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贸易顺差过大容易引发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贸易摩擦增多和国内资源更多流向国外等问题。为了平衡国际收支,减少贸易摩擦,我国应该(  ) ①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并创新利用外资的形式 ②提高我国的关税水平,减少出口 ③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和国内短缺资源的进口 ④努力增加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解析:选D。②不符合世贸组织原则;努力增加出口,增加外汇收入会加剧贸易摩擦,④排除。①③是我国平衡国际收支,减少贸易摩擦的正确做法。故选D。 2.19世纪初,德国和美国正处在资本主义工业的起步阶段,为了保护本国刚刚兴起的弱小工业不致被英国廉价工业品摧垮,对进口商品实行高税率,以此迫使进口商提高商品售价,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力。由此可见(  ) A.征收关税,是一国在进出口贸易中保护本国经济的基本手段 B.征收关税对一国出口贸易起着调节作用 C.征收关税是一种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措施 D.关税是由国家海关当局对进出口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解析:选A。征收关税能够对一国对外贸易起调节作用,维护和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在进口方面,对国内能大量生产,或者暂时不能大量生产但将来可能发展的产品,征收较高的进口关税,以保护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和发展。故选A。 3.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外开放的形式日益多样化。下列经济活动中既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一种利用外资形式的是(  ) A.某公司赊购国外的生产没备,并以所生产的产品偿还设备款 B.某公司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加工成产品后再出口 C.某公司与外国的一家公司相互购买对方等价的商品 D.某公司在广州商品交易会上洽谈生意,进行进出口交易 解析:选A。补偿贸易既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一种利用外资的形式。结合备选答案可知,A是补偿贸易,B、C、D都只是一种贸易方式,不涉及利用外资问题。 4.(2012·大庆四中第一次模拟)假设美国2吨钢铁的平均生产时间=0.5吨羊毛的平均生产时间,而澳大利亚1吨钢铁的平均生产时间=2吨羊毛的平均生产时间。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国际市场上1吨钢铁与1吨羊毛等值的条件下,美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最佳贸易选择是(  ) A.美既出口钢铁,也出口羊毛,发挥绝对优势 B.澳大利亚出口钢铁,进口羊毛,发挥比较优势 C.美进口羊毛,澳进口钢铁,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D.美澳两国尽可能减少进口,保护民族经济发展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对外贸易作用的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知,美国生产羊毛的劳动生产率低而生产钢铁的劳动生产率高,澳大利亚则恰恰相反,所以两国在发展对外贸易时应发挥各自优势,可见C切合题意。 5.现在,在许多国家都可以看见商品上的“Made in China”字样,即“中国制造”,它们大都以低成本为核心竞争手段,这大大削弱了中国品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要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必须(  ) A.坚持低成本制造,拓展国际市场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自主创新之路 C.提高商品价格,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D.加强国际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 解析:选B。低成本是“中国制造”的竞争力的核心,A不符合题意。没有技术含量,提高价格无从谈起,C说法错误。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有条件的,即首先要提高自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6.2011年,中国与相关国家签署了多项“贷款换石油”的合作协议。“贷款换石油”能够为中国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源,而对于贷款国来说,他们能够有充足的资金从事油气资源的勘探工作。这说明(  ) A.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B.不同的国家可以实行相同的贸易政策 C.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D.促进地区能源安全的稳定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根本目的 解析:选C。“贷款换石油”能够为中国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源,而对于贷款国来说,他们能够有充足的资金从事油气资源的勘探工作。这说明这种做法对双方都有利,故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 7.(2012·辽宁大连第六十二中学质检)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经济大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21世纪亚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经济区域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领导作用。中国与日本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基本国情差异甚大。这种差异是发展的差异,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成为两国经济发展与贸易增长的有利因素。两国战略资源各有优劣,但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在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方面要明显强于日本。日本在知识技术资源与国际资源利用方面要明显强于中国。中国知识技术资源十分匮乏,其中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十分低下。中国利用国际资源方面能力相当小,中国既不是软件技术输出大国,也不是软件技术输入大国,没有充分利用开放环境,无法有效吸收全球技术,特别是软件技术和知识信息。中国已成为日本企业海外投资首选地。 结合材料说明发展对日贸易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解析:用对外贸易作用的相关知识,结合中日两国具体国情,全面分析发展对日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即可。 答案:(1)两国战略资源各有优劣,并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说明发展对日贸易可以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中国在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方面要明显强于日本,日本在知识技术资源与国际资源利用方面要明显强于中国,说明发展对日贸易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可以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4)中国已成为日本企业海外投资首选地。这就会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日本作为经济强国,有许多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据商务部统计,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无论从贸易总量还是从增量看,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占了绝大部分的比重。而自加入WTO以来,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纠纷数量也快速上升。为此,我国发展对外贸易要坚持(  ) ①以质取胜战略 ②市场多元化战略 ③贸易保护的政策 ④自力更生,减少对外贸易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选D。材料反映我国进出口贸易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占绝大部分比重,而这些地区贸易纠纷数量又快速上升。避免上述问题,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必须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同时还要坚持以质取胜战略,①②正确,故答案选D。③做法违背世贸规则,④违背经济全球化趋势,均应舍去。 2.据统计,外贸增长1%,则GDP增长可能达0.2%。可见发展对外贸易(  ) A.是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B.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 C.必须扩大出口,增加外汇储备 D.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 解析:选D。材料主要强调外贸增长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拉动作用,应选D。A观点错误,B、C不符合题意。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起全面启动,标志着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这是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是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据此回答3~4题。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  ) ①体现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 ②表明中国与东盟各国根本经济利益趋于一致 ③有助于增强区域整体经济实力,遏止经济全球化浪潮 ④表明我国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注重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选C。中国与东盟各国根本经济利益“趋于一致”是错误的,②不选;遏止经济全球化浪潮夸大了自由贸易区的作用,③错误。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双边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化,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和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②中国与东盟的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国内市场 ③东盟的部分农产品,将对我国部分农产品的销售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④“零关税”政策将造成我国关税大量流失,影响财政收入的稳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①②讲的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当选;受“零关税”影响,自由贸易区建成将对我国部分农产品销售造成冲击,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项。 5.美国和中国生产小麦和布匹所需的不同劳动日数,如下表所示: 小麦 布匹   劳动日数 产量(吨) 劳动日数 产量(匹)  美国 100 50 100 20  中国 150 50 50 20  假如美国和中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协作分工,美国专门生产小麦,中国专门生产布匹,进行交换,在所得小麦数量不变(50吨)的情况下,两国各多得的匹布是(  ) A.20匹 B.40匹 C.60匹 D.80匹 解析:选A。中美两国的对外贸易应各自发挥比较优势,由于所得小麦数量不变(50吨),美国花费100劳动日数生产20匹布,而中方100劳动日数为40匹布。按照相同的劳动日数计算,则可为50吨小麦与40匹布相交换,由于中方生产50吨小麦花费150劳动日数比美方多花费50劳动日数,这50个劳动日数如果生产布匹可为20匹布,故可转换出双方各得20匹布。 6.(2012·云南元阳一中质检)美国一石油公司对我国某公司的煤炭开发项目进行投资。双方约定,中方公司以开采的煤炭来偿还美方公司的全部投资。这种贸易方式属于(  ) A.对等贸易 B.加工贸易 C.来料加工 D.补偿贸易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对外贸易方式的理解。材料中我国某公司对美国石油公司的投资以开采的煤炭来偿还美方公司的全部投资的做法,属于补偿贸易形式。故选D。 7. 甲国生产一辆汽车需要10小时,生产一吨粮食需要50小时。乙国生产一辆汽车需要9小时,生产一吨粮食需要70小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甲、乙两国在贸易中要实现互利双赢,可以考虑的策略是(  ) A.甲国因劳动生产率较低,应该到乙国进口汽车和粮食 B.甲国应该主要出口汽车,乙国应该主要出口粮食产品 C.甲国应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乙国应主要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D.甲国应该主要出口粮食产品,乙国应该主要出口汽车 解析:选D。甲、乙两国在汽车生产中,乙国需9小时而处于优势。在粮食生产中甲国因需50小时而处于优势,根据比较优势原理,选出D项。  8.由于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要解决漫画中所反映的经济现象,需要我们(  ) ①发挥世贸组织的积极作用 ②坚持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 ③置身于经济全球化趋势之外 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①②中的做法有利于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符合题意;③观点错误,置身于经济全球化趋势之外,不利于发展本国经济;④中的做法与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没有直接关系,不选。 9.2011年9月16日,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瓷砖作出反倾销终裁,执行时间从2011年9月15日0时起至2016年9月14日24时止,惩罚性关税最高达69.7%。对从中国进口的瓷砖征收为期五年的正式反倾销税,让我国的陶瓷业雪上加霜。对此,中国企业应采取的态度是(  ) A.充分利用有关规则,勇于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B.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C.寻求政府支持,通过政府谈判解决争端 D.采取有效措施,转向其他地区出口 解析:选A。欧盟对中国的瓷砖征收惩罚性关税,是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我们应充分利用有关规则,勇于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故答案选A。 10.随着国力的增强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与世界走得更近。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从多极化角度来看,今天的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改变。无论是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还是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没有中国参与都无从谈起。”为了有效应对世界格局的改变,我国应当(  ) ①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原则,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④调整我国外贸结构,以“走出去”为主,以“引进来”为辅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我国应当如何应对世界格局的改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的全球化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等。①②③正确把握了在世界格局改变中我国的行为要求;④观点错误,实施对外开放政策,要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 11.美国与欧盟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要求中国取消稀有金属的出口限制。对此,我国工信部表示,中国控制稀有金属的产能总量和出口,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中方不会因为第三方的申诉改变政策。这表明,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  ) ①坚持贸易双方地位平等 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③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④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我国自主决定稀有金属政策,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故选C项。①④与中国控制稀有金属的产能总量和出口无关。 12.温家宝总理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毫不慌乱,充满镇定,他指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中国经济面临着外国订单减少的不利影响,中国可以在国内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难怪法新社感叹“中国在金融风暴中表现出帝国般的镇定”。总理对中国经济充满自信,源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是在坚持__________的原则下实行的。(  ) A.平等自愿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诚实信用 D.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解析:选B。我国对外开放所坚持的原则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B项符合题意。 13.(2012·河南河大附中测试)从世界范围看,美日等发达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发展战略,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突出的竞争优势。它们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2%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多在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大多保持在30%以下。材料启示我们,在对外贸易中必须(  ) A.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 B.限制进口,扩大出口 C.重视科技创新,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D.节约社会劳动,实现优势互补 解析:选C。材料表明,发达国家重视科技创新,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突出的竞争优势。这启示我们:重视科技创新,能够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加快转变我国的外贸发展方式。 二、非选择题 14.(2010·高考重庆卷)在过去150年间,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排放了全球70%以上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造成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一系列后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目前,英、德、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于200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并通过检查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法的实施情况,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如期实现。 材料2:2008年以来,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进口的高能耗产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关税(简称碳关税),遭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反对。 2009年,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既主动承诺节能减排,又反对征收碳关税。 解析: 本题以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对我国的相关经济政策、法规以及国际准则的理解和运用。抓住材料中的关键点和设问的特点,调动相关的经济原理来阐述即可。 答案:(1)主动承诺节能减排是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承担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负的责任。 (2)征收碳关税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的目标;不符合我国平等互利的对外贸易基本原则。 (3)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事实上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我们必须反对。 15.材料1:生产可能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如图1,假定一国现有资源用来生产两种产品X(消费品)和Y(资本品)。如果全部用来生产X产品,可生产0D单位;如果全部用来生产Y产品,可生产0A单位;如果同时用来生产X和Y两种产品,则可能有各种不同的X与Y的产量组合。将X和Y的各种不同的产量组合描绘在坐标图上,便可得出生产可能性曲线(AD线)。  材料2:甲乙两国在粮食和肉类上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分别如图2(甲国)(乙国)所示。甲国每人每年可以生产粮食800千克或肉类600千克,乙国每人每年可以生产粮食1000千克或肉类1200千克。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回答: (1)为什么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2)如果甲乙两国进行贸易,两国应如何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什么? 解析:第(1)问考查的知识是资源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因。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决定的。第(2)问是对课本知识的改编,发展对外贸易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两国应出口自己的优势产品。乙国在肉类生产上的优势更大(是甲国的两倍),甲国虽然在粮食及肉类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但是在粮食生产上的劣势相对更小。因此,甲国应主要生产粮食,乙国主要生产肉类,然后两国之间进行贸易。 答案:(1)资源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生产要素,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为此,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2)①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两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②从个别劳动生产率来看,乙国在粮食及肉类的生产上均占据着绝对优势。但是,乙国在肉类生产上的优势更大,是甲国的两倍,甲国虽然在粮食及肉类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但是在粮食生产上的劣势相对更小。 因此,甲国拥有生产粮食的比较优势,乙国拥有生产肉类的比较优势。甲国应主要生产粮食,乙国主要生产肉类,然后两国之间进行贸易。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