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三)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纽约时报》整版介绍中国作家实属罕见 张 放 在2008年奥运前,美国包括CNN在内的各大主要媒体都开始了对中国进行大量全新角度的报道。《纽约时报》“读书版”突然对中国当代当红作家及其作品感起兴趣,非常罕见地整版介绍中国作家的作品。之所以说非常罕见,是因为过去多少年来,《纽约时报》从来没有这么集中地介绍过中国当代当红作家的作品,非说有介绍,也仅仅局限于那些对中国共产党说“不”的流亡海外的作家及作品上,例如2001年初对高行健的吹捧与介绍等。 《纽约时报》首推的是莫言和他的最新小说《生死疲劳》,而且还专门让一个日本插图画家给画了幅插图加以配合。当代著名书评家约翰逊·斯宾斯为此书写了评论。其文章以西方最常见的评论文章写法,首先向读者介绍了莫言这本书的基本内容,并将评论者自己认为最精彩的一段文字,介绍给了读者。之后重磅介绍的,是姜戎的《狼图腾》。然后是王安忆的最新作品《长恨歌》,还按照西方出版商的习惯,将第一章免费奉献给了美国读者。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喜欢的话,那就请到书店购买。接下来是介绍了阎连科的《为人民服务》,也附加了免费的第一章。 应该说,这家报社的编辑们的眼光与水准都是相当高的。从《纽约时报》“读书版”的排版上看,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更注重的是具有文学价值的东西。不过,它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此,在做了连续四本书的书评后,他们给读者提供了更广泛的了解空间:它为更想了解一下中国流行小说现状的人,提供了一种选择。这就是整个版面的右边内容:时报的编辑们以“中国流行小说”为题,介绍了一下当代中国青年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80后”读者的阅读兴趣所在。其中,就重点介绍了郭敬明,因为他有过剽窃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有新闻价值吧。 从文中知道,评论者对郭进行了电话采访,但这一点也没有妨碍评论者将郭抄袭事件的整个过程向美国读者做介绍,介绍文字可以说客观公允,相当准确。评论者并且调侃地说,郭只是支付了法院裁定的给作者庄羽的赔款,但是拒绝道歉,不承认其不道德的行为。评论者继续有些幽默地说道,郭的粉丝们既然看到他不向公众道歉,于是,也就跟着不在意公众在说些什么,继续支持他。实际上,之所以没有把他和他的作品列入莫言等人的作品行列,这也从另个角度说明美国人对他的行为及他的作品还是有一定保留态度的。毕竟,他抄袭了别人。评论者引用王朔的话说,这小子没有一点儿“sense of decency”。之后,评论者还就80后的其他几个作者进行了相关介绍,其中包括张悦然等。不过,评论者又对中国的90后几个小作者也进行了简单介绍,并说明,是这些小作者们才令80后写手们感受到威胁。 其实,如果说什么东西最说明美国人认同中国作家的书的话,那就只能一点假也不掺杂的美国国书排行榜上观风云。最有趣的是,在美国图书市场上,比已经到了二千多名的位置上的《狼图腾》走得更好的,不是郭敬明的什么东西,而是莫言的这本刚刚出版的名叫《生死疲劳》的书。它昨天已经在图书榜的前400名以内,这本身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今天此时再看,已经进入第198名了,这才是巨大的成功。 (选自新浪网张放博客,有删改) 1.下列关于郭敬明及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纽约时报》的“读书版”以“中国流行小说”为题介绍当代中国青年小说家时重点介绍郭敬明,是因为这个青年有过剽窃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有新闻价值。 B.《纽约时报》的“读书版”重视郭敬明作品仍是“80后”读者的阅读兴趣所在这一事实,总体对郭敬明本人及其作品是持肯定态度的。 C.《纽约时报》的“读书版”没有把郭敬明和他的作品加入到莫言等人的作品行列,说明美国人对他的行为及他的作品有一定保留态度的。 D.在美国图书市场上,郭敬明的作品并不比到了二千多名的位置上的《狼图腾》排行更好,当然就更不能与莫言的《生死疲劳》比肩。 解析:选B。“80后”的阅读兴趣所在是重点介绍郭敬明的原因之一,但对郭敬明本人及其作品并不持肯定态度。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代著名书评家约翰逊·斯宾斯为莫言的新书写的评论,采用的是将书的基本内容和评论者认为最精彩的一段文字同时介绍给读者的西方最常见的评论文章的写法。 B.《纽约时报》的“读书版”整版推出中国作家的作品,不仅辅以插图和评论,还按照西方出版商的习惯附加了免费的第一章。 C.《纽约时报》“读书版”的评论者认为,进入美国图书排行榜的那些仍在走红的中国作家并未像90后作者那样使80后写手们感受到威胁。 D.《纽约时报》“读书版”的评论者虽然对郭敬明进行了电话采访,但并没有妨碍他们向美国读者客观、公允和准确地介绍郭敬明抄袭事件的整个过程。 解析:选A。A项,不是同时介绍,原文是说“首先向读者介绍了莫言这本书的基本内容,并将评论者自己认为最精彩的一段文字,介绍给了读者”,表明二者是先后关系。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纽约时报》“读书版”集中推出对其最为推崇的中国当代当红作家莫言、姜戎、王安忆和阎连科的书评,这其中也反映出这家报社的编辑们有着相当高的眼光与水准。 B.《纽约时报》的“读书版”给读者提供更广泛的了解空间,即对更想了解中国流行小说现状的人提供了一种选择,所以他们更注重的是中国小说具有文学价值的东西,从排版上可以看出来。 C.《纽约时报》在2008奥运以前的很多年,只局限于介绍那些对中国共产党说“不”的流亡海外的作家及作品,如此感兴趣并集中地整版介绍中国当代当红作家的作品确实非常罕见。 D.在一点假也不掺杂的美国图书排行榜上,《狼图腾》已经到了二千多名的位置,莫言的《生死疲劳》则已经成功进入第198名,说明美国读者对中国作家的作品已是相当认可了。 解析:选B。B项,强加因果,原文中二者关系为递进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①有远量②,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亮以麈尾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旬有余日,更版为劝学从事。时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举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原孙盛为咨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③,诏使人扶入。 君在朝颓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赞曰:孔子称:“进德修业,以及时也。”君清蹈衡门④,则令闻孔昭⑤;振缨公朝⑥,则德音⑦允集。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 (选自《陶渊明集》,有删节) 【注】 ①冲默:淡泊恬静。②远量:大量。③不任拜起:不能担任拜见的礼节。④清蹈衡门:指隐居在家之时。⑤令闻孔昭:美好的名声很显著(即美名远扬)。⑥振缨公朝:指出仕为官。⑦德音:道德声誉。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是名冠州里       冠:位居第一 B.时亮崇修学校 崇:重视 C.有风吹君帽堕落 堕落:脱落 D.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 示:告诉 解析:选D。示:摆出来给人看或指出来使人知道。 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孟嘉“冲默”品性的一组是(3分)(  ) ①人无能间,乡闾称之 ②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 ③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 ④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⑤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 ⑥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 A.①④⑥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②⑤ 解析:选B。①是说孟嘉孝敬长辈,兄弟和睦,无人能使他们相互疏远,为此受到当地人的称赞。②表明孟嘉诚实。④是说凭孟嘉的名望和才能,符合重视道德修养的职务。 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孟嘉虽然少年丧父,但是对母亲非常孝顺,对兄弟友爱,得到了当地人的称赞;他恬淡且有气量令同辈人敬重。 B.孟嘉与同郡的郭逊及其堂弟郭立在当时的名声相当,但二人对孟嘉十分推重与佩服,都认为自己的才德不如孟嘉。 C.孟嘉曾任江州别驾、巴丘县令、征西大将军谯国人桓温的参军。孟嘉被桓温看重,是因为他为人和气而且正派。 D.孟嘉无论在朝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道德声誉都很高;但由于早逝,因而没能成就一番大业,让人感到十分可惜。 解析:选B。“孟嘉与同郡的郭逊及其堂弟郭立在当时的名声相当”理解错误,应是孟嘉与郭立的名声相当,而郭逊的名声在孟嘉之上。从原文中“时在君右”一句可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母亲健在,兄弟共相欢乐,一家人和悦欢快。 (2) 孟嘉返回坐处,看见嘲笑自己的文章后,便请求纸笔作答,完全不加考虑,文辞超众卓越,四周在座的人为之赞叹。 (3)仁爱的人必定长寿,这话岂不是说错了么! 参考译文 孟君讳名嘉,字万年,是江夏郡鄂县人。孟嘉少年丧父,奉养母亲同二弟住在一起,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的第十女为妻,在家孝敬长辈,兄弟和睦,无人能使他们相互疏远,为此受到当地人的称赞。孟嘉淡泊恬静,很有度量,二十岁时,同辈人都敬佩他。同郡的郭逊,以清高的节操而闻名,当时名声在孟嘉之上。他常赞叹孟嘉温文儒雅、平易旷达,认为自己不如孟嘉。郭逊的堂弟郭立,也是有才华有志向的人,他与孟嘉同时代而名声相当,却常推崇佩服孟嘉。因此孟嘉闻名乡里,蜚声京城。 太尉庾亮是颖川人,他以皇帝舅父的身份和在国内的威望,担负辅佐朝政的重任,坐镇武昌,兼任江州刺史。他征召孟嘉为其所部庐陵郡的从事。一次孟嘉下郡回来,庾亮召见,问他下面风俗好坏。孟嘉回答说:“孟嘉不知道,待我回旅舍时当问问随从的小吏。”庾亮拿着拂尘掩口而笑。诸位从事离开后,庾亮叫来弟弟庾翼并对他说:“孟嘉毕竟是有盛德之人啊。”孟嘉告辞出来之后,自己除去其从事的官名,就步行还家;母亲健在,兄弟共相欢乐,一家人和悦欢快。过了十多天,孟嘉被改任为劝学从事的官职。当时庾亮重视修建学校,选拔德高望重者为儒官,凭着孟嘉的名望和实才,所以符合这一重视道德修养的职务。 孟嘉被推举为秀才,又做过安西将军庾翼府的功曹,还做过江州别驾、巴丘县令、征西大将军谯国人桓温的参军。孟嘉为人和气而且正派,桓温非常看重他。九月九日,桓温游龙山,所部参佐官吏全都到齐,他的四弟二甥也都在座。当时下属官员都穿着军装,一阵风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桓温目示左右及宾客不要讲话,以观孟嘉的举止。孟嘉开始并没在意,过了好一阵子起身上厕所去了,桓温叫人把帽子捡起还给孟嘉。廷尉太原人孙盛任咨议参军,当时在座,桓温使人拿来纸笔,让他作文嘲笑孟嘉。文章写好后给桓温看,桓温把它放在孟嘉的坐处。孟嘉返回坐处,看见嘲笑自己的文章后,便请求纸笔作答,完全不加考虑,文辞超众卓越,四周在座的人为之赞叹。奉命出使京城,被任命为尚书删定郎,他没有接受任命。晋穆帝司马耽听说了他的声名,要在东堂亲自召见孟嘉,孟嘉以脚疾为借口推辞不去,说自己不能担任拜见的礼节,皇帝还是下诏命人将他扶入东堂相见。 孟嘉在州府随顺和气,只是凭着自己的正直和顺而待人接物罢了。家中没有闲杂的客人来往,遇到内心有所感触体悟,就超然驾车,径直去龙山,顾影痛饮,到傍晚才回来。后来孟嘉因病在家去世,终年五十一岁。 赞语是:孔子曾说:“提高道德修养,增进业务知识,是想及时为世所用。”孟嘉以高洁的情操隐居柴门之时,则美名远扬;出仕做官之时,则道德声誉很高。天道悠远而人命短促,没能终成大业,多么可惜啊!仁爱的人必定长寿,这话岂不是说错了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 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8.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结合全诗说说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描写了傍晚时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鹤飞蝉鸣的景象。寄寓了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慨。 9.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内容上,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②形式上,末句以“身旅”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水至清则无鱼,______________。(《礼记》) 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将军角弓不得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答案:(1)人至察则无徒 乱花渐欲迷人眼 (2)不畏浮云遮望眼 心有灵犀一点通 (3)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向东还是向西 连俊超 胡小兵停下车向后张望,他的女人拖着一捆竹板艰难地走着。胡小兵看到了那女人脸上的汗水,他朝女人喊:“你等着!” 胡小兵跑到女人身边,说:“给我!”女人继续迈着沉重的脚步,那捆竹板在地上划得唰唰响。女人说:“我行!”胡小兵提高了嗓门:“给我!”女人停了下来。胡小兵抱过竹板就走,他说:“不让我拉,非得让你抱着走,这么沉你抱得动吗?”女人跟上,用毛巾在他脸上擦了一下。女人说:“竹板太长了,车上那么多水泥,不能再放东西了。” 胡小兵把那捆竹板拖到板车旁边,说:“歇两分钟。”然后他点了一支烟,抬头看了看天,骂道:“他妈的,这老天爷太狠了,弄这么毒辣的太阳!”女人说:“还得往南走一里路,正顶着日头!”胡小兵扔掉烟头说:“走吧,把竹板放到车上,你扶着。”女人没照办。女人说:“这些水泥拉回去你就得喊得半夜腿疼,别逞能了!”女人知道,往南走一里路,就是东西大街,沿大街往东走两百米就是工地了。 女人跟在车后,歪着腰胯,用屁股顶着那捆竹板,像企鹅一样一走一摇摆。胡小兵不时回头看一眼女人,想喊一句什么,却什么也喊不出。他张大了嘴巴,仍感到像被人掐了脖子一样呼吸艰难。胡小兵脱了短袖,把深红色的上身毫无保留地展示给了太阳。太阳便在胡小兵的脸颊、臂膀、背上镶嵌了无数个小太阳。胡小兵伸长了脖子,像一头老牛似地蹬着地面,每一步都恨不得把水泥路踩出一个坑来。 一阵凉风很及时地取代阳光充斥着大街小巷。胡小兵往天上一看,不好,要下雨!胡小兵回头对女人喊:“我得赶紧把水泥拉回去,淋了就完了!”汗水把女人几缕头发粘在脸上。她点了点头,说了句只有她自己听到的话。胡小兵顾不得腿酸痛了。要是一车水泥被大雨淋了,他的工钱也就得像汗水一样蒸发掉了。 东西路就是他的目标。胡小兵感到有雨水很不客气地落在脸上,他慌了,可身后的板车并没有慌张,它仍是慢悠悠地爬行,任凭胡小兵怎么用力它就是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更多的雨点飞身而下,像工地的碎块一样密集,它们挡住了胡小兵的视线。胡小兵把一小块塑料布盖在了水泥袋上。他恨不得抓起行人,把他们的衣服也脱下来盖在水泥袋上。 东西路口模糊的红绿灯出现了,胡小兵冲了过去。那时,一辆三轮车比胡小兵更加匆忙地往前冲,把正在拐弯的胡小兵给挂倒了。三轮车没给胡小兵叫喊的机会,它很快就把自己藏进了雨雾里。胡小兵向身后的女人叫了一声。女人丢下竹板飞奔过来,撩起胡小兵的裤管,女人看到了胡小兵左腿上像嘴巴一样的伤口。 女人说:“赶紧去医院,就在西边不远。” 胡小兵说:“扶我起来!”胡小兵抓住了板车的把手,说:“你在后边推着,赶紧把水泥弄到工地上,淋透就完了!快!” 雨水早已把他们身上的汗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并企图把这个世界也冲刷一遍。女人站着没动,她突然带着哭腔喊道:“快去医院吧,就在西边不远!” 胡小兵看了一眼自己的左腿,鲜红的血从裤管里流了出来。胡小兵吼道:“水泥快被淋着了!快给老子推车,往东两百米就是工地!”然后他拖着左腿拉起了板车。女人跑过来,在板车后面用足了力。 女人咬紧了嘴唇,这样一来,泪水再多,也无法流进她的嘴里了。 (1)对文章的有关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中胡小兵被三轮车撞伤以后,不到距离自己很近的西边的医院救治,而是要拖着受伤的左腿往距离自己较远的工地送货,表现了他漠视生命,惟利是图的小农本性。 B.这篇小说通过胡小兵在烈日下拉车和在大雨中受伤后看似不近情理的选择,深刻表现了农民工群体为改变穷苦命运所做的艰苦抗争,让读者感到了一种苦涩的人生况味。 C.胡小兵夫妇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苦重的劳动中互相关心,表现了这对农民工夫妇的患难深情,美中不足的是胡小兵一生气就自称老子,辱骂妻子,让人遗憾。 D.在烈日下拉车,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刻画了主人公艰难拉车缓慢前行的形象,表现了主人公吃苦耐劳坚毅不屈的性格特点。 E.作者在小说中对胡小兵夫妇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对三轮车司机雨中逃逸的行为虽然未作评论,但我们还是感到了作者的愤怒;通过主人公向东的选择,我们也深深感到作者对工头的辛辣批判。 答案:BD (2)小说以“向东还是向西”为题有哪些意蕴?试作简要阐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向东还是向西”就是受伤后先送水泥保工资,还是先上医院保身体的艰难选择;②小说以这种艰难选择为题;表达出了这对农民工夫妇的患难深情;③显示了农民工群体为了改变贫穷命运所作的抗争和苦涩的人生况味;④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与同情。 (3)小说中多次出现对天气的交代或描写的文字,试简析其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烘托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小说中恶劣的自然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人物的坚毅与刚强。酷热与暴雨中的人物表现出顽强的抗争精神和直面命运的不屈的气概,以及患难中互相关爱的可贵品格。②推动情节发展。酷热使人更加疲惫,行动更加艰难;暴雨导致了交通的紧张与忙乱,下文的车祸也就有了必然性。③凸显主题。胡小兵夫妇在水与火般残酷的生存环境里打拼,这个典型环境是农民工处境真实而生动的写照。作品以此表现了对他们的关注、同情与礼赞。 (4)小说是怎样正面刻画人物性格的?请从多角度举例简要阐述。(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在行动描写中彰显人物性格。酷热天气呼吸都很困难,胡小兵还在拉车;妻子坚持不把竹板放在车上,体现了她的体贴。夫妻彼此都想为对方减负,患难夫妻感情深。②用语言显示人物性格。胡小兵的语言简单而强硬,显示人物粗犷而多情,妻子的语言简单而质朴,显示人物细腻而多情。③用生动的细节表现人物性格。胡小兵左腿上像嘴巴一样的伤口;受伤的胡小兵拖着左腿拉起板车;不胜其重的女人。“歪着腰胯,用屁股顶着那捆竹板,像企鹅一样一走一摇摆”。这些细节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顽强与坚韧。④在尖锐的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受伤后保工资还是要身体,这种冲突表现了胡小兵渴望摆脱贫困的心理和坚毅的性格,同时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疼爱。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瞿秋白:观念的精英 1935年春天,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瞿秋白被捕,年仅36岁的他在狱中写下了《多余的话》,之后不久即从容就义。 《多余的话》是20世纪革命文献里罕见的一篇内心独白。瞿秋白不仅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还曾一度主持过政治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但他自认自己政治能力薄弱,担任政治领袖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他自认自己骨子里是一个旧时代的 “文人”,而这种“文人”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残余”。他说他实际上是一个“懦怯”的书生,杀一只老鼠都不会和不敢的,而真正的懦怯更在缺乏政治上的自信力,没有为自己的见解奋斗的勇气。经常觉得对方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熟谙孔夫子的忠恕之道。当时担任第三国际领导人的布哈林曾经为此批评过他。瞿秋白说,他自己有许多典型的“弱者的道德”——忍耐,躲避,讲和气,希望大家安静些,仁慈些。故此,他觉得自己在政治舞台上只是扮演一定的角色,而这毕竟不是自己的生活,他早已感到疲惫、厌倦。瞿秋白痛感自己是一个政治舞台上的“多余人”,早该下场了。 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比如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等;还有一种是“行动的人”,比如政治家,宗教领袖,军事家等等。“观念的人”对观念、思想有一种很强的感悟甚至创造能力,但也常常因此思想复杂,从而影响到行动的果决;有一种道德的洁癖,有时为了捍卫自己的理念而不肯做出任何妥协。“行动的人”则往往基本见解一旦形成就坚定不移,敢于斗争而又善于妥协,不害怕弄脏自己的手,也不害怕流他人的血。因此不论是瞿秋白,还是在他之前及之后担任过党领袖的前清秀才陈独秀和留美学生张闻天,看来都还有较多的知识分子脾气,他们对于政治权力似乎没有很强烈的欲望,这种最高权力往往像是送上门来的,即使得到了它,他们也似乎没有足够的牢牢把持住它的强烈意志和欲望。瞿秋白看来更是相当典型的“观念的人”而非 “行动的人”,且不是一种思想观念的固执者,而是一个深具怀疑精神的人,同时他又具有艺术家的气质,也是古代“读书种子”的后裔。传统社会曾经是这种读书人的天堂,而20世纪则成为他们的地狱,新的时代和社会已不再需要这种传统的士大夫文人。 但为什么瞿秋白还是一度进入了政治局这一党的权力中枢?这或许是因为他毕竟还是一个认真刻苦做事,包括认真演好自己角色的人。他属于很早就到革命后的俄国去实地考察和留学的最初一批人,他虽然自认读马列的书不多,但比其他党的领导人还是读的较多。更重要的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还是以宣传鼓动为中心而不是以武装斗争为中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所以,“观念的精英”在一个动员时代的早期还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是,他们很快就要被“行动的精英”挤到一旁。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行动果断,善于和三教九流打交道的人将占据上风。除了极少的例外,原先思想启蒙的“动员者”将被暴风骤雨般的斗争所运动,原先的“改造者”也将被改造。比较好的一个办法,也许就是各种人各得其所,就像瞿秋白所说的,“为什么每一个读书人都要去‘治国平天下’呢?个人找一种学问或是文艺研究一下不好吗?” 鲁迅是瞿秋白的挚友,曾手书一集句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来表示他对瞿秋白的推重和欣赏。瞿秋白的文学著译相当精彩,若有机会专心文学,又假以时日,未始不能取得如“郭鲁茅巴”之一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但瞿秋白说,虽然他觉得自己枉费了一生精力在自己所不感兴趣的政治上,但“也不觉得后悔”。我们好歹得爱自己的命运。 《多余的话》主要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心灵交代和自我解剖,瞿秋白在临死前还思考了更深一层的灵魂问题,他在狱中赠给一位医生的照片上写道: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瞿秋白的文学著译相当精彩,很受鲁迅的推重和欣赏。作者认为,如果有机会让瞿秋白专心文学,可能会取得如“郭鲁茅巴”之一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B.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一种是“行动的人”。作者赞赏“观念的人”而贬斥“行动的人”,因为不害怕弄脏自己的手,也不害怕流他人的血。 C.瞿秋白痛感自己是一个政治舞台上的“多余人”,因此认为早该下场了,表明他对自己枉费了一生精力在自己所不感兴趣的政治上很后悔。 D.瞿秋白在1935年狱中写的《多余的话》是20世纪革命文献里罕见的一篇内心独白,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心灵交代和自我解剖。 E.瞿秋白、陈独秀和张闻天都有共同的特点:都曾担任过党的领袖,有较多的知识分子脾气,对于政治权力没有很强烈的欲望,典型的“观念的人”而非“行动的人”。 解析:选DE。A.“很受鲁迅的推重和欣赏”的是人还是译著表达含糊。B.作者赞赏“观念的人”而贬斥“行动的人”错误。C.“表明他对自己枉费了一生精力在自己所不感兴趣的政治上很后悔”错误。 (2)请概括瞿秋白的人物形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熟谙儒家的忠恕之道,具有传统文人的特点。善良,忍耐,躲避,仁慈,讲和气。②对政治及权力缺乏兴趣与强烈欲望,是“观念的精英”,也是一个思想启蒙者,同时又具有艺术家的气质与极高的文学造诣。③忠于革命不畏牺牲,并勇于解剖自己,坦然面对命运。 (3)为什么瞿秋白说自己担任政治领袖是一个“历史的误会”?(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他骨子里是个文人,缺乏政治上的自信,没有为见解奋斗的勇气。同时对政治权力没有很强烈的欲望,没有足够的牢牢把持权力的强烈意志,属于“观念的人”。②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他凭着革命理论素养的深厚和思想启蒙“动员者”的优势,被时代推到了政治权力的中心,而非积极争取(非清醒的自主抉择),因而说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4)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比如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等;还有一种是“行动的人”,比如政治家,宗教领袖,军事家等等。结合文章,谈谈你欣赏哪一种,为什么?(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我欣赏“观念的精英”。①“观念的人”对观念、思想有一种很强的感悟甚至创造能力,深具怀疑精神,不盲从,深刻、冷静。②他们对权力没有欲望,有一种道德的洁癖,有时为了捍卫自己的理念而不肯做出任何妥协。③他们是思想启蒙的“动员者”,每一个时代的变革或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思想家的启蒙,他们为了捍卫真理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观点二:我欣赏“行动的精英”。①“行动的人”有政治上的自信力,有为自己的见解奋斗的勇气。②基本见解往往一旦形成就坚定不移,敢于斗争而又善于妥协,行动果决,又讲究策略。③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善于与各色人等交往。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我们要善于正视自己,敢于解剖自己,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如把错误掩盖起来,那无异于饮鸩止渴。 B.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有卓越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他的去世是学界不可估量的损失。 C.受“限购”政策影响,不少地产商开始对艺术品收藏跃跃欲试,有人预测,今后几年艺术品的拍卖价格将会持续走高。 D.作为通讯工具的手机与家庭影院本风马牛不相及,然而现在有许多智能手机已经具备了家庭影院的高清视频播放功能。 解析:选A。A.饮鸩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用有害的方法解决目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宜用“讳疾忌医”。B.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就随之而来。C.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D.风马牛不相及:风,雌雄相引诱,比喻二者全不相关。 14.(原创)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三峡大坝下游大量的蔬花水柏枝和中华蚊母的发现,打破了国外部分专家称三峡生物不可复制的说法。 B.北京市人社局医疗保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2年1月1日起,本市正式全面启动市级公费医疗改革,市属公费医疗人员将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C.为了应对水危机,中国政府去年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修订,施行“流域限批”和河流休养生息,并试图通过调水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D.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的选择不仅决定着世界的未来,而且决定着未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发展前景。 解析:选B。A项,“打破……说法”动宾搭配不当。“打破”的常常是“纪录”“常规”等,而“说法”则往往与被“否定”“颠覆”连用。C项,成分残缺,“施行”后面缺少宾语,应在“休养生息”后加“政策”。D项,语序不当,应当是先决定“自身”后决定“世界”。“不仅(不但)而且既要注意关联词语的位置,(主语不同关联词语要放在主语前,主语相同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面)又要注意递进关系,要前“轻”后“重”。 15.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3分) ①欧洲悠久的文明根基依然坚固,它所创造和践行着的制度、礼仪、生活方式、价值准则仍将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世界及其未来。 ②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欧洲人也曾做出过卓越的努力,欧盟的成立,欧元的成功发行,都是明证。 ③从未来来看,随着东欧的变革,欧洲也还有着焕发新生的可能。 ④所谓欧洲的衰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一路向下的滑落过程,也绝不是一个已经注定不可更改的命运。 ⑤随着美国一极化引发的疑虑,欧洲作为平衡的力量,也越来越被其他国家寄予希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④②③⑤① 16.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5分) 据英国广播公司12月16日消息,经过长达18年的“入世长跑”,在当地时间16日于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俄罗斯正式决定加入WTO。 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尚未加入WTO的最大经济体,在1993年前总统叶利钦当政时期便递交了加入WTO前身关贸总协定的申请。历经18年的马拉松式的谈判后,格鲁吉亚成为俄罗斯加入WTO的最后一大障碍。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两国交战,此后格鲁吉亚便一直阻止俄罗斯加入WTO。 今年早些时候,瑞士参与斡旋,使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签署了协议,约定国际社会将监督在双方存有争议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地区的贸易往来,从而最终为俄罗斯加入WTO扫清了障碍。俄罗斯总统梅德韦夫杰的一位顾问透露,俄罗斯可能会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100亿至200亿美元(约合637亿元人民币至127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以帮助欧元区政府渡过危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俄罗斯结束18年入世长跑加入WTO 17.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要求:内容不能遗漏,原意不能改变。(6分) 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链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它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链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回顾自己以前曾经怎样辉煌,也常常有人后悔过去曾经的错误、畏惧曾经的失败,人们也喜欢畅想美好的未来:丰厚的收入、名车、洋房、鲜花、阳光……对此,央视1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中有一句可用做注脚的话: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要求:请根据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