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口素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从消费的角度看,接受教育主要属于(  ) ①物质生活消费 ②精神生活消费 ③发展资料消费 ④享受资料消费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 家庭消费,按消费内容划分为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劳务消费;按消费目的划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材料中的受教育从消费内容看属于精神文化生活消费,从消费目的看属于发展资料消费,②③符合题意,入选;①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 2.(2011·高考重庆卷)2009年,我国实施较为宽松的汽车信贷政策,助推了汽车消费的增长。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800万辆,位居世界第一。由材料可知(  ) A.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汽车的生产与消费 B.汽车消费增长是汽车生产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C.汽车信贷政策的变化影响汽车的销售和生产 D.贷款买车属于超前消费,背离了正确的消费观 解析:选C。汽车信贷政策属于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A项排除;生产决定消费,B项观点错误;贷款买车如果在个人的预期收入承受能力之内,就不是超前消费,D项片面;国家的汽车信贷政策引导了汽车的生产、销售和消费,是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体现,C项正确。本题是判断说明题,可根据理论知识直接作出判断选择。 3.最近两年,出现了专业网络“试用”平台,如“试用网”“试客网”“试客联盟”等。在购物之前,先通过这些网站免费索取商家的试用品,经过试用后才购买的网民,被称为“试客”。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 A.家庭消费是从低级向高级递进发展的 B.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C.在消费品市场上,消费者易受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的影响 D.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可以催生新的经营方式 解析:选D。本题以日常生活中的网上购物为情景设题,意在考查对消费的理解和对生活的关注。题干意思强调通过网络信息,实现经营方式多样化,D项正确;A、B、C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相符。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认真分析材料的意境。 4.由于温室蔬菜技术的推广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极大改善,现在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也能吃上种类丰富的新鲜蔬菜,而不需要像过去那样整车地购买冬贮大白菜,或者吃一冬天的腌制、风干的豆角了。这说明(  ) A.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B.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和消费方式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可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D.消费结构的变化对生产调整具有导向作用 解析:选B。由于温室蔬菜技术的推广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极大改善,现在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也能吃上种类丰富的新鲜蔬菜,这说明生产决定消费以及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5.(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月饼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秋月饼的消费日益多样。除枣泥、豆沙等传统月饼外,消费者也开始购买海鲜、木瓜、冰激凌等新式月饼。多样化的月饼消费(  ) A.取决于月饼消费观念的多样化 B.导致了月饼消费结构升级 C.促进了月饼生产的多样化 D.促进了月饼质量的提高 解析:选C。多样化的月饼消费,促进了月饼生产的多样化,C项入选。A项说法错误,月饼消费应该取决于月饼生产;B项月饼消费结构升级材料没有体现;D项表述不准确,月饼消费的多样化不一定带来月饼质量的提高。 6.多年来,居民消费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短板,消费占GDP的比重只有三成多,远低于欧美国家70%的水平。然而,去年这种状况出现了转变,居民消费的贡献率超过外贸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二大动力。由此可见(  ) A.我国的外贸出口呈下降趋势 B.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 C.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D.我国成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解析:选C。题干说明的是居民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A、B两项题意未体现,D项不符合实际。 二、非选择题 7.以下材料摘自某大学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材料1:总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800元之间,而饮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元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 材料2:大多数大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少数大学生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物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个性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品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材料3: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1)结合材料1,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作出分析。 (2)有针对性地给大学生提出一些消费建议。 解析:本题材料为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但许多问题在中学生身上也存在,所以,本题寓思想性和能力于一体。希望同学们通过本题,既能提高答题能力,又能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是否科学、理性。 答案:(1)①饮食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很高,这说明大学生的总体消费水平不高。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生的收入状况决定了这种消费结构。绝大多数大学生所需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 (2)①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②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协调。 ③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④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高考北京卷)近期,我国批准成立了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和家庭提供消费贷款。消费贷款之所以有助于提高居民当前消费水平,是因其能(  ) A.减轻社会不平等程度 B.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 C.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 D.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 解析:选C。贷款消费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故消费贷款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而没有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故选C项,舍去D项。A、B两项明显不是其应有的作用。 2.(2012·河南郑州第四十七中学质检)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居民收入直接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在图中,合理表示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需求量的关系的是(  )  A.A1曲线 B.A2曲线 C.A3曲线 D.A4曲线 解析:选A。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收入越高,消费需求越高,图中四曲线的变化,A1最能反映题意。 3.山西黄河沿线是一条风光旅游带,散布在这条线路中的景点有偏关的老牛湾、河曲的娘娘滩、临县的碛口古镇、吉县的壶口瀑布、河津的禹门渡、兴县的蔡家崖等,包含了晋商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汇聚了山西独具特色的旅游风貌。山西沿黄旅游属于(  ) ①有形商品消费 ②生存资料消费 ③享受资料消费 ④劳务消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从消费对象看,旅游消费的是服务,属于劳务消费;从消费的目的看,旅游是为了追求身心愉悦,属于享受资料消费。③④正确,故答案选B。 4.(2012·山西晋中第一次模拟)目前,占全国人口总数约2/3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l/3的商品,5个多农村人口购买的商品才相当于1个城镇人口购买的商品。这意味着(  ) 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②我国城乡经济存在较大的差距 ③农民生活消费滞后,应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④农村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A。农村购买力不足,消费水平低,意味着城乡经济存在较大的差距,也说明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①不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 5.由于迪斯尼的各种动画形象深入人心,影片的成功让迪斯尼的品牌走入了千家万户,为其衍生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今的迪斯尼除了电影和每日游人如织的主题乐园之外,还涉及迪斯尼手表、服装、箱包、家居用品、玩具等多个产业。这表明(  ) ①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 ③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④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迪斯尼除了主题乐园之外,还涉及迪斯尼手表、服装等多个产业,这表明消费对生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①③符合题意。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在社会再生产诸环节中,生产具有支配和决定作用,④错误。 6.“百元消费周”是指在一周的工作日期间,全部的餐饮、交通、娱乐等所有消费加起来,控制在100元之内。这引发了一场关于“节俭主义”的热议。赞同者认为该活动促使青年人反思形成合理科学的消费方式的必要性;反对者则认为这种行为不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生产。你认为可以为双方提供的理论依据分别是(  ) A.建立健康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 B.倡导适度消费的消费观;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D.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解析:选B。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合理的消费会促进生产的发展,不合理的消费会阻碍生产的发展,题中双方的观点体现了B项。 7.2011年8月29日,发改委就当前经济运行形势发布报告,称国内价格总水平仍可能高位运行。国内价格总水平高位运行,意味着(  ) A.居民消费量增加 B.居民购买力普遍提高 C.居民购买力普遍降低 D.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加大 解析:选C。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居民对商品的消费量。C项说法正确,A、B两项观点错误。D项材料体现不出来。 8.“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作为公民,应该坚持绿色消费,践行低碳生活。以下对于绿色消费认识正确的是(  ) A.绿色消费是求异心理引发的,具有仿效性和盲目性 B.绿色消费是攀比心理引发的,不利于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 C.绿色消费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绿色消费是从众心理引发的,不具有科学性 解析:选C。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宗旨,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因此,绿色消费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9.近期,手机涉黄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市场上的大量山寨手机,甚至包括某些品牌手机,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内置涉黄低俗软件或设置热键套取话费的现象,而使用者根本无法删除这些被强行安装的低俗软件或套费程序。使用者一不小心点击就会自动链接上网而被直接扣费,根本不会提前通知。这种不法行为主要侵害了消费者的(  ) ①安全权 ②知情权 ③自主选择权 ④求偿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强行安装的低俗软件或套费程序侵害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知情权。①④没有体现,应排除。 10.目前全球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外部需求迅速萎缩,国务院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扩大国内消费。专家指出:“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只有最终需求旺了,经济才能真正启动起来。”专家的观点体现了(  ) A.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 B.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D.一个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解析:选B。专家观点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A、C、D三项未体现。 11.“低碳经济”是最近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在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经济”有助于(  ) 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实施绿色消费 ②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④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低碳经济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实行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清洁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机制。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根本改变。④与题干中的低碳经济没有关系,故排除。 12.从图中可以看出,决定将多少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的因素是(  )  A.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 B.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 C.社会消费风尚 D.消费者的年龄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解析:选D。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收入分为可支配收入和未来预期收入。观察图中曲线的变化,中年阶段消费占收入的比重最低,青年和老年阶段消费占收入的比重较高,故得出D项。 13.(2012·南京金陵调研)一套住房所需要的钢材要远远多于服装、彩电、冰箱等产品,一部小汽车需要的材料和零件也远远多于自行车、手表、房间空调等产品。房地产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往往带动重工业部门以超常的速度发展。这表明(  ) 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结构决定消费结构 B.企业生产必须节约资源,降低消耗 C.企业要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D.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解析:选D。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调节生产。题中房地产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4.(2012·英山第一中学第一次模拟)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中国电影业推出了众多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影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如《孔子》在短短40天的贺岁档期,票房收入过亿元,助推了“国学热”。 说明表列举的相关因素促进电影业发展的经济学道理。 相关因素 经济学道理  儒家文化 备受关注 例:社会的文化需求引导电影业挖掘儒家文化元素,推出适销对路产品,促进电影业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长 ①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影业 ②  与国外开展电影技术合作 ③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影响电影业发展的经济学道理,抓住题干中的关键点“收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与国外开展电影技术合作”,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收入影响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向非公有资本开放文化领域,允许其平等参与竞争,有利于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可提高我国电影的质量和数量,推动电影业的发展。 答案:(1)收入增长促进电影消费,电影消费反过来促进电影生产。 (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资本的进入,有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电影业的发展。 (3)引进先进技术,有助于提高电影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和电影业的经济效益。 15.(2011·高考四川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注:投资率是总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资率约23%,消费率约75%。 材料2:近年来,国家对“促消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材料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材料1与材料2之间有什么联系?从经济常识角度看,提高消费率有何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实质上有三问。第一问要求回答材料1反映的经济现象,这类题目在回答时要全面、简洁。我们可分三步:第一,看图中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09年我国投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第二,看注信息,结合小注与全球平均水平进行对比;第三,揭示本质,综合上述信息得出,我国投资与消费不协调。第二问要求回答材料1与材料2的联系,材料1的信息我们已经得出,材料2的信息则是国家采取促进消费的措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材料1与材料2实质上是因果关系,国家采取促进消费措施的目的是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第三问要求回答提高消费率的意义,要求我们运用发散思维,充分联系教材知识点,可以从扩大消费、改善民生、拉动企业和行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多个角度回答。 答案:(1)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率呈上升趋势,消费率呈下降趋势;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投资率明显偏高。消费率明显偏低。反映出我国投资与消费不协调、不平衡。 (2)国家采取促进消费的系列政策措施,是针对我国经济中投资与消费不平衡的状况,目的是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3)有利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民生;有利于拉动与消费相关的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经济结构。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