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2012·山东济南第三中学质检)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我们强调“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这条方针主要说明(  ) A.国民收入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积累和消费 B.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C.在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把提高消费水平放在第一位 D.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积累与消费两者不可偏废 解析:选D。“吃饭”就是指人民生活,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首先要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饭”要吃好,但也不能吃得过好。“建设”就是指扩大再生产。如果将产品都吃光用光,这个国家就没有希望了,只有在“吃饭”之后国家还有余力搞建设,才会有希望。所以说“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反映的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故选D。 2.人们在谈论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时,常常用“把蛋糕做大”打比方,这说的是(  ) A.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要恰当安排二者的比例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首先要扩大积累,这样才能把“蛋糕做大” C.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只有增加消费,才能“把蛋糕做大” D.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 解析:选D。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容易得出答案。 3.古代先贤哲人很早就提出“备者,国之重也”、“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流有余而调不足”等治国理念并付诸实践。这启示我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 A.要重视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B.要重视社会物资储备 C.要重视扩大再生产 D.要重视公共消费 解析:选B。本题以几句古语为背景材料,考查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及社会物资储备。题中的古语强调了社会物资储备的重要性,故选B。 4.(2011·高考浙江卷)2011年4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5.3%。为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和措施是(  ) A.削减行政开支,减少财政支出 B.增加国家税收,扩建公用设施 C.减少国家税收,减持外国国债 D.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长 解析:选A。控制通货膨胀需要增加国家税收,减少财政支出,从而缩小投资规模,故B、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A项削减行政开支,减少财政支出的措施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应入选。本题是措施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措施,达到“干肢一致”。 5.下图所示为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状况。  图中曲线的变化,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是(  ) ①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③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④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图表表明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逐年增多,这有利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创建和谐生活环境,②④符合题意。①③在图表中没有体现,应排除。故选D项。 6.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时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以下能作为应对通货紧缩的措施的是(  ) ①政府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②央行降低存贷款利率 ③增加政府投资 ④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D。紧缩性财政政策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排除①。②从货币政策、③从财政政策、④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等角度正确阐述了应对通货紧缩的措施,均入选。 二、非选择题 7.(2012·江苏南师附中调研)有人认为,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也有人认为国家应藏富于民、国家财政收入越少越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解析:财政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的社会产品的再分配,存在一个合理性问题,合理的分配政策至关重要。 答案:(1)在社会财富一定的前提下,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2)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其直接后果则是减少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最终也将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从而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加。 (3)因此,财政收入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北京朝阳区第一次模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有关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正确的是(  ) ①积累和消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积累和消费比例是否合适,主要看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大幅度提高 ③在生产发展基础上,积累和消费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都应有所增长 ④积累的最高限和最低限也就是消费的最低限和最高限,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应在两限之间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积累和消费的比例是否合适,应在两限之间,②错误;③表述不准确,积累和消费的增长比例应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 2.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下面属于用于积累方面的是(  ) ①北京修建五号地铁 ②兴建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 ③铁路提速对加固铁路的增加经费 ④建立社会保险的基金 ⑤为迎接奥运会体育场馆的建设费用 ⑥用于个人消费的支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 解析:选D。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三方面内容。①②③属于扩大再生产的具体体现,⑤是用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3.(2011·高考上海卷改编)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国家财政支出中与此相关的项目有(  ) ①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②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③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④实施中西部地区文化惠民工程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此题旨在考查财政的作用。材料中规定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两个方面。四个选项都与国家的财政支出有直接关系;①属于促进经济发展;②③④属于促进社会公平。故选D项。 4.从2011年9月1日起,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将全面实施,月收入低于3500元(扣除“三险一金”后)的工薪族不再缴纳个税。根据财政部税政司的预测,此次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调整,使得政府财政收入全年税收减少1600亿元左右。在这里,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企业利润收入 C.国家分配政策 D.人民生活水平 解析:选C。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随着个税起征点的调高,国家财政收入随之减少,这说明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影响财政收入。故答案选C。 5.(2012·山东冠县调研)下边漫画主要体现了财政(  )  A.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B.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C.能促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D.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解析:选B。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故选B项。 6.在社会生活中,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因此,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  ) A.调节国家的分配政策 B.减少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开源节流 C.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D.保持财政收支平衡,避免财政出现赤字 解析:选C。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茂。因此答案选C项。 7.(2011·高考福建卷)通货膨胀一般是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的物价涨幅,国际上通常把CPI涨幅达到3%作为警戒线。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点时,适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利率 B.从B点到C点,适宜减少财政支出,降低货币流通速度 C.从C点到D点,适宜扩大财政盈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D.在E点时,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给 解析:选B。由图可知,在A点时,存在物价走高趋势,宜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从B点到C点,物价高起,经济过热,宜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E点时亦然;从C点到D点,物价低迷,经济过冷,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因此B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8.2011年中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主要是通过改变________来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  ) A.社会总需求 B.社会总供给 C.经济增长率 D.社会就业率 解析:选A。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从而带动社会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故选A项。 9.“十二五”期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下列举措体现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是(  ) ①中央银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②运用财政补贴支持“家电下乡”,启动农村消费 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等商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 ④铁道部决定2012年春运旅客列车票价不上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①为货币政策,④为价格政策,排除①④。根据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含义,②③扩大了财政支出,利于扩大内需,减轻企业负担,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0.“家电下乡”政策规定,农民购买的家电产品按其销售价格给予13%的财政资金补贴。这些财政资金补贴(  ) ①反映了我国政府的政策导向 ②表明财政可以有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是国民收入中用于公共消费的部分 ④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职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财政补贴属于国家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①②④符合题意。公共消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社会救助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等。“家电下乡”是为了扩大内需,不属于公共消费,③不选。 11.在我国初次分配领域,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是一个普遍现象,企业财富明显向资本倾斜,“干得多,挣得少”制约着百姓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真正让人们“劳有所得”,应该(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切实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③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④完善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总体稳步增长的同时,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拉大。主要原因在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过低。因此,①②③都是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方面的措施。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维持最起码的生活需求的标准设立的一条最低生活保障线,④不选。 12.我国沿海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在全国率先给当地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等低收入者发放“千元红包”,开创了我国福利改革的先河。这一举措(  )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②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③是对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内容的完善 ④表明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发放“千元红包”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有利于社会公平,同时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选①④。发放“千元红包”属于福利性分配,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故排除②。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发放“千元红包”不是社会保险,故不选③。 13.在经济增长滞缓,物价持续下跌时,政府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时,政府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给经济“降温”。这就是说(  ) A.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构的合理与优化 B.财政体现了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C.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来促进经济增长 D.必须交替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解析:选C。本题考查财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财政收支和税收都属于国家影响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题干表明,政府通过这一手段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促进经济发展,所以只有C正确。A的意思在题干中没有得到反映;B的说法虽然正确,但与C相比较不够具体;D的说法在题干中没有得到反映。 二、非选择题 14.(2012·辽宁本溪质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财政投资乘数效应是指政府财政投资支出的每1美元,通过市场可以形成大于1美元的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通过这一效应,适当的财政政策可以在应对短期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长期增长中发挥积极作用。 (1)下图是财政投资乘数效应的过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经济学知识,把下列选项的序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图中。 ①长期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 ②新增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③企业生产扩大,就业增加 →→  ↑              ↓ ←← (2)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通过财政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认识。 解析:第(1)问,应注意投资、生产、消费、财政收支之间的内在联系。第(2)问,结合财政的作用分析财政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即可。 答案:(1)→→     ↑              ↓  ←← (2)①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财政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可以对企业和居民的投资、消费行为起调节、引导和带动作用,从而促进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财政作为一种分配方式,其收支数量、方向的变化,可以影响社会总供求平衡及结构的优化,为长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15.2011年我国继续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要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的?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回答时,需将财政的作用与材料对接,分别找出相应的结合点。 答案:(1)增加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的支持力度,体现了财政可以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2)支持重点领域改革,保持投资适度增长,增加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体现了国家通过财政调节资源配置。 (3)支持重点领域改革,增加对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体现了国家通过财政促进经济发展。 (4)增加对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居民消费的支持力度,体现了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