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人:孙利群、蔡金春 审核人:季建霞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荠菜/跻身 卷帙/秩序 苔藓/骀荡 亵渎/立功赎罪 B.处暑/处所   爪牙/爪子 标识/识别   尽管/尽善尽美 C.强劲/劲风 行草/行家 择席/择优 挺括/囊括四海 D.收讫/迄今 泥淖/悼念 剽窃/漂白 殚心/箪食壶浆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笑靥/梦魇 挣扎/轧路机 讥诮/春寒料峭 B.埋怨/阴霾 阡陌/歼击机 讣告/前仆后继  C.蜷曲/诠释 单于/口头禅 渎职/连篇累牍 D.沉疴/百舸 徇私/殉道者 跻身/济济一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第六十五届戛纳电影节圆满落下帷幕,曾在007系列电影《皇家赌场》中饰演反派的麦德斯·米科尔森凭借在《捕猎》中完美表演当仁不让地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 B.波音公司日前宣布,他们将于2015年底前制造完成“太空出租车”,并计划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将其发射升空。听到这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大家很是震惊。 C.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物质匮乏的时代一去不返,老百姓的文化追求也水涨船高,参加高层次高品位文化活动的人数与日俱增。 D.《舌尖上的中国》作为美食类纪录片,受到一致好评。这让我们意识到要不断创新,博采众长,加强饮食文化建设,以文化特色让整个美食产业源远流长地发展下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王小光同学不仅认真学习,而且好为人师,班上的同学不管谁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只要找到他,他都乐意帮助。 B.俗话说“人无完人,瓜无滚圆”,这一次他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小问题,不足为训,看一个人应该看主流。 C.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各路救援人员迅速到位,但当地的气象情况仍是翻云覆雨,十分恶劣,所以要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D.最近,一种几乎可以抵御所有抗生素的超级病菌又出现了,所以人类在疾病的防控上一定要做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涂鸦  妩媚  深藏若虚  黄钟毁弃,瓦斧雷鸣 B.溺水  絮烦  风雨如诲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C.破晓  针贬  无以复加  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D.荧屏  商榷  喜笑颜开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合并后的优酷土豆将拥有最多元化的视频内容、最成熟的视频技术平台和最强大的收入转换功能,并将给用户们带来最高质量的视频体验。 B.就菲美“肩并肩”联合军演而言,菲方大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搅动南海局势,提升双方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恐怕是美菲双方的契合点。 C.“毒胶囊”引发了公众恐慌,致使某些人不恰当地服用药物,对此有关部门应及时公开处理结果,尽快减少公众服用胶囊的顾虑和影响。 D.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正在筹备在南京建立全省首个灰霾监测站,对灰霾进行严密地监测和详细地分析,从而为灰霾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之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贾,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贾?’乃叹曰:‘我本逃名,今乃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河东元某记。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渠欲得君作记 渠:渠道 B.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 辨:区别 C.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 害:妨碍 D.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贾 贾:价格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其以我故为之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B.故以朝市为大隐耳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今乃为儿女子所知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9.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生是作者的朋友,他认为娄公是一位清廉高洁、居于闹市的隐士,许多士大夫喜欢娄公并为“市隐斋”作记,李生也希望作者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 B. 本文着眼于“隐”字,表明了作者对隐士的看法和认识。所谓“隐”就是自我封闭,与世隔绝,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成为隐居之所,不一定非要躲到深山老林才算隐居。 C. 文章从隐逸的内涵说起,以古代隐士的高尚行为与今之“乾没氏”钻营牟利的卑劣行径作对照,鞭笞现实中那班追名逐利之徒。 D.文中用韩伯休的故事说明真正的隐士无需修饰,娄公的“隐”不是真隐,作者对他这类沽名钓誉的行为进行了直接的辛辣的讽刺。 10.将上面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4分) ▲ ▲ ②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3分) ▲ ▲ 三、 古诗词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写“夜闻杜鹃”及所感,分析开篇“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的作用。(3分) ▲ ▲ ▲ ▲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 ▲ ▲ ▲ (3)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推崇这是一首“借物寓言”的佳作。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3分) ▲ ▲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 ▲ ,肇锡余以嘉名。(屈原《离骚》) (2) ▲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3) ▲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逍遥游》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师说》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 。《阿房宫赋》 (6) ▲ ,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7)大直若曲, ▲ ,大辩若讷。《老子》 (8) ▲ ,于我如浮云。《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好望角 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 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成腥的海浪气息。 “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 “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13.去看“好望角”,是老船夫一生的追求。请概括他人生各阶段有关这一追求的具体内容。(4分)  ▲ ▲ ▲ ▲  14.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老船夫内心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 ▲ ▲ ▲ ▲  15.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 ▲ ▲ ▲ ▲  16.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本篇小说主题作解读,并结合文本简述理由。(6分)  ▲ ▲ ▲ ▲ 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中国的人命 陶行知 ①我在太平洋会议的许多废话中听到了一句警语。劳耳说:“中国没有废掉的东西,如果有,只是人的生命!” ②人的生命!你在中国是耗废得太多了。垃圾堆里的破布烂棉花有老太婆们去追求,路边饿得半死的孩子没有人过问。花十来个铜板坐上人力车要人家拚命跑,跑得吐血倒地,望也怕望,便换了一部车儿走了。太太生孩子,得雇一个奶妈。自己的孩子白而胖,奶妈的孩子瘦且死。童养媳偷了一块糖吃要被婆婆逼得上吊。做徒弟好比是做奴隶,连夜壶也要给师傅倒,倒得不干净,一烟袋打得脑袋开花。煤矿里是五个人当中要残废一个。日本人来了,一杀是几百。大水一冲是几万。一年之中死的人要装满二十多个南京城。(说得正确些,是每年死的人数等于首都人口之二十多倍。)当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每个字出世是有三个人进棺材。 ③“中国没有废掉的东西,如果有,只是人的生命!” ④您却不可作片面的观察。一个孩子出天花,他的妈妈抱他在怀里七天七夜,毕竟因为卓绝的坚忍与慈爱,她是救了他的小命。在这无废物而有废命的社会里,这伟大的母爱是同时存在着。如果有一线的希望,她是愿意为她的小孩的生命而奋斗,甚而至于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是甘心情愿的。 ⑤这伟大的慈爱与冷酷的无情如何可以并立共存?这矛盾的社会有什么解释?他是我养的,我便爱他如同爱我,或者爱他甚于爱我自己。若不是我养的,虽死他几千万,与我何干?这个态度解释了这奇怪的矛盾。 ⑥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 1932年发表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 ▲ ▲ ▲ 18.说说本文第②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效果。(6分) ▲ ▲ ▲ ▲ 19.文章第④段阐述“伟大的母爱”有什么作用?本文作者认为何时“中国才站得起来”?(6分) ▲ ▲ ▲ ▲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在别处”,这句话出自法国诗人兰波的笔下,是这位天才诗人拿出一生的时间去为之努力争取的梦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有的时候,这样的生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所以对别处生活的向往,使我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我们感到生命的美好。这种向往,也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请以“生活在别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除诗歌外,问题自选。 高三语文周末练习二(2012.09.15)教师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荠菜/跻身 卷帙/秩序 苔藓/骀荡 亵渎/立功赎罪 B.处暑/处所   爪牙/爪子 标识/识别   尽管/尽善尽美 C.强劲/劲风 行草/行家 择席/择优 挺括/囊括四海 D.收讫/迄今 泥淖/悼念 剽窃/漂白 殚心/箪食壶浆 1.B(chǔ/chù、zhǎo/zhuǎ、zhì/shí、jǐn /jìn; A.jì/jī、zhì、tái / dài、dú/shú C.jìng、xíng / háng、zhái/zé、guā/kuò D.qì、nào / dào、piāo/piǎo、dān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笑靥/梦魇 挣扎/轧路机 讥诮/春寒料峭 B.埋怨/阴霾 阡陌/歼击机 讣告/前仆后继  C.蜷曲/诠释 单于/口头禅 渎职/连篇累牍 D.沉疴/百舸 徇私/殉道者 跻身/济济一堂 2.B(A yè/yǎn zhá/yà qiào/qiào;B mán/mái qiān/jiān fù/pū;C quán/quán chán/chán dú/dú;D kē/gě xùn/xùn jī/j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第六十五届戛纳电影节圆满落下帷幕,曾在007系列电影《皇家赌场》中饰演反派的麦德斯·米科尔森凭借在《捕猎》中完美表演当仁不让地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 B.波音公司日前宣布,他们将于2015年底前制造完成“太空出租车”,并计划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将其发射升空。听到这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大家很是震惊。 C.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物质匮乏的时代一去不返,老百姓的文化追求也水涨船高,参加高层次高品位文化活动的人数与日俱增。 D.《舌尖上的中国》作为美食类纪录片,受到一致好评。这让我们意识到要不断创新,博采众长,加强饮食文化建设,以文化特色让整个美食产业源远流长地发展下去。 2.C(水涨船高: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A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应使用“理所当然”。B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此处用错对象。D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王小光同学不仅认真学习,而且好为人师,班上的同学不管谁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只要找到他,他都乐意帮助。 B.俗话说“人无完人,瓜无滚圆”,这一次他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小问题,不足为训,看一个人应该看主流。 C.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各路救援人员迅速到位,但当地的气象情况仍是翻云覆雨,十分恶劣,所以要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D.最近,一种几乎可以抵御所有抗生素的超级病菌又出现了,所以人类在疾病的防控上一定要做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 4. D(A.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句中望文生义,感情色彩不当。B.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句中望文生义。C.翻云覆雨 :比喻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不用作本义。D.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符合句意。)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涂鸦  妩媚  深藏若虚  黄钟毁弃,瓦斧雷鸣 B.溺水  絮烦  风雨如诲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C.破晓  针贬  无以复加  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D.荧屏  商榷  喜笑颜开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5.D.﹙A.斧应为釜B.诲应为晦C.贬应为砭﹚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合并后的优酷土豆将拥有最多元化的视频内容、最成熟的视频技术平台和最强大的收入转换功能,并将给用户们带来最高质量的视频体验。 B.就菲美“肩并肩”联合军演而言,菲方大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搅动南海局势,提升双方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恐怕是美菲双方的契合点。 C.“毒胶囊”引发了公众恐慌,致使某些人不恰当地服用药物,对此有关部门应及时公开处理结果,尽快减少公众服用胶囊的顾虑和影响。 D.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正在筹备在南京建立全省首个灰霾监测站,对灰霾进行严密地监测和详细地分析,从而为灰霾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6.A(B成分残缺。“意在沛公”后加上“的意图”;C搭配不当。“减少”“顾虑和影响”搭配不当,成分赘余,删除“和影响”;D不合逻辑。“提供了”和“正在筹备”矛盾。)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一个姓李的朋友对我说:“我游历长安,住在娄先生家。娄先生,是个隐士,住在长安的市区三十多年了。他家有个小书斋,叫做‘市隐斋’。来往的官员大多都为它写过赋、传,他想请你也写一篇,希望您看在我的面子也写一篇吧。”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我说:“你知道什么是隐吗?隐,就是自闭的意思。古代的人隐于农、隐于工、隐于商、隐于医生、算命、隐于屠户、钓鱼,至于赌徒、卖粥的、看门的、酒保,无处不在,并非只有在深山之中,茅屋之下,这以后才叫做隐居。前人有大隐、小隐的区别,认为初步懂得大道的人,对自己的信仰还不是很彻底,为了不接触贪欲,使自己的心不乱,所以隐居到山林,这是小隐;能够心平气静,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到哪里都一样,言行一致,对喧嚣或寂静的环境都视而不见,所以隐居在城市的叫做大隐。以我来看,在山林隐居的人或许称得上小隐,但在朝廷市肆隐居的人,未必都能称得上大隐。自从隐居成为抬高身价的手段之后,欺骗松桂、云壑的人多了,更何况隐居在朝廷市肆的呢?如今侥幸取利的人,缩敛肩膀(形容取媚于别人的样子)来到市肆,翘着脚来控制行市,利嘴、长爪,争相买卖,和奴仆、贩夫拿着刀子血战,挂羊头,卖狗肉,嘴里说伯夷(商周时期的贤人)的话却干盗跖(春秋末期的大盗)一样的行为,说‘我是隐士’,能行吗?敢问娄先生用来隐居的方式是怎样的?”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朋友说:“卖字换吃的,只够自己用的就行了,不妨碍他的清廉;凭借诗酒在达官贵人间周旋,求得一团和气而已,不妨碍他的清高。清廉和清高,本来就是古人隐居所追求的,你怀疑什么呢?”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之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贾,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贾?’乃叹曰:‘我本逃名,今乃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河东元某记。 我说:“我明白了,我替你写篇记。就算如此,我依然有点不相信,请让我用东汉末年韩康(字伯休)的事情来作为结尾。韩伯休在都市卖药,绝不让人还价,一个女子来买药,韩康依然坚持不还价。女子大怒说:‘你难道是韩伯休啊,为什么竟然不让还价?’韩康于是叹息说:‘我本来就是为了躲避名利,今天竟然连小女子都知道了我的名字!’扔掉了草药径直走了,终身都没有回来。娄先生固然是个隐士,但是自闭的本意,恐怕和韩康不同了吧?言辞是人们用来修饰外表行动举止的,身将隐居,而求文以显耀自身,这种相抵牾的作法又是为了什么呢?我猜想官人们喜欢和他交往,是强加给他名声,并不是娄先生的本意。你回去后,试着替我问问娄先生。” 贞佑丙子(金宣宗贞佑四年)十二月某日,河东元某题写此篇。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渠欲得君作记 渠:渠道 B.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 辨:区别 C.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 害:妨碍 D.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贾 贾:价格 7.A (渠:他)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其以我故为之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B.故以朝市为大隐耳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今乃为儿女子所知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8.D“竟然”“却”(A希望/还是;B介词,把/介词,用;C用来……的方式/……的原因) 9.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生是作者的朋友,他认为娄公是一位清廉高洁、居于闹市的隐士,许多士大夫喜欢娄公并为“市隐斋”作记,李生也希望作者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 B. 本文着眼于“隐”字,表明了作者对隐士的看法和认识。所谓“隐”就是自我封闭,与世隔绝,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成为隐居之所,不一定非要躲到深山老林才算隐居。 C. 文章从隐逸的内涵说起,以古代隐士的高尚行为与今之“乾没氏”钻营牟利的卑劣行径作对照,鞭笞现实中那班追名逐利之徒。 D.文中用韩伯休的故事说明真正的隐士无需修饰,娄公的“隐”不是真隐,作者对他这类沽名钓誉的行为进行了直接的辛辣的讽刺。 9.D(“辛辣的讽刺”错误,应是委婉含蓄的批评) 10.将上面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 (4分) 凭借诗酒在那些达官贵人们中间周旋,求得一团和气而已,不妨碍他是清高的。(得分点:句子通顺、“游诸公”、“取和”、“害”) ②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 我猜想官人们喜欢和他交往,是强加给他名声,并不是娄先生的本意。 三、 古诗词鉴赏(10分) 11.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写“夜闻杜鹃”及所感,分析开篇“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的作用。(3分) (1)描写客居环境的萧条(荒寂、清冷亦可),渲染出一种荒寂、冷清、愁苦的环境气氛,(1分)奠定了全词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为后面写“啼杜宇”作铺垫。(1分)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反衬。(1分)以林莺、巢燕的无声反衬杜鹃在月夜的悲啼,(1分)以无声衬有声。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1分)为下片抒情作铺垫。(1分) (3)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推崇这是一首“借物寓言”的佳作。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3分) (3)这首诗由夜闻杜鹃的啼鸣起兴(1分),引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1分),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鉴赏一 这首词当为南宋乾道九年(1173)以后,作者在四川时所作。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推崇它是一篇“借物寓言”的佳作。 上片,以闻杜鹃起兴。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的灵魂所化,常在夜间啼鸣,啼声凄厉,能触发旅客思乡之情。词作又用“林莺巢燕”加以衬托:夜阑人静,林中的黄莺,巢里的燕子都不飞鸣了,只有杜鹃鸟还在悲鸣。从而,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和因之勾起的作者的思念乡土之情。 下片进一步写作者听到杜鹃夜啼的内心感受。“清泪”、“孤梦”之人,只身客地,被杜鹃的夜啼惊醒,不胜凄感。“又拣深枝飞去”绘声绘影,突出了“人静”、“无声”的氛围,山林的幽邃深远,更加衬映出作者只身旅居他乡的孤寂。“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进一步点明自己的处境,足见寄慨遥深:壮志未酬、抱负未展,即使身在故乡,听了杜鹃这悲切的啼声,精神上也禁受不住,何况身世苍茫,半生羁旅他乡,怎能不感慨万千、愁闷无穷呢?整篇突出了悲、愁、志,一层深入一层,格调哀怨凄婉,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鉴赏二 乾道八年(1172)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职,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据夏承焘《放翁词编年笺注》,此词就写于这段时间。杜鹃,在蜀也是常见的暮春而鸣。它又名杜宇、子规、鹈鴂,古人曾赋予它很多意义,蜀人更把它编成了一个哀凄动人的故事。(《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因此,这种鸟的啼鸣常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住在蜀地的文士关于杜鹃的吟咏当然就更多,杜甫入蜀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陆游在成都时的心情本来就不大好,再加上他“夜闻杜鹃”,自然会惊动敏感的心弦而思绪万千了。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是形容客居的萧条,读者不必拘执。在这样的寓所里,“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同时作者想象出“连江风雨”、“萧萧暗雨打窗声”。其愁绪便跃然纸上。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这时他听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先反衬一笔: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总”字传达出了那种怨责、无奈的情味。接着再泛写一笔:“但月夜、常啼杜宇。”“月夜”自然不是这个风雨之夜,月夜的鹃啼是很凄楚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何况是此时此境呢!“常啼”显出这刺激不是一天两天,这样写是为了加强此夜闻鹃的感受。 上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杜鹃本来就是一种“悲鸟”,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啼鸣,更加使人感到愁苦不堪。接着下片就写愁苦情状及内心痛楚。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孤梦”点明。客中无聊,寄之于梦,偏又被“惊残”。“催成清泪”,因啼声一声紧似一声,故曰“催”。就这样还不停息,“又拣深枝飞去”,继续它的哀鸣。“又”,表明作者对鹃夜啼的无可奈何。杜甫《子规》写道:“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客中愁闷时那能听这啼声,可是那杜鹃却似故意追着人飞!这里写的也是这种情况。鹃啼除了在总体上给人一种悲凄之感、一种心理重负之外,还由于它的象征意义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比如它在暮春啼鸣,使人觉得春天似乎是被它送走的,它的啼鸣常引起人们时序倏忽之感,如《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同时,这种鸟的鸣声好似说“不如归去”,因此又常引起人们的羁愁。所以作者在下面写道:“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故山”,故乡。“半世”,陆游至成都已是四十九岁,故说半世。这结尾的两句就把他此时闻鹃内心深层的意念揭示出来了。 在故乡听鹃当然引不起羁愁,之所以“不堪听”,就是因为打动了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而今坐客他乡更增加了一重羁愁,这里的“犹自……况”就是表示这种递进。《词林纪事》卷十一引《词统》云:“去国离乡之感,触绪纷来,读之令人於邑”(於邑,通呜咽)。解说还算切当,但是这里忽略了更重要的岁月蹉跎的感慨,这是需要加以注意的。如果联系一下作者此时的一段经历,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意念揭示得更明白些。 陆游是在他四十六岁时来夔州任通判的,途中曾作诗道:“四方男子事,不敢恨飘零”(《夜思》),情绪还是不错的。两年后到南郑的王炎幕府里赞襄军事,使他得以亲临前线,心情十分振奋。他曾身着戎装,参加过大散关的卫戍。这时他觉得王师北定中原有日,自己“英雄用武之地”的机会到了。可是好景不长,只半年多,王炎幕府被解散,自己也被调往成都,离开了如火如荼的前线生活,这当头一棒,是对作者的突如其来的打击可以想见。以后他辗转于西川各地,无路请缨,沉沦下僚,直到离蜀东归。由此看来,他的岁月蹉跎之感是融合了对功名的失意、对时局的忧念:“况半世、飘然羁旅!”从这痛切的语气里,可以体会出他对朝廷如此对待自己的严重不满。 陈廷焯比较推重这首词。《白雨斋词话》云:“放翁词,惟《鹊桥仙。夜闻杜鹃》一章,借物寓言,较他作为合乎古。”陈廷焯论词重视比兴、委曲、沉郁,这首词由闻鹃感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曲折婉转地传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在构思上、表达上是比陆游其它一些作品进究些。但这仅是论词的一个方面的标准。放翁词大抵同于苏轼、辛弃疾之作,虽有些作品如陈氏所言“粗而不精”,但还是有不少激昂感慨、敷腴俊逸者,扬此抑彼就失之偏颇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7、大巧若拙 8、不义而富且贵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好望角 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 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成腥的海浪气息。 “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 “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13.去看“好望角”,是老船夫一生的追求。请概括他人生各阶段有关这一追求的具体内容。(4分)  答:.(1)小时候在地图上初识“好望角”,想去看看;(2)解放后努力学习,希望出国;(3)后来,儿子到非洲工作,想接他出去;(4)最后他发现家门口的河岸像“好望角”。(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4.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老船夫内心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1)终于看到河岸很像好望角的狂喜;(2)为了自己的梦想而痛失亲人的悲伤;(3)在历经磨难之后人生彻悟的狂喜。(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15.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1)为人物提供了环境和背景。文中茂密的芦苇、飞翔的水鸟、清澈荡漾的河水、明净的天空、灿烂的夕阳为传奇老人提供了环境。(2)映衬出人物的心情。如“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静穆的景物渲染出老人内心的苍凉。(3)突显人物形象。“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烘托出老人历经磨难后的坚强。(4)暗示时间的推移。起初“河上无风”,“芦苇挺立”,后来起风了,芦苇沙沙地响,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故事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作用”1分,“举例分析”1分) 16.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本篇小说主题作解读,并结合文本简述理由。(6分) 答:小说主题有:(1)歌颂人的坚强、韧性之美。(2)赞颂梦想会给人抗争命运的力量。(3)有些梦想太遥远,要以豁达的心境走出人生的困境.(4)幸福就在身边,要珍惜已经拥有的事物。(主题各2分,理由各1分。理由可以结合作品内容、人物命运、人物言行等阐述)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中国的人命 陶行知 ①我在太平洋会议的许多废话中听到了一句警语。劳耳说:“中国没有废掉的东西,如果有,只是人的生命!” ②人的生命!你在中国是耗废得太多了。垃圾堆里的破布烂棉花有老太婆们去追求,路边饿得半死的孩子没有人过问。花十来个铜板坐上人力车要人家拚命跑,跑得吐血倒地,望也怕望,便换了一部车儿走了。太太生孩子,得雇一个奶妈。自己的孩子白而胖,奶妈的孩子瘦且死。童养媳偷了一块糖吃要被婆婆逼得上吊。做徒弟好比是做奴隶,连夜壶也要给师傅倒,倒得不干净,一烟袋打得脑袋开花。煤矿里是五个人当中要残废一个。日本人来了,一杀是几百。大水一冲是几万。一年之中死的人要装满二十多个南京城。(说得正确些,是每年死的人数等于首都人口之二十多倍。)当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每个字出世是有三个人进棺材。 ③“中国没有废掉的东西,如果有,只是人的生命!” ④您却不可作片面的观察。一个孩子出天花,他的妈妈抱他在怀里七天七夜,毕竟因为卓绝的坚忍与慈爱,她是救了他的小命。在这无废物而有废命的社会里,这伟大的母爱是同时存在着。如果有一线的希望,她是愿意为她的小孩的生命而奋斗,甚而至于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是甘心情愿的。 ⑤这伟大的慈爱与冷酷的无情如何可以并立共存?这矛盾的社会有什么解释?他是我养的,我便爱他如同爱我,或者爱他甚于爱我自己。若不是我养的,虽死他几千万,与我何干?这个态度解释了这奇怪的矛盾。 ⑥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 1932年发表 (选自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陶行知文集》)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17.首先,由太平洋会议的一句警语引出论题;(1分)其次,指出中国耗费生命的事实;(1分)接着,揭示出浪费生命现象的思想根源;(1分)最后,从正面指明了出路。(1分)(若答案中缺失了体现“论述思路”的关联性词语,即便概括出相关内容,在正常赋分基础上,扣1分) 18.说说本文第②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效果?(6分) 18.(1)举例论证(例证法),对比论证,列举数字;(2)充分指出中国耗费生命的事实;(3)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令人警醒,增强了说服力。(6分,每点2分) 19.(1)文章第④段阐述“伟大的母爱”有什么作用?(2)本文作者认为何时“中国才站得起来”?(8分) 19.(1)①反衬对别人生命的冷酷无情,(2分)②具体形象地揭示出耗费生命的思想根源——极端的私有观念。(2分)①变革社会制度,消除社会黑暗;(2分)②人们的思想转变,即把人的价值看得高于一切。(2分) 七、作文(70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