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对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 B、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C、它是以看得见的物质具体形态反映出来的 D、它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 2、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 )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3、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 ①阶级和阶级斗争 ②路线、方针、政策 ③公式定理 ④生产关系 ⑤法律 A、①④ B、③ C、①③④ D、①③⑤ 4、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 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没有静止的 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5、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 ) 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 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 6、(02全国)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7、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这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C、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D、古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8、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 A、意识依赖于物质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人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这一情况说明( )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10、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11、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 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 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回答12-13题。 12、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3、“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4、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说明(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1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意识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A、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有一天会超过物质的决定作用 B、人类总有一天会穷尽对一切事物的认识 C、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 D、人类永远也摆脱不了作为自然界奴隶的命运 16、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 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7、下列对于实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B、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C、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18、为了进一步探测太空奥秘,2008年9月25日21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是在“神舟六号”取得的一批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一次问天。这表明( ) A、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与有限的统一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科学理论是实践成功的根本原因 D、科学实验对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起决定作用 19、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A、实践的客观性 B、实践的历史性 C、实践的能动性 D、实践的主观性 2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1、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 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 22、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23、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4、“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①精神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时有时无 ②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 ③精神力量往往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的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5、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08年10月12日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着重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并最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重大决议。 (1)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说明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议的必要性。(8分) (2)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决议是在“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决议形成的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8分) 27、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 材料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强烈地震,给震区民众带来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1)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说明我们应怎样理智看待自然灾害,做好预警自救工作?(6分) (2)分析说明材料二是如何体现了意识的作用的?(6分) 28、辨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的,因而是不变的(9分) 29、分析: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动过,万里长城在中国,故宫在北京。所以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1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BDABB CBBBA DBDCC DDBBD DCCBA 二、非选择题(每题50分) 26、(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要解决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需要在农村改革实际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的决议以便更好地指导农村改革实践。(4分)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要解决好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就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指导。这一决议能够指导我们解决好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4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分)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决议是在“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的基础上形成的,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分)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需要,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分) 27、(1)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因此我们要理智、冷静对待。(3分)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又是可以认识的,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大力发展科技事业,不断提高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做好预警自救工作,把灾害减小到最低程度。(3分) (2)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及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体现了这一点。(3分)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体现了这一点。(3分) 28、(1)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这是正确的。(3分) (2)但不能由此得出规律是不变的结论。因为规律是由客观事物的性质所决定,并与一定的条件联系着。只要事物的性质没有变化和条件存在,就存在并起作用;如果事物的性质变化了与之相联系的条件不存在了,规律就不存在了。(3分) (3)不同的物质形态,不同的运动形式,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规律。因此,我们应充分注意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按变化着的客观规律办事。(3分) 29、(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4分) (2)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一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是相对静止状态,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而不是绝对不运动。(4分)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我们不能以物质存在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否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因此,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错误的。(4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