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社会挑战真题 1.(2009·江苏)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2009·福建文综)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解析】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故B项正确反映了题意。A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认为它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是错误的;C项夸大了“邮票”的作用;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08·海南)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宜采用排除法。①夸大了原生态文化的积极意义,④认为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也是错误的,文化的价值最重要的是能否带来社会效益,经济价值不是文化发展的唯一目标。 【答案】B 4.(2008·广东)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这表明( )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材料的主要内容是“经济”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③④明显不合题意;材料中的“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表明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了发展,①②正确。 【答案】A 5.(2010·全国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名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材料二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1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超过20%。 (1)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解析】回答第(1)问时,学生要结合文化的相关知识来说明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是否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从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其他功能来说明不赞同的理由。要从认识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到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来说明赞同的理由。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时,学生要从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这一方面来说明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回答第(2)问的第二小问时,学生可从借鉴经验,但要从本省的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角度来组织答案。 【答案】(1)答案一: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等功能。 (2)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能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可以借鉴经验,但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2010·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 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答案】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 7.(2009·山东文综)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解析】本题以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切入点,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并联系课本理论知识,应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等角度分析。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大影响。该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该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③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该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