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荒野、城市与文明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荒野与文明是对立的,现代人则认为,城市才代表着文明。荒野是充满野物的地方,在其中生存的一切只遵循严格意义上的自然法则,如弱肉强食的“丛林原则”。对文明的人来讲,荒野是危险的、残酷的、粗暴的,是与文明人相敌对的。欧洲人到了美洲大陆以后,就是通过征服荒野(包括印第安人)而建立文明的。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必然经历着征服荒野、拓展生活世界的艰难历程。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物质需求的扩大,人们必须不断寻找新的栖居地。寻找新栖居地的过程就是征服荒野、开垦新土地的过程。我国上个世纪60年代还曾迫于粮食短缺的压力,而在全国很多地方开垦新土地。例如,开发“北大荒”。被开垦前的“北大荒”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当人们这么形容“北大荒”时,绝不是在赞颂“北大荒”,而是形容“北大荒”的荒凉。在现代人的心目中,荒野越少,这个世界就越文明、越美丽。 生态学知识的逐渐普及,让我们看到了荒野的重要价值。荒野对人类文明的价值绝不仅在于为在城市呆腻了的人们提供某种新鲜的美感,荒野的存在甚至是文明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你是个“科技万能论者”,你当然不会这么看。你仍然会坚持认为,荒野与人类文明是敌对的,只有彻底消灭了荒野,把地球彻底人工化,才是人类文明的终极目标。好在正有越来越多的人摒弃了“科技万能论”,接受了生态学。生态学告诉我们,人类只能生活在生物圈之中,不能凌驾于生物圈之上;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地球生物圈的健康,人类必须让其他生物好好繁衍、生长,自己才能好好繁衍、生活;人类的制造活动只是物质变换而已,人类不能像“上帝”那样通过说话(逻格斯)而从无到有地创造事物;人类的食物只能来自生物圈内的其他生物,归根结底只能来自作为“生产者”的植物等自养生物,人类无法用泥土(或无机物)直接合成有营养的食物;森林是地球生物圈的“肺”,湿地是地球生物圈的“肾”,保护好森林和湿地是维护地球生态健康的必要条件。而森林和湿地就是典型的荒野!可见,生态学对文明的启示是:文明必须与荒野相伴,文明必须与荒野共存!彻底消灭荒野之日就是生态系统崩溃之时,从而是人类文明崩溃之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现代城市不仅与荒野相对,而且是反生态的。在法国生态学家克洛德·阿莱格尔看来,城市的“人类与自然之间对抗最为激烈的地点”,是“威胁整个地球、最大量的污染的源头”。城市地面被水泥或沥青硬化的比例最高,城市每天都产生巨量的垃圾,大城市用水极为浪费,城市人的粪便不再返回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等。尽管城市有许多的生态缺陷,它仍有巨大的吸引力。它是文化集中的地方,是医疗水平高的地方,是娱乐活动丰富的地方,是发财机会多的地方,是竞争卓越性的地方……现代化过程必然也是城市化过程。一个国家随着现代化过程的推进,其城市势必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中国正迅速推进其现代化进程,其城市建设也便随之迅速发展。如今许多城镇升格为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迅速扩张,城市人口(包括暂住人口)的迅速增加,都是明证。 这是福,还是祸?要看我们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走对了是福,走错了是祸!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能简单地步欧美的后尘。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面对那么广袤的一片土地,至今美国的人口密度也远比中国的低。中国有13亿人口,却只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且适合人类居住的土地面积少。只有走生态化小城市建设之路,才能既实现城市化,又避免生态崩溃。中央政府应该像当初(上个世纪80年代)建设改革开放经济特区——深圳——那样着手建设生态化小城市示范点(也可称之为生态文明建设特区)。这比任何工程都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应列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议事日程。如果我们继续沿着现代性反生态的方向推进城市化建设,例如,继续扩大像北京、上海、天津这样的城市,不让城市人的粪便作为植物营养(或庄稼肥料)返回生物圈,利用城市经济优势把农村、林区的大树移栽城市(必造成部分大树的死亡),最终的后果可能是彻底的生态崩溃。只讲建设小城镇或小城市也不行,决不能缺了生态化这一关键环节!缺了这一环节,越来越多的小城镇和小城市同样可以导致生态崩溃。 (选自《环境教育》2010年2期,作者卢风)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现代人认为城市代表着文明,而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必然经历着征服荒野、拓展生活世界的艰难历程。 B.“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情景不是在赞颂“北大荒”,而是形容“北大荒”的荒凉。 C.人类的制造活动只是物质变换而已,并没有从无到有地创造事物。 D.尽管城市有许多的生态缺陷,它仍有巨大的吸引力,所以我们要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和建设。 E.作者认为,建设越来越多的小城镇和小城市是反生态的。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有13亿人口,却只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且适合人类居住的土地面积少,是在说明我们的城市化进程要考虑自己独特的国情。 B.现代城市不仅与荒野相对,而且是反生态的,所以最好不要发展现代城市。 C.只讲建设小城镇或小城市而不谈城市建设的生态化,也同样可以导致生态灾难。 D.不是要将所有的荒野都征服,才显示人类的文明的程度和高度。 3.如何理解文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 4.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作者持怎样的观点?请联系中山市城市建设的实际,进行简单的分析说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我国饮用水战略 历史上,人类一般从河流取水。到19世纪,开始建城市水源水库存水。20世纪上半叶,由于污染严重,又开始建自来水厂制水。20世纪下半叶,自来水厂也难以保证饮用水质量,饮水机应运而生。到了21世纪,这种“退缩战略”,更进一步发展为用瓶装水来保证饮用水质量。但这只是改善了部分人的饮水质量,相当多的人不能受益。同时,由于放弃了对水生态系统的修复,还会降低灌溉水的量和质,甚至使我们吃含污染成分的食品,再回到“质量型饥饿”的贫困状态。 与“退缩战略”的做法恰恰相反的是“扩张战略”,从修复水生态系统入手,保证河流水源地供水质量,从而保证自来水直饮,至于饮水机和瓶装水只是辅助手段。很显然,前一种战略是治标的战略,后一种是治本的战略。 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饮用水问题,必须采取大系统、长周期的策略。 我国饮用水问题的主要矛盾是水量型和水质型缺水,解决这两个问题都必须节水。提高灌溉利用系数0.15,即可以解决农业缺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20%,并实现工业节水,即可解决城市缺水。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我国解决饮用水问题的关键,尤其是节水能力形成的价格基本上只有南水北调进京价格的1/2。 目前我国最缺水的是华北和西北地区。华北在历史上并不缺水,19世纪中叶以前,长城以北的华北广大地区都是牧区,畜牧业是与自然良性循环的产业。后来,华北北部和内蒙南部的牧区全变成了农区。为了保证农业用水,黄河和海河及其大部分支流断流,地下水位急剧降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与此同时,牧民北迁到载畜力很低的贫瘠草原,严重破坏当地植被,降低保水能力,从而造成整个华北全面缺水。在陕北和甘肃北部也有同样的现象。我们应做20年规划,在上述地区实行“退农还牧,退牧还草”的政策,使当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与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相适应。 我国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乡镇企业和养殖业发达,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不仅侵害了江河湖沼等地表饮用水源,而且侵害了浅层地下水源,对城市和农村的饮用水都造成了直接威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突破目前以行政区划为主的治污思路,以流域为单元治理。 目前许多以原河流为饮用水源的城市都建立了自备饮用水源水库,这种战略弊大于利。除了水库产生本底污染,水质会逐年下降,城市保护水源水库的总投入也大于对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投入。所以,城市只有肩负起修复水生态系统的责任,才能真正实现“流水不腐”。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扩张战略”是指在对水的治理范围上逐步扩张,最终修复地域水生态系统的战略。 B.19世纪中叶以前华北并不缺水,但由于产业与种植结构改变,成了最缺水的地区之一。 C.节水能力形成的价格优势,可以有效解决我国饮用水水量型和水质型缺水的矛盾。 D.城市建立自备饮用水源水库的最大弊端是总投入大于对流域生态系统修复的投入。 E.“退农还牧,退牧还草”是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保持生态系统的方法。 2.下面是对“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饮用水问题的策略”的表述,不符文意的一项是( )。 A.在华北西北地区,应使水资源承载能力与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相适应。 B.在南方,应加强治理污染,改变治污思路,以流域为单元开展治污。 C.在城市要解决缺水,只能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20%并实现工业节水。 D.在全国,必须要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我国解决饮用水问题的关键。 3.文中“退缩战略”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种“治标的战略”? 4.结合全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饮用水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及你的解决建议。 答案与解析 演练巩固提升 一、1.AD 解析:A项前半句是正确的,后半句是一般规律,不能混同。D项后半句结论错误。 2.B 解析:从最后两段来分析,第3段虽然首句说“现代城市不仅与荒野相对,而且是反生态的”,但后文中提到的“尽管……”的句子,我们不能不考虑,同时第4段也谈到要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 3.此句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荒野的重要性。皮指的是与荒野紧密相关的生态系统,毛指的是人类文明。消灭了荒野,也就破坏了生态系统,从而导致人类文明的崩溃,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4.主要观点是只有走生态化小城市建设之路,才能既实现城市化,又避免生态崩溃。中山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森林、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考虑,宜居城市建设等都可以简单分析。 二、1.BE 解析:A项,并非“范围上逐步扩张”。C项,“价格优势”与“解决两大矛盾”无直接关系。D项,“最大弊端”有误。 2.C 解析:解决城市缺水的方法是多方面的,“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现工业节水”只是其中一种,所以不能用“只能”。 3.“退缩战略”是指从河流取水逐步退缩到瓶装水,以保证饮用水质量的战略。 因为它难以保证饮用水的质量,只是改善了部分人的饮水质量,还会降低灌溉水的量和质造成食品污染,所以称之为“治标的战略”。 4.问题:(1)饮用水资源极度匮乏(信息源在第一、二段);(2)生态破坏,导致饮用水源萎缩(信息源在第五段);(3)水域污染极为严重(信息源在第六段)。 建议:(只要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表达清楚,语言通顺即可)。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