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十四 古代诗歌鉴赏(二)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第1~2题。 山 歌 无名氏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舟中读元九诗注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疏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东去九江途中的一个深夜,诗人细读元稹诗卷,写下这首诗。 1.这两首不同朝代的诗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妙在何处,作简要赏析。 2.这两首诗各表达了什么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第1~2题。 白 梅 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高尚品质? 2.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怎样的哲理启示?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诗歌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歌尾句在全诗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秋 日 (明)高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1.古人说“一叶而知秋”,诗人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你认为哪个字能写出秋天小草的神韵?请作具体分析。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上太行注 于 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此诗作于诗人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 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钱塘逢康元龙注 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诗人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 2.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九、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蝶恋花①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②如环,昔昔都成玦③。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①这首《蝶恋花》是词人为悼念亡妻卢氏而作的悼亡词。②昔:同“夕”。③玦:有缺口的环形佩玉。 1.细读开头画线句解答以下三个问题。 (1)运用的突出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2)词人“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人要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纳兰性德词善于设色点染,就这首《蝶恋花》中选取的意象赏析其绘色。 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独游南湖 查慎行① 外吏②无交旧,归人应简酬。 烟波宜独往,风雨感重游。 远影千帆暮,孤亭万树秋。 多情天井派③,日夜向南流。 注:①查慎行:浙江海宁人,清代诗人。曾任南书房编修,后受株连下狱,雍正时被赦还家。②外吏:指在地方衙门做官的人。③天井派:指济宁城南运河上的天井闸。派,水流。 1.诗的颈联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九日齐山登高①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②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③何必独沾衣。 注:①此诗为杜牧在重阳日与前来拜访他的友人张祜到齐山登高而作。②客:即张祜,他诗才横溢,但因被排挤而不得见用,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深表同情,同时对自己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不得施展才能与张祜有同病相怜之感。③牛山: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而流泪。 1.诗歌颈联“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全诗内容看,诗人的感情是复杂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与解析 专题检测十四 古代诗歌鉴赏(二) 一、1.衬托。(或:烘云托月;或:对比;或:反衬;或:以静衬动)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2.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羁旅愁苦、孤独思乡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二、1.两首诗都是反复使用一个字词的类迭修辞。第一首第二句通过“几家欢乐”与“几家愁”的对比来发问,这个问句的涵盖范围极广。此诗三、四句是二句发问的具体化,选择了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的满足与欠缺来打动人心,引起共鸣。通篇连用四个“几家”发问,而不作答,发人深省,有悠悠不尽的情思。第二首诗诗人从“点灯”到“灯残”,再到“灯灭”,巧妙从时间上交代他心事重重,通宵未眠。 2.第一首短短四句,道尽了世上苦乐,人世间的不平。第二首表达了诗人郁闷、凄苦、悲愤的感情。 三、1.诗人描绘的主要对象是梅花;突出了它坚忍不拔,直面艰难、高洁清远,不同于众、自信乐观,坚持操守的品质。 2.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用梅花写精神品质)、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坚信自己的高洁品质可以传扬天下的思想感情。 四、1.“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 2.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爱惜芳心”不“轻吐”。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或: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着对“儿辈”的殷殷教导。这两句启示我们,不应追求表面的一时的繁华热闹,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的时候展露才华。 五、1.“迸”在诗中用以形容树叶凋落之态,“迸”字显示了力量,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或: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急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为一种强力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魄,百感交集。 “入”字,形容出乡愁和江水浑融无迹之态,化无形的乡梦为有形,诗人的乡愁如钱塘江水一样澎湃起伏,无休无止。 2.第八句总括全诗。“短愁”指羁旅之愁、思乡之感(或:二字涵盖了上文提到的“孤灯”“一雁”所表之情,“离心”“乡梦”之感)。 六、1.衔。作者通过一个“衔”字,把无形的秋具体化了,仿佛是小草伸长脖子首先衔住了秋的衣角,而后秋天才会张开它金色的翅膀去拥抱整个庭院乃至世界。 2.长长的豆荚蔓上缀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弯弯曲曲地爬过墙头,伸向隔壁邻居院中。诗人把自然景物描写得如此有人情味,含蓄地表现了平时与邻居之间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情形,饱含着诗人满腔的感激之情。 七、1.动静结合,鸟的飞动点活了天高云淡的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气;衬托,用鸟的渺小衬托秋空的辽阔,使诗歌意境更为开阔。 2.西风劲草,落日暮云,高天归鸟,何等苍茫、壮阔!大自然的壮阔正衬托出诗人的胸襟。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高,仍为国事四处奔忙,矢志报国的志士形象,一位忧国忘家的政治家形象。 八、1.此诗起句用一“暗”字,就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或:为全诗定下伤感的情调)。 2.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对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 九、1.(1)比喻(或拟人) (2)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或用自己话表述对应词句的意思) (3)表达了词人与妻子聚少离多的怅惘追悔之情 2.这首词先以素淡之色为主,只见清白的月色,又见帘前的双燕,最后却让我们看见那春丛双蝶的想象中色彩绚烂的特写,映衬之下,分外美。即令悼亡,也不尽是寒素之色。 十、1.寓情于景。将伤感孤独之情融于对“远影”“孤亭”“千帆暮”“万树秋”等凄凉景物的描写之中。 2.仕途失意的孤寂、苦闷之情,客居异地的思乡之情,英雄迟暮的叹惋之情。通过对交游甚少的境况的叙写和秋天日暮时分的景物的描摹,表现出内心的落寞和抑郁;最后两句则是借运河水流的“多情”和日夜南流,写出了浓重的思乡之情。 十一、1.诗人在这一联中想说明的是:只管酣酌畅饮,愉快地度过重阳佳节,不要再去想那些关乎人生、仕途等烦恼的事情。 2.从全诗看,诗人表现出既郁闷又旷达的双重情调。“尘世难逢开口笑”足见其心中的郁闷不乐,而头插菊花,酩酊酬佳节,何必沾衣等表述,则表现出他不计得失,只求快乐的旷达心理。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