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10同步跟踪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颔联两句。颔联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颔联的独到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清代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诸子登岘首①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④。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岘首:岘山主峰麓延伸至汉江边的小山,在襄阳城南凤林关北端,位于群岘(襄阳西南群山)之首,故名。唐宋时岘山、岘首山可互称。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与好友到此山。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称“羊公碑”为“堕泪碑”。②代谢:交替,轮换。③胜迹,指羊公碑。④鱼梁,鱼梁洲。梦泽,云梦泽,古泽名,故址在今湖北安陆一带。 有人评说孟浩然的这乎诗的开篇“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首联内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首先要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词语本身及其描景状物、表情达意上去具体分析) 2.我认为在“黄”“白”两字上。此联刻画的是一幅深秋寒雨夜景图:窗外寒雨中光秃的树枝、凋零的黄叶,屋内昏灯下孤独惆怅的白发人。整个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凉,是以悲景来衬托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3.我同意沈德潜的观点。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 “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解答本题要把握住两点:一是“怨而不怨”的理解;二是“怨而不怨”是思想感情方面的评价) 4.我同意这种评价。这首诗不是从写景(古迹)开始的,第一联阐述了一种人生哲理——世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朝代更替、家庭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