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十 文言文阅读(二) 一、(2012·广东中山一中统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温峤,字太真。性聪敏,有识量,博学能属文,少以孝悌称于邦族。年十七,州郡辟召,皆不就。司隶命为都官从事。散骑常侍庾凯有重名,而颇聚敛,峤举奏之,京都大震。属二都①倾覆,社稷绝祀。元帝初镇江左,琨②诚系王室,谓峤曰:“昔班彪识刘氏之复兴,马援知汉光之可辅。今晋祚虽衰,天命未改,吾欲立功河北,使卿延誉江左,子其行乎?”对曰:“峤虽无管张之才,而明公有桓文之志,欲建匡合之功,岂敢辞命。”乃以为左长史,檄告华夷,奉表劝进。 峤有栋梁之任,帝亲而倚之,甚为王敦所忌,因请为左司马。敦阻兵不朝,多行陵纵。峤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深结钱凤,为之声誉,每曰:“钱世仪精神满腹。”峤素有知人之称,凤闻而悦之,深结好于峤。会丹阳尹缺,峤说敦曰:“京尹辇毂喉舌,宜得文武兼能,公宜自选其才。若朝廷用人,或不尽理。”敦然之,问峤谁可作者。峤曰:“愚谓钱凤可用。”凤亦推峤,峤伪辞之。敦不之从,表补丹阳尹。峤犹惧钱凤为之奸谋,因敦饯别,峤起行酒,至凤前,凤未及饮,峤因伪醉,以手版击凤帻坠,作色曰:“钱凤何人,温太真行酒而敢不饮!”敦以为醉,两释之。临去言别,涕泗横流,出阁复入,如是再三,然后即路。及发后,凤入说敦曰:“峤于朝廷甚密,而与庾亮深交,未必可信。”敦曰:“太真昨醉,小加声色,岂得以此便相谗贰。”由是凤谋不行,而峤得还都,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 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朱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贼果不得渡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 (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七》,有删改) 注:①二都:指西晋的洛阳、长安。②琨:刘琨,西晋平北大将军。③朱雀桁:桥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能属文 写作。 B.州郡辟召,皆不就 成就。 C.敦然之 这样。 D.凤亦推峤,峤伪辞之 告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散骑常侍庾凯有重名,而颇聚敛 温太真行酒而敢不饮 B.峤虽无管张之才 峤素有知人之称 C.少以孝悌称于邦族 峤烧朱雀桁以挫其锋 D.深结好于峤 峤于朝廷甚密 3.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温峤堪为“栋梁之任”的一组是( )。 ①少以孝悌称于邦族 ②峤举奏之,京都大震 ③檄告华夷,奉表劝进 ④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 ⑤峤因伪醉,以手版击凤帻坠 ⑥峤烧朱雀桁以挫其锋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峤年轻时就因孝敬父母和尊敬兄长在同族中受到称道。他担任都官从事后,上奏检举颇有名望但好搜刮钱财的庾凯,京都官员都大为震动。 B.东西二都沦陷,国家败亡。晋元帝占据江南。仍然效忠晋朝的刘琨想在北方建功立业,被任命为左长史,发檄文遍告华夷各族,呈表劝元帝即位。 C.温峤假意奉承王敦,并极力与钱凤交好,被王敦推荐为丹阳尹,饯别时他假装醉酒辱骂钱凤,使王敦没有听从钱凤的意见,从而回到京都。 D.温峤早已预料到王敦等人有谋反之意,后王敦果然谋反。当叛兵即将攻到京都时,温峤考虑到敌众我寡、情势危急,就先烧掉了朱雀桁。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贼果不得渡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峤有栋梁之任,帝亲而倚之,甚为王敦所忌。 ②而峤得还都,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 二、(2012·执信中学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①。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②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飏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③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注:①雩娄(yú lóu):今河南商城县东北部、固始县南部,安徽霍邱县部分地区。②燠(yù)休:亦作“燠烋”,亦作“燠咻”。优恤;抚慰。③司马宣王:即司马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 B.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 绪:残余的,遗留的(事业)。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3.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5.断句和翻译。 (1)给阅读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 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2)把阅读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 ②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三、(2012·深圳市红岭中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夫人总兵与长城侯陈霸先会于氵赣石,还谓宝曰:“陈都督大可畏,极得众心。我观此人必能平贼,君宜厚资之。”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至陈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岁,遣帅诸首领朝于丹阳,起家拜阳春郡守。后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仆至高安,诱与为乱。仆遣使归告夫人,夫人曰:“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遂发兵拒境,帅百越酋长内外逼之,纥徒溃散。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 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外。洸至岭下,逡巡不敢进。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于陈主,至此,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入至广州,岭南悉定。高祖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夫人为谯国夫人。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隋书·列女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融本北燕苗裔 苗裔:子孙后代。 B.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 晏:安定。 C.遣帅诸首领朝于丹阳 帅:率领,带领。 D.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 信:承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直接表明谯国夫人“贤明多筹略”的一组是( )。 ①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 ②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③夫人总兵与长城侯陈霸先会于氵赣石 ④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 ⑤我观此人必能平贼,君宜厚资之 ⑥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A.②③⑥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谯国夫人一生经历了梁、陈、隋三个朝代,因善于行军用师,压服诸越,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圣母”。 B.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并诱使冯仆作乱,夫人不顾亲子的危险,坚决发兵并且击溃叛军。 C.夫人总兵与长城侯陈霸先会于氵赣石,即认为陈霸先是可以平定贼人的人,体现了夫人的政治远见。 D.夫人见到犀杖,验明后确信陈朝已亡国,于是召集首领几千人,终日恸哭,体现了夫人的忠诚。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段断句。 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 ②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讳 辩 韩 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①。”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②”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宫妾,则是宦官宫妾之孝之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①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不避讳,即单用其中一个字时,不避讳。如孔子的母亲名叫“征在”,孔子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②不讳嫌名:与人姓名音相近的字不避讳。下文“浒”“势”“秉”“机”“谕”均与唐代皇帝名音同音近。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贺不举进士为是 举:推荐。 B.凡事父母,得如曾参 事:侍奉。 C.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止:达到顶点。 D.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 胜:超过。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为犯二名律乎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B.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C.与贺争名者毁之曰 微斯人,吾谁与归 D.乃比于宦官宫妾 家祭无忘告乃翁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用作驳斥毁谤者的论据的一组是( )。 ①律曰:“二名不偏讳。” ②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③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 ④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 ⑤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 ⑥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4.对本文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有人为打击竞争对手,借口他父亲名晋肃,如果他参加进士考试,就犯嫌名讳,企图让他放弃考试。 B.韩愈曾经鼓励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在李贺遭到恶意毁谤,他本人也因鼓励李贺应考而受到指责的情况下,写下本文进行辩驳。 C.韩愈认为,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既不违反“二名律”,也不违反“嫌名律”,毁谤者和附和者的言论,在法理上是没有依据的。 D.韩愈认为,周公、孔子、曾参都不避父母的名讳,而毁谤者和附和者却想超越这些古圣先贤,过分强调避讳,实在荒谬可笑。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段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惟 宦 官 宫 妾 乃 不 敢 言 谕 及 机 以 为 触 犯 士 君 子 立 言 行 事 宜 何 所 法 守 也 今 考 之 于 经 质 之 于 律 稽 之 以 国 家 之 典 贺 举 进 士 为 可 邪 为 不 可 邪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 ②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答案与解析 专题检测十 文言文阅读(二) 一、1.A 解析:B项,就任;C项,认为……对;D项,推辞。 2.C 解析:A项,却,转折连词;B项,的,助词;C项,因为,介词/来,连词;D项,跟,与,介词。 3.D 解析:①是说温峤孝敬父母和尊敬兄长;⑤是温峤假醉的一个举动。 4.B 解析:刘琨“被任命为左长史”错,是刘琨任命温峤为左长史。 5.(1)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贼果不得渡/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 (2)①温峤身负国家栋梁的职责,皇帝亲近并依靠他,很被王敦忌恨。 ②温峤得以回到京都,(他)就把王敦的阴谋全部奏报朝廷,请求朝廷事先为此作好准备。 参考译文:温峤,字太真。温峤性情聪敏,有见识,学识广博善写文章,年轻时在同族之中因孝悌而得到称赞。十七岁时,州郡起用他为官,都没有就任。司隶命他为都官从事。散骑常侍庾凯很有名望,但好聚敛不义之财,温峤上奏检举他,京都官员大为震动。洛阳、长安二都相继沦丧,国家败亡。元帝开始占有江南,刘琨忠诚,心系王室,对温峤说:“昔日班彪洞察刘氏将会复兴,马援深知汉光值得辅佐。如今晋虽国运衰微,天命并未改变,我打算在黄河以北建立功勋,使你在长江以南(东)传布名誉,你愿意去吗?”温峤回答:“我虽然没有管、张的才能,而你有桓、文的志向,想要建树联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绩,我怎敢推辞呢?”刘琨便任命温峤为左长史,发檄文遍告华夷各族,呈表劝元帝即位。 温峤身负国家栋梁的职责,皇帝亲近并依靠他,很被王敦忌恨,因而请求任命温峤为左司马。王敦拥兵不行朝见,常有凌越纵恣的举动。温峤知道他执迷不悟,于是假装对他表示尊敬,总揽他官府中的事务,私下与他策划商谈谋划,来附和他的私欲。温峤与钱凤交往很深,为钱凤树立声誉,常说:“钱世仪满腹经纶。”温峤平常有善于识人的美称,钱凤听到他对自己的评价后感到很高兴,就跟温峤结下很深的友情。正巧丹阳尹空缺,温峤劝说王敦:“京尹是京都的喉舌,应该任用文武双全的人,你应当亲自选拔那个人。如果朝廷任用,也许挑不到合适的。”王敦认为他说得对,询问他谁能够担当这个职务。温峤说:“我认为钱凤可以任用。”钱凤也推举温峤,温峤假装推辞。王敦没有听从温峤的意见,上表任命温峤为丹阳尹。温峤仍然担心钱凤为王敦设计阴谋,趁着跟王敦饯别,温峤起座敬酒,到钱凤面前时,钱凤尚未来得及喝酒,温峤就假装醉酒,用手版打落钱凤的包头巾,脸色大变说:“钱凤是什么人,温太真敬酒却敢不喝!”王敦以为温峤醉了,把双方劝解开。温峤临走时来告别,涕泪横流,走出府门又转身回来,像这样重复了两三次,然后上路。待他出发后,钱凤进府劝说王敦:“温峤跟朝廷关系很亲密,并跟庾亮有很深的交情,他未必可信。”王敦说:太真(温峤)昨天醉酒,稍微对你变了脸色,怎能因此便诋毁怀疑他呢。”因此钱凤的计谋不能实施,温峤得以回到京都,(他)就把王敦的阴谋全部奏报朝廷,请求朝廷事先为此作好准备。 等到王敦谋反,王含、钱凤率兵袭至京都时,温峤焚烧了朱雀桁来挫败他们的前锋。皇帝对此很恼怒。温峤说:“如今朝廷卫队人数不多力量薄弱,征召的士兵尚未赶到,如果贼兵横冲直撞,将危及国家,陛下为什么吝惜一座桥呢?”贼兵果然不能渡河。温峤亲自带领众士卒与贼兵隔水而战,进攻王含,打败了他,又督促刘遐追击钱凤直至江宁。 二、1.C 解析:C项,夺:耽误。 2.A 解析:A项,也,表判断语气。B项,来,表目的/因为。C项,代词,指诬告的话/结构助词,的。D项,而且,表递进/表修饰。 3.B 解析:“骨鲠”是刚直的意思。①说明他有远见;⑥说明他的功劳。 4.D 解析:“虽多次触怒人主”错。 5.(1)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2)①蒋济于是秘密禀报刺史,假称得到了张喜的书信,说步兵骑兵四万人已到雩娄。 ②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太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警诫啊。 参考译文: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建安十三年,孙权率兵围攻合肥。这时,太祖的大军正在攻打荆州,军中发生了瘟疫,只有派遣将军张喜一个人带领一千骑兵,加领汝南的士兵来解合肥之围。蒋济于是秘密禀报刺史,假称得到了张喜的书信,说步兵骑兵四万人已到雩娄。孙权相信了,立即烧毁围城的营阵就撤离了,合肥城因此得以保全。后来任命蒋济为丹阳太守。有一个人诬告蒋济是谋叛主要策划人,太祖听说后,说:“蒋济难道会做这种事!如果做了这种事,那我是不了解人了。这一定是愚蠢的老百姓故意扰乱,道听途说罢了。”征召蒋济担任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带兵围攻樊城和襄阳。太祖认为汉献帝在许都,离关羽的军队比较近,想要迁都。蒋济劝阻太祖说:“刘备、孙权,表面关系亲近,实际上却各有打算,关羽军事上得势,这是孙权一定不希望看到的。可派遣人去游说孙权,劝他在后面偷袭关羽,许诺割让江南来赐封孙权,这样樊城的围困就自动解除了。”太祖按照他的话去做。孙权听了后,立即带兵向西偷袭公安、江陵。关羽于是被孙权擒获。 文帝即位,蒋济从京城出来,担任东中郎将。文帝问他说:“你所看到的天下风俗教化好不好?”蒋济回答说:“没有听到其他的好话,只听到要亡国的话罢了。”文帝显出愤怒的神情,并问他其中的原因,蒋济都一一地回答,于是文帝的怒气消解了。明帝即位,蒋济升为中护军。当时中书监、令专有大权,蒋济上疏说:“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太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警诫啊。”明帝下诏表扬说:“刚直的大臣,是国君所仰仗的。蒋济文武兼备,任职勤劳,极尽节操,每有军国大事,当场有提出建议的奏议,对朝廷忠诚,做事奋发努力,我非常欣赏他的勇敢。”景初年间,对外征战频繁,国内大建宫室,长期分离的人很多,并且连年饥荒,谷物匮乏。蒋济上疏说:“陛下正当发扬前人的事业,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功业,实在还未到高枕无忧地治理的时候。凡是要役使老百姓时,一定要在农闲时候,不能耽搁他们耕作的时间。那些想建立伟大功业的国君,先要估计老百姓的能力并安抚他们的疾苦。”明帝下诏表扬说:“如果没有护军,我听不到这样的话。” 齐王即位,蒋济升迁为太尉。这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飏等随意改变法律法规。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屯兵洛水浮桥,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加封为都乡侯,邑七百户。蒋济上疏说:“太傅独自决断,想出高明的计谋,陛下彰显他忠心和节操,罪人伏法,这是国家的福气。分封、宠爱、庆贺、赏赐,一定要给予有功之人。现在,说到谋划我事先并不知道,说到打仗并不是我亲自统率的。”坚决地推辞,齐王不答应。这一年蒋济死了,皇上给他的谥号是“景侯”。 三、1.D 解析:D项,信:信物。 2.C 解析:A项,提顿,表判断/助词,的;B项,动词,做/介词,替;C项,均为动词前的助词,组成所字结构;D项,介词,因为/介词,把。 3.D 解析:②间接反映;③还不能呈现;④间接反映。 4.A 解析:因果关系属无中生有。 5.(1)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2)①(她)经常勉励亲族做善事,因此凭信义在本乡形成了凝聚力。 ②常与冯宝一起参与决断诉讼,部族头领有犯法的,即使是自己亲族,也决不放过宽纵。 参考译文:谯国夫人,是高凉冼氏的女儿。(冼家)世代都担任南越的首领,各部落跨据山洞居住,多达十余万家。夫人幼年时就贤德聪明,多谋略,出嫁前在父母家时,就能安抚部众,能够行军用兵,镇抚越族各部落。(她)经常勉励亲族做善事,因此凭信义在本乡形成了凝聚力。(以至)海南、儋耳两地归附的部落多达千余洞。 梁大同年间,罗州刺史冯融得知夫人有志向有品行,让他的儿子高凉太守冯宝娶为妻子。冯融本是北燕后代,三代担任守牧,在他乡做官,号令推行不畅。至此,夫人告诫约束本族族人,使他们遵守公共礼制。常与冯宝一起参与决断诉讼,部族头领有犯法的,即使是自己亲族,也决不放过宽纵。从此政令顺畅有序,无人敢违。 夫人率领部队与长城侯陈霸先在氵赣 石会师。回来后对冯宝说:“陈都督很可敬畏,很得人心。我看这人一定能平定乱贼,你应当大力资助他。”冯宝去世后,岭南大乱,夫人团结百越各部落,几个州都平安无事。到了南朝陈永定二年,她的儿子冯仆九岁时,(她就)派冯仆率领各部首领到丹阳朝拜皇帝,(冯仆)开始被授予阳春郡守。后来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把冯仆叫到高安,引诱(冯仆)跟他一起作乱,冯仆派使者回去禀告夫人,夫人说:“我为人忠贞,经历现在两个朝代,不能因为顾惜你就辜负国家。”于是发兵到边境拒敌,率领百越各部的酋长内外进逼,欧阳纥的军队溃败了。冯仆因夫人的功劳被封为信都侯。 后来又遇到南朝陈亡国,岭南没有所依附的,几个郡共同尊奉夫人,号称圣母,保境安民。隋文帝派总管韦洸安抚岭外。韦洸到了南岭脚下,逡巡不敢向前进。当初,夫人把扶南国产的犀杖献给了陈主,到这时候,晋王杨广让陈后主写信给夫人,把陈亡国的情况向夫人说明,让她归顺隋朝,并且用犀杖和兵符作为凭信。夫人见到犀杖,验明后知道陈已经灭亡了,召集首领几千人,终日恸哭。夫人派她的孙子冯魂率领众人前去迎接韦洸,进入广州,岭南全都平定了。隋文帝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夫人为谯国夫人。皇后把首饰及一套休闲服赐给她,夫人把这些都放在金箱里,连同南朝梁、陈所赏赐的东西,都各藏在一个库里。每年部族大会时,(夫人把赐物)都陈列在庭院,让子孙看,(对他们)说:“你们应该竭尽诚心归顺天子。我侍奉三个朝代的君主,只有一颗赤心。如今朝廷赏赐的东西都保存在这里,这是对我竭尽忠心的回报!希望你们都能念念不忘。” 四、1.A 解析:A项,举:应考。 2.C 解析:C项,介词,和、跟。A项,动词,是/介词,为了;B项,连词,表假设,如果/动词,好像;D项,副词,可译为“却”“竟”“反而”等/代词,你的。 3.C 解析:③说明周公和孔子确定礼仪法度的特殊身份,不是用来驳斥毁谤者的论据。⑥宦官宫妾为避代宗李豫、玄宗李隆基的名讳,不敢说“谕”“机”,与作者的观点相反,不是用来驳斥毁谤者的论据。 4.D 解析:D项,孔子“不避父母的名讳”不合文意。孔子是“二名不偏讳”。 5.(1)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2)①听到这种议论的人不加分辨,附和这种意见,也主张这样。 ②如果不辩明这件事,您和李贺都将获罪。 参考译文:我给李贺写信,勉励李贺去考进士。李贺考进士已被提名推荐,同李贺争名的人诋毁他,说:“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不去考进士才是正确的,勉励他去考的人是不对的。”听到这种议论的人不加分辨,附和这种意见,也主张这样,大家说的话完全相同。皇甫湜说:“如果不辩明这件事,您和李贺都将获罪。”我说:“是这样。” 律令上说:“名在用到其中某一字时不避讳。”解释它的人说:“譬如(孔子的母亲名‘征在’,孔子)在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就属于这种情况。”律令上说:“不避讳音相近的字。”解释它的人说:“譬如‘禹’与‘雨’之类就是这样。”现在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去考进士,是违背了二名律呢,还是违背了嫌名律呢?父名晋肃,儿子不可以考进士,那么倘若父亲名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避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制定礼法制度来教化天下的,不是周公、孔子么?而周公作诗不避讳,孔子不避母亲双名中的单独一字,孔子作《春秋》也不嘲讽那些名字与父亲相近的人。周康王钊的孙子,谥号(“实”通“谥”)是昭王。曾参的父亲名晳,曾子不避“昔”字。周朝时有个人叫骐期,汉朝时有个人叫杜度,这两个人,他们的儿子应该怎么避讳呢?难道为了要避父名的同音字,就连他们的姓也避了吗?还是就不避同音字了呢?汉代讳武帝名“彻”,遇到“彻”字就改为“通”字,但没有听说又讳“车辙”的“辙”字为别的什么字;讳吕后名“雉”,遇到“雉”字就改称“野鸡”,但没有听说又讳“治天下”的“治”字为别的什么字。现在臣僚上送奏章、皇帝下达诏旨,也没听说要避“浒”“势”“秉”“机”(分别与高祖李渊之父李虎、太宗李世民、世祖李昞、玄宗李隆基的名字同音)这些字,只有宦官和宫女,才不敢说“谕”和“机”这些字,以为这样是犯忌的。士大夫的言论行动,究竟应该依照什么法度呢?总之,无论是考据经典、质证律文还是查核国家典章,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到底是可以还是不可以呢? 大凡侍奉父母能像曾参那样,可以免遭非议了;做人能像周公、孔子,也可以说达到顶点了。而现在的读书人,不努力学习曾参、周公、孔子的品行,却要在讳父母的名字上,去超越周公、孔子,也可知他们的糊涂了。周公、孔子、曾参是无法超过的,想超越周公、孔子、曾参,却让自己等同于宦官、宫女,那么难道宦官、宫女孝顺他们的父母,还胜过周公、孔子、曾参吗?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