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四方异声 1.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    。”2001年颁布的《      》,更进一步把      确定为国家的通用语言。 2.国家推广普通话的目的并不是要人为地   ,主要是为了消除   ,以利社会交际。 3.从便于交流的角度看,我们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的目的是找出的     对应规律,有效地      。 4.二十世纪50年代初制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    , , 。这个方针是正确的,今后仍然适用。 【答案】1. 普通话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普通话 2. 消灭方言  方言隔阂 3. 方言与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 4. 大力提倡 重点推行 逐步普及 二.选择题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 ) A、互相排斥 B、互相依存,方言从属于汉民族共同语 C、方言是从民族共同语中分化出来的 D、各自独立 2、对普通话而言,汉语方言是一种( ) A、地域分支 B、并立的独立语言 C、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D、对立的独立语言 3、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突出表现在( )方面。 A、语音 B、词汇 C语法 D、词汇和语法 4、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七大方言中( )与普通话距离最大。 A、吴方言 B、闽、粤方言 C、湘、赣方言 D、客家方言 5.下面对方言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语言是汉语,现代汉语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七大方言。 B.不同地域的方言难以听懂,有的是同样的词语而读音不同,有的是同样的意思用了和普通话完全不同的方言词,有的是语法结构有差异。 C.现代汉语的各种方言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如普通话里没有入声,而在粤、闽等方言里却保留着大量的入声字,这对于我们研究古汉语的语音和古代诗歌的平仄很有帮助。 D.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北京方言并不是普通话,在北京地区仍然要学习推广普通话。 【答案】1、B 2、A 3、A 4、B 5 A(中国的语言是以汉语为主,还有其他民族的语言) 三、判断题 1、北方方言区指长江以北的汉民族居住地区。( ) 2、粤方言等于广东话。( ) 3、民族共同语既然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就应该排斥其他方言中的成分。( ) 4、推广普通话意味着人为地消灭方言。( ) 5、普通话语音规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因此北京话中的语音成分都是标准音。( ) 6、普通话词 汇规范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但并不排除其他方言中有用的词汇进入普通话。( ) 7、普通话的语法规范是指典范的白话文作品中的所有用例。( ) 8、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 ) 【答案】1、× 2、× 3、× 4、× 5、× 6、√ 7、× 8、√ 四.选出符合普通话说法的句子(注意:下列每组说法各表达同一意思)。 (1)A.我追他不上。 B.我追不上他。( ) (2)A. 崭新。 B. 崭崭新。( ) (3)A.我说他不过。 B.我说不过他。( ) (4)A. 你这个人很上相。 B. 你这个人很上照。( ) (5)A.我教两年级语文。 B.我教二年级语文。( ) 【答案】(1)B (2)A (3)B (4)A (5)B 五.简述题 1.各地方言都存在着和普通话用词相同、意义也相同而读音不同的词。如“树”读成“xù”,“山”读成“sān”。请你找出10个本地方言与普通话读音不同的词语,并查一下普通话的正确读音。 【答案】(略) 2.各地的方言都存在着和普通话用词不同而意义相同的词。如“玉米”,有的地方分别叫“棒米、包米、包谷”。请你找出10个本地方言的词语。 【答案】(略) 3.美国方言学会曾于2000年1月举行过一次有趣的“世纪之字”评选活动。获得提名的“世纪之字”有“自由”、“正义”、“科学”、“政府”、“自然”、“ OK”、“书”、“她”……而进入决赛的只有“科学”和“她”。你认为最后获胜的是哪一个字?请谈谈理由和这个字的来源。 【答案】(供参考)决赛的实际结果是“她”以35对27的选票战胜了“科学”,从而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她”曾经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字眼,在12世纪之前的英文字典里还没有“她”字,古代汉语字典里也是没有“她”字的,古代的诗词、歌赋、小说中的第三人称代词男女不分,一律写成“他”。“她”进入汉语字典才不过百年的历史,是五四时期刘半农首创的。   “她”字被推选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似乎意味着女人将在21世纪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方式将不再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体力,而更多地表现为策划、推广、沟通、联络、互动、服务、协调……而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灵活、韧性、关爱、注意力以及第六感觉等优势,决定了将在21世纪大显身手。 【同步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 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 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解析】本题考查对异形同音汉字的字音辨识。正确选项是B,加点的字读音都是lì,“莅临”的“莅”容易误读为wèi。而其余3组都包含1个与其它加点字的读音不同的字:如A组中的盥(guàn)洗不读作huàn;C组中的雄关险隘(ài)不读作yì;D组中的谄(chǎn)媚阿谀不读作xiàn。 【答案】B 2.下列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执著 结束 妊娠 言简意赅 A.zhuó shù shēn gāi B.zhù shù chén hái C.zhù sù shēn hái D.zhuó sù chén gāi 【解析】本题考查对容易读错的字的读音的识记,正确的一组是A项。“著”是多音字,在“执著”中读zhuó,也写作“执着”,对这类异形同音同义字学生也应该掌握;“束”容易习惯性误读为sù,考查的是对声母“sh”“s”的辨识;“娠”是形声字,容易读半边为chén;“赅”也是形声字,容易受“孩”的声旁影响,而误读成hái。这种形式的考题,过去是给出16个汉字,而这道题只有4个汉字,而且给出的读音都是在声母和韵母上有所不同,不辨识声调也可以选出正确选项,难度稍低些。 【答案】A 3.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恢宏 回书 悔悟 教诲 B.黜免 储藏 雏形 初期 C.芟除 删除 闪烁 善处 D.宿怨 夙愿 溯源 素愿 【解析】都读sù,A项 hui,分别是一、二、三、四声;B项chu,分别是四、三、二、一声;C项shan,分别为一、一、三、四声 【答案】D 4.下列书写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欠收??? 源远流长?? 拇指?? 振聋发聩 ?? B.嬉闹??? 跃跃欲试?? 影牒?? 祛病强身 ?? C.缉私??? 秀外慧中?? 纪实?? 旁征博引 ?? D.翔实??? 以儆效尤?? 座落?? 貌各神离 【解析】A项,欠—歉;渊—源;B项,牒—碟;D项,座—坐,和—合。 【答案】C 5.下列各组词语全是方言词的一项是 ( ) A.碍难 差池 哄弄 噱头       B.分布 巴望 多咱 卖呆  C.摆划 整理 道眼 巴结       D.船户 打脚 喜欢 敢是 【解析】不是方言词的词语有:C项,整理; B项,分布; D项,喜欢。 【答案】A 6.下列带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 颓唐(精神不振作) ?? B、摩挲(用手轻轻地摸了又摸) 赫然(很鲜明) ?? C、不能自已(自己) 精神抖擞(振作) ?? D、恣情悲痛(放纵感情) 虐待(残暴地对待) 【解析】C项,已:停止,引申为控制。 【答案】C 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1)简析第三联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答:                                                                            【解析】能简析出修辞手法是比喻;作用表现清澈。 【答案】运用比喻,把清溪比作“明镜”,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写出行人和群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清溪的清澈。 (2)试简析本诗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答:                                                                                                                   【解析】能答出以下要点:突出环境之“清”;突出环境之“静寂”;营造一个“静寂凄清”的环境气氛;反映游子“悲凉孤独的心情”。 【答案】本诗先用第二、三联,对清溪的江水进行描写,突出了一个“清”字。然后,在第四联中,又用傍晚时的猿啼声,突出了环境的静寂,从而营造了一个静寂凄清的环境气氛,这样的环境气氛,正反映“游子”那悲凉孤独的心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韩愈与古文运动 汉朝的时候,官府文告力求“典雅”,以致地方官吏也不能读懂。六朝以骈文为正宗,这几百年间的上行下效,使得先秦诸子和司马迁的还以口语的自然气势为基础的散文一脉,几乎断绝。六朝的杰出诗人们虽然曾经反对当时绮靡的诗体,然而并没有大张旗鼓。初唐四杰也是反对六朝的“宫体诗”的,然而也没有发起一个恢复先秦诸子至司马迁的散文传统运动。直到安史之乱后,才有韩愈起来大声疾呼,发起所谓“古文”运动。此所谓“古文”,就是先秦诸子到司马迁的散文传统。韩愈的“古文”运动的文体改革的观念,和他的“抵排异端,攘斥佛老”的“尊儒”思想是相为表里的,也可以说是前者服从于后者,所以韩愈自己说:“愈之所以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这种思想上的局限性,使得韩愈的文体改革运动仅仅以模仿先秦诸子的散文为目标,而不能像先秦诸子和司马迁那样以接近人民口语为目标来创造新的散文。史家称韩愈的运动为“古文”运动,实在倒是很确当的。 话虽这么说,我们仍然不能把韩愈的功绩估计得太低。在韩愈之前,隋朝、初唐、盛唐时期,都有过“古文”的名家,可是他们没有像韩愈那样有意识地发起一个运动,因此,“文起八代之衰”的赞词也就不能不落在韩愈身上了。 我们还应当说,“古文”运动是作为反对形式主义的倾向而出现的。安史之乱后,反现实主义的文学又渐渐抬头。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就是针对这种颓风而发的,并且力图重振汉魏“乐府”。但是,白居易和他的朋友们的努力,到第九世纪四十年代,也就有后继无人的危险。正当这时候,韩愈的“古文”运动却并未跟着韩愈、柳宗元的去世而消歇,而是渐渐地确立和稳固起来,它扭转了三百年来“文”“笔”的成见,把散文重新送进艺术之宫。于是“古文运动”以及“古文”,在宋朝为欧阳修等所扩大而赢得普遍的承认。到了明朝,“前七子”又拿来反对当时的“台阁体”——形式主义的宫廷文学。从韩愈到李梦阳,“古文”运动都是有着反对阿谀粉饰、纤巧侬丽或雍容平易的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文学的积极意义。但是,从韩愈到李梦阳,他们又都逃不出同样的矛盾:他们反对形式主义,但他们自己也陷入于另一形式主义之中。 韩愈的文体“解放”运动是有进步意义的——尽管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文体“解放”的进步意义,而只是“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但是,也正因为韩愈自己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文体”解放(用韩愈自己的话,就是所谓复归自然)的真正意义,那就势所必然地也不会真正认清楚“文体解放”的目标和方法。结果,他错误地把先秦诸子的散文当做目标,而把模仿先秦诸子作为方法。韩愈只看到先秦诸子的散文比骈文自然得多,却不知道先秦诸子散文之所以能够那样自然,是力求接近当时的口语之故。韩愈的时代,距离先秦诸子的时代已经有千多年,其通用的语法、语汇、语音,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因而韩愈所欲“复”的“古”,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说,实在和骈体同样地难懂。这是韩愈所不曾理解,或者是不在他的考虑之中的。因此,在我们看来,反对形式主义的韩愈,          。               (选自茅盾《夜谈偶记》,有删改) 8.下列是作者对韩愈古文运动功绩的评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抵排异端,攘斥佛老,尊儒卫道 B.反对阿谀粉饰、纤巧侬丽的文学 C.把文体从骈俪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古文运动把散文重新送进艺术之宫 E.提倡以接近人民口语为文体的散文 【解析】A.这不是“功绩”,而是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思想根源,也是造成他陷入另一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E.韩愈并没有“提倡接近人民口语的文体”,事实恰恰相反。 【答案】AE 9.下面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是一个以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文化传统为目标来反对形 式主义文风的“文体解放”运动。 B.在韩愈之前,也出现过反对“台阁体”这种形式主义宫廷文学的“古文”名家,但 他们却都没能像韩愈那样发起运动。 C.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以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等人都反对形式主义文风,但都陷入了另一种的形式主义之中。 D.在“古文运动”中,韩愈并没有真正认识“文体解放”的目标和方法,因此也自然 不会意识到“文体”解放的真正意义。 E.韩愈倡导文体改革运动的目的,是通过模仿先秦诸子散文,反对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抵排异端,攘斥佛老,尊儒卫道。 【解析】A.应是“优秀的散文传统”。B.“台阁体”文学出现在韩愈之后的明代。D.因果关系颠倒,应为:由于没有意识到“文体”解放的真正意义,因此必然不会真正认识“文体解放”的目标和方法。E.韩愈并没有意识到要“创造接近人民口语的新散文” 【答案】CE 10.结合全文,完成以下两小题。 (1)文体解放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2)在文末横线上补写一句话,要求符合行文的思路。                                     【解析】本题考查从文中概括信息的能力,注意要点不要遗漏。 【答案】(1)①把文体从骈俪的桎梏中(或:阿谀粉饰、纤巧侬丽或雍容平易的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文学)解放出来。 ②以接近人民的口语(或词汇、语法、语音)来创造新的为人民接受的散文。  (2)他自己却陷入了另一种形式主义之中。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