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十五 小说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轻蔑的一瞥 电话铃响了,警察局长拿起听筒:“喂!” “我是克尔齐警长。刚才有一位过路人轻蔑地瞧我。” “或许你弄错了吧,”警察局长要他考虑一下,“几乎每个碰上警察的人都感到心虚,不敢正视。这看起来就像轻蔑。” “不,”克尔齐警长说,“不是这么回事。他轻蔑地打量我,从制服、帽子一直到皮靴。” “你为什么没有把他抓起来?” “当时我愣住了。在我想到这是侮辱的时候,那人已经不见了。” “你还认得出他来吗?” “肯定能,他蓄的是红胡子。” “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相当难受。” “坚持一下,我叫人来换班。” 警察局长打出了一系列电话。他派出一辆救护车到克尔齐警长那个区去,同时命令手下的警察把所有蓄红胡子的公民抓起来。配备有无线电话器的巡警队接到命令的时候,正在值勤。有两个人正在试验哪一辆车跑得快,另外两个人在酒馆里庆贺店主的生日,还有三个人帮着一个同事搬家,其余的人在街上买东西。但一听到事情的经过,他们就急忙驱车直奔市中心区。他们封锁了一条又一条街道,逐户搜查。他们跑进商店、饭馆、住宅……凡找到一个蓄红胡子的人,就把他拖走。围捕刚开始了几小时,虏获就已经很可观了:五十八个蓄红胡子的人给带到警察总局来了。克尔齐警长,由两名护理人员搀扶着,挨个审视这批嫌疑犯,但他却没有指认出作案人。警察局长把这归因于克尔齐警长的健康状况,命令警察们拘留并审讯这批嫌疑犯。他说:“就算他们在这件案子里清白无辜,他们肯定也犯过别的错误,审讯一下总是会有收获的。” 但审讯毫无收获。警察们要搜捕的那个人早已回到了他的寓所;警察按他的门铃的时候,他没有听见,因为他正往浴缸里放水。洗澡水准备好了之后,他倒是听见门铃声了,但那是邮递员送来了一份电报。消息是可喜的,有人给他在国外准备了一个好职位。不过,条件是:他得立即启程。 “好,”这人说,“好,现在要做两件事。第一,胡子要剃掉,因为我讨厌它了;第二,要弄到一份护照,因为我没有。” 他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重又穿好衣服。办完后,他到警察总局去,因为他知道只有在那里才能在很短时间内领到一份护照。说到这里,得补充一点:这个人事实上是轻蔑地瞧过克尔齐警长的,原因是克尔齐警长的样子极像他的表兄艾贡。对那个不中用而且欠着他钱的表兄艾贡,这人一向是非常轻视的,这种感情在他见到克尔齐警长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流露在目光中了。申请护照的事并不如这人想象的那么简单。他身边带有一些证明文件,也出示了电报,但都无济于事。他申请出国的计划,匆促得没有分寸,吓坏了经管护照的警官。 “一份护照是一份重要文件,”警官解释说,“办这么一份重要文件是需要时间的。” 这人点点头。“按规章制度可能是这样,但每种规章制度都有例外。” “这种情况我决定不了,”警官说,“只有警察局长才能决定。” 像一些独裁者一样,警察局长也爱摆出社交场上老手的样子。他听取了报告后就把那警官打发走了,然后请客人就座。但客人要勉强装出笑脸却不容易,因为这位警察局长的模样长得像他同样厌恶的堂弟阿突尔。但是,客人脸上掌管微笑机能的肌肉却尽忠职守——这可是关系到护照的大事啊。 “小官儿们胆小,”警察局长说,“他们总是避免作出任何决定。您马上而且在这儿就可以领到护照。您到伊斯坦布尔工作,是我们城市的骄傲。我祝贺您。” 警察局长在护照上盖了个印,签上了名。他大大方方地把护照递给客人,好像那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什么小本儿。 警察局长站起身来,把手伸向那人:“我祝您一路平安。” 他把客人送到门口,向他亲切地挥手致意,然后走进审讯拘留嫌疑犯的房间里。为了缩短自己受折磨的时间,那些可怜人已经承认一些违法行为,但就没有承认克尔齐警长指控的那一条罪行。 “继续审讯!”警察局长命令道。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以“轻蔑的一瞥”为线索组织情节,在情节的设置上显得荒诞不经,因为生活中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可见作者构思的缺陷。 B.克尔齐警长因为一位过路人轻蔑地瞧他便相当难受,且需要救护,是因为这个人一贯高高在上,心理素质极差,是惹起祸端的罪魁祸首。 C.“就算他们在这件案子里清白无辜,他们肯定也犯过别的错误,审讯一下总是会有收获的”一句,可见当权者混淆黑白、善恶不分、强词夺理的丑陋嘴脸。 D.当警察为全城搜捕“犯人”忙得焦头烂额、不可开交时,“那个人”却“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并且轻松去警局,这样既形成鲜明对比,又使情节波澜曲折。 E.文章以警察局长命令“继续审讯!”作结尾,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案犯”被当面放走,无辜者却要受审讯,其中饱含着无尽的讽刺。 2.请归纳本文的主要情节。 3.简述小说在叙述顺序上有什么特色?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4.文中画线句子相对于后文搜捕情节的紧张,可谓“忙里偷闲”的闲笔。“闲笔”这个古今中外小说、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文学理论的一个概念,最早由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意思是小说叙述“百忙中极闲之笔”,小小一笔却令人印象深刻,请结合本文探究“闲笔”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钉子上 一群十二品文官和十四品文官刚下班,在涅瓦大街上慢腾腾地走着。今天是斯特鲁奇科夫的命名日,他正带着他们到他家里去举行命名日宴会。 “马上我们就要大吃一顿了,诸位老兄!”过命名日的人想象着吃喝的乐趣说,“我们可要大吃特吃了!我的好妻子已经把馅饼烤好。面粉是昨天傍晚我自己跑去买来的。白兰地已经有了……是‘活隆佐夫斯基’牌的。……我妻子恐怕已经等急了!” 斯特鲁奇科夫住的地方非常远。他们走啊走,最后总算走到了他的家。他们走进前堂,他们的鼻子闻到馅饼和烤鹅的香味。 “你们闻到了吗?”斯特鲁奇科夫问,高兴得直笑。“脱掉大衣吧,诸位先生!把皮大衣放在那口箱子上!卡嘉在哪儿呀?喂,卡嘉!全班人马都到齐了!阿库丽娜,你来帮着各位先生脱大衣!” “这是什么?”这群人当中有人指着墙上问道。 墙上有一颗大钉子,钉子上挂着一顶新制帽,带着亮晃晃的帽檐和帽章。文官们面面相觑,顿时脸色发白。 “这是他①的帽子!”他们窃窃私语道,“他……在这儿?!” “是啊,他在这儿,”斯特鲁奇科夫含糊其辞地说,“卡嘉在招待他。……我们走吧,诸位先生!我们到外面小饭铺里去坐坐,等他走掉再回来。” 这群人扣上皮大衣的纽扣,走出去,懒洋洋地往一家小饭铺走去。 “你家里所以有鹅的气味,是因为你家里正好坐着一只鹅②!”档案副管理员放肆地说,“必是魔鬼把他支使来的!他不久就会走掉吧?” “不久就会走掉。他在我家里至多不过坐两小时。哎,我饿了!等他走了,我们先喝一杯白酒,吃点鱼昷鱼。……然后我们再喝上一杯,诸位老兄。……喝完第二杯以后,那就得马上吃馅饼。要不然胃口就差。……我的女人烤的馅饼好得很,白菜汤也烧好了。……” “你买沙丁鱼了吧?” “买了两听。还买好了四种腊肠。……我妻子,大概,也饿。……不料他闯来了,魔鬼!” 他们在小饭铺里坐了一个半钟头,为摆样子而各自喝下一大杯茶,然后又往斯特鲁奇科夫家里走去。他们走进前堂。先前的那种气味更浓了。文官们从半开着的厨房门口望进去,看见一只鹅和一碗黄瓜。阿库丽娜从炉子里取出一个什么东西来。 “又不顺利,诸位老兄!” “怎么回事?” 文官们的肚子痛苦得缩紧了:饥饿可不是舅妈③啊,然而可恶的钉子上却挂着一顶貂皮帽子。 “这是普罗卡契洛夫的帽子,”斯特鲁奇科夫说,“我们走吧,诸位先生!找一个什么地方去等一等。这个人不会坐很久的。……” “这么没出息的家伙倒有这样俊俏的老婆!”客堂里响起一个沙哑的男低音。 “傻瓜就是交好运啊,大人!”一个女人的说话声附和道。 “我们走吧!”斯特鲁奇科夫哀叫道。他们就又往小饭铺走去。他们要了啤酒。 “普罗卡契洛夫是个有势力的人物!”那群人开始安慰斯特鲁奇科夫,“他在你妻子那里坐上一个钟头,往后你……就有十年的造化呢。这是运气来了,老兄!何必伤心呢?用不着伤心。……” “就是你们不说,我也知道用不着伤心。问题不在这儿!我不痛快的是我的肚子饿得慌!”过了一个半钟头,他们又到斯特鲁奇科夫家里去。那顶貂皮帽子仍然挂在钉子上。大家只得又退下阵来。 一直到傍晚七点多钟,钉子才解除负担,他们也才能动手吃馅饼!可是馅饼干瘪了,白菜汤不烫了,鹅烤焦了,总之斯特鲁奇科夫的前程破坏了一切!不过呢,他们吃得倒是蛮有味道的。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汝龙译) 注:①暗指他们的上司。②在此是骂人的字眼,蠢货。③俄国谚语,意谓“饥饿无情”。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好恰当的两项是(  )。 A.看到钉子上挂着的新制帽,文官们面面相觑、脸色发白,这表现出他们担心私下的聚会被上司发现的恐惧心理。 B.斯特鲁奇科夫含糊其辞的回答以及知道上司“至多不过坐两小时”这两个细节,暗示出那位上司是他家的常客。 C.作为同僚,小官员们深知斯特鲁奇科夫的苦衷及其中的隐情,他们在取笑、挖苦他的同时,心里也可能很羡慕他。 D.小说借助普罗卡契洛夫与斯特鲁奇科夫妻子的两句简短对白,着重展现了斯特鲁奇科夫妻子厚颜无耻的嘴脸。 E.从叙述视角看,作者使用第三人称,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描写,使小说更显得真实、客观、冷峻、幽默。 2.小说中的斯特鲁奇科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揣摩文中画线部分的文字,回答问题。 (1)这段文字表达了几层意思? (2)主人公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4.“钉子上的帽子”是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提炼、人物塑造、结构情节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大小通吃 上午,诊室的门铃响了两下。我就知道看病的人来了。我一开诊室的门,就看到候诊室里坐着三个人。左边的长板凳上坐着两位年龄都在四十上下的女人。其中一位愁容满面、散发不梳、身披牛仔夹克,我暂时称她为A;另一位呆头傻脑、眼屎未除,颈项上缚一条灰色围巾,我姑且叫她B。这两位污垢满脸的女人,从她们邋遢的样子,一眼就能看出是病魔缠身的人。她们的对面,右边的铁椅上坐着一位明眸皓齿的红装女人。衣裙、嘴唇和指甲全是红红的,光彩夺目。这个女人看上去三十岁左右,端庄、秀气、俏丽。我敢断定,这种女人肯定人见人爱。她不像有病的人。凭经验我猜想,她八成是陪送A或B来的。人们常说宁可做导演,不要做医生。因为导演总是对着漂亮美丽的明星;而医生总是对着愁眉苦脸的病人。今天我可走好运了,总算看到一位美丽的女人。她比明星还要像明星。我注视着她,心里美滋滋的,十分舒坦。医生和常人一样都喜欢欣赏美的东西。 “医生,早安。” 一见到我立在门旁,那一位“全是红红的”便开口说,她不但人长得妩媚,声音也十分悦耳。说了“早安”以后,她转过头对着A、B说:“你们两位先看吧,你们一起进去吧。” 回头又对我说:“医生,她们是我亲戚。先给她们看吧,她们都病得不轻。等下轮到我,诊费跟我的一起算,由我来付。” 瞧,这美丽的女人,心地多好!A、B进来了,我心不在焉地给她们检查了一下,发现A是患了流行性感冒,B是吃错东西拉肚子。我给她们各打了一针并配了药方。前后不到几分钟就解决了A、B的问题。她们似乎发现我给她们看病时的心猿意马,也发现我是要尽快地把她们打发走。老实说这时候我脑海里想的是在候诊室正在候诊的那位“全是红红的”。我想尽快把她们打发走,好让她快点进来,让我好好欣赏。当我开门把A、B送走,正要招呼那位“全是红红的”的时候,发现我的候诊室里空无一人。我开始以为她上厕所去了,但是厕所的门敞开着,证明里头无人。我走去巡查,里头空空如也。我便问A:“你们的亲戚怎么还没看病就不见人影了?” “什么我亲戚?我根本不认识她。刚才在你这里才跟她初次见面。” A不悦地回答道。 “那么你们两位是亲戚吗?”我指着A、B问道。 “我们三个人,谁都不认识谁。怎么会是亲戚呢?”B答道。 “你们跟她是不是亲戚,都不要紧。她不想给我看也没关系。她走了。那么诊费你们自己付好了。每人一万五千盾。” “诊费我们已经付过了。”A、B异口同声地答道。 “是什么时候付给我的?” “不是付给你。我们已经付给她了。”A答道。 “你们为什么要付给她?” “刚才我们等你看病的时候。她走进来,问我们在这里看病,一次要付多少钱。我说看一次要一万五千盾。她说这里的医生是她爸爸的好朋友。她要我们省钱,要我们假认是她亲戚,诊费就会有折扣。说我们每个人交给她一万盾就够了。我们心里想这个人真好,帮我们每人省五千盾,我们就把钱给她了。” “你们就相信了她的话,钱就给她了?” “是呀!她还说,一个人看病跟三个人一起看病,收费应该不同。就和买东西时,批发价钱跟零售价钱不同是一样的道理。刚才你也听到了,诊费全部由她来付。” 我听了挠挠头,无可奈何地对A、B说:“你们可以走了,因为你们都付了诊费。” 好家伙,大小通吃。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以第一人称作为切入点,叙述了生活中的小事,从而表现了自己对当下社会弊病的思考,亲切自然又具有真实感。 B.本文善用对比,主要体现在A、B和“全是红红的”在外貌上的鲜明对比及“全是红红的”外表和内心的反差的对比。 C.在表达方式上,本文充分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使作品既具有叙述的流畅性,又具有批判的犀利性。 D.医生无可奈何地对A、B说“你们可以走了,因为你们都付了诊费”,因为这件事她们没有责任,责任都在医生本人身上。 E.在塑造“全是红红的”这个人物形象上,作者先写“全是红红的”给人的美感,后写其人狡猾,这是典型的扬抑结合。 2.小说第1段在塑造“候诊室里坐着三个人”时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述这些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3.请赏析本文的主旨。 4.本文标题为“大小通吃”,可不可以换为“诊费”,谈谈你的观点。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独臂窃贼 卡奇·奥祖巴   阿卜杜勒是个乞丐,在马拉巴车站乞讨五年后,生活教会了他如何像艺术家一样利用人们的情感:他知道什么样的表情能赢得路人的同情,让他们投出硬币把碗撞得叮当响;他也知道什么样的表情能折磨那些守财奴,叫他们晚上内疚得睡意全无。 “这位法官要是判我有罪,她将再也睡不成安稳觉了。”站在被告席上的阿卜杜勒心里想。 女法官的注视让人不安,她双眼炯炯有神,透着机智与狡黠,与她的年龄很不相配。阿卜杜勒抬起头,委靡的眼神正好与法官犀利的目光相遇,他赶紧低下头,看向自己的脚。他向来如此,眼神既有狗的热情也有新娘的娇羞。 “大人,我们都能看出来,这项指控是不合适的,”阿卜杜勒的律师争辩道,“一个仅有一只手的人怎么可能去偷50公斤重的大米呢?即使我有两只手还不能把那个麻袋弄到背上。我的当事人长期在原告的食品店前面乞讨,引起了对方的不满,原告曾发誓要把他赶走,原告还说为达目的他将不择手段。我完全相信我的当事人的话。” 法官眯着眼睛听着,看得出来,此刻她的头脑中,理智与情感正在激烈地交锋。阿卜杜勒的右臂自肘以下的部分都已经失去了,疤痕累累的残肢从卷起袖子的、脏得看不出颜色的套衫中伸出来,显得丑陋而又可怜。 “这个贼已经不是第一次作案了……”公诉人说。 不待对方说完,阿卜杜勒的律师就跳了起来:“法官,公诉人说这话是不公正的,我的当事人以前是偷过东西,但那毕竟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再说,为那件事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姆法拉州受到了伊斯兰教法的严惩,失去了一条胳膊。” “我们的案宗中还有七桩案件与他有关联。”公诉人仍然不依不饶,“法官,请相信我,像他那样声名狼藉的窃贼是很难洗心革面的。” 一阵凉风轻轻地吹进了法庭,但阿卜杜勒的额头还是渗出了密密的汗珠。 阿卜杜勒轻轻地摇了摇头,目光呆滞地盯着过道上的米袋子,过道两旁坐满了穿着黑色长裙、戴着金色假发的男男女女。一声叹息从他的嘴里溜出,那是饱受苦难的殉道者被迫屈从于迫害的无奈的叹息。 女法官的双眼喷出了烈火,她怒不可遏,痛斥公诉人:“没人性的,你起诉一个可怜的无辜者,你还有良心吗?”然后转向阿卜杜勒,柔声地说:“请您接受本法庭的歉意,您可以回家了,作为补偿,这袋米就给您了,背上这袋米赶快回家去吧。” 阿卜杜勒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转身走出被告席,两步跨到米袋前,一把抓起米袋,放在膝上,弯下腰,头挨地然后左手猛地一拽,身子一弓再一耸,米袋已经到了背上。他挣扎着站起身来,腰被米袋子压得像一张弓,气喘吁吁地说道:“非常感谢您,法官大人。” “也谢谢您。”法官说,随即转向警察,命令道,“逮捕他!” 1.阿卜杜勒是个窃贼,但小说开头为什么详细地介绍他作为一个乞丐所拥有的种种“本领”?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他向来如此,眼神既有狗的热情也有新娘的娇羞。 (2)一声叹息从他的嘴里溜出,那是饱受苦难的殉道者被迫屈从于迫害的无奈的叹息。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女法官的形象。 4.事物的表面现象往往迷惑人的眼睛,所以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案与解析 专题检测十五 小说阅读 一、1.AB 解析:A项,“在情节的设置上显得荒诞不经,因为生活中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可见作者构思的缺陷”错,本文的成功之处恰恰在此。荒诞是为了更好地批判,使文章具有讽喻性。B项,“是因为这个人一贯高高在上,心理素质极差,是惹起祸端的罪魁祸首”错误。这个人只是一个引子,并不是惹起祸端的罪魁祸首。 2.(1)开端:克尔齐警长因被人轻蔑地打量而报案。(2)发展:警察局长命令手下全城搜捕蓄着红胡子的人。(3)高潮:真正的“犯罪人”到警察局办理护照。(4)结尾:警察局长亲自帮助“犯罪人”离开并继续审讯无辜者。 3.(1)运用了插叙手法,补充了“犯罪人”对克尔齐警长致以“轻蔑的一瞥”的原因。(2)作用:①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生动,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更深刻;②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③可避免文章的结构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 4.(1)闲笔就是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这些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表面看似乎是繁冗之笔,却能够调整叙述节奏,让读者张弛有度、兴味盎然;(2)“闲笔”能够扩大叙述空间,让读者由此及彼、产生联想;(3)能强化作品的真实感和动感,揭示小说主旨。如本篇小说的画线部分,描写了巡警队正在值勤时警察们的行为,烘托渲染了警察们的无聊和不务正业,揭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 二、1.BC 解析:A项,“这表现出他们担心私下的聚会被上司发现的恐惧心理”理解错误。这个细节旨在通过小官员们的畏惧,从侧面表现上司的粗暴蛮横、专横跋扈。D项,“着重展现了斯特鲁奇科夫妻子厚颜无耻的嘴脸”理解不准确。这个细节重点在于刻画斯特鲁奇科夫的庸俗、麻木和以普罗卡契洛夫为代表的上层官僚的荒淫、无耻以及仗势欺人的丑恶嘴脸。E项,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与“幽默”并无必要联系。 2.斯特鲁奇科夫是一个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换取官运的沙俄下级官吏;他愚昧猥琐、虚荣怯弱、逆来顺受;他是一个在沙俄等级制度压迫下扭曲变形、丧失了人格的奴才。 3.(1)表达了三层意思:极力说明家宴准备充分,食物丰盛,突出诚意;诉说妻子的无奈和无辜,为她开脱;强调上司的到来纯属意外,表达对上司的不满。 (2)目的在于掩饰自己的尴尬、难堪和心虚。 4.示例: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深刻、内涵丰厚。①选取生活中含有深意的小事件,截取生活中富有深意的横断面,对当时的俄国社会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剖析。②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畸形状态,彻底暴露了在等级制度压迫下扭曲病态、丧失人格、丑陋不堪的灵魂。③其中蕴涵着作家复杂的思想:既有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又有对世事炎凉的感叹;既有对惨淡社会的愤怒,又有对时事弊端的针砭;既有对官僚的批判,又有对人性的鞭挞。 观点二:使小说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①钉子上的帽子是权势的象征,使小官吏们望而却步、狼狈不堪、心惊胆战乃至落荒而逃,这种漫画式的夸张更有助于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内涵。②重点刻画了斯特鲁奇科夫屈辱、辛酸、庸俗与麻木的奴才形象,揭露了以普罗卡契洛夫为代表的上层官僚仗势欺人、厚颜无耻的贪婪嘴脸。③粗线条地勾画了一群小官吏的群像,表明当时那种没有尊严,屈服于权势的像奴隶一样生活着的“小人物”比比皆是。 观点三:使小说的结构紧凑、情节曲折。①围绕钉子上的帽子安排明暗两条叙事(赴宴)线索,使结构集中紧凑。②以钉子上的帽子为矛盾冲突的交汇点,展示各种矛盾,推动情节发展。③围绕钉子上的帽子,安排三次赴宴三次撤退,使情节跌宕起伏。 三、1.CD 解析:C项,“抒情”错,本文没有运用抒情的手法,“又具有批判的犀利性”错,文章委婉讽刺,引人深思,没有直接批判;D项,“因为这件事她们没有责任,责任都在医生本人身上”错误,事件中每一个人都负有责任。 2.(1)手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2)人物形象主要特征:①A、B两个人,邋遢污垢,愁容满面,遭病魔缠身;②“全是红红的”,端庄、秀气、俏丽,人见人爱。 3.(1)人的外在美有时就是陷阱;(2)心灵美才是真的美;(3)要有职业道德,不可因貌待人;(4)不要贪图小便宜,应加固心理防线,抵制诱惑。 4.示例:(1)可以。因为:①本文以“诊费”为线索串联全文;②“诊费”该由谁来支付,这是本文的主要矛盾冲突;③围绕“诊费”,作者塑造了三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因此“诊费”是人物形象的交汇点。 (2)不可以。因为:①“大小通吃”的标题与文末形成首尾呼应,使作品具有整体感,体现了作者谋篇布局的严谨;②“大小通吃”是卒章显志的点睛之笔;③“大小通吃”的标题突破了“诊费”只着眼于医生和患者思考的局限性,可以引发读者思考具有这种典型性的社会弊病; ④“大小通吃”高度概括了故事情节——既骗了A、B,又骗了医生。 四、1.意在向读者表明阿卜杜勒是一个卑劣的家伙,即使作为一个乞丐,也是利用人们的情感行乞,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为下文写阿卜杜勒利用自身的缺陷行窃作铺垫。 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阿卜杜勒的狡猾,他知道什么样的表情能博得人们的同情,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2)阿卜杜勒习惯了用这种无辜的叹息掩盖自己的罪行,而实际上是他看到了自己的罪行被揭露,已经预感到难逃法网而发出的无奈的叹息。 3.①公正无私,秉公执法,不姑息一个坏人。②机智聪慧,用计使阿卜杜勒现出原形。③具有表演天赋,如“怒不可遏”“痛斥”“柔声”等麻痹了犯人。 4.示例:阿卜杜勒是独臂,很容易迷惑众人的眼睛,让人觉得他不可能把50公斤重的大米扛到背上。但是女法官机智聪慧,设了一计,终于让犯人露出了罪恶的本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也是这样,我们看到的或听到的不一定是事实,要了解事情的真相,就必须善于发现,勇于发现,做生活的有心人。必须做到不被假象迷惑,透过蛛丝马迹,探究事物的本质。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