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业利润和银行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 A.商业销售人员和银行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银行存贷款利息的差额 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商业职工、银行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 解析:随着生产的扩张,产业资本家需要资金、需要由商场代理商品销售等工作,所以必须将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分割出一部分,在商业、银行、借贷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因此答案选C。 答案:C 2.剩余价值是(  ) A.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B.商品的价值和新价值之间的差额 C.商品的价值和购买生产资料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差额 解析:只有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3.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解析:联系教材可知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其特殊性在于(  ) ①生产出生产资料 ②创造出剩余价值 ③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④创造出商品的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对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要深入分析、理解和把握,否则会混淆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劳动、劳动力等概念,误认为劳动能形成商品的价值,生产出生产资料而错选。 答案:B 5.资本家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  ) 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②扩大再生产 ③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④平均剩余价值的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联系教材知识可知①③符合题意。 答案:B 6.要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必须(  ) ①不改变工作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②增加雇佣工人,改善生产条件 ③延长劳动时间 ④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②③均不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所以答案选C。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7.试述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本运用的意义。 解析: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条件的分析,揭示了资本运动中的各种矛盾,理解、把握这一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合理运用资本要素、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答案:产业资本循环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具有三种循环形式。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及其循环的三种形式,在空间上是并存的,在时间上是继起的。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互为前提,相互依存。 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条件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资本运动中的各种矛盾,而且作为适用于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对社会主义企业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企业的资本总量,必须合理分配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三种资本的循环必须保持其连续性。只有遵循资本循环的客观要求,才能加速企业资本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8.日本将在2025年拥有100万个工业机器人。按照一个机器人能完成10个工人的工作量计算,届时这100万机器人相当于1 000万产业工人,这一数字相当于目前日本全部劳动人口的15%。对于日本的企业来说,使用机器人工作,除了应对劳动力的短缺问题外,还能大量地减少工资、保险金、退休金的支出。 根据上述材料,试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的理论分析:机器人的广泛运用,是否意味着对工人的剥削减轻了? 解析:本题以机器人的使用为背景考查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机器人仍旧是生产资料,机器人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相对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采用的最主要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答案:(1)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资本家为了组织生产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种商品。工业机器人属于生产资料,它本身并不创造剩余价值,只有使用机器人的劳动者的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2)普遍使用先进的工业机器人,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在劳动者工作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相对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最主要采用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可见,机器人的广泛运用、劳动复杂程度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劳动者所受剥削程度的降低,而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在同一劳动者身上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