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列宁说物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是指( ) ①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②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③物质具有可知性 ④物质和意识密不可分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登上月球、绕地球飞行、建成载人空间站。宇航员在茫茫太空中发现的只有物质。这表明( ) ①神创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自然界是物质的 ④世界上只有未知的事物,没有不可知的事物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3.“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这首古诗所蕴涵的哲理主要有( )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解析】该诗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由此判断选B项。 【答案】B 4.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 ) A.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B.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 C.物质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是暂时的 D.物质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除了有这种共同属性之外,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联系。物质是共性,物质具体形态是个性,事物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因此B项错误;C、D两项说的是区别,不是联系。 【答案】A 5.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是因为( ) 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 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解析】人们不能凭主观愿望建设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生态系统,因为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项符合题意;A、B两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C 6.建国6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表明(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解析】“重大变化”与“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体现了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项正确。A、B、D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C 7.针对严重旱情,北方某市人工影响天气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择机实施了人工降雨,全力以赴抗旱。这体现了( )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只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能取得成功 【解析】人工降雨是遵循并利用客观规律的体现,故选C项;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按规律办事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D项不选。 【答案】C 8.赫拉克利特认为,物质世界不是静止不动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这句话包含的物质和运动关系的哲学观点是( )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③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 ④宇宙中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②错误;④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排除。 【答案】C 9.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了( ) 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诗的意思搞清楚,抓住诗中的“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可以选出B项。A项正确,但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新事物;C项正确,但不为材料所反映,诗中没有涉及规律;D项本身是错误的。 【答案】B 10.恩格斯曾指出,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进行了报复。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 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③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创造规律 ④适应而不是改造自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正确选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 近几年,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多次沙尘天气,呈现出频率高、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预示着我国正在进入新一轮沙尘天气频发期。专家指出,沙尘天气的形成,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据此回答11、12题。 11.由于人祸形成沙尘天气,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B.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C.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D.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解析】材料讲的是由于人祸在原因上占绝大多数,导致了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多次沙尘天气,应选C项;A、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B项错误。 【答案】C 12.对材料中“天灾”“人祸”认识正确的是( ) A.“天灾”是客观规律,人们对它无能为力 B.要认识“天灾”形成的客观规律,规范人类活动,避免“人祸”发生 C.“人祸”是人为带来的,对环境影响不大 D.只要克服“人祸”,就不会出现沙尘天气 【解析】A项错误,对于客观规律,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它;B项符合题意;C、D两项错误。 【答案】B 13.秋天,有弟子问禅师:“槿花带露,桐叶舞秋风,如何从这些现象中了悟人生的真谛?”禅师答道:“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禅师的话说明( ) A.事物的变化发展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C.规律是客观的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无常的 14.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 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C.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D.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解析】本题考查遵循客观规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D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B、C两项错误。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5.(15分)上个世纪末,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曾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最后一次对接飞行,阿尔法磁谱仪实验是这次飞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其目的是证实宇宙是否存在“反物质”;另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用实验证实了“反物质”的存在,例如发现反粒子具有与正常粒子相同的质量,但带有相反的电荷。 (1)材料中的“反物质”是物质吗?(6分) (2)“反物质”的存在是否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9分) 【答案】(1)材料中提到的“反物质”不同于哲学上讲的物质,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 (2)哲学上讲的物质是指万事万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自然科学中的“物质”与“反物质”都不过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反物质”的存在不仅没有否定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原理,而且更进一步证实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6.(15分)在世博会中国馆的第二层有一个250平方米大的荷花池,是红色和粉色系列的荷花品种,这个荷花池叫做“感悟之泉”,意喻“和谐”。我们知道,荷花都是在七八月的夏季才盛开,而在中国馆里的荷花,要求从4月至11月花开不断。 请用“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怎样才能使中国馆里的荷花花开不断? 【答案】①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只有尊重它,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成功。要让中国馆里的荷花花开不断,必须尊重荷花盛开的规律,按荷花盛开的规律办事。 ②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或创造荷花盛开的条件,让中国馆里的荷花在4月至11月花开不断。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