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了(  ) ①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②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性的民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②是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角度讲的,③是从折射出的民族精神角度讲的,①②③都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 2.“键盘冲击”催生网络时代的汉字保卫战。之所以要保卫汉字,是因为(  ) ①汉字本身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繁衍、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 ④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题干要求说明汉字的作用,①②③的说法符合要求。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注意汉字与文字的差别,④错误。 3.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是指内心的感悟),“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 (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④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国画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特点的理解。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风格独特,故②③符合题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故①与题意无关;④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选B。 4.我国历史上北方(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便是其代表人物;南方则多风流儒雅的文人骚客,作《离骚》的屈原便是其代表。这表明(  ) A.地理环境影响民族文化气质 B.地理环境决定民族文化气质 C.不同地域文化之间没有联系 D.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答案] A [解析] 题干说的是不同地域的文化对人们的影响,A的说法正确。B错在“决定”上。C说法错误。D的说法与题意无关。 5.下列能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有 (  ) ①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之急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之急,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精神。②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 6.中央一套播出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集中展现了作为民族脊梁的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中国科学家的奉献精神。特别是他们为中华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给今天的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中国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体现了(  ) ①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这一主题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这一观点不科学,排除④,①②③均符合题意。 7.2012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93周年。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坚持爱国主义,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坚持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 ④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③说法错误,排除③即可。 8.中华文明在古代有过辉煌的历程。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的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的统一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 C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期,故本题选C。 9.“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句至今仍为很多人所喜爱。从《诗经》《离骚》到元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这表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 ①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②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③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④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②③都属于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④错误。排除④选A。 10.(2012·福建漳州市模拟)福建非物质遗产中最值得称道的是福建戏曲艺术,深厚的历史积淀与鲜活的地域特色,构造了福建戏曲的洋洋大观。梨园戏、莆仙戏、高甲戏、闽剧、芗剧(歌仔戏)五大剧种堪称福建戏剧经典,木偶戏、梅林戏、闽西汉剧等也美誉不绝。其中梨园戏、莆仙戏等古老剧种,仍大量保留着古南戏的遗香,被称为“南戏的活化石”。通过材料可见(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创新不断 ③福建文化异彩纷呈 ④福建文化源远流长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梨园戏、莆仙戏、高甲戏、闽剧、芗剧(歌仔戏)五大剧种堪称福建戏剧经典,木偶戏、梅林戏、闽西汉剧等也美誉不绝体现了③;梨园戏、莆仙戏等古老剧种,仍大量保留着古南戏的遗香体现了④。①②材料不体现。 11.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这是因为(  ) ①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②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缓慢 ③西方近代文明的巨大冲击 ④中华文化丧失了生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②③应入选。①不是题干的原因,④说法错误。 12.中国书法的奥秘在于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成为书写生活的一种艺术方式。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了它的独特性,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人生的艺术写照。材料说明(  ) ①中国书法、中国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组成部分 ④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错误;③说法本身错误。②④符合主旨。 1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关系、传统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等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王牌”说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故选②;“民族的文化是自己国家永远的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故①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又是因时而变的,故③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故排除④,因此本题选A项。 14.“键盘冲击”催生网络时代的汉字保卫战,之所以保卫汉字,是因为(  ) ①汉字本身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繁衍、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 ④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排除含④选项,答案为A。 15.2012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最早的母亲节起源于古希腊,如今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有母亲节。美国人视康乃馨为献给母亲的花,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上述文化现象说明(  ) A.文化具有差异性和包容性 B.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区域性 C.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创新性 D.文化具有融合性和科学性 [答案] A [解析] B、C、D不合题意。 16.古语云:“君子以厚德载物”。下列现象中能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是(  ) ①中医药学主张从整体出发辩证施治 ②各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相互交融 ③清明祭扫,中秋赏月的习俗世代相传 ④佛教道教在南岳衡山共存于一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7.2012年央视龙年春晚上,民族歌舞大联欢《幸福大家庭》展现了一幅“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民族画卷。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和稳定性 ②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④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材料说明的是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③④符合题意。①②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18.天宫与神九成功完成手控交会对接,蛟龙号下潜首次突破7000米——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 ①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②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③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④不正确,排除④即可。 19.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疾呼的“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之强音,践行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之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奋斗。某校学生会组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习交流活动,下列最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是(  )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弘扬国粹,全面继承 C.民族之魂,薪火相传 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答案] C [解析] 中华民族之魂指的是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中“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之强音,践行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之精神,说的是中华民族精神,故C项最切合活动的主题。A、D两项不合题意,B项中的“全面继承”说法本身不正确。 20.在举世瞩目的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怀,不畏强手、奋力拼搏的旺盛斗志,奋力争光、勇于胜利的拼搏精神,团结合作、同心协力的集体意识,极大地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中表现出来的这些精神(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②为我们提供了投身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精神,不具有普遍意义 ④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③说法本身错误;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中表现出来的这些精神不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④排除。①②正确。 21.(江苏南京·2013届高三调研测试)“从最早的历史纪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的民族(指土尔扈特人)跨越亚洲无垠的草原东返祖国那样轰动于世界和激动人心的了(英国作家德昆赛著《鞑靼人的反叛》)。”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历经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壮举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  ) A.团结统一的精神 B.勤劳勇敢的精神 C.爱好和平的精神 D.自强不息的精神 [答案] A [解析] 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历经万里跋涉,重返祖国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精神,B、C、D材料不体现。 2012年7月11日至15日,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蓝天新秀”获得者青年教师卜雪琴参加了由人事处组织的“革命圣地井冈山红色之旅培训活动”。此次活动共有32名青年教师参加,紧密围绕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使北航学员能够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据此回答22~23题。 22.下列对井冈山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井冈山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井冈山精神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了 ③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继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 ④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在当今形势和条件下,仍需继承和发扬,不会过时,故②说法错误,①③④都正确。 23.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有利于 (  ) ①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②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就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表现,故①②③④都正确。 《现代交际》2012年第04期发表文章指出:“一个国家没有凝聚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就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高度的凝聚力和超越的创造力。”据此回答24~25题。 24.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注入时代精神才能摒弃民族精神中的糟粕 ②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 ③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本色 ④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与时俱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 ①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和结晶,不存在糟粕。④说法错误,应该是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与时俱进。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2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有利于 (  ) ①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③抵御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把人们的价值追求凝聚为完全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外来思想文化的问题,故③与题意无关。④说法错误。①②符合题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12·潍坊高二试题)材料一 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材料二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也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共同熔铸了内容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2)根据第一问的回答,试分析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材料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7.材料一 中宣部要求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支撑,蕴涵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赤诚真情,始终具有激发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弘扬雷锋精神是知与行相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材料二 教育部号召全国青少年要广泛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人”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了解雷锋事迹,通过开一次班会、写一篇心得感受雷锋精神,通过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开展学雷锋实践。 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依据。 [答案] (1)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2)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3)弘扬和培育雷锋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 (4)当前,弘扬雷锋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8.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进入太空,实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从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到今天“神舟九号”飞上天宇,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胡锦涛主席将载人航天精神高度概括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1)结合材料说明,载人航天精神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 (2)请你从国家、公民、中学生角度简要说明,应当如何弘扬和培育载人航天精神? [答案] (1)①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②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体现了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③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体现了民族精神中的团结统一。 (2)①国家: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积极宣传载人航天精神,形成全社会学习、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良好氛围。 ②公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航天的爱国品质、进取意识、大局观念等。 ③中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增强责任意识、肩负文化使命,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29.2012年10月12日,民政部发布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的报告。据介绍,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含山体滑坡泥石流)、风雹、台风为主。洪涝灾害方面,广东、浙江、江西等省发生大范围春汛,夏季长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发生较大规模洪水,华北、西北地区山洪、泥石流等灾害损失严重。前三季度,共有7个台风登陆我国大陆地区,影响区域从华南沿海延伸至东北,湖北、云南、四川等省。此外,西北和华东地区风雹灾害损失较大,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4次,全部集中在西部地区。 危险面前,有一种力量在支撑;危急关头,有一种信念在坚守;危险时刻,有一种精神在迸发。亿万中国人民,在罕见的灾害面前挺起不屈的脊梁。 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 (1)“不屈的脊梁”是指什么? (2)怎样才能“挺起不屈的脊梁”? [答案] (1)“不屈的脊梁”体现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⑤要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续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