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十九) [语文基础知识+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河堤/提防   芳菲/菲薄   夹袄/汗流浃背 B.炽热/旗帜 殷红/殷勤 质朴/风尘仆仆 C.亲昵/拘泥 慰藉/蕴藉 纤维/纤尘不染 D.绮丽/旖旎 信笺/栈道 刹那/铩羽而归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美国访问时说,中美双方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维护和发展好合作伙伴关系,________ 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典范。 ②越来越多的民众渐渐习惯于通过屏幕进行社会交往,一些传统的、面对面的文化礼仪逐渐淡化,________退出了历史舞台。 ③时下泛滥的穿越题材电视剧整体思想内涵没有提升,只是好玩好看、新奇怪异,而人物设置更是________,对历史文化不尊重,过于随意,这种创作主张不足以提倡。 A.树立    甚至    天马行空 B.竖立 甚至 天花乱坠 C.树立 并且 天花乱坠 D.竖立 并且 天马行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 A.上半场比赛,面对小牛队内线的包夹防守,林书豪外线强行切入,效果不错;下半场比赛关键时刻,林书豪故伎重演,突破后再度滞空拉杆上篮得手,并造成奥多姆犯规。 B.“你信或不信,政策就在那里;你认或不认,事实就在那里;你想或不想,亲人就在那里。望穿秋水,只盼君归。”这一人性化的“清网行动”通告,引来众多网友围观。 C.中国人并不缺少道德基因,2011年“小悦悦事件”终于让中国刮起了一场“道德风暴”,“拒绝冷漠,传递温暖”的呼喊不绝如缕。 D.食品安全方面的电视节目收视率日新月异,但如果缺少专业知识和调查研究,就会误导观众,甚至会毁掉一个企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温家宝总理强调,国务院已责成有关部门抓紧完善校车标准,做好校车设计、配备、生产等工作,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 B.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地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中国结、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是要潜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为“文化走出去”创造良好条件。 C.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D.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她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5.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辞》都是汉乐府中的名篇,被誉为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双璧”。 B.风格是作家在文艺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创作个性,如苏轼的豪放旷达,李白的豪放飘逸等。 C.报告文学是一种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学体裁,说它是报告是就其主题的真实性而言,说它是文学是就表达方法而言。夏衍的《包身工》是报告文学的典范之作。 D.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二、名篇名句默写(5分)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 “楚辞”兴起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其语言的明显标志之一是大量使用“兮”字,比如屈原《离骚》中的“(1)_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2)________________,虽九死其犹未悔”。唐宋诗文中也有一些使用“兮”的句子,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熊咆龙吟殷岩泉,(3)________________。云青青兮欲雨,(4)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6)_____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苏轼《赤壁赋》中的“桂棹兮兰桨,(7)________________。渺渺兮予怀,(8)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4分) 7.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做题。  (1)为这幅漫画拟定一个标题。要求:能形象地概括画面特点,使用四字成语。(2分) 答: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揭示漫画的寓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警惕文化血统论泛滥 李宗桂 按照通常的认识,血统本指源自同一祖先的血缘系统。出自同一血统的亲属,称为血亲。血统本无优劣高下之分。那种认为血统有优劣之分,而优劣之分决定人们的贤愚贵贱的观点,就是血统论。而文化血统论是指,读书求学的经历包括学校的名气地位,决定人们能力的高下和德性的贵贱,而且不易改变。 文化血统论首先表现在教育部门招聘引进人才方面。九十年代中后期,高校新增师资逐渐由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人担任,这本属于正常现象,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向国外学习、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步骤。但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最近三五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教师职位日益难求,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教育行政官员的政绩冲动日见高涨,一些高校进人的条件越来越苛刻,越来越拘泥于求职者的“出身”,即求职者是在哪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该人的出身门第如何。有的高校一看求职者不是名牌大学博士毕业,根本不管其业绩潜力如何,一概谢绝入门。而如果求职者毕业于名牌大学,则即使其业绩不良潜力不佳,也照收不误。此风一起,群起仿效。更有甚者,有的高校招聘引进人才竟要查本科血统。所谓“金本科、银硕士、铜博士”的说法,在不少高校的人事部门和院系流行。这话的意思是,本科阶段的学校最为重要,资质属于真金;硕士阶段次之,资质属于白银;博士阶段最次,属于烂铜。而所谓“金本科”的金,被解释为“211工程”大学乃至“985工程”大学。 与高校招录人才的怪象相映成趣的,是公务员招考。公务员招考的门槛越来越高,不少机关招人的条件是“研究生及以上”,甚至有的直截了当就要求“博士研究生”。而这些博士去了干的并非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而是一般的接电话、贴信封、买花圈、干会务、跑联络之类的事务。奇怪的是,即便如此,用人单位在招聘公告中仍然规定要出身“高贵”,比如明确规定报名条件是“博士学位,‘211工程’大学”。现今不少党政机关炫耀自己人才荟萃,其经典表述就是其单位某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多少人,而且这些博士的本科硕士阶段都是在名牌大学。 文化血统论会对人才奋斗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产生抑制乃至消解作用。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境遇,通过自身努力为国家民族的进步奉献力量,是历来倡导并为全社会认同的价值观。文化血统论的出现,本质上是对人才奋斗精神的严重抑制,对人才创造能力的无端限制。 文化血统论的出现,会堵塞阶层流动的渠道和角色转换的空间,甚至可能导致阶层固化,使社会缺少活力。一个正常的健康的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是可以流动的,其途径主要是通过个人自身的努力、自身的成就而向上提升,或者因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反向流动。文化血统论并不重视后天和后期的努力及其成果,而是单纯看重过往的出身门第,并以此决定人才取舍或价值评判,从而导致不思进取,以致为宿命论提供市场。 文化血统论的出现,还可能导致人们不良情绪和不善行为的出现。既然后来的努力并不重要,人们就会安于现状,“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更多的可能,是不满现实,具有明显的反社会倾向,社会上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将其当作发泄的机会和渠道。 我们这个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体制不健全,机制不顺畅,文化生态不够良好,社会心理不够健康,人才评价和选拔机制问题甚多,需要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进行全方位的转变。在这个前提下,要根据人尽其才的思路、量才录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消人才选拔方面的带有文化血统论的种种不合理的限制和规定。要在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潮的同时,着力于国民观念平民化的教育和引导。要在全社会树立勤奋改变命运、付出终有回报的风气和信念。 (选自《人民论坛》) 8.下列关于“文化血统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读书求学的经历包括学校的名气地位,决定人们能力的高下和德性的贵贱,而且不易改变。 B.有的高校招聘引进人才竟要查本科血统,并形成了所谓“金本科、银硕士、铜博士”的说法。 C.不少机关招人的条件是“研究生及以上”,甚至有的直截了当就要求“博士研究生”。 D.九十年代中后期,高校新增师资逐渐由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人担任。 9.下列对 “文化血统论的危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血统论的危害,可能表现为对人才奋斗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抑制乃至消解。 B.文化血统论,堵塞阶层流动的渠道和角色转换的空间,甚至导致阶层固化,使社会缺少活力。 C.文化血统论,可能导致人们不良情绪和不善行为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反社会倾向,社会上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将其当作发泄的机会和渠道。 D.文化血统论常常忽略后天和后期的努力及其成果,单纯看重过往的出身门第,并以此决定人才取舍或价值评判,从而导致不思进取,以致为宿命论提供市场。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血统论”愈演愈烈,人们可能不会再把自己社会地位的上升寄托于自己切实努力之上,而是寄望于“拼爹”游戏。 B.江湖上有句名言“英雄不问出身”,但目前许多高校选拔人才,变成赤裸裸的唯名是从,竟然连江湖人士都不如,真是可悲亦复可叹! C.现今不少党政机关炫耀自己人才荟萃,其经典表述就是其单位某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多少人,而且这些博士的本科硕士阶段都是在名牌大学。 D.要解决文化血统论的根本出路,就是取消国家机关招聘公务员的学历限制。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