鲜,富于理趣。文章开篇用毛主席的论断点明题旨,然后过渡到关于人生的某种思考,自然顺畅,水到渠成。紧接着用三个对称的段落诠释“舍”与“得”的含义。尽管所举事例都很老套,但考生赋予其崭新的意蕴,读之并不觉其陈旧。结尾回应作文所给材料,归结题旨,呼应前文,使文章结构谨严,一气贯通。 妙用古诗文,激活了语言表达,彰显了文化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十)妙用比喻巧行文 【2012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借鉴 勇者的行为 写作借鉴   以比喻开篇,用太阳暗喻英雄。与英雄相对,又以月亮暗喻在路边鼓掌的人。 太阳,撕裂神秘的黑暗,纵身跃上地平线,洒下灼人的万道金光。清晨时分,这不顾一切的分娩,以其极致的绚烂与炽热,成为一切生命的母亲,一切生命的英雄。 月亮,悬于浩渺夜空的中央,温柔散发着白昼太阳剩余的光芒,像一朵柔和的灯雾,轻轻地吐露着对太阳万丈金光的歌颂。 缺失了太阳的炽热,万物自然会失去生命,没有月亮夜间谦卑的清辉,黑暗也将吞噬整个世界。犹如太阳与月亮于自然界中的位置,我们奔跑于熙攘的人和路上,有的人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健将,有的人却在路边鼓掌。然而在路上奔跑与路边鼓掌的人都是不可缺失的角色。  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引出英雄与鼓掌者的关系。  运用鲁迅先生的持笔为剑,大声疾呼,为英雄行为助威呐喊的事例,既形象地塑造了奔跑的英雄形象,又生动了写出为英雄鼓掌的形象,可谓一材两用,思维缜密。 以三毛名言结尾,回扣材料,主题得以升华。 曾经读过一篇名为《点灯人》的小说。在黑暗袭卷大地的夜里,点灯人执掌灯火,给予他人光明与温暖。的确,在黑暗与不幸的时代,在所有人都苦苦挣扎、摸索的时刻,我们呼唤能带来光明的英雄。英雄丹柯挖出自己的心脏,高举着熊熊燃烧的信念,披荆斩棘,带领族人走出危险而黑暗的森林。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之下,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持笔为剑,大声疾呼,敲打国人愚昧而麻木的灵魂,他手持火把,奔跑于路上,“聊以慰藉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不论身处何种时代,我们都需要如此的精神领袖,都需要如此在路上奔跑的英雄,引领我们的社会不断向前,这是一种勇者的行为。 然而英雄也仅是孤立的个体,英雄的身后若没有先进的追随者,路边若没有鼓掌人,英雄的行为也不过是寂寞的歌唱。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英雄的潜质,然而却能够在路边鼓掌。支持英雄正义的奔跑,便也是勇者的行为。正如在畸形病态的物欲甚嚣尘上,而正义和道德却渐为名与利的黄沙掩埋之时,需有人愿意站出来捍卫公共道德,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打假斗士”方舟子,我们该为其英雄的行为鼓掌、赞扬,而不是鄙夷、嘲讽。如此,我们的关怀才可传递,生命潮汐共振,无处不在。 三毛曾说,奔跑于人生路上,不负此生而跑,便是勇者的行为。我想说,为英雄鼓掌,也是勇者的行为。 英雄丹柯的事例,形象生动,赞扬英雄行为。 辩证分析,既要有英雄,也要有鼓掌人,而鼓掌人的行为也是勇者行为,且联系现实,论证深刻。    评点:1.思维严密,辩证分析。在黑暗与不幸的时代,我们呼唤能带来光明的英雄,如丹柯、鲁迅。正如文章所言:“英雄也仅是孤立的个体,英雄的身后若没有先进的追随者,路边若没有鼓掌人,英雄的行为也不过是寂寞的歌唱”。只有两者结合,我们的生命方能潮汐共振。从这个角度来说,为英雄鼓掌,也是勇者的行为。这种严密的论证,显示了作者不凡的逻辑能力。 2.比喻新颖,精妙妥帖。作者将英雄比做太阳,将鼓掌者比做月亮,比喻有画面感,新颖别致,妥帖巧妙,使文章在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非同一般。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