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三十) [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炽热 滞纳金 炙手可热 博闻强识 B.熨帖 郁金香 每况愈下 鹬蚌相争 C.媲美 庇护权 大有裨益 刚愎自用 D.浣衣 盥洗室 风云变幻 焕然一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山冈 黄粱梦 绵里藏针 前程似锦 B.腼怀 爆冷门 提纲挈领 金榜题名 C.按钮 调嗓子 明察暗访 不谙世事 D.憔悴 挖墙脚 唇枪舌箭 口蜜腹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精心研究,可谓沙里淘金,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B.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张教官对同事感叹道:“刚入狱的小刘其实心地非常善良,为人处世非常仗义,真是孺子可教。” C.初春的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畅谈着自己的理想……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D.名人故居纳入文物保护序列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本身和名人影响等因素,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制定名人故居保护办法,合理确定名人故居标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在NBA赛场上表现出色,林书豪,这个曾对中国球迷而言还相当陌生的名字,现在已几乎成为和姚明一样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篮球明星。 B.2011年度国内字“控”,承接2010年度国内字“涨”而来,有涨就有控,有涨就需控,一个“控”字反映了老百姓的期盼和政府的努力。 C.城市承载的历史是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作为历史精神的延伸与继承,城市精神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人为地与历史割裂。 D.我们虽然无法阻止地震、海啸、火灾、各种事故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但是却可以通过立法这种形式,避免未成年人遭受可以避免的伤害。 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有些书可供一________,有些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是应当________消化的。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一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多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去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________地读。 A.读 咀嚼 用心    B.尝 品味 悉心 C.尝 咀嚼 用心 D.读 品味 悉心 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 6.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任选其中4道题) (1)公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情。”(《左传·曹刿论战》)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3)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诚既勇兮又以武,__________________。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国殇》) (5)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6)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电 影 ①钱,钱,都是钱把乡情扯薄了。何山老爹喝着闷酒,愤愤地想。 ②儿子何旺下晌勾来个放电影的,破天荒愣把银幕挂在自家院中,涎着脸子拿村子的喇叭喊:“村民们,今晚请到何旺院里看最新香港武打片儿《猎狐》,大人三块,小孩一块。”这声音像一股冷风,吹寒了靠山屯村民的心。村民们那鄙薄的目光,让何山老爹不寒而栗。 ③“你给我拔啦,甭遭人恨!”何山老爹指着银幕声嘶力竭地喊,脑瓜门儿上青筋蹦起老高。 ④“咋遭人恨,眼下搞市场经济,租片儿雇人放映,收费理所应当,俺这是开辟山村文化市场!”儿子噎得老子直翻白眼儿。 ⑤为挡住院外的视线,何旺在院里拜了四方,银幕从东墙挪到西墙,那儿有棵老槐树好做遮挡。放映前,为招引观众,何旺爬上院外东头的一棵老榆树,把一只硕大的音箱卡在了树杈上。 ⑥老槐树的枝子把一勾新月挑出云彩缝。何山老爹醉意朦胧地走出堂屋。院中仅有的七八个村童仰着小脑瓜看电影。老爹很凄凉,为了何旺的刻薄,他无颜见村中父老,披了件黑衣趁夜色走上街。 ⑦村街上极冷清,眼下村领导都在抓经济,很难顾得上给乡亲们放场电影了。村民们万人空巷挤在街筒子看电影的情形早已风儿一样在老爹记忆中飘散。老爹惆怅地望着失落的乡村。 ⑧蓦然,老爹惊讶地抬头环视四周,四孔板垛、小拱桥、东河堤、西边小学屋顶埋伏着无数观影的乡亲。在老头看来,村民的目光恰似万箭穿心般地俯射向何宅。最让何山老爹刺痛心肺的是十几棵小树上,猴一般落着十几个村娃。他的心头一颤,不能让何家子孙把村娃逼得上树,这更坏了何家祖传的厚道! ⑨“娃儿,下吧,院里去看。” ⑩“俺不,你家何旺把门儿,俺没钱,不栽他手里!” ?“爷给你一块不就进去啦?” ?于是,一个黑影便猴似的下来,奔向何家。两个、三个……七个、八个……何山老爹换了二十块零钱,口干舌燥,醉醺醺地把“猴”们一个一个地劝下树来,奔向何宅。 ?最后,何山老爹发现东头那棵老榆树上还有个黑影儿,他便一步三摇地朝榆树扑过去。他醉得很深。 ?“娃儿,下吧,下吧,院里去瞅。” ?树上无声。 ?“爷给你一块不就进去啦。” ?树上仍无声。何山老爹想,这准是村上的哑娃。 ?“不下,爷就摇啦!” ?树上的黑影团缩在树冠里,固执地不肯动弹。何山老爹醉得很深,他想把哑娃吓下树来,就摇了树,不下,还摇……忽然,一只硕大的音箱从树杈上落下,重重地砸在何山老爹的头上…… ?弥留之际,何山老爹断断续续地说:“哑娃摔了没,电影,让他进院瞅……电影……” 7.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作品开头写人物“喝着闷酒”,后文又不断强化他的“醉意”。酒,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B.第⑤段中的“音箱”,为情节发展到高潮部分作了铺垫,它使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C.作品通过村娃与老爹的对话,塑造了一群猴一般狡猾顽劣的孩子形象,自然有趣且生动传神。 D.“老槐树的枝子把一勾新月挑出云彩缝”一句,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交代了时间的推移。 E.小说通过传统的乡村民风对现代电影的抵触,说明文化艺术产品走进农村还需要一个接受过程。 8.阅读第⑦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根据文意,说说在何山老爹眼中,乡村缘何“失落”。(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一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何山老爹这一人物形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改革的背景下,该村不同的人对“电影”有着不同的表现。请分别概括村干部、何旺、村民的表现,并针对其中某一类人的表现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项训练(三十) 1.B [解析] B项,都读yù;A项,chì/zhì/zhì/zhì;C项,pì/bì/bì/bì;D项,huàn/guàn/huàn/huàn。 2.A [解析] B项,腼怀—缅怀,C项,调嗓子—吊嗓子,D项,唇枪舌箭—唇枪舌剑。 3.A [解析] A.沙里淘金:从沙子里淘出黄金,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B.孺子可教: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不能用于对服刑人员的改造。C.春意阑珊: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尽、将衰。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与“初春”矛盾。D.当务之急是指当前急切应做的事,与前面的“眼下”重复。 4.B [解析] A.搭配不当,“名字”不能与后面的“明星”搭配;C.语序不当,先“继承”后“延伸”;D.不合逻辑,“地震、海啸、火灾、各种事故”不能并列。 5.C [解析] 从第二句话中的“吞下”,可以看出前两句采取了形象的说法,所以第一空用“尝”;第二空用“咀嚼”更形象;“用心”强调的是专心,而“悉心”则强调尽心;故第三空填“用心”才恰当。 6.(1)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2)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3)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 (4)终刚强兮不可凌 子魂魄兮为鬼雄 (5)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6)镜中衰鬓已先斑 千载谁堪伯仲间 7.CE [解析] C项,“猴一般狡猾顽劣”定位不正确,文中的村娃是何山老爹疼爱的对象,而非作者讽刺、批评的对象;E项,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村民抵触、不接受的不是电影,而是金钱把乡情扯薄了。 8.[答案] (1)①乡村文化精神生活的匮乏;②群聚观影记忆的飘散;③搞市场经济,钱把乡情扯薄了;④为了赚钱不怕遭人恨,以何旺为代表的新一代的变化令老人感到凄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一点1分) (2)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补充说明眼下村民看不上电影的原因;开启下文,“望着”这一动作为下文写何山老爹“环视四周”发现人们埋伏观影进而“资助”孩子们引线。(“承上启下”1分,“上下”承启的内容,各1分) [解析] 题目给定了阅读区间,即第⑦段。(1)作者说乡村是“失落的乡村”,是因为领导抓经济,忽略了乡村文化的发展;村民聚集看电影的情形不再出现。但乡村的失落不只在第⑦段表现,整篇文章中都有。文章开头就有“钱,钱,都是钱把乡情扯薄了。何山老爹喝着闷酒,愤愤地想”,这正是乡村风情消散的原因,是失落的根子所在;而这一切又以何旺为代表。儿子的行为让老爹心中多了一份无奈与凄凉。(2)第⑦段位于接近作品的中间部分,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9.[答案] ①面对村中父老,要面子;②看重乡情,胜于金钱;③尽力助人,维护着祖传的厚道;④疼爱孩子,慈祥善良;⑤关心村人文化生活,有悲悯之心。(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3点,即给6分) [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是阅读小说的重要内容,只要找出文与人物相关的内容,尤其是看人物在小说中的言行举止(察其色听其言观其行)就可归纳出其形象特点。 10.[答案] 示例:人物表现:村干部因抓经济而忽视了为村民放电影;何旺利用改革的机遇,以电影盈利;村民们渴望看电影,但却因经济的窘迫而对何旺产生怨意。看法:我认为,何旺的做法有可取之处亦有不稳妥之处。身为年轻一代,他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通过电影盈利,符合发展的大潮流,在今天也应提倡。但其因为金钱而不顾村民甚至老爹的感受,盲目在生产力低下的乡村搞收费电影,一来扯薄了人情,二来也没有多少盈利空间。故在今日,要谋发展更要重人情,一如国家发展经济也要重民生。何旺的做法有一定反思意义。(文内3分,三个要点各1分;延伸,个人观点明确、分析充分5分;语言表达2分) [解析] 题干中“在改革的背景下,该村不同的人对‘电影’有着不同的表现”是这200字要谈论的话题;“村干部、何旺、村民的表现”是必须延伸的根本点,即阅读理解的内容;“针对其中某一类人的表现谈谈你的看法”是真正的延伸,看法和观点的明确与阐释是得分的关键。根据文意,人物表现可概括为:村领导都在抓经济,很难顾得上给乡亲们放场电影了;年轻人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开辟山村文化市场;村民渴望看电影,却鄙薄何旺的收费行为。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