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文言文阅读[中*国教*育出*版网] 1.对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④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⑤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⑧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⑨履至尊而制六合  ⑩而母立于兹 A.①⑩/②④/③⑤/⑥/⑦/⑧⑨ B.①⑩/②④/③⑤/⑦/⑥⑧⑨ C.①⑩/②④⑧/③⑤/⑦/⑥⑨ D.①⑩/②④/③⑤⑦/⑥/⑧⑨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大王来何操[中教网]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C.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D.徐公何能及君也 何以战 【试题出处】2012-2013广州一中模拟 【解析】选C。C项均为代词,什么原因。A项,动词,盘问;代词,什么原因。B项,代词,什么;副词,多么。D项,副词,怎么;代词,什么。 【考点定位】文言文阅读 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 A.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将军迎曹,欲安所归乎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儿寒乎?欲食乎  技盖至此乎 4.对下列句子中“乎”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中教网]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5.对下列句子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良乃入,具告沛公    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④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⑧家祭无忘告乃翁 A.①和②意义、用法都相同 B.③和④意义、用法都不同 C.⑤和⑦意义、用法都相同 D.⑥和⑧意义、用法都相同 6.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zzstep.com] C.汝其勿悲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D.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7.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示赵弱且怯也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B.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若属皆且为所虏 D.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试题出处】2012-2013徐州一中模拟 【解析】选A。A项,为连词,表并列,又。B项,副词,暂且,姑且;副词,将。C项,连词,表让步,尚且,还;副词,将。D项,连词,表并列,又;副词,将。 【考点定位】文言文阅读 8.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中*国教*育出*版网]  汤之问棘也是已 C.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9.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若毒之乎?……更若役,复若赋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10.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C.某所,而母立于兹[中.教.网z.z.s.tep]  若属且皆为所虏 D.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1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试题出处】2012-2013大连一中模拟 【解析】选A。表凭借,用来……的;其余表原因,……的原因。 【考点定位】文言文阅读 1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之二虫又何知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中教网] 1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公为我献之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我为鱼肉,何辞为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14.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且焉置土石  万钟于我何加焉 C.犹且从师而问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或师焉,或不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15.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而吾以捕蛇独存 [中国教育出版网zzstep.com]  不赂者以赂者丧 B.皆以美于徐公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樊哙侧其盾以撞 D.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6.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B.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D.则与一生彘肩  无乃尔是过与 17.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中国教育出版网zzstep.com]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非死则徙尔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试题出处】2012-2013岳阳一中模拟 【解析】选C。C项前者为连词,表转折,却;后者为副词,表判断。A项均为连词,表承接;B项均为连词,表假设; D项均为连词,表选择。 【考点定位】文言文阅读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B.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客有吹洞箫者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19.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变法者因时而化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中教网] B.因利乘便  于今无会因 C.蒙故业,因遗策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 D.不如因而厚遇之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0.下列句中“因”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昔人有因噎而废食者 C.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D.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试题出处】2012-2013青岛一中模拟 【解析】选D。A项通过,经由;B项因为;C项因此,所以;D项 介词,根据,与例句相同。 【考点定位】文言文阅读 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选自《左传》) 【注】 ①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②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下文的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中教网]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不知木兰是女郎 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④是吾师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解析】选D。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项为“比”;C项为“与”“同”。 【考点定位】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 2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袄(  )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  ) A.遂 而 则      B.乃 而 故 C.乃 以 则 D.遂 以 故 【试题出处】2012-2013石家庄一中模拟[z|zs|tep.com] 【解析】选B。乃:竟然;而:连接相承关系;故:所以。 【考点定位】文言文阅读 (2)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惟其言而莫之违 ②援琴撞之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④左右请除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D。都是代词,其中“莫之违”是宾语前置句,“莫违之”。句③是助词“的”。 【考点定位】文言文阅读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莫”字意义不相同。 B.“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 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相同。 D.“以为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意思相同。 参考译文: 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叹息道:“没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乐,因为他的话没有谁敢违抗。”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分开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问:“太师撞谁呢?”师旷答道:“刚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说:“是我说的。”师旷说:“啊!这不是统治人的人应说的话。”周围的人请求杀了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借鉴。” 2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z&zs&tep.com] A. B. C. D. 参考译文: 齐国人进攻燕国,战胜了它。齐宣王问孟子道:“有的人叫我不要占取它,有人叫我占取它。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只五十天便攻下了它,如果不是天意,人力无法取得这样的成就。若不占取它,必定会遭到天降灾祸。我占取了它,怎么样啊?” 孟子回答说:“如果占取它,燕国的民众高兴,就占取它,古代的周武王便是这做的。要是占取它,燕国的民众不高兴,就不可占取它,古代的周文王便是这样做的。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们用筐装着饮食、壶盛着饮水来迎接您大王的军队,难道还有别的用意吗?不过是想避免再过那种水深火热的生活啊。如果燕国被占取后,老百姓蒙受的灾难更加深重,那他们也会转而去欢迎他人了。” 2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也,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尝与其父奢言兵事      B.括母问奢其故 C.其母上书言于王曰 D.分断其军为二 【试题出处】2012-2013信阳一中模拟 【解析】选B。B项“其”是代词“其中的”。其余三项均为代词“他的”。 【考点定位】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 赵括从年少时就学习兵法,同人家谈论军事,自以为天下的人都赶不上他。有一次同他父亲赵奢讨论起来,他父亲都驳不倒他,然而他父亲并不认为好。他母亲就问赵奢其中的缘故,赵奢说:“用兵是危险的事情,他看得太容易了。赵国将来不用他作大将倒也罢了,如果用他作大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是他。”等到赵括要统兵出发了,他的母亲就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作大将。” 赵括随即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些事,出动奇兵,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括的军队一切为二,(于是)赵军军心离散。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了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2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考案①楚狱②。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是时显宗③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④,无敢以情恕者。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⑤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乃召朗入,问曰:“建等既如是,忠、平何故引入?”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帝曰:“既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耶?”朗对曰:“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帝怒骂曰:“主持两端,促提下。”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小臣不敢欺,欲助国耳。”帝问曰:“谁与共为章?”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故⑥,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⑦不如入之,可无后责。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又公卿朝会,陛下问及得失,皆长跪言,旧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忤陛下者。臣今所陈,诚死无悔。”帝意解,诏遣朗出。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 (节选自《后汉书·寒朗传》,有改动)[中。教。网z。z。s。tep] 【注】 ①考案:审处。②楚狱: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刘英为楚王。汉明帝刘庄在位时,楚王因谋逆被废自杀。因这一案件受牵连而被处罚的人“以千数”。③显宗:汉明帝刘庄。④陷入:定罪判刑。⑤物色:指形貌、模样。⑥大故:大事。⑦出之:古代称“有罪不判,重罪轻判”为出罪,称“无罪判刑,轻罪重判”为入罪。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参考译文 : 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永平年间,寒朗以谒者身份代理侍御史,与太尉、司徒、司空属官共同审理楚王谋反案。颜忠、王平等的供词牵连到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刘建等人的供词说没有与颜忠、王平见过面。当时显宗大怒,官吏害怕,凡有牵连的人,一律陷入案中,没有人敢按照实情宽大处理。寒朗同情他们的冤屈,试用刘建等人的形貌单独审问颜忠、王平,而两人错愕竟认不出来。寒朗知道其中有诈,于是上书说刘建等没有谋反,纯粹是颜忠、王平二人诬陷,并怀疑天下无辜受牵连的人大多如此。显宗就召寒朗进宫,问道:“刘建等如果没有罪,颜忠、王平等人为什么要牵连他们?”寒朗答道:“颜忠、王平自知所犯的是大逆不道之罪,所以想牵连很多的人,希望表明自己无罪。”显宗道:“既然是这样,四位大臣没有犯罪,为什么不早些上奏,案子审理完了,还(把他们)长久地关押到现在呢?”寒朗答道:“我虽考查他们没有事,但是担心国内还有别人揭发他们的谋反之罪,所以不敢及时报上来。”显宗发怒骂道:“竟这样模棱两可,快拿下去!”左右的侍卫正要将寒朗拉下去,寒朗说:“希望说完这句话后再被处死。小臣不敢欺君,只是想帮助国家罢了。”显宗问道:“谁和你一起写的奏章?”寒朗回答道:“臣自知必遭灭族,不敢多连累别人,只诚恳地希望陛下醒悟罢了。我看到调查案件的人,都说奸恶大事,臣子都应该痛恨,拷问无罪放出不如按供词抓捕进去,可以不承担责任。因此拷问一个连累十个,拷问十个连累百个。又公卿朝会时,陛下问及得失,都是长跪在地下说,旧制叛逆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才只办本人的罪,这是天下最大的幸运。等回到家里,口里尽管不说,却仰头叹息,没有哪个不知道下狱者大多冤枉,但没有敢忤逆陛下的人。我现在把要说的说了出来,的确是死而无悔。”显宗怒意消解,下诏叫寒朗出去。两天后,显宗亲自到洛阳狱中审录囚徒,释放出一千多人。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