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美丽语文精彩阅读 “道德良知”话题 名言诵读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邓肯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马克思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黑格尔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贝多芬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培根 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鲁迅 素材积累 警察被判刑 这个故事发生在柏林墙倒塌之后的德国。1991年9月,统一后的柏林法庭上,举世瞩目的柏林围墙守卫案将要开庭宣判。这次接受审判的是4个年轻人,30岁都不到,他们曾经是柏林墙的东德守卫。 两年前一个冬夜里,刚满20岁的克利斯和一个好朋友,名叫高定,一起偷偷攀爬柏林墙企图奔向自由。几声枪响,一颗子弹由克利斯前胸穿入,高定的脚踝被另一颗子弹击中。克利斯很快就断了气。他不知道,他是这堵墙下最后一个遇难者。那个射杀他的东德卫兵,叫英格·亨里奇。当然他也绝没想到,短短九个月之后,围墙被柏林人推到,而自己最终会站在法庭上因为杀人罪而接受审判。 柏林法庭最终的判决是:判处开枪射杀克利斯的卫兵英格·亨里奇三年半徒刑,不予假释。他的律师辩称,他们仅仅是执行命令的人,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罪不在己。法官当庭指出:“东德的法律要你杀人,可是你明明知道这些唾弃暴政而逃亡的人是无辜的,明知他无辜而杀他,就是有罪。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是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 观点阐述 1.首届“感动中国”的感动点是“良知”,特别是知识分子的良知。像以个人的力量坚守着正义和良心的壁垒,最终揭穿蓝田股市神话的刘姝威;以一个普通中国女性身份,坚守民族道义,帮助受苦受难的中国同胞寻求一种理性的秩序,为中国受害者向日本讨公道的王选,都是这种良知的典型代表。在一个需要良知的年代,他们至今仍然是一种标杆。 2.何谓良知?孟子曰:“人之所以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意思是人有不学习就能做的是人的本能,有不经考虑就知道的,是人的良知。 为何要提良知呢?明代王守仁戎马倥偬,仍不忘讲学,讲的就是良知。有一次,一个乡绅请他讲学,问他:“除却良知,还有什么说的?”他用原话回答说:“除却良知,还有什么说的!”说得多好啊!良知乃个人行走于世间的道德基础,没有良知,人同物就没有什么差异了;良知乃社会发展的要义,没有良知的社会只有一条出路,即消失;良知乃民族的黏合剂,没有良知的民族必会走向灭亡。 “感情真挚”是作者在情感表达、展示的过程中做到具体而不空泛,真实而不虚假,自然而不做作。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喜怒哀乐,真情表露,写实事,讲实话,抒实情,明实理,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展开联想、想象要合情合理,抒发感情要恰如其分。不要为了迎合阅卷老师而矫揉造作,夸大感情,更不能胡编乱造。 “思想健康”是指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继承民族传统中优秀的精神遗产;作文的内容应反映当代社会的本质和主流,体现符合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进步思想,排除不健康、不积极、消极颓废的思想内容,更不希望有违法乱纪的思想观点和腐朽堕落的感情倾向。凡表现出高尚的理想、良好的道德、勤奋的态度、刻苦的作风、助人为乐的精神等,都可以看做是健康的、积极的。 真题在线 (2011·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镜将我们的视线引向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亦可顾后,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 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点拨 天津高考作文的命题非常关注考生自身的思维品质与思考质量。从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两种,谈自己的感悟与观点。考生要想成功地完成这个题目,首先要基本明确五种镜子的基本特性。望远镜,看得远。显微镜,见得细。放大镜,通过放大来求真,放大之后,我们才可见得本真。哈哈镜,是通过夸张变形,收到调剂诙谐的效果。三棱镜,引发我们多角度多侧面地关注问题。五种镜子的基本属性搞清楚后,方可择取其中至少两种镜子,协调关系,展开论证。考生紧随时代,平时多关注现实生活,才能找准论点,也才能写出精彩文章。 佳作展台 【例文】 镜 子 ——你看世界,世界看你 当你做病毒检测的时候,一定会用到显微镜,那样你就能清晰地判断出病毒的类型,以便对症下药。当然,如果你不幸选择了望远镜,那我敢保证,你眼前一定是模糊一片,你一定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但,如果你想用“显微镜”去审视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他们的性格、行为或举止,我想那更是一个糟糕的结果,我敢保证你最终会一个朋友也得不到,因为他们在你的观察下,会变得满身瑕疵,一无是处。记得古人也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确实如此吗?如果你有幸站在一般镜子(平面镜)面前,你的确可以审视一下你的尊容,但如果不幸,你对面就立着一面“哈哈镜”,我想你不一定会真的哈哈大笑——因为你或许丑态百出,或许面目可憎,那是真的你吗? 也许你的理想是某一天能够走遍世界,但其实,在迈步之前,你应该学会观察或审视世界。你不能盲目地行走,也不能故步自封,只会东张西望。是的,我们应该把眼光投向长远,甚至是未知的领域,至少我们能事先辨别方向,约略定位自己的坐标,也能感知自己所处的环境。古人不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凝重的一望吗?那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更是崇高理想的酝酿。 远望是为了远行,也是为了让我们跳出我们所处的坐标点,至少可以避免沉溺“灯下阴霾”,摆脱因拘泥一点,而一叶障目。但要远行,自然要日积跬步。因此,我们还要善于低下头,脚踏实地,做好我们身边清楚而具体的每件事情,必要时,我们应该用一下“显微镜”,去观察事物关联的蛛丝马迹。也许我们不会完美,但应该有追求完美的执著和坚持。这个过程自然也很辛苦,不然古人也就不会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悟了。 理想总是丰满,但现实却颇为骨感。要缩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使我们在经过努力之后,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理想,其实,我们是需要乐观的,当然不妨站在“哈哈镜”面前去自嘲一下,当然也包括别人的调侃,甚至讽刺。这是成功必要的经历。如果说远望与显微的观察,是为了处理好我们与我们所在世界的关系,那么,我们站在“哈哈镜”面前其实是需要我们有直面别人,甚至是自我的勇气的——我们不能在世界里像堂吉诃德那样横冲直撞,独来独往,我们必须学会合作与分享,这样我们才能快乐地做我们喜欢做的事情。但即使全世界,都众星捧月般地支持你,你也始终可能会面对两个自己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就像真实的你和镜子中的你,有时并不完全统一,那么说服自己,为信仰、信念、理想而坚持,有时比说服别人理解、支持和尊重更为重要。世界是我们的,我们是世界的,我们在尝试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观察与感知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在观察我们,因此,我们在改变世界的同时,还要学会适应世界和身边的人。处理好我们与世界,我们与别人,我们与自己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我们达到目的之前必须要处理和面对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如是,轻装上阵,带着我们的理想,向着目标进发,离“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境地,其实就已经不再遥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人合一,谁奈我何呢? 亮点点评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材料展开论述,并能娴熟自如地将多种“镜子”摆放在文中,且信手拈来、恰到好处。文章中心明确,结构严谨,引用自然,语言精彩生动而不失严密,的确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作文。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