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我伸出手去抚摸了它。它浑身冰凉。那时候开始起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时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这声音使我恐惧,使我也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 我打开车门钻了进去,座椅没被他们撬去,这让我心里稍稍有了安慰。我就在驾驶室里躺了下来。我闻到了一股漏出来的汽油味,那气味像是我身内流出的血液的气味。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的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 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我记得自己在外面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 “让我出门?”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1.文中加点的词“旅店”有什么含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旅店象征漂泊的灵魂的栖息地,是一处暂时或长久的寄托地。理想的“旅店”,安定的归宿,温暖的港湾,也许并不存在。小说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真实而深刻地写出了这样一种成长的烦恼与痛苦,这样一种人生的无奈与残酷。 2.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 (1)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把汽车当作人来写,通过“我”和汽车的对视,写出了远行遭遇挫折后、理想破灭之时的无奈。 (2)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我”初次出门远行的兴奋、高兴之情。(意思对即可) 3.出门远行前“我”的心情和感受怎样?小说的结尾为什么要补写出门远行前的这段经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出门远行前的心情是高兴欢快的。补写出门远行前的这段经历是为了和远行后的悲伤形成对照,通过情感的巨大反差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感受,深化小说的主题。 4.在经历了这场浩劫之后,文中写出了“我”和汽车的哪些相同感受?作者把二者结合起来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经历了这场浩劫后,“我”和汽车都遍体鳞伤,浑身冰凉,无限悲伤,但心窝还是暖和的。作者把他们结合起来写是因为两者有相似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作者借汽车这一有形的实体,用它的遭遇来表现“我”在这场经历后内心的感受。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让人真实可感。 二、语言运用 5.给下面的小小说拟一个标题,并补写结尾。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 “写什么呢?”高局长笑咪咪地提笔,歪着头问。 “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字吧。” “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秀劲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 人群中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道:“好字,好字!请再写几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题目:书法家 结尾: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 6.下面是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一段细节描写。请点评画线句子中“搀”字的表达效果。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个字。 下一天早上,欧也妮更有一些新的理由,觉得和她出生的、受过多少痛苦的、母亲刚在里面咽气的这所屋子分不开。她望着堂屋里的窗棂和草垫的椅子,不能不落泪。她以为错看了老父的心,因为他对她多么温柔多么体贴;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这是精彩的动作描写,一个“搀”字表现出葛朗台为了金钱讨好女儿的丑恶心理。 示例2:作者以年迈的葛朗台低三下四、故作慈祥的反常行为,活画出葛朗台金钱至上的丑恶灵魂。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潇洒  刹车  漫不经心  疏而不漏 B.翘起  转悠  遍体鳞伤  脍炙人口 C.箩筐  抛锚  人才倍出  万事俱备 D.蛤蟆  暖和  心安理得  潜移默化 解析:选C。C项,“人才倍出”应为“人才辈出”。 2.下列各组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这年我十八岁,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 B.那车头的盖子斜斜翘起,像是翻起的嘴唇。 C.那个时候汽车突然不叫唤了,像死猪那样突然不动了。 D.这话简直像是我兄弟说的,这话可真亲切。我觉得自己与他更亲近了。 解析:选D。D项,虽然有比喻词“像”但不是比喻句。 3.(原创)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备受关注的2012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已经开始报名。据悉,昨天网上报名不是很拥堵,抢着在第一天“出手”的考生并不是太多。 B.《帝国的惆怅》中,作者打通文史关节,勾兑世事人情,静观辅以动察,仰视继之俯瞰,使自己的见解,踩在宽广而坚实的地基上。 C.政府应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让它们有能力实现自身升级转型,避免出现中小企业“倒闭潮”,而伤及经济稳固增长的肌体。 D.峨眉山气吐如兰、秀甲天下,作为武林翘楚之一,峨眉风骨不逊于少林、武当,不少影视作品演绎出了峨眉不可言说的神秘色彩。 解析:选C。稳固:安稳巩固,不易变动,多形容建筑物或者政权。可改用“稳健”,表现出经济增长稳定而有力。A.拥堵:拥挤,堵塞。常用来指由于车辆多、秩序乱或道路狭窄等造成车辆拥挤、道路拥塞。这里指由于服务器繁忙而造成网络不通畅。B.勾兑:本指把不同的酒适量混合,并添加调味酒,进行配制。这里指写作时以历史事实为基础,适当穿插一些相关的世态人情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D.演绎:有展现、表现的意思,可用于描述影视作品。 4.(原创)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严格管制的货币和汇率政策在全球渡过金融危机后,近期再度成为全球经济问题辩论的焦点。 B.“用电越多电价越高”是未来对居民电价调整的方向,这无疑将体现中国节能减排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C.中国国防科工委官员介绍说,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成功发射、运行及应用,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地球卫星表示了浓厚兴趣。 D.2012新年的第二天,沈阳东西快速干道上,一辆满载货物的外地货车意外抛锚。三名警察合力推车前行近千米,在这个满城欢庆的日子,三个警察的背影感动了不少过往司机。 解析:选B。“体现……例证”动宾搭配不当。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最后一张药方 立 夏 习武镇人人习武,连姑娘家都会几手花拳绣腿,小娃娃也学着舞枪弄棒。却有一人例外,那人就是王小三。王小三是个外乡人,如果没有一手高超的医术和见人先露三分笑的巴结,不习武的王小三是绝无可能在习武镇站稳脚跟的,他跟习武镇的人实在是大不相同。 习武镇人高大健壮,王小三黑瘦干瘪;习武镇人说话高亢激昂、中气十足,王小三却操一口绵绵软软、叽里咕噜的外乡话。习武镇人崇尚用拳头说话,谁的拳头硬,就服谁。所以王小三越和善客气,越让习武镇的人看不起。不过,习武镇及周边四邻八乡的人离不开王小三,他开的小三药店,专治跌打损伤,远近闻名。那些鼻青脸肿、断胳膊断腿的主儿,在王小三这儿开个药方,推拿敷药十天半个月,又能生龙活虎地出去打打杀杀。所以小三药店每日车马盈门,任他收费低廉,还是挡不住地成了习武镇数得出来的富户之一。 既是富户,就有人上门借钱。在习武镇借钱,靠的是拳脚上的功夫。邻镇的那几个小泼皮,只有几手皮毛功夫,在镇里的其他富户那儿借不到,专找王小三借。每次泼皮一开口,王小三立马把银两奉上,绝无二话。镇上的人气不过,合计着要替王小三出头,刚一露话音,王小三就将一双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邻居们顿时兴味索然,不再管他的闲事。渐渐地,习武镇得健忘症的人多了,拿了药方,敷了药,却忘了带钱,事后还忘了还,王小三也不计较,下次见面,依旧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 那日凌晨,老街的榨油作坊突然失火,等到大家发现,火舌已吞噬了整个铺面,老板娘抱着她的小女儿困在后厅尖叫,人们越不过火墙,只能提着一桶桶的冰泼上去,却于事无补。这时,只听对面小三药店的木门“吱呀”一声,一个瘦小的人形呼地蹿过街面,一个鹞子翻身,灵巧地跃上了临近的屋顶。不等人们回过神来,王小三已手提两人出现在屋顶,轻松落下。将她们放下后,他再次跃上屋顶,手劈脚踢,硬是将周围房子的椽条全部挪开,防止了火势的蔓延。 第二天,小三药店的门外大清早就齐刷刷站着那帮泼皮,他们是来还钱的,王小三眯眯笑着收下了。他们却还不肯走,跪在地上把头磕得咚咚响,求王小三收他们为徒,王小三决计不肯,把一双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初秋的天气渐渐有了凉意,习武镇来了一个陌生中年男子,一路打听来到小三药店。王小三一见此人,顿时面如死灰。那人并不说话,只伸手在墙上轻轻一按,墙上立刻出现五个深深的指印。王小三也没说话,伸出手,在那指印上轻轻一抹,指印不见了,只看到一块凹进去的墙面。那人面色一沉,扭身就走,绝尘而去。王小三长舒一口气,依旧做他的药店掌柜,脸上的笑意却渐渐地浓了。 转眼又过了两年,一须髯皆白的老者寻到药店,叫一声习武镇人从没听到过的陌生名字。王小三呆了半晌,还是应了,走到老者面前,低头说:“来吧。”老者在王小三肩膀上重重一拍,然后仰天长笑一声,摇摇晃晃走了。王小三站在那儿,汗如雨下,面色却出奇地平静。 王小三从此一病不起。习武镇人络绎不绝地来看他,有血气方刚的,摩拳擦掌要王小三说出老者是谁,他们练好武功帮他寻仇。王小三虚弱地摆着手:“是我犯大错在先啊!当时年少轻狂,苟且偷生这些年,足矣。”习武镇人哀哀叹息。“以后我们有了伤痛,又去哪里找你这么好的医生啊?”王小三手指药柜最上一格:“那里有一张药方,乃根治一切伤痛之良方,等我走了,你们拿出来看吧。”说完,便溘然而逝。 那张药方,一直被恭恭敬敬挂在习武镇的祠堂。据说,看过药方的人,从此很少有错筋动骨之伤。 5.小说前半部分,作者为什么极力叙写王小三对人的和善客气?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先极力写王小三对人的和善客气,为后文叙写他的超人武功和因逃避仇家而隐姓埋名埋下伏笔。这样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了王小三这一形象的内涵。 6.为什么说“王小三站在那儿,汗如雨下,面色却出奇地平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老者较量之后的王小三因受重伤而疼痛至极,以致汗如雨下,但是他却也为从此结束了躲避仇家的生活,为自己年少轻狂犯下的大错终于有了结果而心境平静。 7.试分析小说中王小三这一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王小三是一个武艺高强、医术高明的习武人。他对人和善,遇事忍让;他乐于助人,能解人之困 ;他善于悔过,勇于担当。 8.小说的题目“最后一张药方”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并简要分析它的现实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最后一张药方”是指医治人们心灵的处世良方:不崇尚武力,待人友善,以和为贵。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应当和睦相处,能够急人之困,勇于承担责任。(结合文本分析。) 三、语言表达 9.阅读下面的一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代排”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最近杭州下沙一家服务公司推出的“银行代排”颇有意思:付2元钱,就帮你排队。许多市民说,上银行少则排队半小时,多则2小时,2元钱换2小时,值得啊;还有人说,这种服务的推出,银行应该感到脸红。 请从雇佣者和被雇佣者两个不同角度,分别给“银行代排”下一个定义。(所下定义要分别突出两者不同的利益;每条不超过20字) (1)雇佣者角度:“银行代排”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雇佣行为。 (2)被雇佣者角度:“银行代排”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雇佣行为。 答案:(1)花2元钱雇人去银行排队以节省时间。 (2)到银行去替别人排队以获得2元钱的报酬。 10.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语境,将后面两句话补充完整。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萎靡不振。所以,把灰尘扫除,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把事情理清 能够使烦乱的心变得平静 把痛苦扔掉 能够使快乐的空间变得广阔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