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7周周考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班级 学号 得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25分,每小题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 门槛(kǎn) 日晷(guǐ) 跻身(jī) 三缄其口(jiàn) B 包庇(pǐ) 后裔 (yì) 豆豉(chǐ)   螳臂当车(dānɡ) C 央浼(měi) 妻孥(nú) 竹篙(ɡāo)  锃光瓦亮(zènɡ)  D甫定(fǔ) 绾结(wǎn) 因为(wéi)   矫枉过正(jiǎo) 【解析】C(缄-jiān 庇-bì 为-wèi ) 2.下列各组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声名雀起   精兵减政   闲情逸志   黄梁一梦  B.嘻笑怒骂   明查秋毫   心有旁鹜   专心致志  C.手屈一指   过尤不及   开源截流   老羞成怒  D.循私舞弊   婷婷玉立   火中取粟   缘木求鱼 【解析】A(A中“雀”应为“鹊”,“减”应为“简”,“志”应为“致”,“梁”应为“粱”;B中“嘻”应为“嬉”,“查”应为“察”,“鹜”应为“骛”;C中“手”应为“首”,“尤”应为“犹”,“截”应为“节”;D中“循”应为“徇”,“粟”应为“栗”。 3.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普京表示,尽管“统一俄罗斯党”在新一届国家杜马选举中独树一帜,但他不会因此修改宪法以谋求三次连任或延长总统任期。 B.不管如何描述姚明,都不算言过其实,因为姚明的文化意义已远远超过体育本身,他已经成为推动美国人了解中国和亚洲的一面镜子。 C.李老太的剪纸乡土气息浓郁,图案简洁明朗,既与传统的民间剪纸风格陈陈相因,又打破了固有的模式范畴,因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中国的2008年真是个多事之秋啊!南方遭遇雪灾,西藏出现暴乱,四川发生地震﹐北京举办奥运,酒泉发射神七。一会儿物价上涨,一会儿股市下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解析】B(A独树一帜比喻自成一家,此处应为“独领风骚”;B,言过其实―说话过分,不符合实际;C陈陈相因:指沿袭老一套,没有创新。D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用来形容动乱不安的局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们已经渐渐步入贫富十分悬殊的社会阶段了,我并不怀疑“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先见之明,但是面对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我们的政府根本就没有很好的应对策略。 B. 虽然“邮政普遍服务”有明确的定义,也由于各成员国的发展程度不同、邮政体制不同,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以及在具体的实施也不一样。 C. 在找到合适的重组方案之前,我们觉得“一动不如一静”,可以采取明确搁置重组的办法,避免不干扰电信运营商的正常运作;我们期待相关各方能够群策群力,通过建设性的探讨与协作,形成更好的方案。 D. 同样的遭遇也发生在不少人的身上,我们接到的观众短信和电话当中,每天都会有近1/5的问题涉及到武汉新田、湖北林枫等品牌;而在我们前几期节目中,这些品牌也同样被专家提到过。 【解析】D(A“贫富十分悬殊”属语言赘余,应该删去“十分”,因为“悬殊”即差距大,已有表程度的意思;B缺少呼应的关联词语,句间关系不清。应该将“也”改为“但是”,在“对这一问题”的前面加上“因此”;C不合逻辑,“避免”和“不”双重否定不当,应该删去“不要”)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这里正是一年好景的残春,到处有媚丽的光景使人流连。 ②细沙的行人道上满是狼藉的粉色花片,有些便沾挂在平铺的碧草上。 ③北面与西面山上全罩着淡蓝色的衣帔;小燕子来回在林中穿,跳。 ④天气是醉人的温暖,恰好是樱花落尽的时季。 ⑤几树梨花还点缀着嫩白的残瓣。 A①②⑤③④  B①③⑤④②  C④⑤③①②   D④②⑤③① 【解析】D(本段话节选自王统照《山雨》,描绘了“这里”“残春”美景。整体而言,是分总关系,①是总写。④交待了特定的时间,②⑤③是写景,遵循了由下而上的空间顺序) 二、现代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共28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6——9小题(20分,每小题5分) “科学主义”(Scientism)一词最早出现于1877年。它的原意是指“作为科学家特征的方法,精神态度等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灵魂。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科学文化霸权的确立,以及科学理性对人文关怀的疏远,使得在西方社会兴起了一股反科学主义的思潮。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种种“疾病”正是科学主义、技术主义和工业主义等流行和统治的结果。反科学主义者从自己的学术主张出发,界定了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科学主义。例如,著名的《韦伯斯特新国际英语词典》曾定义为:科学主义是“认为自然科学方法应该用于一切研究领域(包括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主张”,“相信只有自然科学的方法方能有效地用来追求知识的信念。”显然这种界定已与科学主义的原意相去甚远,含有明显的贬义。当然,对当代“科学主义”概念的界定不仅限于此,它随着反科学主义者所持的基本观点和立场的不同而有所侧重,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出以下三点:其一,科学范围无疆,即现象界不存在科学不能研究的对象;其二,科学方法万能,即原则上,科学方法可用来解决人类在现象界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其三,科学知识独尊,科学知识最精确、完备和可靠,在各种知识类型中地位最高,是一切知识的典范。 反科学主义者认为:从近代自然科学中所提炼出来的机械的、还原的、分析的世界图景及其方法,一旦成为人们行动的准则,就必然会造成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对人类社会的全面统治,从而造成现代社会对人文关怀的疏远,使人产生异化。胡塞尔曾指出,“科学危机的直接后果是整个自然科学迷失了方向,从事于科学技术活动并享受其成果的现代欧洲人迷失了方向,不再清楚科学对于人生已经意味着什么,并能意味着什么。现代人让自己的整个世界观受实证科学支配并迷惑于实证科学所造就的‘繁荣’。这种独特现象意味着,现代人漫不经心地抹去了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只见事实的科学造成了只见事实的人。”胡塞尔的批评为欧陆人文主义对科学主义的批判定下了基调。他的学生海德格尔、马尔库塞都循着这条道路从不同的侧面对科学主义所造成的人文失落展开猛烈的批判。海德格尔从对技术的本质中揭示了技术对人的统治。他指出:处于技术威胁中的现代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质,离开了存在的乐园,远离了真理的境域,处于“无限的”无家可归的状态。现代技术为人提供了阳光充足、方便舒适的住房,而人仍然可能无家可归。马尔库塞则指出:通过工具理性在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统治,使现代工业社会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象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从对西方反科学主义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是 A ,也不是 B ,他们的主旨在于 C 。他们的注意力并不在于阻止核试验或生物工程的研究,而在于关注科学与技术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活动方式或作用方式,在于科学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他们大多数表现出对社会进步和人类命运的忧虑,他们常常是 D 。 (陈俊) 6、对西方“反科学主义”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西方反科学主义思潮出现,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负面效应,科学文化确立了霸权地位,科学理性疏远了人文关怀。 反科学主义从自己的学术立场出发,对当代“科学主义”进行了界定,但这种界定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反科学主义者因所持有的观点和立场不同而在界定概念时各有所侧重。 反科学主义并不反科学,他们并不想阻止一切科学研究活动,他们关注的是科学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反科学主义者认为,如果科学理性的技术理性全面统治了人类社会,那么从近代自然科学中所提炼出来的机械的、还原的、分析的世界图景及其方法,就会成为人们行动的准则,人们将会迷失于物质社会。 【解析】答案D(D项颠倒了条件与结论的关系,应该是,如果“近代自然科学中所提炼出来的机械的、还原的、分析的世界图景及其方法,成为人们行动的准则”,“就必然会造成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对人类社会的全面统治) 7、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文中“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 ) 人的自由和创造力。 人思想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 寻找一个阳光充足、方便舒适的家园。 人们对新生活的想象与追求。 【解析】答案C(因为从下文其学生的论述中可以得知,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都与人文有关。不是指物质方面的追求。) 8、对文章中“只见事实的科学造成了只见事实的人”这句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见事实的科学”是批判科学主义只注重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的,忽视人文关怀。 B.“只见事实的人”是指现代人被科学及其所创造的繁荣的世界所迷惑,丧失了想象力与追求,丧失了自由与创造力。 这句话旨在批判现代人物质生活充足,但精神上无家可归。 这句话旨在批判科学主义造成了现代人人文精神的失落。 【解析】答案C(因为这句话的意图在于批判科学主义给现代人带来的困惑,而不在于批判现代人) 9.依次填入原文最后一段横线上的句子,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 要反对在现代社会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 要反对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反对以科学技术理性为核心的文化模式、思想模式和社会模式在现代社会的统治。 站在弘扬科学精神的立场上来反对科学主义的。 【解析】答案D。(因为反科学主义者的目的不是要弘扬科学精神,而是要弘扬人文精神,结合全文对反科学主义的观点的阐述可以推出这一点。) 10.简答题:反科学主义者批判科学主义的理由有哪些?(8分) 答: 【解析】1)他们认为技术对人的统治会造成现代社会对人文关怀的疏远,使人产生异化,使人处于“无限的”“无家可归”的状态。2)现代工业社会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象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三、古诗词鉴赏 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重赠乐天① 元稹 休遣玲珑②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舟中读元九书③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释】①乐天,即白居易。②即商玲珑,中唐有名歌唱家。③元九,即元稹。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他被撵出长安,九月抵襄阳,然后浮汉水,入长江,东去九江。 (1)这两首诗是元稹与好友白居易互酬之作,两首诗都与离别怀人有关,元诗开头说 “我诗多是别君词”,“多”暗示 ,而“休遣玲珑唱我诗”,是因为 (2分) 【解析】答:这两首诗是元稹与好友白居易互酬之作,两首诗都与离别怀人有关,元诗开头说 “我诗多是别君词”,“多”暗示两人聚少离多,而“休遣玲珑唱我诗”,是因为诗人难以承受这种离愁。(2分) (2)两首诗都以景语作结,但同中有异。元诗最后一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月亮落下,晨光熹微,大江上潮水平岸,烟波浩渺,自己别友而去的情景,空阔迷茫之景,流露出诗人告别友人的无限怅惘和留恋之情。 而白诗 (3分) 【解析】白诗最后一句写自己黑夜里在船中独坐,听狂风卷着巨浪拍打船只的情景。狂风巨浪,既写征途险恶;也暗示仕途险恶,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同时,狂风巨浪,还烘托出诗人此时此刻汹涌澎湃的情感,表达诗人了悲愤难抑的心情。 四、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 流浪的扁担 王清铭 总会在不经意间在城市某个偏僻角落碰见几把流浪的扁担。这座城市的年纪很大,但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原先长庄稼的城郊农田被鲸吞,现在纷纷长出钢筋水泥的丛林。城市的灯红瓷白和震耳的轰鸣,让单调而宁静的农田自惭形秽,缩在越来越远的地方。 这是一些失去土地和根基的扁担。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随意喊一个乳名,他们中间肯定有人应声而答,尽管我们不认识。但现在扁担们竖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飞驰的车辆和风驰电掣般的变化使他们手足无措,慌乱的眼神从攒动的人群扫过,如无处落脚的候鸟。他们低着头,手绞着衣角,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尽管他们也不懂错在哪里。 零星的,有人在扁担们面前站定,寥寥数语,然后伸出几个指头,就有一把或数把扁担尾随他们消失在高楼间,若即若离的。其他的扁担用羡慕的表情目送着,也极少说话。扁担是木讷的,他们只知道埋头干活。 扁担的身份也是尴尬的。扎根乡村的时候是农民,进入城市,就什么也不是了。什么活都可以找他们干,扛水泥、运行李、搬家具,粗活重活,城里人细皮嫩肉干不了的,都找扁担。扁担的身份是临时的,因事而定,按力气取酬。唯一不变的是,汗水砸在地上,也是摔成八瓣。 扁担的身份与汗臭味、烟草味连在一起,但你看到某个娇贵的城里人捂住同样娇贵的鼻子,往往是一把扁担走过来了。 扁担现身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城市的建筑工地,那里活多,挑砖头挑水泥挑他们也叫不出名字的装潢材料,挑起太阳挑落月亮,让城市明亮的霓虹灯将他们黝黑的身影拉得很长,很孤单,像另一把瘦硬的扁担。 更多的扁担没有这样的幸运。他们必须孤零零或旁逸斜出地站在街头,等活干。这些扁担过着不知饱暖的日子。渴了,到水龙头接一点冷水;饿了,往肚里填一些发硬的馒头;冷了,将发红的双手往袖管一拢,跺一跺脚,将寒气踩跑。热,是扁担们最不怯的,看他们古铜色的皮肤,黧黑的脸色,炎热的太阳也怯几分。 扁担舍得下力气,干的活主人满意。但城市总是很吝啬,给他们很少的工钱。没活干的扁担必须四处流浪,或者往某个角落一撮,抬头看被城市切割得越来越细碎的天空。①天空偶尔落下几只燕子,在电线杆上。城市的楼越来越高,乡下常见的麻雀来不了,只有那几只燕子替他们排解等待时的烦闷。 天气热时或活干得太猛后,睡意会悄悄从心底爬出来,漫向他们的四肢,头一摆,手脚一耷拉,酣畅的鼾声就从他们翕张的鼻孔吐出,拍击满街的喧嚣音乐了。 这绝对是奇特的人群。拿起扁担能扛最重的活,扁担一横,他们庞大的身躯就能倚在扁担酣睡。窄窄的扁担高高低低的搭在水泥花圃上,挑起一阵阵高高低低的鼾声。②此刻城市离他们很远,灼热的阳光在他们额头拧出汗,他们浑然不觉,还在睡梦中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也许他们梦见了自己的庄稼? 原先给他们遮阳的树渐渐将阴影拉远,镀亮了他们皱巴的衣服和身边安静躺卧着的铁镐铁锹麻绳。 扁担们睡觉的时候耳朵关闭,心灵却是敞开的。一俟雇工的主人走近,他们一激灵就醒转了,抹一下嘴角溜出来的调皮唾沫,精神抖擞地跟随主人的手势消隐在高楼间。 深夜扁担还在城市流浪。城市安静下来的时候,扁担拖着自己的影子踩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的家在城市的脚跟,他们的房屋一例的矮小。扁担吃一碗妻子留下的冷饭后倒头便睡,睡前还记得给闹钟上紧发条。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他得先唤醒在城里念书的孩子。 (选自《散文百家》2007年第一期) 1.联系全文,试解释文章标题“流浪的扁担”的含义,并简要分析以此为题的表达效果。(7分) 答: 【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对散文标题含义及表达效果的理解。】从全文所述事件看,“流浪的扁担”就是城市中“流浪的农民工”的代称;(3分) 表达效果:1)标题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扁担”代“农民工”,以物代人,构思新颖,形象生动,耐人寻味。2)“流浪”一词突出了农民工没有固定的职业没有固定的居所的生存状态,引发人们对农民工的同情,对他们生存状态的忧思。(4分) 2.通读全文,试概括“流浪的扁担”具有哪些特点?(8分) 答: 【本题考查对文意信息的筛选和概括以及对散文中形象特点的鉴赏。】从全文所述内容看,作者笔下“流浪的扁担”(亦即在城市中劳作的农民工)的特点主要有:⑴为人木讷、朴实;⑵勤劳辛苦,生活艰难;⑶性格坚韧、隐忍;(4)安贫(容易知足) 3.细读下列语句,结合文本语境,试赏析下列语句。 ①天空偶尔落下几只燕子,在电线杆上。城市的楼越来越高,乡下常见的麻雀来不了,只有那几只燕子替他们排解等待时的烦闷。(5分) 答: 【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对散文语言的鉴赏品味能力。】(1)这两个语句从“流浪的扁担”(农民工)的视角来写他们对城市天空、高楼、飞鸟等景观的印象,“偶尔落下几只燕子”、“常见的麻雀来不了了”,突显了扩张的城市与乡村的疏离,“只有那几只燕子替他们排解等待时的烦闷”,从一个侧面写出了“扁担们”离开农村在城市以劳力谋生的艰辛与难为城市人所理解、接纳的孤独、痛苦;以写景之笔来反衬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②此刻城市离他们很远,灼热的阳光在他们额头拧出汗,他们浑然不觉,还在睡梦中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也许他们梦见了自己的庄稼?(5分) 答: 【参考答案】这一句是心理描写,是从叙述者的角度来观照主人公“扁担们”的内心世界,“此刻的城市离他们很远”写出了他们在强负荷重体力劳动之后的酣然小睡中暂且忘却了城市之于他们的压迫,乃至骄阳的灼烤,也可暂且忘却,这就更显出“扁担们”生活的艰苦;写他们睡梦中的浅笑和梦见庄稼的情形,隐约揭示了他们对幸福日子的憧憬,对曾经安然自在的乡村生活的眷恋。 4.试概括本文的主旨;并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谈谈你对改善“流浪的扁担”的生活状况的看法。(12分) 答: 【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对散文主旨的理解和评价。】本文通过对“流浪的扁担”在城市中辛苦劳累、坚强隐忍、善良朴实、随顺而安的生活处境的描述,(2分)形象地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城市进程中城市与农村日益疏离、对立的态势,反映了农民工艰难的生活现状,(2分)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工艰辛生活的同情,对农民工境遇的担忧(2分)。 后一问题带有一定的探究性,考生可在整体阅读、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社会现实中农民工问题的了解,简要阐述自己的看法,诸如以下思考问题的突破点应该是合宜的:(1)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2)保护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3)改善农民工的住宿、生活条件;(4)培训农民工的职业技能,适应新岗位需求;(5)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5)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6分)言之有理即可。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