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说明(  ) A.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和永恒的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 C.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和暂时的 D.静止是不存在的 2.古希腊诡辩论者提出“飞矢不动”说,指出飞行着的箭在飞行轨道上的每一个点上是静止不动的,所以飞行的箭是不动的。该观点(  ) ①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③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的表现  ④把相对静止绝对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010年5月,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察到超大质量黑洞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并认为超大质量黑洞也许常常会在星系中心区漫游。这主要说明(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是有规律的 D.脱离运动谈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据此回答4~5题。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5.“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6.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7.内蒙古库布其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及气候特点,采取“锁住四周、渗透腹部、以路划区、分块治理”的治沙方略,通过穿沙公路锁住沙漠的边界;农牧民整体移民,让沙漠休养生息;规模化植树种草等,最终实现人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启示我们(  ) ①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③尊重自然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④自然界的事物是按人的主观意识发生变化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2012年2月24日,四川省政府召开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联席会议,启动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以缓解旱情。这表明(  ) A.降雨规律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人们办事情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 D.人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9.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从哲学角度看,下列与材料的寓意相符的是(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0.广东农垦局局长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其实我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神,我只是遵循了市场规律,依靠整个团队,并一步步来做而已。”“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对市场的关注程度不同。没有市场,种出的东西再好,也只能等着烂掉;离开市场,现代农业就无从谈起。”这则材料告诉我们(  ) A.人们可以创造规律为自己服务 B.事物运动的规律是不确定的 C.事物运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只要认识了客观规律,就能在改造世界中取得成功 11.道家有“师法自然”的思想。这一思想强调:人类的行为应该以自然为师,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价值取向具有许多积极因素,它告诫我们(  ) ①要服从自然,不能改造自然  ②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③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④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以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12.战国时期,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倡导并兴建了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A.人们不能消灭规律,但能对规律进行加工、改造 B.人们认识了规律,就可以驾驭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它的客观存在 C.在一定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第一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第二位的 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甚至变害为利 二、非选择题 13.看漫画《规律》,简要分析其体现的哲学寓意。  14.2012年4月26日,《中国科学报》报道了今年3-4月发生在洞庭湖的12起江豚死亡事件。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淡水豚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2 500万年。对于江豚死亡的原因,众说不一。有人认为,是因为“围坝捕鱼”的现象在当地十分普遍,导致湖区有效水域面积急剧缩小,鱼类资源严重衰退,江豚是被饿死的。也有人认为,当时正是造纸厂组织灭螺以及种植原材料的芦苇场大面积杀虫的季节,不排除因农药流入洞庭湖而导致湖水被污染的可能性。也有媒体经过追踪调查发现,有些造纸厂违规偷排污水,导致湖水被严重污染。有专家分析,江豚为了生存不得不洄游捕食,然而支流区域采砂船密集分布,巨大的噪声使生性胆小的江豚不敢洄游,才导致江豚密集死亡。 不管洞庭湖的江豚集中死亡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其中的症结集中到一点,就是“人要生存,动物要不要生存”的问题。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从“探究世界的本质”的角度,谈谈应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答案 1.B 2.D 3.A  4.C 赫拉克利特的这句名言,既承认了河水时刻都在运动,又承认河道的相对静止,认为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可见C项正确,D项错误。A、B两项均不符合题意。 5.B 克拉底鲁的观点夸大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故选B。 6.B 7.C 8.D 9.A 材料说明做人做事都要正视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否则,闭目塞听、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A项符合题意。 10.C 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A项说法错误。B项中的“不确定”说法也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 11.C ①观点错误。②最具迷惑性,道家的“师法自然”观点固然有宝贵的可取之处,但是其思想里断然不会有今日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发展观,所以应排除。故选C。 12.D A项中的“加工改造”、B项中的“驾驭”、“控制”都是错误的。C项也是错误的,任何条件下,主观能动性总是第二位的。故选D。 13.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惩罚。③漫画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寓意是“民心不可违”。顺民心则昌,逆民心则亡,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违背。④漫画启示我们: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要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14.①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本前提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类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的结果。洞庭湖周边居住人口的生存问题固然重要,但要解决这一问题,尊重自然是前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为代价。②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但是人在自然面前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