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新余一中高中毕业年级段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深海钻探揭示地壳奥秘 海洋下的地壳覆盖了地球表面60%的面积,而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为几千米而已,然而经过40年的努力,海洋学者还是没能将钻头打进这些地壳的最深部分。在最近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由52名海洋地质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报告说,耗时5个月的精准目标钻探最终获得成功。科学家通过钻探采集的岩石发现,海洋深处的地壳并非像它的上层那样坚固。 海洋中的地壳在海洋中部的海脊附近遭到挤压,这里往往是两个板块交汇的地方。在这些接合点处,岩浆会从地壳下的地幔中涌出,有些岩浆会渗透到地表上,而有些岩浆则会在地表下几千米处冷却为一个岩浆库。但是想要钻通火山岩的上层被证明是非常困难的。对活跃的海洋中部海脊进行的地震勘测使海洋学者注意到,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海域附近的太平洋海底火山岩的上层可能是最薄的。在其下面不远处应该就有科学家们寻找已久的黑色辉长岩以及富含镁的岩石,它们是在地壳下的岩浆库中缓慢凝结的。所有流到海床上的岩浆或者是填充在海床下的岩浆都要流经这个岩浆库,从而形成上层地壳。而存留在岩浆库中的岩浆最终将形成下层地壳。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海洋地质学家DouglasWilson和来自“JOIDES决心”钻探船上的3个考察队的同事报告说,他们最终在去年12月采集到了辉长岩。就像地震预测揭示的那样,这些辉长岩来自地壳下1 200米。但是更进一步的研究却显示,研究小组实际上并没有钻探到岩浆库的凝固剩余物。对辉长岩进行的化学分析表明,它们并非来自于主要的岩浆库,而是来自于一些小的岩浆库或是大型岩浆库的表层晶体。无论是地震探测或是钻头都没有触及海洋地壳中的真正矿藏。 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市杜克大学的海洋地质学家JeffreyKarson表示,深层的地壳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但是“这一发现在科学家研究深层地壳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Karson指出,“这似乎对我们大有帮助”,通过更容易钻孔的辉长岩,我们将有机会接近地壳的深处。 (摘自《科学》2006年第7期) 1.下列对“这一发现在科学家研究深层地壳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发现”是指在岩浆的下面有科学家们寻找已久的辉长岩以及富含镁的岩石。 B.“这一发现”是指科学家通过研究钻探采集的岩石,认为海洋深处的地壳并没有像海洋的上层地壳那样坚固。 C.“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指采集到的辉长岩来自地下1 200米,可能对人类研究深层地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D.“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指通过更容易钻孔的辉长岩,人类将有机会接近地壳深处。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海洋下的地壳覆盖了地球球面60%的面积,而其厚度仅为几千米。 B.海洋中部的海脊往往是两个地壳板块交汇的地方。 C.两个地壳板块的接合点处由于受到地壳板块的相互挤压,岩浆会从地壳下的地幔中涌出,有些在地表下几千米处冷却为岩浆库。 D.深海钻探揭示了地壳的奥秘,找到了地下丰富的矿藏资源。 3.(考点题)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深层的地壳可能比人类想象的还要复杂,所以,真正要探索地壳深处的奥秘还存在着很多未知因素。 B.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海域附近的太平洋海底火山岩的上层是最薄的,打穿它,就可以找到黑色辉长岩。 C.“小的岩浆库或是大型岩浆库的表层晶体”与“主要的岩浆库”的辉长岩本质是不相同的。 D.科学家们长期以来寻找的黑色辉长岩以及富含镁的岩石一旦开发出来,将会给人类带来新的能源。 二、(2012·南昌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年画齐名,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绵竹年画内容丰富,类型多样。门画是绵竹传统年画的主要类型。从规格看,有大毛、二毛、三毛之分。所谓大毛,就是在整张粉笺纸上作画,大多绘秦琼、尉迟恭等武将,称武门神,将其贴于大门之上,意在御凶求安,护卫家宅。二毛,即张贴于二门的文门神,画幅稍小于前者,多系求福、求喜、求富贵的内容。贴于寝室门或灶屋门的三毛,画幅小于二毛,大多为仕女、娃娃题材,如观花美人、八宝童子等。横披是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横幅画卷,如《迎春图》《百子图》等。《迎春图》是绵竹年画横披的代表作,描绘了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展示了四百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被专家学者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斗方多是讽喻性独幅小品,如《老鼠嫁女》《三猴烫猪》等。其他还有中堂(如《麻姑献寿》)、条屏(如《三国演义》)、木版拓片(都是名人字画,这是全国其他任何一种年画所没有的)等。现在随着社会发展,艺人们又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各式各样的新年画,深受人们的青睐。 绵竹年画绘画性强。它既承传了唐代手工绘制的风格,又继承了宋代雕版印刷的技术。在绘制时,和中国其他年画一样,首先要刻成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最后完成全部靠手工彩绘,从不套色制作。彩绘过程,艺人们叫做“一黑二白三金黄,五颜六色穿衣裳”。经过不同艺人的手笔,年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个艺人绘制不同的年画也会产生不同的趣味。这正是绵竹年画的绝妙之处。 绵竹年画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年画艺人无拘无束地使用着尽可能艳丽的颜色:桃红、佛青、草绿、金黄……大红大绿,又热闹、又刺激,充满生机与活力。但在强烈的对比中,也讲究造意与和谐。艺人们常常用少量的复色穿插在对比强烈的色彩中间,以协调画面色调。他们把多年来的配色经验,总结成了一句蕴涵着深刻美学原理的口诀:“深配浅、酽(浓)配淡,深浅酽淡要相间。”他们还借助同类色彩的深浅变化,来增加画面的节奏感、立体感。 绵竹年画的构图高度简练,在有限的画面上较合理地使用宾主、虚实、呼应、开合等对立统一法则,取得对称、均齐和别致的装饰意趣,构成了绵竹年画完整、饱满的艺术特色。从武将文官到仕女童子,多不设或少设背景,那画面上的白纸,不是画面的割裂而是有机地联系着画中各部分,这种“取一而舍万千,明一而现千万”的大胆构想和处理,超越视觉范围,给人以自由驰骋的想象天地。 最后不能不说到“填水脚”,这是绵竹年画里最具特色的画法。除夕之夜,为老板制作年画的工作都结束了,艺人趁收拾画案的片刻工夫,利用颜料碗里的金色,把剩下的颜色填在剩纸上,匆忙赶绘出几对门神,赶往夜市出售,赚点外快。在画“填水脚”时,艺人不受线条和颜色的约束,凭真功夫一气呵成,寥寥数笔;笔锋奔放雄健,神韵十足,非高手不能为之。“填水脚”以它的天真、质朴、粗犷而成为绵竹年画中的珍品,深为艺术界称道。 如果有机会到绵竹年画博物馆参观,那各个时期琳琅满目的年画精品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1.下列对“绵竹年画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绵竹年画的内容有文臣武将、民俗民风、历史故事、讽喻小品、名人字画等。 B.绵竹年画的类型有门画、大毛、二毛、三毛、斗方、横披、中堂、木版拓片等。 C.被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的《迎春图》场面宏大,是绵竹年画横披的代表作。 D.年画艺人们与时俱进,在新时代又创作出了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各式新年画。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贴于大门之上,在整张粉笺纸上描绘的秦琼、尉迟恭等武门神和画幅稍小的文门神,属于绵竹年画中的门画。 B.绵竹年画大量单纯艳丽、强烈明快的颜色与少量的复色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但同时也显得适意与和谐。 C.绵竹年画一般很少设背景,画面上的白纸,有机地联系着画中各部分内容,还给人以自由驰骋的想象天地。 D.年画艺人们技艺高超,生活清贫,在一年工作结束后,都要利用余色余纸绘制“填水脚”去赚点外快。 3.(考点题)根据原文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张贴年画,是为了御凶求安,护卫家宅以及求福、求喜、求富贵,跟贴春联一样。 B.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年画,在绘制时,都要先刻成线版,然后套色制作。 C.不同艺人绘制的年画和同一个艺人绘制的不同年画风格都不相同,说明绵竹年画没有艺术标准。 D.艺人们画的“填水脚”,如果能先勾线条,而且颜料充足,时间充裕,会显得更天真、质朴、粗犷。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橘皮、桂圆、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字真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1.下列不能作为为“中国茶道”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  )。 A.“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D.“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 D.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3.(考点题)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了。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C.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究“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后来经过中国“茶圣”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答案与解析 演练巩固提升 一、1.A 解析:只是一种猜测,还没有真正发现富含镁的岩石。 2.D 解析:原文并没有提及找到丰富的矿藏资源。 3.A 解析:B项,错把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海域附近的太平洋海底火山岩的上层厚度由可能性说成了必然性;C项,没有依据说明二者的本质是不同的;D项,没有依据说明“将会给人类带来新的能源”,目前只是为了探究地壳的奥秘。 二、1.B 解析:大毛、二毛、三毛是门画的三种规格,不属于绵竹年画的类型。 2.C 解析:A项,“文门神”贴在二门上。B项,单纯艳丽、强烈明快的色彩构成强烈对比,少量的复色起协调作用,而非对比作用。D项,“艺人们”“都要”表述有误,应是“高手”“凭真功夫”而为。 3.B 解析:A项,说法绝对,以偏赅全。张贴年画还可以展示民风民俗民情等。C项,这些正是绵竹年画的艺术魅力所在。D项,正是因为艺人不受线条和颜色的约束,凭真功夫一气呵成,才使“填水脚”显得天真、质朴、粗犷。 三、1.C 解析:C项,不能作为正面下定义的证据。因为“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属于“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属于“茶艺”。 2.B 解析:A项,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原文讲的是中国茶道一直在追求“和、静、怡、真”的境界,并没有说“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C项,原文说的是中国茶道起点是“真”,不是说发源于“真”;原文说它有“三重含义”不是说“三个具体要求”。D项,原文只是借“武夷山茶痴”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就以此为“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3.D 解析:D项,推断错误。“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但是陆羽只是借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论来阐述自己的茶道观,即五行相生相克,和合统一的哲学观,而不是“经过中国‘茶圣’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