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训练·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直到今天,一遇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②在果园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他,十分 果树栽培知识。 ③这场演出十分重要,作为团里的台柱子,你千万不要 。 A.乞求 熟悉 推托 C.乞求 熟习 推脱 B.祈求 熟习 推托 D.祈求 熟悉 推脱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床上被子 地拖到潮湿的地上,两张椅子上乱堆着一些脏衣服和杂物。 ②人类和现在的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是从已灭绝的古猿 而成的。 ③在工作中,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真 。 A.杂乱 演变 功夫 B.杂乱 演化 工夫 C.凌乱 演化 功夫 D.凌乱 演变 工夫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外, 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 。 A.聚集 品位 赞扬 B.云集 品位 赞叹 C.云集 品味 赞叹 D.聚集 品味 赞扬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虽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 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 ②能源短缺,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 着这个小镇经济的发展。 ③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 ,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A.遏制 限制 不耻 B.遏止 制约 不耻 C.遏制 制约 不齿 D.遏止 限制 不齿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浩浩一部长城史,两千多年的征战、杀伐,在无情的岁月 中如昙花一现,白驹过隙。 ②他早就立下雄心壮志,要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奋斗 。 ③只要他生理上有必变必蜕的 ,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界。 A.流逝 终生 机能 B.流失 终身 机能 C.流逝 终生 技能 D.流失 终身 技能 6、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词语是: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 、 、 ,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A.拥戴 钦羡 崇拜 B.钦羡 拥戴 崇拜 C.羡慕 崇敬 膜拜 D.钦佩 爱戴 评价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长假期间,凡在本公司购买商品满1000元者,本公司将??????? 价值100元的礼品券。 ②各大城市的城郊?????? 部分往往是流动人员最多的地方,也是治安状况比较严峻的地方。 ③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而是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学习。 A.惠赠?? 结合??? 中止??? B.惠赠?? 接合??? 中止 C.敬赠?? 结合??? 终止??? D.敬赠?? 接合??? 终止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目前,教师工资不合理状况,是从一九五七年以后 造成的,致使劳动工资没有正确地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②在冷酷和仇恨充斥的社会生活,支配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那些年月,我们民族的精神道德受到了严重的 。 ③所谓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 的先秦两汉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文人仿古作品中的语言。 ④印书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 。 A.逐步 摧残 养成 辩解 B.逐步 摧毁 形成 辩白 C.逐渐 摧残 养成 辩白 D.逐渐 摧残 形成 辩解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阿Q这个艺术形象, 了鲁迅先生对国民灵魂弱点的认识深度。 ②我国政府制定了保障残疾人 的相应政策、条例和规定。 ③因学业成绩不及格或因病退学的学生,入学前凡是国家或集体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的,由原单位 。 A.表现 权益 接受 B.体现 权力 接收 C.体现 权益 接收 D.表现 权力 接受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9·11”事件后,以色列军方仔细核查了安全防卫系统可能出现的漏洞和疏忽,并呼吁国人保持 。 ②蒂托的人身安全将会得到充分保证,他的活动不会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工作。 ③象征主义经常用 难解的语言和形象刺激感官,产生恍惚迷离的神秘联想,形成某种“意象”,借以暗示这种虚幻的“另一世界”。 A.镇定?? 阻碍?? 晦涩??? B.镇静??? 妨碍?? 晦涩 C.镇定??妨碍?? 艰涩??? D.镇静??? 阻碍?? 艰涩 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晚饭以后我去找他借书, 他外出了,书也没借成。 ②那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 十分可疑。 ③价值最初是在商品交换中 出来的一个经济学概念。 A.恰巧 形迹 抽象 B.恰好 行迹 抽象 C.恰巧 行迹 概括 D.恰好 行迹 概括 12、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 之一。考古发现 ,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 。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 表明 共存 B.发祥地 证明 并存 C.发源地 证明 并存 D.发祥地 表明 共存 13、林则徐曾写过一幅中堂,上书他的格言。格言的空缺处依次应填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观 ,在利害时;观 ,在饥疲时;观 ,在喜怒时;观 ,在纷华时;观 ,在震惊时。 A.度量 存养 操守 精力 镇定 B.操守 存养 度量 精力 镇定 C.操守 精力 度量 存养 镇定 D.存养 精力 镇定 操守 度量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人家的进度 就要超过咱们了,咱们得加油干。 ②情况很复杂,你不了解一下就大发议论, 太主观了。 ③李伟思想敏捷,李黎的思想 敏捷。 A.马上??? 未免??? 更加??? B.马上???不免????更加 C.立刻??? 不免? 越发??? D.立刻???未免????越发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要享受读书的乐趣, 得思考。 通过思考,你 获得知识,为懂得 兴奋,为解决疑难 激动,真正体会到创造的愉快, 感到愈读愈有味道。 A.就 只有 才能 而 而 因而 B.可 只要 才能 而 而 因而 C.就 只有 才能 而 而 所以 D.可 只要 也能 却 却 因而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不管是修缮 是重建,对废墟来说,重要的是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 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 ,收拾来的又 前夜残梦, 今日的游戏。 A.或 因为 虽然 不是 就是 B.或 如果 但是 仅是 不是 C.还 即使 所以 仅是 不是 D.还 如果 但是 不是 而是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蟑螂喜欢栖息于潮湿、阴暗或者温暖的环境中。 B.这些考古新发现为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C.才十五岁的小女孩,径自游过了长江,真不简单。 D.他是那样的全神贯注,乃至我站在他背后看了许久,他都未发现。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法律, 会专制主义盛行, 会无政府主义猖獗。法律可以保证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事业稳定、协调、持续的发展。 法律和道德相互渗透作用,通过立法和执法, 可以促进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建立、发展与完善。 A.要么 要么 由于 还 B.不但 而且 由于 还 C.要么 要么 既然 就 D.不但 而且 既然 就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唐代诗人是高明的,他们 没有抛弃诗歌主体性, 不曾一叶障目,只看到主体, 把它们给人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精神享受同促使社会的改革这一责任紧密联系起来, 使诗歌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 A.不但 而且 因为 因而 B.既 又 因为 因而 C.不但 而且 而是 从而 D.既 又 而是 从而 2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一般说来,文字比语言更加保守。 人们只听到同时代的人说话,听不到早一时期的人说话, , 能看到同时代的文字, 能看到早一时期的文字,能模仿早一时期的文字, 已经从口语里消失了的词语和句法 往往留存在书面语言里。 A.所以 相反 既 还 并且 也 B.因为 相反 既 又 所以 还 C.因为 可是 不仅 也 因而 却 D.所以 可是 不仅 还 因而 却 2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国外有种说法:“人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是逃不过的,即纳税和死亡。” 纳税是和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当您依法缴纳了税款后,您就自然会享受到应有的权利。 您在接受教育、乘车等日常生活中,都已经享受了作为纳税人应该享受的权利了。当您发现有人偷税或逃税时,您有权利也有义务对这种行为进行举报。因为他偷税、逃税 是在损害国家利益, 是在损害您的利益,个别人的偷税逃税,实际上无形中增加了他人的负担。 A.因为 而且 既 又 B.因为 其实 不但 也 C.因此 其实 既 又 D.因此 而且 不但 也 班级 姓名 座号 分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高三语文训练·(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参考答案 1、B(解析)“祈求”侧重于态度诚恳;“乞求”则强调低三下四,与语境不合。“熟悉”侧重在知道得清楚明白;而“熟习”注重技术掌握得熟练,了解得深刻,由语境中的“二十多年”“栽培知识”可确定应选“熟习”。“推托”指借口拒绝;而“推脱”侧重在推掉、摆脱某种责任。语境有希望不要拒绝之意,当选“推托”。 2、C(解析)“杂乱”是多而乱;“凌乱”是不整齐,无秩序。根据语境,显然应选“凌乱”。“演化”也有“演变”的意思,但它多指自然界的演变,结合语境,应选“演化”。“功夫”是“本领”之义,而“工夫”指“时间”,应选“功夫”。 3、B(解析)“云集”“聚集”都可表人多,但“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扣住“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一语境。 “品位”能指文学艺术作品所达到的水平,而“品味”指物质的品质和风味,显然不合。“赞扬”既有“称赞”的意思又有“表扬”的意思,而对于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可以“赞叹”但无法“表扬”,而且语境中的“称誉”也是“称赞”的意思,从前后照应的角度来说,也只能选择“赞叹”而不是“赞扬”。 4、C(解析)“遏制”是制止和控制的意思,“遏止”是用力阻止的意思。“限制”是指规定范围内不得超越,而“制约”是指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以另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不耻”即不以为羞耻,常用褒义,如不耻下问,“不齿”意为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5、A(解析)“流失”多联系具体事物,而“流逝”多联系抽象事物,结合语境“无情的岁月”当选“流逝”。“终生”即一生,多就事业而说,而“终身”也是一生、一辈子的意思,但多就切身的事情说。“机能”与身体生理有关,而“技能”指的是本领,句中有“生理”一词,当选“机能”与之照应。 6、B(解析)“钦羡、拥戴、崇拜”的词义是依次递进的,符合题意要求。C项三个词词义虽然也是依次递进,但“膜拜”指跪在地上举两手虔诚地行礼。用于宗教崇拜的是褒义,而用于平常语言中就会带有贬义。 7、C(解析)惠赠,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赠,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动。接合,连接使合在一起;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中止,中途停止;终止、结束、停止。 8、D(解析)“逐渐”即“渐渐”,“逐步”指“一步一步地”,重在指发展的步骤。句①应选“逐渐”。“摧残”指蒙受严重损失,“摧毁”指用强大的力量破坏,据句②语意宜选“摧残”。“形成”指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具有某种特点的事物,或者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养成”有通过培养而形成之意,句③选“形成”好。“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受到的指责。而“辩解”指对受到的指责加以解释,以消除这种指责,或减少其严重性。句④里说有明明白白的印书合同,是不需要加以解释的,所以用“辩解”好。 9、C(解析)“表现”,显示出来;“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人体表现出来。根据句意,①句该填入“体现”,由此可排除A、D两项。“权益”,合法的不容侵犯的权利;“权力”,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根据句意,②句应该填入“权益”,由此可排除B项。“接受”之同意收下,“接收”有被动接受的意思,即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人家都给你送来了。而且从习惯搭配来说,选“接收”较符合语境。 10、B(解析)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忙,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语义较重。晦涩,作品含意隐晦不明;艰涩,文辞不流畅,难懂。 11、A(解析)“恰巧”指碰巧,“恰好”指刚好、正好。②句中“形迹”指举动和神色,“行迹”指行动的踪迹,结合句意应选“形迹”,排除B、D二项。③句中“抽象”指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而“概括”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结合语境应选“抽象”。 12、B(解析)“发源地”指河流起源的地方,词语所指的范围比较单一,而“发祥地”则不同,它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表明”意为“表示清楚”,“证明”则是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物的真实性。“共存”就是共同存在,聚在一起,强调所处环境的同一性,而“并存”是同时存在,突出时间上的同一性。 13、C(解析)可利用已知,结合词语搭配,逐一排除。如据“震惊”可以排除D,据“饥疲”可排除A、B。 14、A(解析)“马上”、“立刻”都表紧迫性,但“马上”的紧迫性有时幅度较大,“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重在评价,“不免”表示客观上不易避免;“越发”限于同一事物的进步变化大,两种事物比较不能用“越发”。 15、A(解析)“就”,表示加强语气,且与前一分句关联,构成假设关系,应填入第一空,由此可排除B、D两项。第二空和第三空所在的分句之间是条件(必要)关系,所以应分别填入“只有”和“才能”。两个“而”,A、C两项相同。“因而”和“所以”都是表结果或结论的连词,但用法有差别。“因而”表示从现有的事实和道理推论出另外的事实和道理,还可表示前事和后事凭借条件,根据句意,“因而”应填入最后一空。 16、D(解析)凭语感在第一空填入“还”。“把它完全……得不偿失”具有假设关系,第二空填入“如果”。第三空以下语意有转折,应填“但是”。最后一句的两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第四、五空,应分别填“不是”、“而是”。 17、D(解析)A项中“或者”表示只能是选择一个方面,不当。B项中“为了”表目的,不当,应改为“为”。C项中“径自”为副词,表示只凭主观意图行事,有时用于贬义,不当。 18、A(解析)“……盛行”和“……猖獗”具有选择关系,第一、二两空均应填入“要么”。最后一句前后具有因果关系,所以第三、四空应分别填入“由于”、“还”。 19、D(解析)“他们……只看到主体”,第一个层次是并列关系,所以第一、二两空应分别填入“既”、“又”。“不曾……主体”和“把……起来”之间是并列 关系,第三空应填入“而是”。最后一个分句表结果,第四空应填“从而”。 20、C(解析)从内容上看,选段文字是一个因果倒置的句群。句群的第一句表结果,以下表原因,所以第一空应填“因为”,由此可排除两项。第二空后面的文字没有就“听不到说话”的话题说下去,而说“能看到”,与上文有转折关系。三、四两处两个分句从结构上来说构成递进关系,而不是并立,到此答案已经明了。其实第五处与三、四处又构成因果关系,而最后一处前面的“消失”与后面的“留存”语意有转折。 21、B(解析)先看第1空,文段前后两层意思是先讲“国外有种说法”,然后再指出这种说法的依据,由此可知前后两句是结果和原因的关系,所以应选“因为”。“其实”是指下文所讲的是事实,“而且”则表示下一层意思是比上一层意思更进一层,根据语境及表达的意思,当选“其实”。最后一句从文字所表达的意思看,重在强调“您的权利和义务”,所以,在指出“偷税逃税是在损害国家利益”的同时,进一步指出“是在损害您的利益”,两者是递进关系而非并列,据此,可确定应选“不但……也……”。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