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雨兴焉       兴:起兴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半步 C.驽马十驾 驾: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D.金石可镂 镂:雕刻 解析:选A。兴:兴起。 2.下列句中加点的“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永之人争奔走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解析:选D。句末语气词。A、B、C三项为兼词,相当于“于是”、“于此”。 3.下面对本段文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段从学习的方法和作用的角度来论述“学不可以已”。共用了十个比喻来论证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不能停止。 B.“不积跬步”“不积小流”的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难以实现远大目标。 C.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 D.用“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有效的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 解析:选A。“作用”应为“态度”。 4.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良马跳跃一次,不能达到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饮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 二、语言运用 5.把下面的几句话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也可根据需要变换叙述角度,但不得改变原意,也不能遗漏内容要点。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治”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的思想。“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也是他提出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的老师荀子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治”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6.书评是评论或介绍书刊文字的言论,有时只用只言片语,便能表现出一部作品的要点。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任选两部先秦诸子百家的典籍写一句书评。 例:《荀子》——人性的批判 《孟子》——人类的良心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老子》——生命的大智慧 《墨子》——救世的苦行者 《庄子》——哲学的天籁 《列子》——御风而行的哲思 《韩非子》——法家的峻言(任选两部)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槁暴(ɡǎo pù)   参省(cān shěnɡ) 金石可镂(lòu) B.骐骥(qí jì) 舟楫(jí) 锲而不舍(qì) C.驽马(nǔ) 跬步(kuǐ) 以为轮(róu) D.金就砺(lì) 闻者彰(zhānɡ) 木直中绳(zhònɡ) 解析:选D。A项,省应读xǐnɡ。B项,锲应读qiè。C项,驽应读nú。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解析:选D。A.“知”同“智”。B.“有”同“又”,“暴”同“曝”,“”同“煣”。C.“生”同“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凭借,利用) C.吾尝跂而望矣(望见) D.木直中绳,以为轮(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解析:选C。望:向远处看。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解析:选B。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识广博。 5.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解析:选C。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而A、B、D三项中加点词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向上”“每天”和“用船”。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为 学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逮:及,赶得上 B.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 旦旦:每天早上 C.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越:及,到 D.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 限:限制 解析:选B。旦旦:每天。 7.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A.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B.吾欲之南海,何如 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解析:选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音节助词。B.动词,到。C.结构助词,的。 8.下面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D.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 解析:选C。停顿应为“蜀之鄙/有二僧”。 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学习,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困难了。 (2)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买船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凭借什么去?” (3)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 参考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分吗?学习,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困难了。 我的天资不如别人,能力也不如别人;但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地学习)等到学成了,就知道关键不是天资与能力。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另一个富裕。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买船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的努力学成的。 三、语言表达 10.仿照《劝学》的第二段,用该段的例子作论据,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写一段话,文段的主题是“学能补拙”。不少于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仿写时一要用文段里出现的例子,可以把它们翻译为现代汉语;二要采用类比论证方法。 答案:(示例)学习就像是一匹马,即使你不能走得快,它也能带你到千里之外;学习就像是一条船,即使你不能游泳,它也能帮你横渡江河。如果不学习,那么你自身的不足就无法得到弥补,最终会影响你的人生。所以,学能补拙,只有学习,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 11.下面文字中画线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有的指代不明,有的啰唆赘余,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在成都杜甫草堂挂着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世上疮 ① 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前面16个字是对杜 ② 诗很好的概括。他的诗歌体现了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良 ③ 心。在这方面他是中国知识分子永久的楷模。他一生的 ④ 心血精力都用在写诗上,其诗具有充实的内容,纯真的热 ⑤ ⑥ 情,快活的激愤,凝重的格调。 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②承前用“这”,③更换了陈述对象,用“他”会造成指代不明,⑤多余,⑦用词不当。 答案:②“前面”改为“这”,③“他”改为“杜甫”,⑤“精力”删掉,⑦“快活”改为“深沉”。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