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 鲜明、生动(二) (时间:45分钟 分值:68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一群年轻人常常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深潭边钓鱼。有一位老渔夫却总在不远处的一个水流湍急的河段捕鱼。 一个年轻人问:“鱼在这么湍急的地方能停留吗?” 渔夫说:“当然不能了。” 年轻人又问:“那怎么能捕到鱼呢?” 渔夫笑笑:“潭里风平浪静,所以那些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小鱼就自由自在地游荡在潭里,潭水里那些微薄的氧气就足够它们呼吸了。而大鱼却不行,它们需要更多的氧气,只好拼命游到有浪花的地方。浪越大,水里的氧气也就越多,大鱼也就越多。” 有人以为风大浪大的地方是不适合鱼生存的,所以他们捕鱼就选择风平浪静的深潭,但他们恰恰想错了,没风没浪的水里是不会有大鱼的,而大风大浪恰恰是鱼长大、长肥的条件。大风大浪看似是鱼儿们的苦难,其实是鱼儿们的天然“给氧器”! 请就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的能力。本题属于寓言性的材料评论,答题时要重点关注渔夫的话,揣摩他话中的内涵,由鱼联想到人,从而阐述出人生的道理。 答案 大风大浪是鱼的“给氧器”,而人生中的坎坷是我们生命的“给氧器”!我们不能总为自己营造或寻觅风平浪静的港湾。要知道,水流湍急、浪花飞溅之处养出的才是大鱼,而命运沉浮、遭遇坎坷也更能磨炼出成功的人。 2.阅读下面这段关于“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评论,根据上下文,补写出横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议论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句不超过10个字。(6分) 老人倒地无人扶,旁边是一群保持安全距离围观的路人,有人想伸手搀扶,又有人出言阻止……面对这种情景,无数人在发问,①________________? 对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痛心疾首的人们,立即会想到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判例。的确,经过舆论不断发酵,②__________________,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宇案”带来的恐惧感。法院判决的模棱两可至今仍为人诟病。“彭宇案”判决书使用了“从常理分析”、“更符合实际的做法”、“与情理相悖”之类的措辞来判断彭宇之责。当真相扑朔迷离的时候,局外人妄断是非都是轻率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被告真的撞倒老人却不肯承认,还要编造动听的助人为乐借口,是③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老人④__________________,同样极不诚信,并且在媒体与网络的放大效应下,对社会的向善之心造成极大伤害。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本题属于语句衔接类试题,考生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把握答题的角度,还要注意语段的语体色彩,使所填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紧密,语体风格一致。 答案 ①我们的社会道德呢 ②面对“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 ③极不诚信、不道德的行为 ④不是被被告撞倒却强诬被告 3.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在横线处。(3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使书法显得死板 ②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③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④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⑤“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分析所列句子可知,②承接上文,介绍书法传承的特点,④将书法与现代艺术进行对比,①连接上文,指出书法艺术的缺陷,③以“法度”二字与①衔接,⑤以比喻的手法总结一流书法家的特点。 答案 ②④①③⑤ 4.将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在横线处。(3分) 台湾著名的苏花公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沿路可看太平洋海景与峭壁山色,为世界著名的景观公路。 ①北方起点是宜兰县苏澳镇,南方终点是花莲县花莲市 ②是台湾东海岸的一条省辖公路,为省道台九线的一段 ③这条路于战后改名为苏花公路 ④在日治时倡议修筑,沿清代之北路为临海道路,1932年5月通车 ⑤后来持续新建隧道并拓宽为柏油路面,1990年10月25日改为双向通车 ⑥临海道路全长118公里,大致依海岸线修筑,间或蜿蜒进入平坦河口三角洲腹地 解析 这是一段关于苏花公路的说明性文字。这段文字的写作思路是:先介绍苏花公路的位置,再介绍它的修建年代、更名、拓宽以及它的起始点等,由此可见,第一句是②,其后可按照写作思路排出④③⑤①⑥。 答案 ②④③⑤①⑥ 5.请仿照例句,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两个对人生有警示作用的句子。(6分) 彩 虹 正面:为了让他人赏心悦目,献上自己七彩的人生。 反面:只务虚而不务实,决定了它只能转瞬即逝。 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和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题中明确给出了写作对象“竹”,解答时,考生要抓住“竹”这一对象的特点,从竹的形态、精神品质等方面考虑,从正反两面立意,注意句子要有一定的哲理性,对人生有所警示。 答案 正面:气节和谦虚的完美结合,使你生机勃勃。 反面:既有内心空虚的不足,又有节外生枝的恶习。 6.第28个教师节到了,学校的《绿野报》决定出一期庆祝教师节的特刊。请你以《绿野报》主编的名义,给“特刊”写一篇“编者按”。要求:紧扣教师节主题,感情真挚,100字左右。(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筒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编者按”有所了解。“编者按”是编者对稿件所加的评价、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它可以针对稿件中的材料和观点,直接表明编者的态度和建议;可以突出强调稿件的中心思想和意义;也可以提供背景情况,传递最近信息,帮助读者阅读。 答案 在这金风送爽、硕果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第28个教师节。敬爱的老师,您用心灵的灯光驱散我们心中的阴霾,您是那个托起明天太阳的人!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7.根据情境,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出父亲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不超过70字)(6分) 我打电话给水站,要他们送一桶水。过了好一会儿,送水师傅才气喘吁吁地把水送到,原来电梯停电了,他是爬了十八层楼梯上来的。 因为还得给别家送水,送水师傅顾不上休息片刻,提着空桶就出门。我正准备随手把门关上,父亲忙拦住我,扶着门对楼道里的送水师傅说了声“再见”,直到他拐过楼梯口,才轻轻地把门关上。 “ 干吗不把门关上?大冷天的,您站在门口小心冻病了。”我说。 父亲淡淡地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终于明白,温暖人心的往往正是细微处显示的一份善良。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得体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材料情境,针对“我”的话,回答父亲为什么不立即关门,注意答案要能体现父亲的关爱之心以及身份。 答案 别人为了给我们送水爬了十八层楼梯,他前脚刚离开,我们立马‘砰’的一声把门关上,那样会使他非常寒心。只要晚几秒关门,别人的感觉就会不同。 8.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意思连贯。只填序号。(3分) 人们常常期望一个经历了重大苦难的人活得与众不同,________;________。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必定也是最无奈的,________,________。当然,淹没并不等于不存在了,________,________。 ①它们缺乏世俗的对应物 ②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 ③人们认为他应该比别人有更积极或者更超脱的人生境界 ④成为每一个人既无法面对也无法逃避的心灵暗流 ⑤它们仍然存在于日常生活所触不到的深处 ⑥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没 正确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语段开头谈“活得与众不同”,只有②③能与之衔接,②中“然而”表明此句与前文之间是转折关系,用分号隔开,所以②在③之后;从后文“淹没”看,第四空应该填⑥;承接“淹没并不等于不存在了”的应该是⑤;⑤谈到“触不到的深处”,正好和④中的“心灵暗流”相呼应。所以最后两个空应该填⑤④;剩下的①自然就应在第三个空了。 答案 ③②①⑥⑤④ 9.关于什么是诗,柏拉图说得很神秘,他认为诗是依诗神的驱遣,是神力所赐。但是台湾著名诗人痖弦则说得很简单:“月亮出来了——这不是诗;月亮来了——这才是诗。” 你是怎样理解痖弦的这句话的?请你创写一个充满诗意的句子,并说明它为何充满诗意。(不超过100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生动、形象的能力。诗的语言是生动形象的,而“月亮出来了”是客观叙事,比较直观;“月亮来了”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在谈理解的时候,要从语言的生动形象与诗的特点出发去谈。在创写句子的时候,需要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使句子充满诗意。 答案 “月亮出来了”是客观叙事,比较直观;“月亮来了”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有美感。具体创写及分析略。 10.依次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近年来,大量的进口食品登陆中国市场,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不少人感叹: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和价格相差好几倍的同类国产食品有什么不同 ②一度引发了争相购买、网上“晒”货的时尚风潮 ③有着光鲜的外表、不菲的价格 ④漂亮的盒子里装的究竟是什么 ⑤迅速成为追求个性的年轻人追捧的对象 ⑥是不是里外如一、物有所值 A.②⑤④⑥③① B.②①④③⑥⑤ C.③⑤②④①⑥ D.⑥②①⑤③④ 答案 C [作答时应重点考虑逻辑关系,②③⑤是陈述性内容,是对进口食品的描述。③是原因,⑤②是结果。①④⑥是疑问性内容,与“感叹”相照应,由此可得出顺序为③⑤②④①⑥。] 11.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作为秦汉以来唯一未中断的海港,其海派文化对中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10年11月广州还成功举办了第16届亚洲运动会。下面是一首歌颂广州的诗歌,请你在三个空白处填补上恰当的诗句。(6分) 广州啊广州,你是—— 唐诗里的长安 ____________ 小说里的燕京 新闻里的上海 你是古老中国一个鲜活的意象 广州啊广州,你是—— 唱片里的台北 ____________ 霓虹里的香港 你是中华文明一个璀璨的灯光 广州啊广州,你有—— 纽约的海纳百川 东京的包罗万象 ____________ 你是当代国际都市一个别样的闪光点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及仿写的能力。根据“小说里的燕京”“新闻里的上海”可以判断,“唐诗里的长安”后面的一句也必定要谈地点,其中第一个词则应是有代表性的文体,如“宋词”以及和它有关的都城“汴梁”,或“元曲”以及“大都”等。第二个空依据前后文,应该指曾经经历磨难脱离祖国怀抱的“澳门”。第三个空则从世界大都市的角度进行描述,如“巴黎的摩登时尚”“维也纳的唯美空灵”“哥本哈根的自然平和”或“慕尼黑的畅爽硬朗”等。 答案 宋词里的汴梁 往事里的澳门 巴黎的摩登时尚 12.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语境,将后面两句话补充完整。(6分)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迷茫。我们每天经历的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把灰尘扫除,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及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作答时需要注意语意上的整体性和语句形式上的相似性。根据语境可知,要填入的内容,一个是针对“杂乱无序”的,另一个是针对“不愉快”的。然后根据横线前面的句子的形式进行补充即可。 答案 把事情理清,能够使烦乱的心变得平静 把痛苦扔掉,能够使快乐的空间变得广阔 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________所以明人计成在《圆治》中说,“轩楹高爽,窗户临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①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 ②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 ③“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 ④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 ⑤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⑤④ C.④②⑤①③ D.④⑤②①③ 答案 C [④句紧接着前文,解释匾额的意思。②和⑤引用两文人的诗文佳句加以佐证。①句由此及彼,提到另一个亭子,③紧接着①解释“画中游”。] 1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①人是自然的主人,但人一到自然便纯静了,不再迷恋家庭的温馨,不再敏感宠辱得失,________。 ②一般说来,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但是,________。厚重中显轻灵才是真小说家的境界。 A.①人改造着自然,自然也改造着人。②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写实的小 说易失之于拙。 B.①自然改造着人,人也改造着自然。②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写实的小 说易失之于拙。 C.①自然改造着人,人也改造着自然。②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 说易失之于巧。 D.①人改造着自然,自然也改造着人。②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 说易失之于巧。 答案 D [①句先人后自然,②句先写实后梦幻。] 15.下面是苏轼的一首绝句《中秋月》,顺序已经混乱,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明月明年何处看 ②暮云收尽溢清寒 ③此生此夜不长好 ④银汉无声转玉盘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③① D.②①④③ 答案 C [由②“暮云”到④“银汉”是时间顺序。③句的尾字“好”与其它三句的尾字不押韵,必然在第三句的位置。①句尾字“看”押韵,所以在最后。]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