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清辉悄洒何悠悠,月到中秋分外明”,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敬爱之情在中秋节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明月千里寄相思”“花好月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佳句妙词无不在诉说着人们对团圆、美好的期盼。这说明(  ) 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文化生活状况的体现 C.民族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D.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中国人对中秋节独特的文化情怀,故A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民族历史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故B、C、D都是错误的。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1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是15年前的867倍。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正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影响。上述材料说明(  ) A.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B.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D.文化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 [答案] B [解析] A、C、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3.“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  ) A.单一性,不变性    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 [答案] C [解析] “信”是古代“五常”之一,今天仍然提倡诚信,说明我们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又与时俱进、因时而变,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A说法错误,传统文化不是单一的,是丰富多彩的,也不是不变的,具有相对稳定性。B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 4.临近2013年蛇年春节,一种叫“中国红”的剪纸灯笼挂满了大街小巷。这些灯笼透出浓浓的“年味”,看上去很喜庆,很多市民买回家,挂在窗前,图个喜庆。材料表明(  ) ①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②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劳动人民既是文化的传承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④对传统文化要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A.①③  B.①④  C.②⑤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观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故④不选,本题选A。 5.山东教育厅要求规范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让孩子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笼统地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是很危险的。这说明(  )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儿童成长的积极作用 ④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让孩子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笼统地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是很危险的,体现了①④。②与题意无关;③只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儿童成长的积极作用,是不全面的,故选A。 6.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神舟九号”在甘肃酒泉卫星成功发射。与“神舟八号”相比,“神舟九号”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继承就是要否定发展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先有继承而后有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结果,故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明显错误。④说法错误,继承与发展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7.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A.文化工作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B.终身学习,才能全面发展 C.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创新 D.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终身学习的重要性,B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A项观点错误。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是能否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项观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8.群众文化,是全部文化的母体,是众多文化模式的根基与源头活水。“创造在基层,希望在民间”是被文化发展证明了的一个基本规律。脱离了群众文化,专业文化势必曲高和寡、干涸枯竭,没有前途。这说明推动文化创新需要(  )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发展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通俗文化和流行文化 ③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创作中的主体地位 ④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创新需要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创作中的主体地位,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③④正确。 9.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傩戏先后赴新加坡、韩国、德国、匈牙利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社会反响强烈。中外文化交流演出(  ) A.是文化交流的根本途径 B.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能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应取长补短,积极创新,弘扬传统文化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文化交流有多种途径,文化演出只是文化交流的途径之一,不是文化交流的根本途径,A错误;在当代,大众传媒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错误;中外文化交流演出,能够使中外文化相互借鉴、吸收,推广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C可选;中外文化交流演出的范围并未限定在各自的传统文化,且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排除D。 10.费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下列对“文化自觉”理解正确的有(  ) ①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 ②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③可以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④是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从“自知之明”和“取长补短”可以看出①符合题意;从“经过自主的适应……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可以看出③符合题意。②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文化的借鉴交流与融合。④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11.“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甘地这句名言强调的是(  ) A.要扬弃传统文化,革故鼎新 B.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和发展 D.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但要保持本民族文化 [答案] D [解析] “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体现的是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体现的是要保持本民族的特色,选D。 12.(2012·合肥八中模考)2012年5月,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2012“洪业杯”全国亿万职工全民健身排舞大赛启动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排舞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西部乡村舞曲,也叫牛仔舞。可以大家一起舞,也可以一个人独自跳,曲目多达上千首,我国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举办排舞大赛(  ) ①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②说明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③有利于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取长补短 ④表明中华文化正在逐渐成为世界文化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我国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举办排舞大赛,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的体现,这样有利于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取长补短,发展本民族文化,①③说法正确,应入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②说法错误;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④说法错误。 13.当前,红色影视剧创作成为一种文化热点和文化时尚。“红色经典”的改编必须坚守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尊重时代背景,尊重原作的基本内涵、主要情节,在此基础上,实现精神视野的拓展与艺术观念的更新。这要求创作者在改编“红色经典”时,必须处理好(  ) A.借鉴与融合的关系   B.吸收与传播的关系 C.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D.改造与歪曲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 尊重原作并在其基础上实现更新,这体现的是传统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选C。 14.为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让中小学生了解国粹,感受传统艺术魅力。2012年河北省大名县确立了县实验中学和银河小学为试点学校,“京剧进课堂”活动正式在两所学校扎根生长。开展“京剧进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②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③说法错误;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5.(2012·深圳八校联考)对下面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③实现文化创新要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 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从漫画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②③符合题意。①中抛弃传统文化的说法明显错误。④不符合漫画主旨。 16.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强,我国的文化也显示出了巨大的魅力。假如请你写一篇关于我国文化应如何走向世界的文章,你认为下列关键词最有可能在文章中出现的有(  ) A.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坚守儒家精髓 B.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认可西方文化 C.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 D.加强管理 正确引导 反对全盘西化 [答案] C [解析] 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强”中可以看出“相互借鉴”“求同存异”符合题意,从“我国的文化也显示出了巨大的魅力”中可以看出“提升文化实力”符合题意,选C。 17.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安排,中央电视台陆续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报道了许多鲜活的新闻,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这体现了(  )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②新闻记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造出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记者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报道了许多新闻,体现了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故选①③;文化创新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②错误;④说法太绝对。 18.(2012·武昌调研)知名动漫产业专家、湖北省动漫协会副秘书长工世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既叫好又叫座的动漫作品,必须具备民族性、国际性、时尚性,本土动漫需要汲取荆楚文化的丰厚营养,同时,灿烂的荆楚文化也需借助动漫这一形式传播,提升本土受众的文化认同感。这说明(  ) ①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③文化创新需要融入现代元素 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灿烂的荆楚文化也需借助动漫这一形式传播”体现了①。“需要汲取荆楚文化的丰厚营养”体现了②。“时尚性”体现了③。④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选D。 19.2012年德国将举办以“近观中国”为主题的中国文化年,庆祝中德建交40周年。文化年将以音乐、戏剧、舞蹈、文学、电影、展览、对话等形式,以150项活动和超过500场节目展现中国开放、进步、富有活力的新形象。德国举办中国文化年表明(  ) A.文化在相互渗透中融合 B.文化在相互继承中发展 C.文化在相互推崇中竞争 D.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传播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化交流的认识。中德互办文化年说明了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传播,因此D符合题意。A、B、C说法不准确,中外文化可以交流、借鉴、融合,但不是渗透、推崇、继承。故本题选D。 20.2012年5月25日新华网电:来自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读书爱好者相聚在北京地坛公园,参加第十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国际文化交流主题日”活动。中国通过这个主题向世界传递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发展理念。下列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文化融合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①②③强调了维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以及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均符合题意。④错误,不能说文化融合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必然趋势。 21.广东省的潮汕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它的形成过程,是本地原住居民文化和中原移民文化经过多次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而逐渐融合的过程。这说明(  ) ①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得到发展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中原移民文化是先进文化而本地原住居民文化是落后文化 ④潮汕文化与其他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中华文化中各区域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故排除③。任何区域的民族文化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故④说法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22.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没有像以往奥运会那样,以主办城市的标志作为特色。整个会徽以数字2012为主体,包含了奥林匹克五环及英文单词伦敦(London),采用国际化的设计语言,简洁鲜明,由单纯而大块的色彩组成的主体图案,象征着活力与激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好评。这告诉我们(  ) A.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规律 B.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C.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D.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答案] C [解析] A、B、D三项不合题意。 23.2012年6月1日至4日,第2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宁夏银川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第2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参展规模与成交额均创历史新高。材料体现的文化传播的途径有(  )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图书交易博览会一方面通过图书这种商品的交易传播文化,同时通过展销图书这种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①④正确;②③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应选D项。 24.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型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建立学习型社会 (  ) ①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②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④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①③是必要性,②是影响,④是意义,故选D。 25.《海南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1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通知》要求,2012年海南省全民终身活动周的主题是:“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迎接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要建设“学习型社会”,要做到(  ) ①推动教育信息化 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③让每个公民都可以随时随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 ④让每个公民都能拿到较高的学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观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12年5月21日是第九个“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200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此后,联大在2002年12月20日宣布每年的5月21日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以加深人们对于文化多样性价值的理解,并推动人们了解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 据此回答: (1)为什么要维护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有人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只能属于这个民族,它是这个民族发展的见证。”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①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一定地域内由其社会实践产生并发展的。不同的社会实践,使每个民族的文化具有明显的个性和特征,它是民族实践过程的反映,也是这个民族发展的见证。 ②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是这个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因而各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人们不能只看到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征,而应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共性和世界性。 ③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只能属于这个民族”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27.材料一 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中国特有的习俗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而逐渐演变。近年来,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的祭扫形式逐渐被新的祭奠方式所取代,植树、送花、网上留言、缅怀先烈等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渐成时尚,共青团中央也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绿色、文明、感恩的清明节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材料二 近年来,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越来越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日。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逐渐被淡忘。因此,民族传统节日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试从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继承性角度说明保护民族传统节日的理由。 [答案] (1)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或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这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 (2)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为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保护民族节日才能繁荣民族文化,为民族生存和发展奠定精神根基。 28.2012年柳州社会各界清明祭祀柳宗元活动于2012年4月1日上午9时在柳侯公园举行。近年来,随着“文化柳州”的建设步伐加快,传统文化在柳州市形成一股回归热潮,祭柳活动也逐渐从民间走向官方。每年清明节前后举行祭柳活动,缅怀“有德于民”的唐代历史文化名人柳宗元,已成为柳州市民 、社会各界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此外,柳州市中小学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诵读古典诗词并进行重新演绎,在每年的祭柳活动中,参与学校古典与现代融合的表演均能成为活动一大亮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文化在柳州市形成一股回归热潮的原因是什么? (2)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柳州的传统文化? [答案] (1)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传统文化在柳州市形成一股回归热潮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征的反映。 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个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顺应社会生活变迁的传统文化对现实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形成回归热潮。 ③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的通俗化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2)①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对待柳州的传统文化还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29.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 材料二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文化底蕴深厚,“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在文化发展战略上,河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靠改革创新这个生命线,选择文化资源各具特色、文化元素多样、发展基础较好的开封、登封等八个市县作为“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产业集聚,以实现文化强省建设的新突破。为充分利用河南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更新、创新,加快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新步伐,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开展中原文化宝岛行、澳洲行、欧洲行等一系列重大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文化大交流、经贸大合作。紧贴人民群众这个需求线,创造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请分析说明材料一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个态度”的内涵。 (2)结合材料二,说明河南省在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过程中体现了哪些道理? [答案] (1)① 所谓分析的态度,就是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 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既要吸取世界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③ 所谓前瞻的态度,就是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立足优秀传统文化,面向未来。 (2)①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突出,河南设立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了文化软实力。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立足本省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设立“文化试验区”,进一步促进河南文化产业发展。③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更新、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河南充分利用本省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繁荣。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地交流、借鉴、融合。中原文化、澳洲行、欧洲行等一系列重大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文化发展交流。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