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穿;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1.作者说江南的冬景有“一种特殊情调”,就这三段而言,这种“特殊情调”具体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江南冬景感觉不到肃杀,还可以感到一种生气。 2.为什么作者认为闽粤“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闽粤的冬天,气候和暖,感觉不到冬天的情调。 3.作者引用诗句“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突出了江南冬日山野的蓬勃生机。 4.第三段充满了诗情画意,试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写到了江南的植被。江南丰腴润泽的土地上,芦花、火红的乌桕叶、杂色的野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作者将这种种富有生气的色彩和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连接,另有一番情趣。 二、语言运用 5.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要求: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不少于80字。 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西北风刀子似的刮过行人的脸,枯枝无力地吱吱作响,做着最后的挣扎。出门办事的人们用大衣将自己捂得紧紧的,瑟缩着身子在路上匆匆行走。活泼、好动的孩子们也早早躲进温暖的家中,不愿出来嬉戏。 (示例2)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世界穿上了白色的大衣,电线上的水滴结了冰,成了晶莹的五线谱,松叶也被冰霜凝固了。此刻没有风,世界好像停止在这一刻,河流也停下了脚步,只有那烟囱冒起热腾腾的烟火。 6.为下面一则故事补写结论。 “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一只知更鸟问一只野鸽。野鸽的回答是:“微不足道。”“那么让我来给你讲述一个不平常的故事,”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的树枝上,紧挨着树干,这时候下雪了,小瓣的雪花缓缓降落,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起飘荡在我栖息的树枝上的雪花,确切的数字是141254片。当又一片你所讲的微不足道的雪花飘落在树枝上时,树枝折断了。”说完,知更鸟便飞走了。 由这个故事我们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点一滴的积累,虽然暂时看不到切实的成效,但只要坚持不懈,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正当/正月  有劲/劲草  散文/人心涣散 B.摩登/模板  闽粤/乐章  蕴藉/晕头转向 C.奶酪/篱落  谨慎/尽量  胸襟/情不自禁 D.肃杀/星宿  含蓄/畜牧  曝晒/铺天盖地 解析:选A。A项,全都不同。B项,“粤”和“乐”读音相同;C项,“谨”和“尽”、“襟”和“禁”读音相同;D项,“蓄”和“畜”读音相同。 2.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蜇居异境。 B.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鹊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汽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 C.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像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 D.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舶一只乌蓬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暄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解析:选D。D项,舶—泊,蓬—篷,暄—喧。A项,蜇—蛰;B项,鹊—雀,汽—气;C项,照像机—照相机。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随着现代人的装修、家居观念逐渐走向简洁、明快,一些豪宅装修得完美无缺,常常令人莫名其妙。 B.傅德志在博文中写道:“关克是陕西周老虎造假拍摄幕后黑手的证据不胜枚举,假如关克敢对簿公堂,再拿出来让他解释也不迟。” C.几经周折的救市案终于在参院投票过关,可以料想,在接下来的众院投票中,这个法案也会通过——哪怕它是碗毒药,美国经济现在也需要饮鸩止渴。 D.温家宝总理对德国总理默尔克这种“不用稿子,直截了当”的风格十分欣赏。 解析:选A。莫名其妙:意为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应为“瞠目结舌”。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 B.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 C.为了办好2011年大学生运动会,深圳请来世界各地专业人士组织赛事,参与筹划,实际上这也是深圳与国际接轨,学习别国先进的理念。 D.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 解析:选C。C项,成分残缺,应在“理念”后补“的途径”。 5.将下列句子组合成一段语意衔接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④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⑤“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⑤⑥①② C.③⑤⑥④②① D.③⑤①⑥②④ 解析:选D。以时间顺序和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作为切入点。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冬日香山 梁 衡 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了,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撒的果皮、罐头盒,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寸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世界,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羞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虚怀若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他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6.(1)作者开篇提到“香山性格的那一面”,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然香山有“那一面”性格,当然应当有另一面性格,请用一个句子概括香山的另一面性格给人的感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香山冬日表现出来的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 (2)香山春、夏、秋三季给人以妩媚、丰腴、绰约的美感。 7.“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寂然不动”显然有违常理,请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用来表现作者内心澄静、安闲,天地如同静止了一般的心境。②由于树高大,因而短时间内难以看出它移动。 8.文章多处用了对比,几乎都是把冬日的香山同春、夏、秋三季的香山作对比,但为什么在第④段开头,作者开始描写松树时,用的是“与春夏相比”,而不用“与春夏秋相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把冬同春夏秋三季比较,是因为春夏秋都能突出冬日香山的“清、静”“草木去而山石显”的特点;只把春夏与冬比较,是因为只有春夏能突出香山“草木变”而“松柏不变”的特点,而“秋”在这点上与“冬”相近,不能突出冬日香山的这一特点。 9.文章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章多次提到“清”“静”,结尾“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与文中的内容呼应,表明了文章的主旨:冬日香山所给人的感受,即铮铮铁骨与浩浩正气。 三、语言表达 10.下面是某人写给一位慕名已久的诗刊编辑的一封信的正文。信中有三处明显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 寄上拙作《秋月》,望拜读。敝人素喜诗歌,学习之余,附庸风雅,凑成几句,微瑕颇多,但自己不能斧正,望您于工作之暇予以修改并不吝赐教。 不得体词句     修改     解析:语言得体主要的方面就是注意说话的对象,注意敬辞和谦辞的区别。如“拜读”是谦辞,“斧正”是敬辞。 答案: 不得体词句 拜读 微瑕 斧正  修改 费心一读 毛病 修改  11.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仿照例句的形式补写两句话。 腊梅也许讨厌朔风的肆虐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有理智的人,我们要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很多,要生存,就要学会调整心态。 解析:补写时一要注意原句的结构,二要注意原句两个分句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 (示例)鱼儿也许憎恶巨浪的汹涌狰狞 却依然在大海中追逐自由 荷花也许仇恨烈日的酷热难当 却依然在溽暑中展露风姿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