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训练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致:招致、召集。 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把守。 C.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道:原因。 D.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回家。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昂其直,居为奇货 居:储存。 B.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度:创作。 C.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 负:依仗。 D.此物故非西产 故:本来。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修:密集。 B.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封:疆界。 C.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乘:冒着。 D.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荒年。 4.下列各组句子中,“却”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5.下列各组句子中,“适”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6.下列加点词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8.下列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去。 B.果行,国人皆劝 劝:劝说。 C.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 造:到。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告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11.(创新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代词指代对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 之:代下文所唱的歌。 B.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其:他们。 C.若入前为寿…… 请以剑舞 若:你们。 D.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而:你的。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15.下列各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王坐于堂上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④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⑤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⑥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⑦凶年免于死亡 ⑧构怨于诸侯 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④⑥⑧ B.①③⑨ C.②④⑤ D.②⑤⑦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兼词的一项是( )。 A.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B.投诸渤海之尾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则牛羊何择焉 17.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何如:怎样。 B.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而况:何况。 C.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且如:而且如同。 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于是:表示后一事承接着前一事。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⑤,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注:①谒者:官名。②告:休假。③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⑤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比:并排。 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 夺:强取。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②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③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答案与解析 演练巩固提升 1.D 解析:D项,出嫁。 2.C 解析:C项,辜负。 3.A 解析:A项,长。 4.C 解析:C项,都是“使……退去”,使动用法。A项,退;回头。B项,拒绝;还,再。D项,退出来;除去。 5.C 解析:C项,都是“刚才,刚刚”意。A项,往,到……去;女子出嫁。B项,恰好;依照。D项,往;适合。 6.D 解析:A项,异同:意在“异”,“同”是衬字;作息:意在“作”,劳作,“息”是衬字。B项,国家:意在“国”,“家”是衬字;远近:意在“远”,“近”是衬字。C项,死生:意在“死”,“生”是衬字;父兄:意在“兄”,“父”是衬字。D项,浅深:意在“深”,“浅”是衬字;中间:不是偏义复词,中间夹杂。 7.D 解析:A项,“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南”指黄河以南;B项,“婚姻”指儿女亲家;C项,“非常”指意外的变故;D项,“不过”,指仅仅,只。 8.D 解析:A项,生—性,颁—斑,不—否;B项,信—伸,当—倘,要—邀;C项,而—尔,厌—餍,孰—熟;D项,涂—途。 9.B 解析:B项,解释为“劝勉”。 10.A 解析:A项,两个“之”都是“我”的意思。B项,他;这。C项,竟;于是。D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是,对。 11.C 解析:A项,……的样子;相当于“于”,译为“在”。B项,表承接关系;表转折关系。C项,趁机。D项,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表揣度语气,可译为“吧”。 12.D 解析:A项,“何以”是“以何”的宾语前置,“何”译为“什么”;“何”放在句首动词之前,是用来修饰动词的副词,译为“为什么”。B项,动词,参与;介词,和。C项,介词,替;动词,做。D项,两个“以”皆为连词,因为。 13.C 解析:A项,指示代词,解释正确。B项,人称代词,解释正确。C项,是人称代词,但释为“你们”错,应代“你”,指项庄。D项,人称代词,解释正确。 14.B 解析:B项,假设连词,如果。A项,连词,表并列;副词,将要。C项,助词,无义;助词,表停顿。D项,“为……所”,表被动;名词,地方。 15.B 解析:①③⑨均为介词,“在”;②介词,“对”;④介词,“到”;⑤⑧介词,“跟,同,和”;⑥介词,“向”;⑦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不译。 16.D 解析:A项,之乎;B项,之于;C项,“于之”;D项,句末语气词,呢。 17.C 解析:“且如”是复音虚词,不能简单地采用两词相加的办法推断它的意义和用法。这里解释为“就像”。 18.(1)D 解析:“夺”意思是“使之改变”,也可理解为“强行改变”“迫使改变”,与课文《陈情表》中“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中“夺”的意思相同。 (2)B 解析:B项的“而”均为连词,前一个表承接关系;后一个表转折关系。A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作“来”。C项两个“为”都是介词,译作“替”“给”。D项两个“于”都是介词,译作“在”。 (3)C 解析:文言断句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通文意,分层次。二是标名(代)词,定主宾。三是看虚词,找位置。四是用语法,辨句式。五是明修辞,巧判断。画线句中说的是丞相公孙弘与汲黯谒见汉武帝时,皇上对他们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4)参考答案:①因为(汲黯)多次直言谏诤,不能留在朝廷(任职),调任东海太守。 ②公卿以下(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待。 ③(卫青)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问国家朝廷(遇到)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 解析:第①句关键词为“以”“数”“切谏”“迁”,第②句关键词为“卑”“奉”“亢礼”,第③句关键词为“贤”“遇”“加”。 参考译文:当初,汲黯担任谒者之官,因他为人严正而被大家敬畏。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皇上派汲黯前去视察。他回来后,报告说:“那里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于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我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灾民达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下令发放河南官仓的储粮来救济贫民。现在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皇上认为汲黯贤良就免他无罪。因为(汲黯)多次直言谏诤,不能留在朝中(任职),调任东海太守。他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书史,然后放手任用,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治理得很好。 汲黯身体多病,皇上多次恩准他休假养病,他的病体却始终不愈。庄助又替他请假,皇上问道:“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自称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勇士孟贲、夏育,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皇上说:“说得对。古时有所谓安邦保国的忠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他们了!” 皇帝派遣使者带着大将军的印信,到军中授予卫青为大将军,其他将领都归他管辖。(当时,皇上)对卫青的尊崇宠信超过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公卿以下(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待。有的人劝汲黯说:“大将军地位尊贵,您不可以不下拜。”汲黯说:“以大将军身份而有只揖不拜的平辈客人,大将军反而不尊贵了吗?”卫青得知,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遇到)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卫青虽然地位尊贵,但有时入宫,皇上就坐在床边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在皇上空闲时求见,皇上有时连帽子也不戴。到汲黯求见时,皇上不戴好帽子是不会接见他的。皇上曾经坐在威严的武帐中,适逢汲黯前来启奏公事,皇上没戴帽,望见他就连忙躲避到帐内,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