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模块: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十四 现代文阅读综合检测 (测试时间:90分钟)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2分) 生态灾难不能重演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北京城南10千米处,有一座在清代皇家猎苑遗址南海子故地建立的小型保护区:北京麋鹿苑。它以研究、繁育在中国一度灭绝、又重返故里的我国特有动物麋鹿而蜚声中外。为使这一命运多舛、失而复得的物种能在麋鹿苑安顿下来,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从资金、科研上给以保障,而且设有“麋鹿苑派出所”,全年驻有公安干警。忠于职守的警察十几年来日复一日地环绕千亩麋鹿苑巡逻,使这里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从未有过任何被偷猎的闪失。   可实际上,这里的麋鹿并非平安无事,每年都发生数起非正常死亡事件,死因既非枪杀,亦非投毒,而是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一次次误食塑料袋使其梗塞而死,周边的沙化及垃圾更令麋鹿的生存质量每况愈下:水源匮乏、植被枯萎、湿地干涸……鹿苑墙外禁而不止的挖沙活动不仅使麋鹿苑内的地表水大量流失、草木枯黄,而且每遇刮风,那失去植被庇护的裸地便沙尘泛起,黄土漫天,直逼麋鹿苑。10年前,这里可是风吹草低,垂柳依依,荻花瑟瑟,鸥鹭翔集,一派水乡泽国的景象,为什么有警察保安却保而不安呢?原来是另一种安全出了问题:生态安全。而在麋鹿苑发生的生态安全问题又何尝不是人类生存状态的缩影呢? 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提出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目标。国家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生态破坏将使人们丧失适于生存的空间,并由此产生大量生态难民而冲击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环境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因果关系千丝万缕,生态破坏绝不会因一墙之隔而得到抑制,更不会因人为的某种界限或武装力量的抵御而受阻隔。据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统计,每年各种生态灾难所造成的生态难民达1000万以上,他们是由于得不到赖以为生的食物、饮水而流离失所的。目前,被列为世界性生态灾难的土地荒漠化,正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我国境内由西向东扩展,跨省越市、长驱直入。河北怀来县南马场的沙丘距天安门仅72千米,且还在以每年3~5千米的速度南推。荒漠是生命的地狱,是地球的癌变,也是离我们不太遥远的现实。近来,沙尘频仍,危害之烈,史所罕见。在草原、耕田沦为荒漠后,许多原住居民只好沦为生态难民。由此沙进人退,背井离乡产生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已不容忽视,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社会安定、民族团结都造成严重的压力。   另外,自然生态的失调与不适,还日益导致人类众多文明疾病的出现,因为人类的身心病态(如对武装的崇拜和暴力文化的泛滥)和自然的岌岌可危是密切相关的。这种不安全性的增加将危及文明存在的基础,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比军事威胁更大。许多古代文明的完全消失就源于生态基础的沦丧,正所谓“生态危机源于心态危机”、“地球荒漠化源于情感荒漠化”。   生态主义者认为,应将安全问题扩充为对现代社会中不安全因素的全面反思,生态安全更应被视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之堤的溃决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不可持续的竭泽而渔,寅吃卯粮,蚕食绿色,要钱不要命的生存方式所致,更有来自境外的生态侵略!国外一些穷奢极欲的消费市场构成对中国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的严重危机,欧洲时装市场对“沙图什”的需求使中国特有的藏羚羊尸横遍野;中东达官贵人对猎鹰的喜好使中国西北的猎隼屡遭捕捉走私;韩国对熊胆粉的消费使中国数以千计的野生熊类身陷囹圄;日本情侣有互赠相思鸟的毛病,中国出口商便大量收购野鸟,导致自然界鸟少虫多,加重了生态失调;日本人自己不砍一棵树,却大量从中国进口一次性木筷;西方国家自己不养羊,却资助中国养。他们得到的是羊绒,所谓“第一世界享,第二世界纺,第三世界养”,使我们中国落个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这种以开发、贸易之名用金钱开路的赤裸裸的生态侵略不用耗费一枪一弹,便直捣我国腹地,特别是西部生态脆弱之地。这种持久而广泛的对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自然根基进行的鲸吞蚕食,巧取豪夺,其灾难远比一场战争的创伤更严重,祸患更长久!诸如荒漠化一类的生态灾难现已构成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西部开发,生态建设先行;林草不兴,国土不宁!必须正视:在国家安全上,我们正面临一种再多武装力量也无法保障,却关乎民族危亡,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社会能否稳定的安全问题:生态安全。 1.对作者第一段所讲真实的故事的用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小范围麋鹿的生存环境实际是人类大生态环境的缩影,使生态安全的话题更易被人们接受。 B.麋鹿有忠于职守的警察严密巡逻都会发生数起非正常死亡事件,更何况没有谁来保护的人类的安全。 C.这个真实的故事中所提到的麋鹿的生存环境鹤生存质量在我们人类身上和人类周围同样存在。 D.由麋鹿苑发生的生态安全问题引出关于人类的生态安全问题。 2.对“国家生态安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如果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那么这个国家便是生态安全的国家。 B.生态破坏不会因国界的阻隔而得到抑制,不会因武装力量的抵御而受阻隔,再多武装力量也无法保障。 C.国家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之堤的溃决是现代社会不安全因素中重要的因素。 D.人类的身心病态不仅导致自然生态的失调与不适,导致人类众多文明疾病的出现,更将导致国家不安全性的增加。 3.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的严重危机主要是由国外一些穷奢极欲的消费市场的消费需求带来的。 B.生态灾难造成人类丧失适于生存的空间,并由此产生大量生态难民而冲击社会的稳定,危及国家安全。 C.“生态危机源于心态危机”、“地球荒漠化源于情感荒漠化”说明人类的身心病态(如对武装的崇拜和暴力文化的泛滥)与自然的岌岌可危之间的密切关系。 D.生态侵略持久而广泛,以开发、贸易之名,用金钱开路,其灾难远比一场战争的创伤更严重,祸患更长久! 4.根据本文内容所作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荒漠化已经构成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要得到彻底根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B.要防止水土进一步流失,预防植被惨遭破坏,保证国家的生态安全,就必须把住出口关,禁止一切野生动植物的出口。 C.荒漠带来的沙尘长驱直入,已经没有了省界和国界的限制,生态侵略必将使实施生态侵略的邻国比如日本自食恶果。 D.那种竭泽而渔,寅吃卯粮,蚕食绿色,要钱不要命的生存方式必将造成生态之堤的全面崩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8分) 朝觐生命 陈世旭 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的眉头像未解的结,你的脚步疲惫而蹒跚。 我把喧嚣的城市留在身后,我把拥挤的人群留在身后,我把所有的躁动和冲撞留在身后。 把自己交给苍茫。 你失落了什么?你要寻找什么?你想得到什么? 我问蓝天,我问大地,我问草原。 草原,向我张开博大的襟怀。从两边涌到路上来的、被露水淋得透湿的花枝和草棵子殷勤地拂着我的裤腿,像默默的爱抚。 古老而烂漫的克什克腾草原。这是埋藏无数卜骨、陶片、断简、残碑的土地;这是站立长城、寺庙、黯淡的宫阁和拓荒者废墟的土地;这是横亘叱咤风云的康熙大帝平息叛乱的土地;这是勇猛彪悍的八旗壮士演习杀戮的古御道的土地。 乌兰布通,红色的山。大清王朝的十二连营埋进深草;抚远大将军的鹿角枪炮没入沼泽。方尖碑如断锷。水泡子是宵遁的噶尔丹饮恨苍天的眼睛。从刀光火石到金戈铁马,从血流飘杵到冠盖如云,都杳然如苍狼呜咽。帝王的霸业连同古战场一起退出历史,一个鞍马部族的史诗在季节的河道声息干裂。 而草原依旧。 思想就像徘徊在迷离草莽的孤马,你会一再地想起那些似乎遥远的、已经忘却的过去,心里无端地涌起一种莫名的、淡淡的却是幽深的甜蜜或忧伤。你会感到好像早就有过这种体验,要不就是做过一个和眼前的情景极为相似的梦。但是究竟是在什么地方、是在一生中的哪个幸或不幸的时刻,你怎样也记不起来了。生活就像流水一样,淙淙地从你身边流过,你失落了很多,却不知道那是些什么。 真静啊。天地间是一片亘古的肃穆。远远的什么地方,好像有人在动情地唱歌。那是幻觉。只有风,只有白桦林,只有不甘寂寞的杜鹃、野百灵和蜜蜂在私语。 最远的地方,热浪蒸腾的高坡,号角悄然耸起。最初是一对,然后是一簇,然后是一片。然后,草原生命交响的高潮赫然君临。 万种天风骤然狂作。骏马雄壮的肌群,突起为跳跃的峰峦。马群纵姿跋扈,从远方或更远的远方潮涌而出。 大宛汗血天马从西极承灵威、涉流沙而来,从黄河负图而来。与犁铧一起耕耘生民(生命)的艰辛;与刀斧一起划破凝滞的血海;与香车一起装点贵胄的荣华。你为文明所依赖,你也为文明所驾驭;你为文明所恩宠,你也为文明所束缚。 什么时候,文明放逐了你,文明解放了你! 于是你重又成为草原的王者至尊。自由与奔放重又成为你的特权。铺张扬厉的野性重又回到你的身上。 狂舞的铁蹄在我的血管里奔腾,惊心动魄的轰响是冰河破裂一泻千里。我忽然明白了我的沉重;我忽然知道了我的寻找;在地震般的颤栗和闪电般的快乐的瞬间,我领悟了生命的开端和终结的全部欢乐和痛苦的奥秘:挣脱欲望的缰索,卸下诱惑的鞍辔,去呼应草原生命大气磅礴的抒情,一种另样的、博大的爱情——爱生活、爱生命、爱大地,直到永远! 夜要来了,多情的落日在吐力根河对岸向草原告别。暮色像紫丁香,有一个骑手在火红的天边向远方顶礼。 公主湖丝绸一样温柔。草原的水像人的心灵——当心灵纯净而充满幻想,它就变得无比深邃——深邃得能容纳整个世界。 我走在七月黄昏的草原,草原的路通向一切道路。远处是辽阔明亮的地平线,身后是觉醒的脚印。 这一天多么好!整个世界像在童话里变了样子。这样的日子一生也许只能遇见一次。这样的日子一生只要遇见一次。 感谢你,草原!感谢你金灿灿的光,蓝湛湛的水,甜丝丝的风和轰轰烈烈的生命。 在怒放的花丛中尽情留连吧,在熊熊的篝火前尽情跳跃吧,在生命的潮水里尽情徜徉吧。火在颤栗,酒在燃烧,舞在踢踏,灵魂在响着黄钟大吕的律动。当黎明再来,金子般的朝霞又会喷薄而出,我又将远行,让圣洁的大光明永照朝觐生命的虔诚。 5、文中“古老而烂漫的克什克腾草原”和“乌兰布通,红色的山”两段写了什么内容?其用意是什么?(5分) (1) 。 (2) 。 6.文章题目“朝觐生命”的生命具体指什么而言?这个生命有什么特点(经历)?(5分) 生命具体指________(1分) 特点(经历): 。(4分) 7.为什么说“整个世界像在童话里变了样子”?(4分) 。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与鉴赏,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写了自己在草原度过的使灵魂脱胎换骨的一天,这样的日子一生也许只能遇见一次。这样的日子一生只要遇见一次。 B.文章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激情,对草原的膜拜,对草原生命的虔诚,文末“圣洁的大光明”就是指草原升起的朝阳。 C.文章人称随文章内容的感情的变化而丰富多变,拓展了文章的空间,文章所抒发的感受并非我一人独有,而是面对文明社会所有人的共同感受。 D.本文所写的马实际上是一个蕴含丰富的意象,象征着喧嚣的城市文明的背叛者,当他们与现代文明发生冲撞后,只能回归自然以求得解脱。 E.文章最后五段表现了我“觉醒”后看到的怡人的一切,与开头的描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第二组] (30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一12题(12分) 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宣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 意境是“情”与“境”(意象)的结晶石。王安石有一首诗:杨柳呜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看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啊,渗透进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噪这两句训示,是这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9.什么是“意境”?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 ) ?A.“意境”是区别于功利、伦理、政治、学术、宗教五种境界的一种“艺术境界”。 B.在艺术创作中,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立言,这种“灵境”就是“意境”。 ?C.“意境”是“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即在客观环境之外,能重新发现一种灵奇。 ?D.“情”与“境”(意象)的结晶石就是“意境”。 10. 据“意境”的概念,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 A.龚定庵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随几席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的忽远忽近,不是物理学上的远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 B.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讲究“实中求虚”,“虚而为实”,即意境。 ?C.恽南田《题洁庵图》说:“谛视其境,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洁庵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的四时之外。”追求“灵想之所独辟”即意境。 ?D.《采草药》中引“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峙桃花始盛开”,其目的实在说明诗人“游心之所在,”就是他独辟的灵境,创造的意象。 11. 下列说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是说自然风景本身就包含着心灵的境界。 B.“鸢飞鱼跃”虽是客观景象,但渗透了主观生命情调,因此成就了一种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C.王安石诗前三句写江南的艳丽的阳春,全是写景,但在最末一句,却渗透了无边的惆怅。 D.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有最深的景,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最深的情同时也透入最深的景,循环往复,层层深入。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 12.阅读全文,找出属于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的一项 ( ) A.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的源泉。可见,“心灵”意境显现的基本条件之一。 B.化实景为虚景有实景才能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体化,可知,实景是意境创现的最首要条件。 C.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才能为人类增加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新境,因此,“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D.情和景交融互渗,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8分) 书海茫茫 余秋雨 像真的海一样,我们既赞美它,又害怕它。远远地看,大海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但一旦跳入其间,你立即成为芥末,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如何泅得出来?到图书馆、书店走走,到街头报刊亭看看,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几年前还在热心地讨论“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我是主张对文化人不应有禁区的,但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无奈:必须自设禁区,否则将是时间的泻漏,生命的破碎,将会从一生的孜孜不倦走向一生的无所作为。 为此,一些真正把书读通了的人总是反对“开卷有益”的说法,主张由学者们给社会开出一些大大小小的书目,以防在阅读领域里价值系统的迷乱。我赞成这种做法,但这种做法带有常规启蒙性质,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对于中年人来说,生命已经自立,阅读也就成了自身与阅读对象的一种“能量变换”,选择的重任主要是靠自己来完成了。因此,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是我的基本原则。 感觉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就要细细体会,反复咀嚼,不容自我干扰,这就像我看电影,突然遇上一部好片,看完后绝对不会紧接着看另外一部,而会一个人走在江边,走在小路,沉湎很久。我即便知道其他几部片子并不比这一部差,也舍不得一块儿奢侈地吞噬。交朋友也是这样,天下值得交往的人多得很,岂能都成为往来熟络的密友?推心置腹的有几个,也就够了。到处拍肩膀搂脖子,累死累活,结果一个也没有深交,一个也对不起。阅读和交友差不多,贪心不得。 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我所说的“感觉不对”,主要是指一些让我们感到某种不舒服的文章,或者做作,或者伪饰,或者炫耀,或者老滑,或者跋扈,或者酸涩,或者嫉妒,那就更要避开。如果我们误会它们了,我们也没有时间和兴趣去解除误会。避开了,误会也就不成其为误会。也许我们会出于某种传统的责任感对这种文章予以批评,但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的。也有极少数文章让我们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邪恶和阴毒,才读几句就像吃了一个苍蝇,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 总而言之,书海茫茫,字潮滚滚,纸页喧嚣,墨色迷蒙,这是市场化、多元化的现代文化景观,我们企盼了多年的,不要企盼来了却手足无措,抱怨不迭。解除过度的防范敏感,降低高昂的争辩意识,减少无谓的笔墨官司,让眼睛习惯杂色,让耳朵习惯异音,不太习惯就少看不听,即便习惯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也可以少看少听。一切自己作主,看一点悦目的,吸几口新鲜的,尝几味可口的,稍感不适就轻步离去,我没有义务必须接收我不想接收的一切,哪怕有人直呼姓名在门口喊阵也关窗拉帘,闭目养神,顺手打开柴可夫斯基或瞎子阿炳。人们都说身处现代社会必须学得敏锐和迅捷,我却主张加一份木讷和迟钝。人生几何?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比较正经的年代,赶快省下精神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哪里还有时间陪着陌生人胡乱折腾?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哪怕这些风这些云是白纸黑字组成的,也是一样。 文化是社会的一种定力,文化人不可自己乱了方寸。 13.作者在图书馆、书店和街头报亭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继而又会“无奈”,为什么?根据文章说明原因。(4分) 答:(1)感到“威逼”的原因:□□□□□□□□□□□□□□□□□□□□□□ (不超过22字) (2)感叹“无奈”的原因:□□□□□□□□□□□□□□□□□□(不超过18字) 14.“人们都说身处现代社会必须学得敏锐和迅捷,我却主张加一份木讷和迟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的读书观点,请从具体做法和对待读书的态度上加以概括。(4分) 答:(1) □□□□□□□□□□□□□□□(不超过15字) (2) □□□□□□□□□□□□□□□□(不超过16字) 15.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6分) (1)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2)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 (3)文化是社会的一种定力,文化人不可自己乱了方寸。 答:(1) 。 (2) 。 (3) 。 1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作者将现代社会信息时代的书海描写得既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令人神往;又汹涌混沌、巨浪排空,叫人惊心动魄。 B.对“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作者是不赞同的,而对“开卷有益”的说法确是完全赞同的,认为他同自设禁区一样,是成熟的标志。 C.作者在阐述“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时,忽略了在阅读领域里尚有“感觉极好”而毒性极大,“感觉不对”却有益于身心的书刊。观点虽然不无道理,但从整体看情彩飞扬,情胜于理。 D.作者认为对“感觉不对”的文章予以批评,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对极少数邪恶阴毒的文章,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这对于以个体活动为特征的阅读,的确是一个好的建议。 E.从全文来看作者对“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泅得出来”是有信心的,并认为今天的好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读书的良好环境,应当倍加珍惜。 [第三组] (30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①中国传统评点方法体现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特点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审美的兴趣和方法。中国文学具有鲜明的重写意的特点。按照将艺术分为表现和再现两大类型的分类方法,中国文学主要倾向于表现,表现作家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并且为了这种表达,常常将现实表象的固有常态拆碎,按照表达的需要重组。因而主张形神兼备以神为要,主张虚实结合而尤尚空灵,以精练求深广,于一瞬求永恒,努力创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言有尽而意无穷乃至“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这样的文学作品,作家是“极数十年之力,仅得其好者以示人。而我乃欲一览而尽,可乎?”当然不可。“涵泳工夫兴味长”,“莫将言语坏天长”,需要“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获取“希声”之“大音”,“无形”之“大象”,获取“一部之旨趣,一回之警策,一句一字之精神”。评点当细读细研作品,自然就比较易于达到“深观其意”的要求。 ?? ②中国文学的重写意的特点,不仅表现在创作上,同时还体现在古代的文学批评甚至文学理论上。理论上的“气”、“风骨”、“韵味”、“神”之类概念,颇为多义,不便于诠释,因而需要意会;批评时所谓“隽永”、“清丽”、“雄浑”、“沉郁”之类的判语,微妙而近玄虚,还是需要意会。意会之后的表达,能常采取拟象取譬之法,从具象到具象,那么,理解时还是不能不靠意会。因此,中国古代文论中到处可以看见意会而来的观点,文学批语中更是到处碰到批评家感受式的文字,理论和批评大体是由鉴赏始,以鉴赏终,鉴赏贯穿全过程。传统评点方法于作品中逐字逐句逐段逐回鉴赏,鉴赏中提出法则,鉴赏中阐释意义,鉴赏中表达感情,甚至还可以在鉴赏中来点意识流,上挂下联,心骛八极,神游四方,尤其体现了中国文学重写意的审美的兴趣和方法。 ?? ③不可思议的是,传统评点方法竟然在现代文学里消失,而且消失得非常突然!原因复杂多样,需要请有关文学史专家们立一个专题来研究。在此我斗胆猜度,本世纪初西风东渐,正值国人因新奇而趋骛于西方式抽象思想方法的时候,传统评点方法在中国历史的“百慕大三角”时期神密失踪,或许正是民族虚无主义的结果呢!不得而知。时之今日,中华学子日趋成熟,心有定数,大体看到了民族虚无主义的可笑,在此不论。事实上,西方式的文学批评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归纳演绎固然长人见识,接近于科学;而中国传统评点方法建立在具象思维的基础之上,直觉体会,以意逆志,追求顿悟,却也十分启人心智,接近于文学本体。西方式的文学批评惯于从作品中提出问题,然后抛开作品,抽象出世界的大小道理,做自己的千古文章,文章可能深刻完整,但不一定与原来的作品紧密相关;而中国传统评点方法紧扣本文,从作品中来,到作品中去,为作品作阐释,作褒贬,作升华,批评未必完整深刻,但肯定与作品紧密相联。西方式的文学批评可以吸引文学以外的学者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对作品的各种内涵进行批评,可能丰富深致,但也可能抓住一点而不及文学;中国传统评点方法则非文学中人不可,因为它十分具体,局外之人在作品的通幽径前必然茫茫然手足失措。这么说丝毫没有扬此抑彼的意思。人类认识解释世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非墨即杨实在是画地为牢,自我窒息。如果确系西学的影响固然很好,西式批评方法完全可以请进中国,而中国的传统评点方法也可以沿用并使之完善,二者完全可以各行其是。 17、选出不属于中国文学具有的鲜明的“重写意”的特点的一项是 ( ) A. 在创作上,中国文学主要倾向于表现,表现就是重在写意。 B. 在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中,到处可以看见意会而来的观点。 C. 在文学批评中,更是到处碰上批评家感受式的文字。 D. 在认知过程中,旨在表达客观事物的各种表象的反常态的排列。 18、作者推测“传统评点方法在现代文学里突然消失”的原因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是因为国人对西方式的抽象思想方法感到新奇而追求它。 B. 是民族虚无主义的结果。 C. 是因为二十世纪初,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影响。 D. 是因为传统评点方法仍处在中国历史上神话传说的时期。 19、对西方式的文学批评和中国传统评点方法的优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 两者思维基础不同,前者偏重于理性,接近科学;后者偏重于感性,接近文学本体。 B. 两者的全局观念和深刻程度不同。前者可能深刻完整,后者缺乏全局观念且不够完整。 C. 两者与原作品的相关程度不同,前者未必与原作紧密相关,后者与原作关系密切。 D. 两者参与“批评”的人员的专业程度不同,前者未必是文学中的人,而后者非文学中人不可,因此,前者的研究有可能丰富深致,也可能远离文学,后者能曲径通幽。 20、对西方式的文学批评和中国传统评点方法进行优劣比较的目的是( ) A. 强调中国传统评点方法体现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特点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审美的兴趣和方法。 B. 主要目的是说明西方式的文学批评好,它是科学的,是不会消失的。 C. 二者互不相容,完全可以各行其是。 D. 倡导中国传统评点方法,说明其可以沿用并使之完善。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坦然看生活?? 邓 皓 ??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 ?? 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嘘叹。 ?? 活着真的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结。 ?? 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与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却仅仅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 ?? 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 ?? 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 曾经看到那些假日垂钓者,一大早出门,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一路欢歌。不禁讶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满怀?给我回答却是:鱼不咬我的钩那是它的事,我却钓上来一天的快乐!对钓鱼的人来说,原来最好的那条鱼便是快乐。 ?? 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 …… ?? 曾经看到那些下零点班的纺织女工,写满倦意的脸上却交织着与朝霞一样灿烂的笑靥,我便想:“怎么说女孩子从事这种职业也不是最让人满意的呀!”给我的回答却是:公主永远只有一个。但如果没人为她织出那么多彩锦,一个公主也没有哇!对织布的人来说,原来最美的那匹布却是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 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调适。 ?? 曾经看到了一个扫了三十几年大街的老伯,每天把一条长长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让上早班的人灿然走过。我便想:这么几十年这样平平淡淡地过,这老伯可说是小城里生活得最不顺心的一个了?给我的回答却是:这条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对扫街的人来说,原来扫得清洁的恰恰是自己的心。 ?? 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 忽然想起泰戈尔的最有名的一句诗:“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不便是对“坦然”作了最好的诠释? ?? 是的,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防不胜防,往往是我们想走近,人家却早已设起屏障。我们不必计较,我们惟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然后感铭自己的博大;许多的选择如果能让我们抓住,有可能抵达我们的成功,但我们一次一次失却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 ?? 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幽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 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才活得坦然; ?? 我们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 ?21、作者在文中举垂钓者、纺织女工、扫街者的事例,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22字内)(6分) ?答:□□□□□□□□□□□□□□□□□□□□□□ 22、请你说明文中泰戈尔话的含义。(4分) ?答: ?? 23、请从末4段中提炼出4点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40字内)(4分) ?答:□□□□□□□□□□□□□□□□□□□□□□□□□□□□□□□□□□□□□□□□□□。 24.下面是对本文的赏析,有误的两项是(4分) ( ) ?A.本文的排比句使句式流畅文气贯通。 ?B.本文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特点优美,读来给人美的享受。 ?C.本文用垂钓者、纺织女、扫街者的事例说明一个道理:只有劳动才能获得快乐。 ?D.这篇叙事散文将感情寓于叙事之中。 ?E.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乐观进取的。 典型错例反馈 题号 错误归因 金手指                   专题三十四参考答案 [第一组](30分) (一)1.B2.D3.A4.B(二)5、①写草原曾经有过的辉煌和巨大的历史变迁 引出自己对鞍马部族文明衰落的失落感。 ②草原博大的胸怀和草原的永恒,草原的环境和历史孕育了草原的主宰者铺张扬厉的性格 为描写本文的主体作铺垫,鞍马部族的历史主要是由它们创造的。(答4点5分,答出3点给4分,答出2点给3分,答1点只给1分,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6.①马(1分) ②为历史文明付出过血与汗,被文明依赖、恩宠,被文明驾驭、束缚,又被文明放逐、解放;(2分)③回归铺张扬厉、自由奔放的本性,成为草原的王者至尊(2分)7. ①作者的灵魂在草原生命的交响中实现了大彻大悟,②明白了自己心情沉重的原因和寻找的对象,③领悟了生命欢乐和痛苦的奥秘,找到了新的生活。(答出两点可得满分)8.BD( B.“圣洁的大光明”有双关义,既指朝阳,又指心中对生命的感悟。 D所说的象征属牵强附会。)[第二组] (三)9.C(“重新发现”错误)10. D (目的是说明地势高下不同,植物成熟期不同,“采草药不能拘以定月”,不是为了创设意境)11. B (A “本身包含”错。 C 前三句是写景,但有最末一句点化,景中也透着情。情与景并非油水分离。D 交融互渗,并非先后有序,循环往复)12.D(第一句中“情景交融互渗”,最后一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可知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为“情景交融”)(四)13.(1)现代社会信息量迅猛增长,掌握知识难度增大。 (2)一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而书海无边。14.(1)放出眼光,敏锐选择,迅速掌握。(2)多一些真诚求知,少一些浮夸卖弄。15.(1)确立了自己的读书标准的人才是一位成熟的读者。(2)各种读书的时尚此起彼伏,要坚持自己的读书标准。(3)文化是一种使社会安定、繁荣和发展的力量。16. BC(B.“赞同”和“不赞同”,作者的思想是辩证的;C.作者并未“忽略”) [第三组](五)17、D(依据“感知”、“按照表达需要重组” 和“因而”一句判断。18、D(“神话传说时期”错)19、B(“不同”前应加“可能”,“缺乏”,“不够”也与“未必”不相合。)20、D(①文题是《再倡中国传统评点方法》②文章重心在此③依据最后一句话的语气“……固然很好”,“而……”)(六)?21、失意后要乐观;调适沮丧的心态;平淡生活中要自信。 22、 我们要尽力做事,不必追求什么结果。23、我们要尽心做事;要真心对待朋友;失去良机后要活得伟大;要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24.CD(C.“只有劳动才能获得快乐”不当;D.应为“哲理散文”)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