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二轮语文总复习训练卷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一) 一、(2012·福建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员半千本名余庆,与何彦先师事王义方。义方甚重之,尝谓曰:“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改名半千。义方卒,半千、彦先皆制师服。上元初,膺六科举,授武陟尉,时属旱歉,劝告县令开仓赈恤贫馁,县令不从。俄县令上府。半千悉发仓粟,以给百姓。刺史郑齐宗大怒,因而按之,将以上闻。时黄门侍郎薛元超为河北存抚使,谓齐宗曰:“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遽令释之。又应岳牧举,高宗御武成殿,召诸举人,亲问曰:“兵书所云天阵、地阵、人阵,各何谓也?”半千越次对曰:“臣观载籍多矣。或谓:天阵星,星宿孤虚也;地阵,山川向背也;人阵,偏伍弥缝也:以臣愚见则不然。夫师出以义,有若时雨,则天利,此天阵也。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得地之利,此地阵也。卒乘轻利,将帅和睦,此人阵也。若用兵者,使三者去,其何以战?”高宗深嗟赏,封策上第,擢拜左卫渭上参军,仍充宣慰吐蕃使。引辞,则天曰:“久闻卿,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境外小事,不足烦卿,且留待制也。”前后赐绢千余匹。累迁正谏大夫,封平凉郡公。开元初,卒。 (节选自《大唐新语·政能第八》) 注:岳牧:泛称封疆大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义方甚重之,尝谓曰   重:器重 B.因而按之,将以上闻 按:用手向下压或摁 C.半千越次对曰 次:次序、次第 D.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 意:料想 2.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现员半千关心民生与出众才华的一组是(  )。 A.高宗深嗟赏,封策上第,擢拜左卫渭上参军 义方卒,半千、彦先皆制师服 B.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得地之利,此地阵也 卒乘轻利,将帅和睦,此人阵也 C.半千悉发仓粟,以给百姓 夫师出以义,有若时雨,则天利,此天阵也 D.时属旱歉,劝告县令开仓赈恤贫馁 地阵,山川向背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员半千得名于老师王义方对他的推崇,含有五百年出一贤人的意思。 B.员半千为了遇旱歉收的百姓不至于忍饥挨饿,趁县令被调走之际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救济百姓。 C.员半千对“天阵、地阵、人阵”的分析与孟子所讲的“天时、地利、人和”有所不同。 D.唐高宗与武则天都很赏识员半千的才华,但高宗仅让他充任宣慰吐番使,武则天却想重用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 (2)若用兵者,使三者去,其何以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父棱,度辽将军。父旗,扶风都尉。 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举规上计掾。 其年冬,征还拜议郎。论功当封。而中常侍徐璜、左悺欲从求货,数遣宾客就问功状,规终不答。璜等愤怒,陷以前事,下之于吏。官属欲赋敛请谢,规誓而不听,遂以余寇不绝,坐系廷尉,论输左校①。诸公及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诣阙讼之。会赦,归家。 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曰:“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将。及奂迁大司农,规复代为度辽将军。 规为人多意算,自以连在大位,欲退身避第,数上病,不见听。会友人上郡太守王旻丧还,规缟素越界,到下亭迎之。因令客密告并州刺史胡芳,言规擅远军营,公违禁宪,当急举奏。芳曰:“威明欲避第仕途,故激发我耳。吾当为朝廷爱才,何能申此子计邪!”遂无所问。及党事大起,天下名贤多见染逮。规自以西州豪杰,耻不得与②。乃先自上曰:“臣前荐故大司农张奂,是附党也,又臣昔论输左校时,太学生张凤等上书讼臣,是为党人所附也。臣宜坐之。”朝廷知而不问,时人以为规贤。 (节选自《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 注:①左校:汉代劳工营的名称。②与:这里指被牵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  寇:贼寇。 B.坐系廷尉,论输左校 论:判决。 C.宜正元帅,以从众望 从:顺从。 D.天下名贤多见染逮 见:被。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皇甫规荐贤让贤的一组是(  )。 ①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 ②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 ③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 ④愿乞冗官,以为奂副 ⑤规缟素越界,到下亭迎之 ⑥因令客密告并州刺史胡芳,言规擅远军营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甫规为人正直,因不搭理徐璜等人送礼的暗示,所以没被封侯,还被拘捕服苦役。 B.皇甫规荐中郎将张奂担任元帅,自己甘愿为张奂的副将,他荐贤让贤的精神可嘉。 C.因受党锢事件牵连,皇甫规主动上书,要求朝廷判他罪,这表现了勇于承责的精神。 D.本传记皇甫规,突出其贤能,有正面叙事表现,也有从他人着笔的侧面描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 (2)璜等愤怒,陷以前事,下之于吏。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花隐道人传 (清)张潮 道人姓高氏,名昽,字公旦。其先晋人也,商于扬,家焉。至道人,贫矣,徙商而读。顾读异书,不喜沾沾行墨①,能以己意断古今事。见世窃儒冠目瞆瞆然者,弃去羞与伍。慕朱家、郭解②为人,尚侠轻财,急人困。然砥行,慎交游。里中少年有不逞者③,始畏道人知,既事蹶张,则又求道人。道人予其自新,亦时援手,故扬人倾心。四方贤豪来者,闻道人名,多结欢焉。 甲申,知乱将作,移家避南徐。时阃帅④鳞集江上,争罗致道人幕下。道人知事不可为,蠖伏自污,卒得以全。乙酉,扬中兵祸惨,民鸟兽散。道人独先众入城访亲知,吊死扶伤,阴行善多。 然道人是时感念深矣。自以遭时变乱,年壮志摧,流离困折,无复风尘驰骤之思。乃筑室黄子湖中,弃其鲜肥素习,衣大布衣,箨冠草履,曳杖篱落间。挽渔父牧儿与饮,饮辄醉,放歌湖滨,湖水为沸扬,似鸣不平者。 未几,岁大涝,居沉于水。道人曰:“未闻巢父买山而隐,独支遁⑤见讥耶?古之大隐,有隐市者,吾何为不然?”爰走扬城东南隅,卜地宅之,躬荷锸⑥拨瓦砾,结庐数楹。一几一榻,张琴列古书画。携一妻二子婆娑偃息其中,陶陶然乐也。 宅旁筑匡墙,围地数亩,值⑦菊五百本。一仆长须赤脚,善橐驼之术,道人率之艺植灌溉。始自蓓蕾以及烂熳,其列也如屏,散也如星,叠也如锦;其色如玉,如金,如霞,如雪;其味如元酒;其香如檐卜。道人洞开其门,门如市,堂如肆。往来如织,观者如堵。不见主人,见其扁额曰“花隐”,咸谓之花隐道人,若忘其昔之为高公旦者。 (节选《虞初新志》卷五,有删节) 注:①行墨:文字或诗文。②朱家、郭解:古代著名侠士。③逞者:捣乱闹事的人。④阃帅:地方上的军事统帅。⑤支遁: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传说他曾派人购买仰山小岭,欲为幽栖之处。⑥锸:铁锹,掘土的工具。⑦值:通“植”,种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道人,贫矣,徙商而读  徙:改变 B.吊死扶伤 吊:慰问 C.弃其鲜肥素习,衣大布衣 衣:穿 D.爰走扬城东南隅,卜地宅之 卜:选择 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花隐道人“崇尚侠义”的一组是(  )。 ①道人予其自新,亦时援手 ②知乱将作,移家避南徐 ③吊死扶伤,阴行善多 ④挽渔父牧儿与饮 ⑤携一妻二子婆娑偃息其中,陶陶然乐也 ⑥道人洞开其门,门如市,堂如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隐道人没有继承祖业做生意而去读书,且只读奇异书籍,能凭自己的见解判断古今事。 B.花隐道人不屑功名,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注重品行,崇尚侠义,很受扬州人的喜欢。 C.花隐道人经过战乱后,感慨万端,万念俱灰,意志消沉,决定遁世隐居过悠然的生活。 D.花隐道人热衷种菊,用心种植灌溉,品种丰富,盛开时异常美丽,许多人慕名前来观赏。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方贤豪来者,闻道人名,多结欢焉。 (2)古之大隐,有隐市者,吾何为不然?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纲抚棺号恸,为瘗讫   讫:完毕。 B.后勇废,文帝切让 让:责备。 C.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劫:抢劫。 D.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 幸:希望。 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正面表现李纲是“直士”的一组是(  )。 ①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 ②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③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 ④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⑤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 ⑥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 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纲自幼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他先后在(北朝)周、隋、唐三朝为官,期间他都表现出了“直士”之风,其行为都得到了历朝统治者的肯定和嘉奖。 B.在担任太子洗马期间,李纲极力主张将失职且误导太子的唐令则治罪,但是遭到了太子的阻拦。为避免让唐令则继续祸害太子,李纲将这件事禀告了皇帝。 C.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时,遭逢刘武周叛乱,李元吉在宇文歆的帮助下弃城逃跑,并州很快沦陷。高祖对此很生气,要杀掉宇文歆,幸得李纲劝阻才作罢。 D.因太子不听劝谏,李纲申请退休。但是遭到了皇帝的反对,皇帝希望他能在有生之年一直辅佐太子。为表达对李纲的尊重,皇帝亲自写敕令时从来不曾直呼其名。 4.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 (2)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摘自《宋史·杨业传》)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事刘崇      事:侍奉 B.尝购求之 购:购买 C.帝以业老于边事 老:老练 D.身被数十创 被:遭受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杨业善于用兵的一组是(  )。 ①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 ②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⑤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 ⑥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B.杨业为了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而劝其主刘继元投降北宋,并非贪生怕死。 C.杨业先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后因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提振士气,决定率先出战。 D.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2)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 答案与解析 专题检测二 文言文阅读(一) 一、1.B 解析:“按”解释为“查究”。 2.C 解析:第一句表现员半千关心民生,第二句表现出众才华。A项第一句写高宗的赏识,第二句表明半千尊师;B项第一、二句都表现了员半千的才华;D项第一句表现员半千关心民生,第二句是半千引用他人对“地阵”的解释。 3.B 解析:是“趁县令到州府去”,而非“被调走”。 4.参考答案:(1)你不能救济平民百姓,而让施加恩惠的功劳归给一个县尉,难道不惭愧吗? (2)如果领兵打仗的人,离开了这三条,凭什么作战呢? 参考译文:员半千原名余庆,与何彦先同从师奉事于王义方,王义方非常器重他,曾经对他说:“五百年出一个贤人,你当之无愧啊!”此后改名半千。义方亡故,半千、彦先都制作了老师的丧服。上元初,参加科举考试中举。授任武陟县尉,正值旱灾欠收,半千劝说县令开官仓,救济贫穷饥饿的百姓,县令不答应。不久县令到州府去,半千把官仓粮食全都发放救济百姓。刺史郑齐宗大怒,因此查究这件事,将要把这件事上报让皇上知道。这时,黄门侍郎薛元超任河北存抚使,他对齐宗说:“你不能救济平民百姓,而让施加恩惠的功劳归给一个县尉,难道不惭愧吗?”于是下令释放员半千。员半千又去参加了岳牧举试。高宗亲临武成殿,召集各位举人,亲自考问说:“兵书上所讲的天阵、地阵、人阵,各是什么意思呢?”半千抢先回答说:“我看了很多相关记载的书籍。有的说:‘天阵,乃是星宿孤立若虚;地阵,乃是山川阴阳向背;人阵指军队协调,互相弥补缝合。以我浅薄的理解则不是这样的,出师以仁义为名,好像及时雨,那么天有利于他,这就是天阵;军队最重要的在于粮食充足,边耕种边作战,得地的便利,这就是地阵;士卒乘御轻捷便利,将帅和睦同心,这就是人阵。如果领兵打仗的人,离开了这三条,凭借什么作战呢?”高宗深深赞赏,半千的对答策文属一等,升迁为左卫渭上参军,又充任宣慰吐蕃使。员半千推辞(不就任),武则天说:“很早就听说你(的名字),以为是一位古人,没想到竟在当朝为官,境外小事,不足以麻烦你,且留下来等待别的昭命。”前后赏赐半千绢一千多匹。累迁正谏大夫,封为平凉郡公,开元初,半千死。 二、1.A 解析:寇:侵犯。 2.C 解析:①⑤⑥与“荐贤让贤”无关。 3.C 解析:主动上书,是敬慕名贤,与名贤同列。 4.参考答案:(1)郡守知道皇甫规有用兵的谋略,就任命他担任功曹。 (2)徐璜等人愤怒,就拿以前的事来诬陷他,把他交给法官审讯。 参考译文:皇甫规,字威明,是安定郡朝那县人。他的祖父皇甫棱做过度辽将军。父亲皇甫旗,曾任扶风郡都尉。 顺帝永和六年,西羌大举侵犯三辅,包围了安定城,征西将军马贤统率各郡兵力攻打羌人,但是没有取胜。皇甫规这时虽然身为平民,但发现马贤对这次战争轻视不忧,判断他必然要失败,就给朝廷上书陈述了马贤的情况和自己的看法。不久马贤果然被西羌打得大败。郡守知道皇甫规有用兵的谋略,就任命他担任功曹,派他率领八百武装的兵士,同羌人交战,杀死几个敌人,贼寇于是退却了。接着举荐皇甫规担任计掾的职务。 这一年冬天,皇甫规被征召回京城担任议郎。按照他的功劳应该封侯。但是中常侍徐璜、左悺想从他那里得到贿赂,多次派宾客前去询问功劳情况,皇甫规始终没有搭理他们。徐璜等人愤怒,就拿以前的事来诬陷他,把他交给法官审讯。皇甫规的部下想要补送钱财求情谢罪,皇甫规发誓不按他们的主意办,于是被廷尉用残余贼寇没能肃清的罪名拘捕了,判决到左校服苦役。三公以及太学生张凤等三百多人前往宫门为他申辩。恰逢大赦,被释放回家。 皇甫规被征任为度辽将军,他到军营几个月后,给皇帝上书,推荐职位低于自己的中郎将张奂来代替他。在推荐书中说:“我听说一个人没有一定不变的习惯,政治也有治有乱;士兵没有强弱之分,但将帅有才与不才之分。我看到中郎将张奂这个人非同一般,他政治上的才干和军事上的谋略都是优秀的,适宜来担当正帅,以顺从众人的愿望。朝廷如果还认为我适宜充任军事的职务,我希望求得一个冗官,来做张奂的副手。”朝廷听从了这个意见,以张奂代替他为度辽将军,皇甫规做使匈奴中郎将。等到张奂升任大司农,皇甫规再接替他担任度辽将军。 皇甫规为人深谋远虑,自己觉得长期身居高位应有所节制,因此打算退身,辞官还乡,便屡次上书称病要求离任,但没有被准许。一次,恰逢朋友上郡太守王曼奔丧回来,皇甫规便穿白戴孝,越过限界,到下亭迎接他。趁此机会,他叫一位客人去秘密报告并州刺史胡芳,说皇甫规擅自远离军营,公然违犯朝廷禁令,应当赶快劾奏。胡芳听后说:“威明一心想着躲开官场归家居闲,所以用这个来激发我罢了。我应当为朝廷爱才,哪能让此君的计策实现呢!”就没有当回事去过问。到后来党锢事件大规模发生,天下著名贤士大多被牵连。皇甫规自己认为是西州的豪杰,把自己没有被捕看做是耻辱。于是自己上书说:“我以前推荐过前任大司农张奂,这就是阿附乱党,并且我当年被判刑到左校服苦役时,太学生张凤等人上书为我辩护,这就是被乱党阿附了。我应该被判罪。”朝廷知道后没有问罪,当时的人认为皇甫规贤能。 三、1.B 解析:祭奠。 2.B 解析:②讲的是花隐道人有先见之明,⑤表现的是花隐道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 3.C 解析:“万念俱灰,意志消沉”的说法有误。 4.(1)天下贤人豪杰来到这里,听说道人声名,大多喜欢与他结交。 (2)古代称得上大隐的人,有隐居在闹市的,我为什么不这样呢? 参考译文:花隐道人传 道人姓高,名昽,字公旦。他的祖先是晋人,到扬州做生意,(后来)定居在那里。到了道人(这一代),家庭贫穷,道人没有做生意而去读书。(道人)只读奇异的书籍,不喜欢阅读诗文,能凭自己的见解判断古今的事情。(他)看到世人为了取得功名而读书以致眼睛昏花,鄙弃而离开他们,羞于与他们为伍。(他)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崇尚侠义看轻钱财,能急人之困。(他)又注重品行,谨慎交游。乡里那些爱捣乱闹事的少年,起初害怕道人知道,等到出了事情难以勉力支撑,却向道人求助。道人给予他们自新的机会,也不时施以援手,所以受到扬州人的喜爱。天下贤人豪杰来到这里,听说道人声名,大多喜欢与他结交。 甲申年,知道战乱将发生,(他)就把全家迁移到南徐避乱。当时地方上军事统帅像鱼鳞一样密集在长江上,都争着招致道人到自己幕下。道人知道这种事情不可以做,就像蠖一样藏伏并弄脏自己的(声名),最终得以保全。乙酉年,扬州城中战祸惨烈,百姓像鸟兽般逃散。道人先于众人独自进城探访亲人故旧,祭奠死者扶救伤者,暗中做了很多善事。 然而道人这时感念很深。自从遭遇时世变乱,自己已大志向受挫,经受流离失所困顿挫折,再也没有了驰骋疾奔世上的想法。于是在黄子湖中建造房子,不再吃鲜肥鱼肉,形成崇尚素食的习惯,穿大布衣,戴竹皮帽穿草鞋,拄着拐杖在篱笆之间行走。经常挽留渔父、牧童跟他一起喝酒,喝醉就在湖滨放歌,湖水为之起伏,好像替他鸣不平。 不久,发生了大水灾,居住的房子被水淹没。道人说:“从没有听说过巢父买山隐居,难道要像支遁那样被人讥笑吗?古代称得上大隐的人,有隐居在闹市的,我为什么不这样呢?”于是到扬州城的东南角落,选地建宅,亲自挖土挑土挑瓦砾,建造几间房子。(安放)一张桌几一张床,摆放古琴排列古书画。携带一个妻子两个孩子闲散自得地在这里休养,乐陶陶的样子很满足。 住宅的旁边建起围墙,围地几亩,种植五百棵菊。有一位仆人留着长须光着脚,擅长种树的技术,道人带领他种植灌溉。从结蕾到烂熳开花,它们的排列像屏风,散开像星星,层层叠叠像锦缎;它们的颜色像玉,像金,像红霞,像白雪;它们的味如刚开封的酒;它们的香味如檐卜。道人打开门,门庭若市,厅堂如市场。来往的人如织,观看的人拥挤如堵。(人们)看不见主人,只看见房子扁额写着“花隐”,人们都称呼他为花隐道人,像忘了他以前叫做高公旦。 四、1.C 解析:劫:强迫。 2.B 解析:①②③⑤四句都能表现李纲是“直士”。第④句主要是表现皇帝能听取意见,知错能改;第⑥句只能表现李纲受倚重,还可侧面表现他有治政才能,与“直士”无关。 3.C 解析:A项,“其行为都得到了历朝统治者的肯定和嘉奖”有误,第一段写他在周任职,没有文字表明他得到肯定和嘉奖;B项,“为避免让唐令则继续祸害太子,李纲将这件事禀告了皇帝”有误,原文是“诚使上闻之”——“假如让皇上知道了这件事”——没有信息表明是李纲检举告发的;D项,“皇帝希望他能在有生之年一直辅佐太子”有误,原文“幸卒辅吾儿”意思是“希望您自始至终辅佐我的儿子”。 4.参考答案:(1)太子天资跟普通人无异,如果让贤良的人辅佐就能从善,如果让不正派的人诱导就会向恶,为什么只是太子一个人的罪过呢? (2)齐王有罪过,是窦诞一手造成的。宇文歆侍奉齐王的时间很短,齐王有过失他必定直言规劝。 参考译文:李纲,字文纪。少年时代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在周朝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事。宣帝准备杀宇文宪,召来他的僚属诬陷编造罪名,李纲誓死没有屈从的言辞。等到宇文宪被杀后,李纲用没有帏盖的车子载着宇文宪的尸体。宇文宪生前的属吏都躲得远远的,李纲扶着棺材号啕恸哭,为他安葬之后才离开。 李纲侍奉隋朝担任太子洗马。太子杨勇宴请东宫臣子,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又唱《武媚娘曲》。李纲说:“唐令则身为调教辅佐太子的官员,却将自己当做歌伎,进献淫声,惑乱太子的耳目,如果让皇上知道了,岂不是要连累殿下吗?臣请求对他治罪。”太子杨勇说:“你别管这事,是我自己想听音乐而已!”后来杨勇被废黜,文帝严词谴责,东宫里的官吏僚属没人敢插话,唯独李纲说:“陛下平常不教育太子,所以才到了今天这种地步。太子的天资跟普通人无异,如果让贤良的人辅佐就能从善,如果让不正派的人诱导就会向恶,为什么只是太子一个人的罪过呢?”皇帝说:“是朕的过失啊!”提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大业末年,贼帅何潘仁强迫他出任长史。 高祖受禅即位后,任命李纲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放纵身边的人四处掠夺,百姓忧愁苦恼,宇文歆劝谏,李元吉不听从。刘武周攻入太原,李元吉害怕,扔下军队逃回京城,并州陷落。皇帝发怒,对李纲说:“齐王年龄小,不熟悉政事,因此我派宇文歆和窦诞辅助他。太原,是我大唐王朝兴起的地方,陈兵十万,粟米可支付十年,为什么这么快就丢了?宇文歆建议齐王丢下军队逃跑,我应当在军中杀了他。”李纲说:“齐王有罪过,是窦诞一手造成的。宇文歆侍奉齐王的时间很短,齐王有过失他必定直言规劝。如今幸亏宇文歆这个计策,才使陛下没有失去爱子,不但无罪而且有功,怎么能加罪呢?”第二天,皇帝醒悟过来了,于是释放了宇文歆。 太子建成渐渐开始亲近无赖,胡乱猜忌与朝廷有了隔阂,李纲频频进谏不被听从,于是请求退休。皇帝骂道:“你能担任何潘仁的长史,却羞于担任朕的尚书郎吗?”李纲叩头说:“何潘仁,是贼帅,志在残杀,然而臣每次进谏他都能停止杀戮,任他的长史,所以心中无愧。陛下大功告成,常常自以为是,臣说的话就好像拿石头扔进水里,我敢长期担任尚书郎吗?而且臣侍奉太子,太子又不听臣的劝告,所以要上交官印。”皇帝道歉说:“朕知道你是个正直的人,希望你能自始至终辅助我的儿子。”于是授予李纲太子少保之职,让他仍旧担任尚书郎、太子詹事。皇帝认为李纲是隋朝的名臣,亲自写敕令时从来没有直呼过他的名字。 贞观四年,李纲又任太子少师。每次皇帝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与房玄龄、王珪陪同坐在身边。李纲发表言论陈述事理态度坚决不可改变。后来患病,皇帝派房玄龄到他家里慰问。第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贞”,太子为他立碑。 五、1.B 解析:购:重金收买。 2.D 解析:①是官职升迁,④是被迫出战,⑥是作战勇猛。 3.C 解析:杨业出战主要是被奸臣逼迫。 4.(1)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图? (2)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让士兵牺牲却不能立功。 参考译文: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他青年时代奉事北汉皇帝刘崇,担任保卫指挥使,并凭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 宋太宗亲征北汉至太原,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想出重金收买他。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说其主刘继元主动投降,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宋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正当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从小路赶到雁门关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发动攻击,将契丹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退兵逃走。 雍熙三年(986),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命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担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这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然而,监军王侁说:“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图?”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让士兵牺牲却不能立功。(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应当在你们之前出战。” 临出兵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败。”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不剩一人了!”潘美就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台瞭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最终到达谷口,望见无军队接应,捶胸大痛,只好又率领军士死战,身上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