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则披草而坐      披:分开 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际:边际 C.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洋洋乎:广大的样子 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引:拿起 解析:选B。际:交会。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D。D项“为”分别为“写作”、“对,向”的意思。A项中的两个“向”都是“从前”的意思;A项,“与”均为介词,和;B项,“其”均为代词,它的;C项,“之”均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下列对有关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在记叙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 B.文章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作者高洁的人格,同时也隐含作者急于回到朝廷、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心态。 C.作者宴游西山之后写下这篇文章。别出心裁,冠以“始得”两字,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D.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收笔。 解析:选B。文中无隐含作者想回朝廷、施展抱负之意。主要是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和傲世的情怀。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从我成了被贬受刑辱的人,居住在这永州,常常忧惧不安。 (2)然后才知道我过去的游览不能算作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次才开始。 二、语言运用 5.仿照下面的例句,以“柳宗元”为陈述对象,写一个句子。 例句:(示例)你可以摧残他的肉身,但你摧不毁他的抱负。在炼狱时涅槃,司马迁用《史记》为世人铸就了一根坚韧的骨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你可以贬低他的官职,但你贬不低他的人格。在浴火中重生,柳宗元用“西山”为世人树立起一座傲世的丰碑。 6.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画线处,使上下文意思连贯。 孔雀河谷地带景色优美,______,______,______。来自孟加拉湾的海洋季风越过喜马拉雅山吹到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仿佛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就像传说中的香格里拉。 ①起伏有序,沟壑纵横 ②四周雪峰峻峭 ③赶着牛羊的牧童和转经的老人 ④雪峰下是风化的砾石和黄沙形成的堆积层 ⑤大片的绿洲似翡翠般镶嵌在孔雀河谷 ⑥错落有致的村庄,缭绕的炊烟 ⑦形成了青藏高原难得一见的湿润气候 答案:②④①⑦⑤⑥③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万化冥合  苍然暮色  引觞满酌 B.迤迤而行  漫漫而游  莫得遁隐 C.颓然就醉  若垤若穴  斫臻莽 D.外与天济  倾壶而醉  不与培为类 解析:选A。B项,迤迤—施施;C项,臻—榛;D项,济—际。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梦亦同趣 B.自余为僇人 C.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析:选C。A项,趣,同“趋”;B项,僇,同“戮”;D项,受,同“授”。 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游于是乎始 D.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解析:选B。B项,认为。A项,古义:这以后;C项,古义:从此;D项,古义:漫无目的,随意。 4.与例句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渔樵于江渚之上 A.日与其徒上高山 B.穷山之高而止 C.箕踞而遨 D.左右欲刃相如 解析:选D。D项,与例句都为名词作动词;A项,名词作状语;B项, 形容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状语。 5.对“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水绕着青山,目力之外的极远之处与天相接,向四处遥望都是这样。 B.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极远之处就是天界,向四处遥望浑然一体。 C.白云绕着青山,目力之外的极远之处与天相接,向四处遥望浑然一体。 D.青山白水相互萦绕,目力之外的极远之处与天交会,向四处遥望都是这样。 解析:选D。“青”指青山,“白”指白水,“际”指交会,“一”是一样。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西山道口径北    径:径直 B.其上为睥睨、梁之形 睥睨:城上锯齿形的有孔的小墙 C.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箭: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 D.其疏数偃仰 数:cù,稠密 解析:选C。箭:一种竹名,这里泛指竹。 7.下列句中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环之可上 B.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C.其气之灵 D.是二者,余未信之 解析:选C。C项,“之”为结构助词“的”,其余是代词。 8.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在篇章结构上是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后半部分在此基础上议论、抒情、说理。 B.本文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述,把自己怀才不遇、被贬在外的愤懑表现了出来。 C.作者描写了小石城山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并且感叹这样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却被弃置在偏远的地方,“不得一售其伎”。 D.文中“造物者”“神者”皆是指创造万物的神灵,作者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排解的矛盾问题拿来向神灵询问,不免带有一些颓废消极的感情色彩。 解析:选D。文中作者没有拿现实生活中无法排解的矛盾问题向神灵询问,因此也无所谓“颓废消极”。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关键词:睥睨、梁、售、伎。 答案:(1)小山的上面,有些石头像城墙上的小墙和屋梁的形状,小山的旁边突出一座堡垒,中间有像门之类的石头。(2)使它们千百年也得不到一次向人们展现自己优美姿态的机会,这实在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 参考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我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路的尽头。小山上方的山石形成了城墙上的小墙和栋梁的形状,小山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像门。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用一块小石子丢进去,从洞里传来水声,那激越的声音,好久才消失。盘绕着石山可以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箭竹,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那些山石分布疏密有致,有俯有仰,好似智者的有意安排。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我认为造物者确实存在。但又奇怪他不在中原地区创造这样的美景,却放在偏远的蛮夷之地,使它们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造物者似乎不应该这样做,那么难道果真没有造物者吗?有人说:“神灵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来安慰那些德才兼备而在这里受屈辱的人。”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惟独造就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两种说法,我都不信。 三、语言表达 10.(原创)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前后内容连贯,构成一组排比句。 山,你是一位公正的老师,向攀登者揭示出生活的真谛:付出多少力,就达到多少高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山,你是一位严肃的长者,向攀登者发出深长的忠告:不披荆斩棘,健步也会绊倒。山,你是一位智慧的哲人,向攀登者发出闪光的预言:只有攀登不止,才能达到极顶。 11.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句,每句均以“静”字开头。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作为自己独特的韵律。有了“静”,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找。 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静)是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的韵律;(静)能使全部构建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静)一旦失去,园林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找。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