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二十六) [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瞋(chēn)目      纤(qiān)维 鱼鳍(qí) 既往不咎(jiù) B.提供(gōng) 肄(sì)业 拾掇(duō) 游目骋(chěng)怀 C.间(jiàn)隔 愀(qiǎo)然 遒(qiú)劲 风尘仆(pū)仆 D.蟊(máo)贼 岑(cén)寂 执拗(niù) 长歌当(dàng)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博弈  震撼  形将就木  临近年底 B.炫富  怄气  自顾不暇  树木葱笼 C.发轫  磕绊  气势汹汹  不尽人情 D.陷阱  倾轧  弱不禁风  克敌制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内贾德跑到拉丁美洲访问,跟委内瑞拉的查韦斯称兄道弟,叫板美国,又到古巴跟卡斯特罗密谈多时,如此纵横捭阖,也算是一道风景。 B.鲧治水一生,最终徒劳无功,触犯天条;而他的儿子大禹却疏浚百川,名垂青史。面对肆虐的洪水,一堵一疏,一截一导,异曲同工。 C.这几个人面对菩萨一一行礼,口中还振振有词地念叨着:“菩萨饶恕我们吧。”随即拿出钢锯,一个多小时后,十八尊罗汉的头全被锯下。 D.如今汽车厂商做产品研发,都要考虑将新车设计得八面玲珑:既要外形美观,又要内饰精致;不仅动力强劲,而且驾乘舒适。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驻苏丹维和官兵纷纷表示要拿出实际行动捍卫同胞利益,他们提出“同胞一天不安全,官兵一天不上岗”并拒绝执行维和任务。 B.以前,我们往往以孩子掌握汉字的数量取代其掌握的质量,结果虽然孩子对某些字能够读写,但却难以灵活应用,有时候甚至陷入“死记硬背”的怪圈,而一些考试,更是在生僻字的考查上乐此不疲。 C.根据中国关于首次购买普通住房有关契税政策,对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其中一人或多人已有购房记录的,该套房的共同购买人均不适用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 D.据白方礼小学白西骞校长介绍,昨晚央视舞台上白方礼小学30名孩子推着老人生前骑的三轮车,目前正在北京巡展,巡展后将被纪念室收藏。 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美国干涉主义的内涵从地区干涉到全球干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发生重大变化,________,这不由使人提高警惕。去年以来,随着“阿拉伯之春”的泛起,美国深为西亚北非一些国家的政局动荡所困扰。________,________。如何应对,颇使美国为难。由此,“新干涉主义”甚嚣尘上。________。________。对于沙特,美国极为关注,确保突尼斯的“茉莉花香”不会飘入利雅得。对于埃及这一美国长期盟友,美国积极两面下注,无论穆巴拉克是否执政,美国都希冀埃及政府对美国和以色列的政策不会改变。 ①其中一些是美国的长期友邦,而另一些则是美国的眼中钉 ②具体而言,美国针对不同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国别政策 ③从保障地缘利益到声称保护人道 ④武力干涉几乎成为家常便饭 ⑤所谓“新干涉主义”是指时代变化赋予“干涉主义”新的形式和内涵 ⑥受到冲击的所谓集权国家 A.⑥④①②③⑤ B.③④⑥①⑤② C.⑤④⑥②①③ D.④⑥③②①⑤ 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 6.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任选其中4道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故哂之。(《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3)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红酥手,黄滕酒,____________。东风恶,欢情薄,____________,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故乡的沉沦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取材于耿立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中国的许多乡村建起了成片的高楼,破坏了原有的田园风光,作者对此深感忧虑。 B.作者有意曲解成语“背井离乡”的含义,是强调故乡在游子心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C.作者回忆童年在故乡背诵课文时常常仰望星空,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 D.研究生通过造假的方式欺骗台湾老兵,虽然是好意,但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 E.本文的语言饱含深情,深切的回忆中交织着对农村现实的深刻思考,富有批判精神。 8.第二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本文,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1)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结合本文,并联系实际或其他文学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不少于200字)(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项训练(二十六) 1.D [解析] A.纤(xiān);B.肄(yì);C.仆(pú)。 2.D [解析] A.行将就木。B.树木葱茏。C.不近人情。 3.A [解析] A.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B.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奏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C.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充分,说个不休。D.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事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 4.C [解析] A.成分残缺,在“并”前加“的口号”;B.语序不当或偷换主语,把“虽然”移到“孩子”后;D.暗换主语,“着”改为“的”。 5.B [解析] 从与第一句句式一致的角度上看③应紧随其后,而②后则应一一列举对各国的不同政策,所以放在最后比较合适。 6.(1)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2)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3)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4)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5)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6)满城春色宫墙柳 一怀愁绪 7.CD [解析] C项,“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曲解文意;D项,“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与文意不符。 8. [答案] 这里运用了拟人、排比的手法,(1分)揭示了农村庄稼被毁、树木被砍伐、田园风光被破坏的现象,(1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悲愤之情。(1分)形象生动,层层推进,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1分) [解析] 首先是准确把握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此处实际上即为修辞手法),其次要熟知每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再将该修辞手法的作用与本句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加以分析解说。当然,绝不能忽略的是作者的情感特点;另外,注意答题思路清晰,表达流畅。 9.[答案] (1)故乡的土承载着老兵对故乡深刻的记忆、深切的怀念(1分)和与亲人的真挚情感,(1分)所以是无可替代的。这句话表达了老兵与故土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或:故乡的土是他心灵的归宿)。(1分) (2)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1分)突出了对中国广大农村(1分)的田园风貌(或:乡土特色)正在被毁坏(1分)的悲愤之情,(1分)引人深思。 [解析] (1)本题的解答要在上段和本段的内容中提炼。故乡的土包含着老兵对生身之地的全部记忆与眷恋,具有独特性与唯一性。由此得出故乡的土对当事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答作用,无外乎内容与形式两大块。从内容上来说,作者要表现的是中国农村的乡土气息正在消失,田园风貌正在被破坏,所以以“故乡的沉沦”为题,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故乡在沉沦消失;作者通过故乡的沉沦表现出对现实中国农村田园遭毁的不满,这就体现了为文的意图(主旨)所在。从形式上说,这个标题是全文的线索,联系起文章所有材料,共同表现作者的情感。 10.[答案] 示例:人不能没有灵魂,灵魂是一个人生存的动力与精神支柱。(2分)正如文中的老兵,故乡便是他的灵魂,故乡的土便是他精神的支撑,失去了,便失去了灵魂与动力,便失去了魂魄,无所寄托。(2分)我认同作者观点。(1分)人要有灵魂才有生存的勇气、动力与意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戊戌六君子便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国家便是他们的灵魂,当国家沦落,他们无力改变时,他们已无惧生死;国家是他们的灵魂,国家沦落,灵魂已逝,他们也不愿意苟活。因此,人不能没有灵魂,有灵魂才有生存与向前的信念。(5分) [解析] 首先要准确把握这句话的意思,这是延伸题的根,只有根站得稳,树才能长得高。“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在本文中指的是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支柱(或“心灵的归宿”等),为什么这样理解,需要结合文本解说;然后再联系实际和其他文学作品谈自己的认识,这就属于延伸,需要联想合理,看法明确,分析透彻。当然,200字文段的语言表达不可忽略,要清晰明确。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