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 课后限时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一观点说明( ) 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不由人的意志决定的客观存在 B.客观事物是随着人的认识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 C.龚自珍的观点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认识 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和发展的 2.“冰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说明了( ) 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B.联系具有普遍性 C.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正确反映物质 【解析】结合题意分析,冰雪消融,春风归来,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故A项正确。B、C两项所述不符合材料;D项错误,因为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答案】A 3.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后来,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神话。这说明( ) ①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②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④任何理论都有局限性,都是不正确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4.我国在确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提出在21世纪实现三个“零增长”: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零增长”。这一目标的确立,从哲学上看( ) A.坚持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的观点 B.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 C.坚持了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 【解析】国家在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提出三个“零增长”,表明国家是在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项“改变规律”错误,B项为政治生活观点,D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C 5.节能型住宅具有冬暖夏凉、隔音隔热等特点,它能有效地降低人们取暖或降温的能源消耗,因而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广受欢迎,被许多政府列为推广项目。从哲学上看,这说明了( ) A.新事物一出现就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B.新事物应该符合社会上每个人的要求 C.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D.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解析】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而非符合每个人的要求)、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其发展道路是曲折的,A、B两项排除;D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C 6.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其中的哲学寓意是( )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一帆风顺 ④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利用古诗词考查哲理是常用的一种方式。首先要弄懂诗意,再进行分析。由诗中“高于”、“新生”可判定①②入选;“老干为扶持”可判定④入选;③错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道路是曲折的,而不是一帆风顺的。 【答案】C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这一诗句的哲学寓意是( )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解析】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A、B、C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但都没有很好地把握诗句的寓意。 【答案】D 8.漫画《打“气”》意在告诉考生( )  ①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③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规律 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本题以漫画为命题依据,着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漫画信息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结合题意分析,①②符合漫画要求,③④不符合要求。 【答案】A 9.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是当年温州人闯市场的生动写照,也是浙江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四千精神”提醒我们( ) A.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B.要看到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要做好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 D.要认识到意识对改造世界的决定作用 【解析】“四千精神”显然是强调人们要有克服困难、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答案】C 10.下列诗句中与“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所蕴涵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材料中诗句说的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故①③符合题意。②强调的是积极扶持新事物的成长,④强调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故舍去,选B项。 【答案】B 11.古语云:“贪如火,不扑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从哲学角度来看,这警示我们( ) A.要注意量的积累,防微杜渐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D.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解析】材料强调了要将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发生质变,朝不好的方向变化,A项是材料给予我们的警示;B、C、D三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A 12.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点燃两根木柴,并分开很远摆放,不一会儿就熄灭了;让两根木柴紧挨着,时隔不久也熄灭了;只有当两者的间隙适中时,两根木柴才相互辉映,直至全部化为灰烬。科学家称这种现象为“温热有隙效应”。这一现象蕴涵的哲学观点是( ) A.要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 B.过犹不及,要把握火候和分寸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D.事物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的变化能引起质变 【解析】本题以“温热有隙效应”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哲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温热有隙效应”表明,两个燃烧的物体的距离过远或过近都不利于其燃烧,只有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时燃烧才最充分,它体现了要坚持适度原则,故应选B项;A、C、D三项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但与本题题意不相符,应排除。 【答案】B 13.“蚂蚁效应”理论是说,一群蚂蚁选择了一棵百年老树的树底安营扎寨。为建设家园,蚂蚁们挪移一颗颗泥沙,又咬去一点点树皮……有一天,一阵微风吹来,百年老树轰然溃倒,最终零落成泥。下列与“蚂蚁效应”的哲学寓意相符合的是( ) A.巢覆卵破 B.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C.吐故纳新 D.绳锯木断 【解析】“蚂蚁效应”包含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与“绳锯木断”的寓意是一致的,因此D项正确。A项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项反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项反映创新的意识。 【答案】D 14.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成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这段话包括的哲理是( ) ①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②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量变的过程实质就是质变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5.(15分)材料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为贯彻中央精神,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二 “自古读书需交钱,而今上学不花钞”写出了人们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欣慰。免收学杂费成为继免除农业税后又一场惠及广大农民的“及时雨”。 “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曾是农民看病贵的真实写照,而今形成的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使农民健康有了“保护伞”。 “关注民生之本,心系百姓利益”,“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央财政安排再就业资金251亿元,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谱写了一首民心歌、和谐曲。 请结合材料一、二,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答案】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②坚持发展的观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解决民生问题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只有不断解决民生问题,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16.(15分)1.8万多千米的海岸线,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财富,如何利用好这笔财富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沿海地区普遍面临的问题。 发展浅海养殖业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浅海养殖产生的废物常常使海水富营养化。所谓富营养化即海水中氮和磷的含量超过正常水平。氮和磷本是构成生命体必需的营养元素,是它们带来了海洋的生机与繁荣。但是,如果这些营养物浓度过高,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就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赤潮,导致浅海海洋生物死亡,给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运用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分析材料描述的生态现象,并说明在发展海水养殖业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①事物的变化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海水中的氮和磷本是构成生命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但是,如果这些营养物浓度过高,则会引发赤潮。这一生态现象反映了量变超过一定限度会引起质变的道理。\ ②依据量变质变的原理,要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就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坚持适度原则。发展浅海养殖业要注意控制好数量,保持良好的浅海生态环境,实现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