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二十九) [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慑服/蹑手蹑脚  陪绑/烘焙坊  菁华/泾渭分明 B.裨益/髀肉复生 道行/人行道 翁媪/面有愠色 C.瑰丽/岿然不动 讥诮/翘尾巴 炽热/炙手可热 D.祈祷/歧路亡羊 啸傲/肖像画 蝉蜕/蟾宫折桂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诡秘   旋涡   迭次   平心而论 B. 谍血 岑寂 疏朗 良辰好景 C. 偏斜 猩红 弹劾 责无旁代 D. 落忍 蓬蒿 殒命 陈词谰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高等教育如今既不能回答“钱学森之问”,又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和岗位的需求,没有让大学生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相反,只能让他们屈服于就业的压力。 B.日前我国对外发布了“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还没有其他国家获得和发布过优于7米分辨率、100%覆盖全月球表面的全月球影像图。 C.值此春运特殊时期,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必须坚决制止的。 D.作者用心为文,遣词造句自出机杼,使得该篇散文犹如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激人遐思,令人回味无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2012年,奥巴马政府解决债台高筑问题的方法无非是开源节流,美国国税局近日要求所有美国纳税人详细地申报其在海外拥有的股票、房产及人身保险等。 B.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正式提倡运行服务,服务精度达到10米左右,预计到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备全球覆盖能力。 C.张艺谋在执导了纯爱电影《山楂树之恋》后,影视作品纷纷“恋上”了网络文学,这在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媒介生态环境里为窗口,是顺理成章的事。 D.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弥补了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缺陷,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卫·科波菲尔》以大卫的成长史为主线,塑造了佩葛蒂等一系列劳动人民的正面形象,同时也刻画了如希普一样的反面人物形象;在两类人的对比中,传达着作者的道德意图。 B.《三国演义》是一部以描写战争为主的历史演义小说,作品给读者演出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一千多个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如曹操、诸葛亮、吕布、夏侯惇、张顺、吴用等。 C.《堂吉诃德》以闲来无事,埋头苦读骑士小说,终于忍不住要去行侠仗义的堂吉诃德的故事为核心,浸透着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泪的笑”的悲剧感。 D.《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把对人物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相结合,细腻地描写了当时贵族家庭内部和外部的种种矛盾冲突。 二、名篇名句默写(5分)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 (1)子曰:“巧言乱德,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2)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4)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7)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戈壁听沙 ①六十年代末,一小群中学生曾想瞒着父母去新疆参加军垦——其中便有我这个初中生。那次逃窜未遂的记忆被悠悠岁月洗刷模糊之后,直到去年,我才寻得一机会西出边关。 ②据说我去的不是时候,草原已枯萎,河流已干涸,葡萄园已凋零,肃杀寒风把梦境中的缤纷五彩淘洗一尽,只留下一片沙海。沙丘,沙河,沙地,沙窟,举目茫茫,大地干净。不管什么时候在车上醒来,疲乏地探头远眺,看见的很可能仍是一片单调的灰黄,无边无际又无声无息,让人觉得车子跑了几天却仍留在原地。 ③人们不喜欢沙。其实细想一下,葡萄和哈密瓜适宜在沙土里生长,坎儿井这种特异的水利工程也是沙漠特产。因为多沙缺水,人们洗手靠铜壶吝惜地浇淋,脏水也被铜盏承接留备它用,这才有了精湛的铜品工艺。因为尘沙扑面,妇女们都习惯戴轻柔的头巾和面纱——而且很可能基于同一原因,她们多有长长的睫毛,这才给戈壁添上了神秘的妩媚。沙的严酷,使人们更为勤勉和勇敢,于是市场上有了丰富的羊奶、羊皮以及寒光闪闪的英吉沙匕首。沙的单调,使人们向往热烈,于是荒原上有了更多的彩裙、冬不拉和月下奔放的歌舞。那林立的清真寺,那显目的油绿色彩和新月图案,也许是对黄沙烈日的补充;而充满着对自然和命运敬畏感的孤零零的祈祷呼号,也许更易于出现在风暴里和荒凉的沙海之中吧。 ④我想,壮丽的西部文化是不是从我手中这一捧沙砾中流出来的? ⑤西部汉人不少,他们与西部各民族一道,真正开始了对沙的征服。据说当年解放军为投资军垦,节省军费,每人每年少发一套军服,而且军服都没有衣领和口袋,省下一寸算一寸。白日汗淋全身,夜晚围炉取暖。中央知道官兵太苦,曾给他们一人补发了几百块钱。但他们手里的光洋叮当响,就是买不到什么东西。 ⑥一位医院护士还向我说起她以前的一些知青伙伴。她们初入疆时,怕野兽,怕鬼,晚上不敢上厕所。于是她们只能紧闭着门,一个人哭起来,女伴们就陪着哭一夜。有位女子想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带着一个提包独身而去,结果迷路在大沙漠中。找到她时,发现她双腿已经冻坏,只得将大哭大闹的她送往医院,锯掉双腿…… ⑦在乌鲁木齐,在喀什和石河子,我在陌生的人影中默默地寻找,想知道谁是当年那位锯去双腿的城市姑娘。我甚至想,要是十六年前我来到这里,我会是这人海中的谁呢?是那位蹲在墙角咬着羊肉串,不时用油光光的袖口抹嘴的大胡子吗? ⑧戈壁滩收纳了太多的血汗和眼泪,但这一切流入疏松的沙土,很快就渗漏了,无影无踪了。一捧捧沙粒,竟全是同样的灰黄色,没有任何痕迹。 ⑨远古时期的戈壁似乎是较为繁荣的,西域早就是中国版图中重要的一部分,考古工作者还证明,这里存在过石器时代,而东亚很多民族与这石器有着奇妙的关系。一些土家族史学家认为土家族为伏羲之后,源于甘肃,并以龙山县彭、何两姓均自称“陇西堂”为证。研究古代服装的沈从文先生,认为今天的苗装,可能保留了西部原始氏族的服饰特征。王国维的《读史》诗则开篇就是:“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何当踏破双芒屐,却向昆仑望故乡。”又说:“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⑩如果这些古代民族曾一度被西部的山川所养育,那戈壁滩真是一个孕生中华民族的巨大子宫。上下几千年,它输送了一个又一个的种族远去,自己却枯缩了,干瘪了,只剩下一片静静的黄沙,还有几声似乎沙化了的鸦噪。 ?我静静地听着屋外呜呜咽咽的风沙声。那是戈壁在哭泣吧,是思念它孕育的东亚亿万子孙而哭泣吧——戈壁滩如此干枯,以致没有泪水,只有这呜呜咽咽的干泣。 ?我突然想起,十六年前我鬼使神差地要远赴西域,一定是在睡梦中听到了这哭泣,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 ?我离开新疆时没有坐飞机,目的之一是想更多地看沙和听沙。火车昏昏沉沉地摇晃着,因为路基多沙,不宜高速。坐在对面的是一位维吾尔族青年,他告诉我,政府正在考虑运用日本专家在中东治理大沙漠的经验,来绿化戈壁。当然,这需要很多很多的钱。但我们会有钱的——他笑着说,抽了口莫合烟。 ?我点点头。这时,车头长啸了一声,拉着列车掠过张掖,向河西走廊的出口奔去,我感到我正在从母腹中第二次诞生下来。 (节选自韩少功的同名散文)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第④段用一个问句,独立成段,强调了沙与壮丽的西部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B.作者之所以用很多笔墨描述军垦战士和援疆知青,主要是因为童年未实现的军垦梦。 C.文章追述戈壁源远流长、繁荣灿烂的文化,是为了反衬肃杀、孤寂、单调的戈壁现状。 D.文末对维吾尔族青年的描述,展现了西部人治沙的信心,表达作者对西部人民精神的赞美。 E.文章以“沙”为线索,围绕着看沙、听沙、治沙,展开对戈壁文化消亡的审视思考。 8.文章第⑨段引用王国维的《读史》诗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题目是“戈壁听沙”,作者从沙中听到了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解释画线句“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的含义,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不少于200字。(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