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十一 文言文阅读(一)(传记)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獐鹿。每众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景宗带百余箭,乃驰骑四射,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传》《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五年,魏拓跋英寇钟离,围徐州刺史昌义之。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与焉,而受景宗节度。先是,高祖诏景宗等逆装高舰,使与魏桥等,为火攻计。令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六年三月,因春水生,淮水暴涨六七尺。睿遣所督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乘舰登岸,击魏洲上军尽殪。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魏将)杨大眼于西岸烧营,英自东岸弃城走。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淮水为之不流。景宗令军主将马广蹑大眼至涉水上,四十余里,伏尸相枕。义之出逐英至洛口。英以匹马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骸枕藉。生擒五万余人,收其军粮器械,积如山岳,牛马驴骡,不可胜计。景宗乃搜军所得生口万余人,马千匹,遣献捷。 景宗为人自恃尚胜,每作书,字有不解,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虽公卿无所推,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同宴御筵,亦曲躬谦逊,高祖以此嘉之。高祖数宴见功臣,共道故旧,景宗醉后谬忘,或误称下官,高祖故纵之,以为笑乐。 (《梁书·卷九》,有删节)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宗导入山道     导:引领。 B.击魏洲上军尽殪 殪:杀死。 C.英自东岸弃城走 走:逃跑。 D.虽公卿无所推 推:推荐。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伏尸相枕     则噪而相逐 B.乃驰骑四射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因春水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皆以意造焉 以勇气闻于诸侯 3.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宗年少时不仅擅长骑马射箭,而且酷爱读书,有远大的志向,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像穰苴、乐毅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B.在马圈之战中,景宗用两千奇兵击破北魏援军中山王拓跋英的四万人马。战后论功却被陈显达排到了后面,景宗毫无怨言,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使显达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C.在增援徐州刺史昌义之的战役中,景宗采用火攻烧毁魏军营垒,俘虏五万多人,收缴的军粮、武器装备堆积如山,牛马驴骡不可胜数。 D.武帝经常设宴接见功臣,共叙故旧。景宗酒后胡言乱语,有时讲错下属官吏的名字。武帝故意任他讲下去,以此取笑娱乐。 4.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5.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 (2)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淮水为之不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①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②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 注:①候:哨兵,侦察兵。②胥:等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军鼓噪勒兵       勒:统率,率领。 B.秦伐韩,军于阏与 军:军队。 C.赵奢曰:“内之!” 内:同“纳”。 D.秦人不意赵师至此 意:料想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又召乐乘而问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有以军事谏者死 不赂者以赂者丧 D.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奢军纪严明,军中有一个侦察兵建议火速援救武安,违反了赵奢发布的军令,结果被赵奢处死。 B.赵奢率领军队离开国都三十里就不前进,只忙于增筑堡垒,军中有人议论阏与将会被秦国吞并。 C.赵奢深知“兵贵神速”,在迷惑秦军获得成功后,就立即下令全军卸去甲衣,快步前进,两天一夜便赶到了前线。 D.由于取得了阏与一战的胜利,赵奢深受赵王信任,从此,与廉颇、蔺相如的地位相等。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2)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陈大受,字占咸,湖南祁阳人。幼沉敏,初授内则,即退习其仪。既长,家贫,躬耕山麓。同舍渔者夜出捕鱼,为候门,读书不辍。乾隆元年,授编修。二年,大考翰詹诸臣,日午,上御座以待。大受卷先奏,列第一,超擢侍读。四年,授安徽巡抚。初视事,决疑狱,老吏骇其精敏。庐、凤、颍诸府时多盗有司多讳匿大受定限严缉月获盗五十辈得旨褒美。淮南、北饥,发仓谷赈之。谷且尽,继以麦。又告粜江南、广东,且发且储。时频岁饥民掠米麦以食,有司以盗论。哀其情,奏原六十余人。麦熟,禁造酒及大商囤积。又以高阜斜陂不宜稻麦,福建安溪有旱稻名畬粟,不须溉灌,前总督郝玉麟得其种,教民试艺有获。因令有司多购,分给各州县,俾民因地种植。事闻,上谕曰:“诸凡如此留心,甚慰朕怀。” 是年,常州、镇江、太仓三府州被水灾,发仓治赈。江南旧多借堰圩塘,或有久废者,被水后尤多溃败,工钜费重,民力不能胜。大受出官粟借之,召民兴筑,计时而成。于江浦缮三合、永丰、北城诸圩,于句容复郭西塘黄堰,苏州、太仓疏刘家河,灌溉潴①泄,诸工毕举。七年秋,黄河决古沟、石林,高、宝、兴、泰、徐诸州县罹其患,大受驰视以闻。乃命多具舟,候水至分载四出,舳舻②数百里。 十年,有旨蠲③明年天下钱粮,大受疏请核准漕项科则,晓谕周知;汇核地丁耗羡,同漕项并完;酌定业户减租分数,通饬遵行。得旨嘉奖。常州俗好佛,家设静堂,自立名教。江宁、松江、太仓渐染其习。大受疏请饬有司防禁,移佛入庙;堂内人田屋产,量为处置。上谕曰:“此等事须实力,不可欲速。不然,则所谓好事不如无也。” 大受清节推天下。以微时极贫,禄不逮亲养,自奉如布衣时。十六年,以病乞解任,未几,卒,谥文肃。 (《清史·三○七》) 注:①潴(zhū):蓄积。②舳舻:首尾相接的船只。③蠲(jiān):免除。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视事,决疑狱,老吏骇其精敏   视:治理。 B.又告粜江南、广东,且发且储 粜:卖粮食。 C.被水后尤多溃败 被:遭受。 D.酌定业户减租分数,通饬遵行 饬:整理。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陈大受“做官为民”的一项是(  )。 ①为候门,读书不辍 ②淮南、北饥,发仓谷赈之 ③哀其情,奏原六十余人 ④工钜费重,民力不能胜 ⑤候水至分载四出 ⑥酌定业户减租分数 A.①③④⑤      B.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 3.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大受年幼时沉着机敏,长大以后,家境贫寒,亲自在山脚下耕种。在等候为渔人开门时仍不忘读书学习。 B.陈大受在安徽巡抚任上,判决疑案,精明敏锐。当时庐、凤、颍各地多盗贼,他限定期限严加缉拿,当月捕获盗贼五十人。 C.常州、镇江、太仓一带遭受水灾,陈大受考察灾情,体恤民力,打开官仓赈济百姓,并号召百姓修筑堤防,按时完工。 D.陈大受做官为民,饥荒时开仓赈济百姓,发生水患时,一边开仓放粮,一边号召百姓兴修水利。一生提出无数的建议,全部得到皇上的赞同和奖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时频岁饥民掠米麦以食,有司以盗论。 (2)以微时极贫,禄不逮亲养,自奉如布衣时。 5.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庐、凤、颍诸府时多盗有司多讳匿大受定限严缉月获盗五十辈得旨褒 美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张仪诳楚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师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惧诸侯,安居而熄天下”。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 诚:如果。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 吊:哀伤。 C.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 责:责问,质问。 D.富贵不能淫 淫:过度,不节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却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D.许多人包括孟子都认为,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2)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李渎,河南洛阳人也。渎之曾祖后唐天成中,以太子少傅致仕。祖延昭,殿中丞。父莹字正白,广顺进士,蒲帅张铎辟为记室,因家河中。使江南,坐受李从善赂遗,责授右赞善大夫,卒。 初,莹祷河祠而生渎,故名渎字河神,后改字长源。淳澹好古,博览经史。十六丁外艰,服阕,杜门不复仕进。家世多聚书画,颇有奇妙。王祐典河中,深加礼待,自是多闻于时。往来中条山中,不亲产业,所居木石幽胜。谈唐室已来衣冠人物,历历可听。罕著文。前后州将皆厚遇之。王旦、李宗谔与之世旧,每劝其仕,渎皆不答。所乘马,尝为宗人借,憩于廛间。人有见者以语渎,渎即鬻之,其恶嚣如此。州闾化其俭德。 真宗祀汾阴,直史馆孙冕言其隐操,请加搜采,陈尧叟复荐之。命使召见,辞足疾不起。遣内侍劳问,令长吏岁时存抚。明年,又遣使存问,渎自陈世本儒墨习静避世之意。素嗜酒,人或勉之,答曰:“扶羸养疾,舍此莫可。从吾所好,以尽余年,不亦乐乎!”尝语诸子曰:“山水足以娱情,苟遇醉而卒,吾之愿也。吾将与尔永诀,尔辈当常在左右。”即设外寝,与诸子同处。一日忽曰适有人至床下诵诗云行到水穷处未知天尽时言讫不见吾当逝矣。亟取莹集七十编洎书画付诸子,促家人置酒。顷之,卒。时天禧三年十二月三日也,年六十三。 四年春,诏曰:“故河中府处士李渎,惟蓬阁之司文,乃儒林之美秩。岂独旌于泉壤,亦足厚于民风。可特赠秘书省著作佐郎,赐其家帛二十匹,米三十斛,州县常加存恤,二税外蠲其差役。”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六》,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太子少傅致仕   致仕:退休。 B.王祐典河中 典:主持,主管。 C.其恶嚣如此 嚣:嚣张。 D.二税外蠲其差役 蠲:免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渎是宋时著名的处士,出身于书香门第,自父以上三代为官,这样的家庭环境对他的成长深有影响,他也因此深得官府的重视优待。 B.李渎的名字与他父亲的一次祭祀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父亲在他十六岁那年不幸去世,守孝期满,李渎从此绝意于仕途。 C.李渎的住所环境幽雅,有山有水,风景优美。他谈论唐以来的衣冠教化人物,一一清楚生动。可惜他很少写文章。 D.李渎去世前对几个儿子说有人在他床下念诗,并预言自己生命将尽,果然很快他就离世。他的去世很有文学色彩,但这段记载也有点迷信鬼神的意味。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一日忽曰适有人至床下诵诗云行到水穷处未知天尽时言讫不见吾当逝矣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江南,坐受李从善赂遗,责授右赞善大夫,卒。 (2)王旦、李宗谔与之世旧,每劝其仕,渎皆不答。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节选自苏辙《巢谷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梅州遗予书曰     遗:遗留,留给。 B.遂弃其旧学,畜弓箭 畜:储备,置办。 C.阅其橐中,无数千钱 阅:察看。 D.县釜而爨,易子而食 县:同“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予以罪谪居筠州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通过巢谷的弃文从武、与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画了他重朋友义气,具有古代侠士遗风的义士的形象。 B.当作者兄弟俩被贬谪岭南时,巢谷以年老多病之体,万里步行,去见苏轼后,再去见苏辙途中,病死。这突出表现了巢谷的古道热肠、侠士风概。 C.本文选材典型,语言朴素平易,看似平淡却又回味无穷,人物形象鲜明,意蕴高妙,这就是苏辙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后部分作者发表议论,将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于赵襄子的高恭,除了褒扬巢谷之高义外,还有讥刺世人趋炎附势的意味。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 (2)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答案与解析 专题检测十一 文言文阅读(一)(传记) 一、1.D 解析:D项,推:推重(尊崇)。 2.D 解析:D项,都可译为“凭,凭借”。 3.C 解析:“景宗采用火攻烧毁魏军营垒”不符合原文。原文是魏将杨大眼抵挡不住,于是在西岸烧营后撤。 4.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5.(1)景宗尚未成年的时候,父亲欣之在新野派他出州远行,他(仅)凭借骑一匹马带着几个人,在路上突然遇上数百个南蛮盗匪,团团围住了他们。 (2)各营垒纷纷土崩瓦解,魏军都抛弃他们的武器和铠甲,争相过河而掉进水里淹死的人达十多万,淮水都因尸首阻塞而停止流动。 参考译文:曹景宗,字子震,新野县人。父亲曹欣之,在宋做官,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曹景宗年少时就擅长骑马射箭,喜欢打猎,经常和几十个少年一起在沼泽中追逐獐鹿等野兽。每当大家骑马追赶鹿,鹿和马搅和在一处时,景宗就在人群中射鹿,大家都担心射中马蹄,结果鹿应箭倒毙,景宗以此为乐。景宗尚未成人的时候,父亲欣之在新野派他出州远行,他仅凭借骑一匹马带着几个人,在路上突然遇上数百个蛮匪,团团围住了他们。景宗身带一百多支箭,每支射杀一个蛮匪,蛮匪于是只好逃散,景宗于是以胆大闻名。他酷爱读史书,每当读到《穰苴传》和《乐毅传》,总是放下书卷叹息说:“大丈夫就应当这样!” 建武四年,他随太尉陈显达往北围攻马圈城,用两千奇兵击破北魏援军中山王拓跋英的四万人马。攻克马圈之后,显达论功行赏,把景宗排到了后面,景宗退居一旁毫无怨言,北魏孝文帝率大军浩浩荡荡开来,显达夜里出逃,景宗领着众人进入山间小道,显达父子因此保全了性命。 建武五年,北魏中山王拓跋英进攻钟离,把徐州刺史昌义之围在城中。武帝诏令景宗统领各路人马增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也参加增援,受景宗调度。这之前,诏令景宗等人预先装置好高高的战舰,使得和魏军桥梁相齐,这是从火攻的需要考虑的。命令景宗和韦睿各攻一座桥,韦睿攻南边的,景宗攻北边的。建武六年三月,由于春水发生,淮河水暴涨六七尺。韦睿派遣部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人乘舰登岸,攻击洲上城垒外的魏军,将他们全部消灭。景宗命令各路大军再擂鼓呐喊,蜂拥攀登魏军各座城垒,喊杀声震天动地,魏将杨大眼在西岸纵火烧营,拓跋英从东岸弃城逃跑。各营垒纷纷土崩瓦解,魏军都抛弃他们的武器和铠甲,争相过河而掉进水里淹死的人达十多万,淮水都因尸首阻塞而停止流动。景宗命令主将马广追击杨大眼,追了四十多里一直到涉水上,沿途魏军尸首相枕。昌义之也从城里出来追击拓跋英直到洛口。拓跋英只身单骑逃进梁城,沿淮河一百多里,魏军尸骨遍地。俘虏五万多人,收缴的军粮、武器装备堆积如山,牛马驴骡不可胜数。景宗于是将搜到的一万多人,上千匹马,送上报捷献功。 景宗为人自负好胜,每当写文书,碰到不知道的字,不去问人,而是臆造,即使公卿大夫也不推重,因为韦睿年长,而且是州里的名流,景宗只对他特别敬重,同赴皇帝宴会,也向他躬身表示谦逊。武帝因此而赞扬景宗。武帝经常设宴接见功臣,共叙故旧。景宗酒后胡言乱语,有时讲错下属官吏的名字。武帝故意任他讲下去,以此取笑娱乐。 二、1.B 解析:B项,军:动词,驻扎。 2.B 解析;A项,代词,之/兼词,于之;B项,均表承接关系;C项,拿/因为;D项,代词,这个情况/代词,这。 3.B 解析:B项“军中有人议论阏与将会被秦国吞并”无中生有。 4.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 5.(1)这段路险阻绵长,(要去救援)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骁勇者将胜利。 (2)(赵军)坚守壁垒,停留了二十八天不向前进发,又加固了防守工事。 参考译文:赵奢是赵国田部的一个收税的小官。 秦国攻打韩国,驻军在阏与。赵王召集廉颇问计:“可以救援韩国吗?”廉颇回答说:“路险绵长,很难救援。”赵王又召来乐乘问这件事怎么办,乐乘的回答像廉颇的话一样。又召来赵奢问计,赵奢回答说:“这段路险阻绵长,(要去救援)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那将是骁勇者胜利。”赵王于是任命赵奢为大将,救援韩国。 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 ,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有谁拿军事上的事情来劝说的就处死!”秦军进军武安西面。秦军击鼓呐喊率军进攻,武安的屋瓦全给呐喊声震动了。军中有个哨兵说赶快救援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了。赵军坚守壁垒,停留了二十八天还不走,又加固了防守工事。秦军的奸细偷偷进来,赵奢好好款待了他,并把他送走了,秦军奸细回去报告了秦军将领,秦军将领非常高兴地说:“离开国都三十里却驻军不走,还加固工事,阏与不是赵国的了!”赵奢已经送走了秦军的奸细,就卸掉铠甲轻装跟着,两天一夜就到了。命令善于射箭的军士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 刚扎好营,秦军听说了,倾巢而来。军士许历用军事的问题请示赵奢。赵奢说:“好吧!”许历说: “秦军想不到赵国军队来到这里,他们进攻的气势一定很盛,将军您必须严阵以待。不这样,一定失败。”赵奢说:“请接受命令!”许历说:“(如败)我情愿接受斧质的刑法!”赵奢说:“等待战后让你做邯郸县令!”许历又劝谏说:“先占领北山的军队胜利,后来的一方将失败。”赵奢答应了,立即拨发万人占领北山。秦军果然后来,进攻始终不能取胜;赵奢领军攻击,大破秦军。 秦军大败而逃,于是解除了阏与之围,胜利而归。 赵惠文王赐给赵奢号马服君,授予许历国尉官职,赵奢从这以后和廉颇、蔺相如同等职位。 三、1.D 解析:D项“饬”在文中是“命令”的意思。 2.C 解析:①陈述陈大受未做官时的勤奋;④陈述南方遭水灾后修水利工事民力不足的实际情况。 3.D 解析:D项叙述中“全部得到皇上的赞同和奖赏”有误,文中陈大受关于移佛入庙的建议就没有得到皇上的同意。 4.解析:关键点:(1)“有司”“论”;(2)“以”“逮”“布衣”。 参考答案:(1)当时接连几年饥荒,饥民抢夺米麦来充饥,有关官吏以盗贼来判处他们。(2)(陈大受)因官职低微时极度贫穷,俸禄不够奉养父母,自己生活得就像做百姓时一样。 5.庐、凤、颍诸府时多盗/有司多讳匿/大受定限严缉/月获盗五十辈/得旨褒美 参考译文:陈大受,字占咸,湖南祁阳人。年幼时沉着机敏,刚开始做内则一职,回家后就演习做官的礼仪。长大以后,家境贫寒,亲自在山脚下耕作。同住的打鱼人夜间出去捕鱼,陈大受便给他看家,读书不停。乾隆元年,陈大受被授编修一职。二年,大考翰詹中各位大臣,日午时分,皇上御座等候。陈大受的答卷首先呈上,皇上列他为第一,破格提拔为侍读。四年,陈大受被授予安徽巡抚一职。刚到任,判决疑案,老官吏都惊讶他的精明敏锐。庐、凤、颍各地当时多盗贼,有关官吏大都避讳藏匿,陈大受限定期限严加缉拿,当月捕获盗贼五十人,得到皇上的褒奖赞美。淮南、淮北发生饥荒,陈大受打开官仓赈济百姓。稻谷将尽,接着用小麦赈济。又请求江南、广东卖粮,一边调发一边储备。当时接连几年饥荒,饥民抢夺米麦来充饥,有关官吏以盗贼来判处他们。陈大受同情他们的处境,上奏宽恕了六十多人。等稻麦熟后,禁止用粮食造酒以及大商户囤积粮食。又因高地斜坡处不适宜种植稻麦,福建安溪有一种叫畬粟的旱稻,不需灌溉,前总督郝玉麟得到那种旱稻种子,指教百姓试验种植有所收获。陈大受于是让有关官员大量购买,分发给各州县,让百姓根据地形种植。此事皇上听说后下旨说:“各种事情都像这样留心,让我非常心安。” 这一年,常州、镇江、太仓三府州遭受水灾,陈大受打开官仓赈济百姓。江南过去习惯借助拦河挖建池塘,有的已经年久失修,遭遇水灾后大部分被冲毁,重修工程费用巨大,百姓无法承受。陈大受便拿出官粮借给百姓,号召百姓修建堤防,按时完工。在长江边修缮好三合、永丰、北城各处堤坝,在句容修复郭西塘黄堰,在苏州、太仓疏通了刘家河,灌溉蓄水泄洪,各种工程一概完成。七年秋,黄河在古沟、石林处决堤,高、宝、兴、泰、徐各州县遭受水患,陈大受快速巡视并上报皇上。陈大受于是命令多准备舟船,等水到时分别载上百姓各处逃生,首尾相接的船只绵延几百里。 十年,皇上下旨免除第二年的钱粮,陈大受上疏请求核准各项水运赋税规则,通告天下让人都知道;陈大受又汇集核实土地人口的消耗和剩余,与水运各项一并整理完整;斟酌核定业户减租的标准,告令天下一起遵照执行。陈大受得到了皇上的嘉奖。常州有喜好佛祖的风俗,家家准备干净的厅堂,自创教名。江宁、松江、太仓等地逐渐沾染上这种风气。陈大受上疏请求命令有关官员设防禁止,把佛祖转入庙中;各家厅堂内人员田地屋产,按各自的用处处置。皇上下诏说:“这些事情要量力而行,不能心急。不然,就像想做好事反而因做不好而不如不做一样。” 陈大受清廉有节操,天下推崇。因官职低微时极度贫穷,俸禄不够奉养父母,自己生活得就像百姓时一样。十六年,因病请求辞官,不久去世,谥号文肃。 四、1.D 解析:D项,淫:迷惑,乱其心。 2.A 解析:A项,都是副词,“才”的意思。B项,分别为:成为/替。C项,分别为:“之所以”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分别为:认为/因为。 3.D 解析:D项,孟子不认为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 4.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5.解析:(1)关键点:“阴”“阳”“于齐”状语后置。(2)关键点:“因”“赂”“是”“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亡地于秦,取偿于齐”状语后置句。 参考答案:(1)为您考虑,不如我们暗中与齐国仍旧修好而只表面上绝交,派人随张仪回去。 (2)攻打秦国还不如趁机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打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失去的土地,还可以在齐国得到补偿。 参考译文:秦王想征伐齐国,又顾虑齐国与楚国有互助条约,便派张仪前往楚国。张仪对楚王说:“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与齐国废除盟约,断绝邦交,我可以向楚国献上商於地方的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美女来做侍奉您的妾婢,秦、楚两国互通婚嫁,就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楚王十分高兴,允诺张仪的建议。群臣都前来祝贺,只有陈轸表示哀痛。楚王恼怒地问:“我一兵未发而得到六百里土地,有什么不好?”陈轸回答:“您的想法不对。以我之见,商於的土地不会到手,齐国、秦国却会联合起来。齐、秦一联合,楚国即将祸事临门了!”楚王问:“你有什么解释呢?”陈轸回答:“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有齐国做盟友。现在我们如果与齐国毁约断交,楚国便孤立了,秦国又怎么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张仪回到秦国以后,一定会背弃对大王您的许诺。那时大王北与齐国断交,西与秦国生出怨仇。两国必定联合发兵夹攻。为您考虑,不如我们暗中与齐国仍旧修好而只表面上绝交,派人随张仪回去。如果真的割让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绝交也不晚。”楚王斥责道:“请你陈先生闭上嘴巴,不要再说废话了,等着看我去接收大片土地吧!”于是把国相大印授给张仪,又重重赏赐他。随后下令与齐国毁约断交,派一名将军同张仪前往秦国。 张仪回国后,假装从车上跌下,三个月不上朝。楚王听说后自语道:“张仪是不是觉得我与齐国断交做得还不够?”便派勇士宋遗借了宋国的符节,北上到齐国去辱骂齐王。齐王大怒,立即降低身份去讨好秦国,齐国、秦国于是和好。这时张仪才上朝,见到楚国使者,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何还不去接受割地?从某处到某处,有六里多见方。”使者愤怒地回国报告楚王,楚王勃然大怒,想发兵攻打秦国。陈轸说:“我可以开口说话吗?攻秦国还不如趁机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失去的土地,还可以在齐国得到补偿。现在大王您已经与齐国断交,又去质问秦国的欺骗行为,是我们促使齐国、秦国和好而招来天下的军队了,国家一定会有大损失!”楚王仍是不听他的劝告,派屈匄率军队征讨秦国,秦国也任命魏章为庶长之职,起兵迎击。 春季,秦、楚两国军队在丹阳大战,楚军大败;八万甲士被杀,屈匄及以下的列侯、执珪等七十多名官员被俘,秦军乘势夺取了汉中郡。楚王又征发国内全部兵力再次袭击秦国,在蓝田决战,楚军再次大败。韩、魏等国见楚国危困,也向南袭击楚国,直达邓。楚国听说了,只好率军回救,割让两座城向秦国求和。 《孟子》论之曰:有人说:“张仪、公孙衍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他一怒而使各国恐惧,安居时又能使兵火熄灭。”孟轲说:“那岂能称得上大丈夫!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是大丈夫。” 五、1.C 解析:C项,嚣:喧嚣。 2.A 解析:A项,表承接;B项,做/被;C项,因为/表目的;D项,在/对。 3.A 解析:文中看不出李渎得到官府的重视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关,其实主要在于他自身的品行。 4.一日/忽曰/适有人至床下/诵诗云/行到水穷处/未知天尽时/言讫不见/吾当逝矣 5.(1)(李莹)出使江南,因犯接受李从善贿赂罪,被责罚贬授右赞善大夫,去世。(2)王旦、李宗谔和他是世交,常劝他做官,李渎都不回答。 参考译文:李渎,河南洛阳人。他的曾祖父后唐天成时,以太子少傅退休。他的祖父李延昭,任殿中丞。他的父亲李莹字正白,为广顺年间进士,被蒲帅张铎征召为记室,因此在河中安家。(李莹)出使江南,因犯接受李从善贿赂罪,被责罚贬授右赞善大夫,去世。 当初,李莹在祭祀河神时生下了李渎,所以取名李渎字河神,后来改字为长源。李渎淳朴淡泊喜好古风,博览经史。十六岁时父亲去世,服丧完毕之后,闭门不再求仕进。他家历代多收集书画,颇有奇妙的收藏。王祐主管河中,对他礼遇十分优厚,从此闻名于当时。李渎往来于中条山中,自己不治理产业,居住林岩幽胜。他谈论唐室已来的衣冠教化人物,清楚生动。他很少著作文章。当地的前后知州将领都对他很优厚。王旦、李宗谔和他是世交,常劝他做官,李渎都不回答。他所骑的马,曾经被同宗人借去,让马在街市中休息。有人见到就告诉李渎,李渎就把马匹卖掉,他就是这样厌恶喧嚣。州县巷里都被他俭朴的品德感化。 真宗祭祀汾阴时,直史馆孙冕说李渎有隐士操节,请求加以征召,陈尧叟又推荐他。派人去召见,他以足病辞谢不出来。派遣宦官慰问,命令当地长官每年慰问安抚。第二年,又派人慰问,李渎自述他家世代传承儒家墨家习惯清静避世的志向。平时好酒,有人劝止他,回答说:“扶弱养病,除酒外没别的东西。随从我的爱好,来过完此后的半辈子,不也很快乐吗!”他曾经对他的儿子们说:“山水足够用来娱悦性情,如果我因醉酒而死,这正是我的心愿。我将与你们永诀,你们应常在我左右。”于是在外房设卧床,与儿子们同住。一天,忽然说:“刚有人到我床下,诵诗说:‘行到水穷处,未知天尽时。’说完就不见了,我该逝世了。”立即取出李莹文集七十编以及书画交给儿子们,催促家人置酒。一会儿,去世。当时是天禧三年十二月三日,享年六十三岁。 四年春,诏令说:“前河中府处士李渎,想来蓬莱仙阁的执掌文章官员,乃是儒林美好的官位。这难道仅仅为了表彰黄泉下的逝者,也完全能够使民风淳厚。特旨赠官秘书省著作佐郎,赐给他家帛二十匹,米三十斛,州县常加慰问,除夏秋二税外免除他家差役。” 六、1.A 解析:A项,“遗”应为“寄、送(信)”的意思。 2.D 解析:A项,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一人称代词,我;B项,介词,因为/介词,凭借……的身份;C项,介词,在/介词,表被动,被;D项,介词,表对象,替,给。 3.B 解析:先见苏辙,再去见苏轼,途中病死。 4.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5.(1)士大夫们都不敢和我们兄弟来往了,亲戚朋友也再没有联络了。 (2)我听说后,痛哭失声,埋怨他不听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参考译文:巢谷,字元修。他的父亲名中世,是眉山的农民。巢谷幼年跟随父亲学习,虽然人很质朴,却也博学多才。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看见参加武举科考的人,很羡慕。巢谷一向力气很大,就放弃原来所学的,置备弓箭,学习骑马射箭。不久学成,但却没有考中武科。 后来我入朝为官,巢谷在家乡谋生,两人不曾见面。绍圣年初,我(苏辙)因为获罪被罢免住在筠州,然后从筠州搬到雷州,再搬到循州。我哥哥子瞻(苏轼)也从惠州搬到昌化,士大夫们都不敢和我们兄弟来往了,亲戚朋友也再没有联络了。只有巢谷在眉山扬言要徒步寻访我们兄弟俩。听见的人都笑他痴狂。元符二年正月,他从梅州给我来信说:“我步行万里来见你,自己没有意料到还能保全性命,现在到梅州了,很快就能相见,虽死而无憾了。”我惊喜地说:“他不是现代的人,而是古人啊!”相见之后,握手相对而哭,然后说平生之事,说了一个多月也不觉厌倦。当时巢谷已经七十三岁了,瘦而多病,已经不是当日的那个元修了。他还要去海南见子瞻,我同情他年老多病,劝止他说:“你虽然一番好意,但是从这里到子瞻那里数千里,还要过海,不是老人能做到的。”他说:“我自认为还不会马上死,你别拦我。”留不住他,再看看他包里,只有数千钱了,我虽然也很穷,还是凑了点钱给他作为路费。船到了新会,有个南蛮奴隶偷了他的包逃跑,在新州被抓获,巢谷跟着他到了新州,很快就病死了。我听说后,痛哭失声,埋怨他不听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以前赵襄子被困于晋阳,智伯率领魏、韩军队用决堤放水的方法围困他。城内水深到要把锅吊起来才可以生火,彼此交换孩子来煮了吃,群臣都散慢了,只有高恭没有忘记礼数。后来赵襄子采用了张孟谈的计策解了三国的围困,论功行赏时,高恭排在首位。张孟谈说:“晋阳之难,高恭没有一点功劳,为什么以他为先?”襄子说:“因为当时大臣们都散慢了,只有他没有忘记君臣之礼,所以我把他排在首位。”巢谷对朋友的义气,实在比得上高恭,只可惜他没碰上襄子,而只是遇到了存宝和我们兄弟。我(当时)正住在南方,和蛮夷生活在一起,大概也要死在这里了。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我听说他有个儿子叫巢蒙在泾原军中,所以只能为他立传,改天交给巢蒙。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