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l~6题。 季卷) 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遂良复职,黜仁约为清水令。或慰勉之,仁约对曰:“仆狂鄙之性,假以雄权,而触物便发。丈夫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胆然,不能碌碌为保妻子也。”时武侯将军田仁会与侍御史张仁讳不协而诬奏之。高宗临轩问仁讳,仁讳惶惧,应对失次。仁约历阶进曰:“臣与仁讳连曹,颇知事由。仁讳懦而不能自理。若仁会眩惑圣听,致仁讳非常之罪,则臣事陛下不尽,臣之恨矣。请专对其状。”词辩纵横,高宗深纳之,乃释仁讳。仁约在宪司,于王公卿相未尝行拜礼。人或劝之,答曰:“雕鹗鹰[注],岂众禽之偶?奈何设拜以卑之!且耳目之官,固当独立耳。”后为左丞,奏曰:“陛下为官择人,无其人则阙。今不异惜美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之深矣。”振举纲目,朝廷肃然。 [注] 雕鹗鹰:四种猛禽。 1.下列两句中加点的词的正确词义是( ) ①颇知事由②臣之恨矣 A.①稍微 ②怨恨 B.①稍微 ②遗憾 C.①很,甚②遗憾 D.①很,甚②怨恨 下列2、3两题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分别是( )( ) 2.假以雄权,而触物便发 A.如果有了强大的权力,遇事就要发难。 B.如果有了强大的权力,遇事就要发作。 C.借助着强大的权力,遇事就要发难。 D.借助着强大的权力,遇事就要发作。 3.若仁会眩惑圣听,致仁棉非常之罪 A.像仁会这样迷惑皇上的听闻,致使仁讳遭受极大的罪名 B.如果仁会迷惑皇上的听闻,致使仁讳遭受极大的罪名 C.如果仁会迷惑皇上的听闻,致使仁讳犯了极大的罪过 n像仁会这样迷惑皇上的听闻,致使仁讳犯了极大的罪过 4.韦仁约谈到自己对王公卿相的态度时,运用了一些比喻与称代,以下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众禽”比喻王公卿相,“雕鹗鹰”用以自喻,“卑之”的“之”称代王公卿相。 B.“雕鹗鹰”比喻王公卿相,“众禽”用以自喻,“卑之”的“之”称代王公卿相。 C.“众禽”比喻王公卿相,“雕鹗鹰”用以自喻,“卑之”的“之”称代自己。 D.“雕鹗鹰”比喻王公卿相,“众禽”用以自喻,“卑之”的“之”称代自己。 5.以下各句中,能够反映韦仁约不甘“碌碌为保妻子”品格的一组是( ) ①弹右仆射褚遂良②当正色之地,必明曰张胆然③臣事陛下不尽,臣之恨矣 ④于王公卿相未尝行拜礼⑤耳目之官,固当独立耳⑥振举纲目,朝廷肃然 A.②⑤⑥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⑥ 6.对文中自“后为左丞”至末尾一段文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韦仁约的谦逊之辞。他认为自己尚不是合适的人选,但皇上既然选中自己,于是勉力整肃朝政。“美锦”用来比喻国家大事。 B.这是韦仁约的赞叹之辞。他知道没有合适的人选,官职宁可空缺;感谢皇上对自己的信任,于是勉力整肃朝政。“美锦”是指国家的经济财富。 C.这是韦仁约的自信之辞。他认为自己正是合适的人选,皇上又知人善任,因而知恩图报,整肃朝政。“美锦”用来比喻国家大事。 D.这是韦仁约的自得之辞。他认为由于有了自己这样合适的人选,官职就不必空缺,因而为感谢皇上而整肃朝政。“美锦”用来比喻国家的经济财富。 答案与精析 1.c。“颇,,作“很、甚”讲;“恨”有“仇恨、遗憾、怨”之义。 2.D。此句翻译实际上是考查“假”与“发”的理解。“假”,作“借助”讲;“发”从语境看不能翻译成“发难”,“发难”主 31 要带有个人偏见,借机发难,作“发作”讲较妥。 3.B。“若”应作“如果”讲;“犯了”和“遭受”比较,“犯了极大罪过”不当。 4.A。“雕鹗鹰,岂众禽之偶”这比喻句,结合上文“仁约在宪司,于王公卿相未尝行拜礼”,即可得出A项答案。同样,“卑之”的“之”也指代王公卿相。 5.B。可紧紧围绕“碌碌为保妻子”去判断。不为保妻子,就是以国为重,不阿谀奉迎。①②④三项符合要求。 6.c。从文章整体看,“自得之辞”“赞叹之辞”不很恰当。自鸣得意,自己赞扬自己,这些在文中均无交代。“谦逊之词”从表面看还可以,但从“奏曰”的内容看,看似赞扬皇上知人善任,实为表明自己能胜任,自信明显。另外,“美锦”指经济财富不当,即可排除两项。 (四)阅读下文,完成l一5题。 齐桓公逐白鹿,至麦丘,见邦人曰:“尔何谓者也?”对曰:“臣麦丘之邦人。”桓公曰:“叟年几何?”对曰:“臣年八十有三矣。”桓公曰:“美哉寿也!”与之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对曰:“野人不知为君王之寿。”桓公曰:“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人奉觞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桓公曰:“善哉祝乎!寡人闻之矣,至德不孤,善言必再,叟盍复之。”邦人奉觞再拜曰:“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贤者在侧,谏者得入。”桓公曰:“善哉祝乎!寡人闻之,至德不孤,善言必三,叟盍复之。”邦人奉觞再拜曰:“无使群臣百姓得罪于吾君,亦无使吾君得罪于群臣百姓。”桓公不说曰:“此一言者,非夫前二言之祝,叟其革之矣。”邦人澜然而涕下,曰:“愿君熟思之,此一言者,夫前二言之上也。臣闻子得罪于父,可因姑姊妹而谢也,父乃赦之。臣得罪于君,可使左右而谢也,君乃赦之。昔者桀得罪汤,纣得罪于武王,此君得罪于臣也,至今未有为谢者。”桓公曰:“善哉!寡人赖宗庙之福,社稷之灵,使寡人遇叟于此。”扶而载之,自御以归,荐之于庙而断政焉。桓公之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车者,非独管仲也,亦遇之于是。1.写出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1)叟其革之矣(______________) (2)自御以归(______________) 2.与“美哉寿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大王来何操 C.甚矣,汝之不惠 D.不拘于时,学于余 3.与“一匡天下,不以兵车者”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今以钟磬置水中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刿)问:“何以战?”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邦人”认为,他自己说的话哪一句最重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精析 1.(1)革:改换;(2)御:驾车。 2.c。例句是主谓倒装句,只有c项相同。A、B项均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D项为状语后置句。 3.D。例句中“以”作“凭借”讲,与D相同。A项作“因”讲,B项作“把”讲,C项作 “并且”讲。 4.(1)把金玉看得低贱(重点:宾语前置),把人民当做宝贝(宾语前置)。(2)让我们的国君喜欢学习而且不耻于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 5.无使群臣百姓得罪于吾君,亦无使吾君得罪于群臣百姓。 (五)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卷) 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今海南儋州)北归,卜居阳羡(今江苏宜兴)。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邵为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入新第既得曰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之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曰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曰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坡自是遂还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1.填空:“东坡”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的号,《念奴娇·______________》是他的名篇,其中“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等句寄托了他建功立业的理想。 32 2.写出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坡倾囊仅能偿之______________ (2)保守不敢动______________ (3)遂举以售诸人______________ (4)宁不痛心______________ (5)此吾之所以泣也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内填入省略的虚词。 卜居( )阳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竟不索其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表现了东坡的哪些美德?从下列五项中选出两项( )( ) A.理解同情别人 B.无私赈济别人 C.为官清正廉明 D.对人豁达大度 E.处事是非分明 答案与精析 1.苏轼 赤壁怀古 樯橹灰飞烟灭 2.(1)口袋;(2)保护看守;(3)之于;(4)岂、难道、怎么;(5)……的原因。 3.于 4.最终不要她的钱。“竟”作最终讲,“索”是索要的意思,“直”,玠值,作钱讲。 5.A D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