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历史唯物主义  一、深化改革 推动社会发展 知识整合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 (2)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最终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要求。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及解决: 特点: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即非对抗性的矛盾)决定了它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即改革。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全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要树立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要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7.政府关注群众生活,维护人民利益的政治原因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关注民生是我国国家性质的要求。 (2)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注民生是政府对人民负责的要求,更是政府性质的体现。 (3)政府的职能是管理与服务,政府通过履行经济建设的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切实做到维护人民利益。 8.政府部门应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必须深入基层,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工作中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不能损害群众的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2)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通过依法行政,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基层,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勇于面对群众的批评,密切联系群众。 真题演练 1.(2012·课标全国文综,2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012·福建文综,34)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说明(  )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2·浙江文综,30)下边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总第354期)可以表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2·浙江文综,40(2)〕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二、在劳动与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知识整合 1.价值、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关系 关系 价值 人的价值 价值观  区别 含义 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承认,对个人需要的满足是自我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涵盖范围 涵盖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 只涵盖人生领域的价值 是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属于主观范畴   特点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联系 ①价值在人生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人生价值 ②对事物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从性质上说:正确的价值观起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起消极的导向作用。 从对象上看: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③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3.评价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 正确的价值观既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又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但不能认为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两个标准。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4.对人的价值的评价 (1)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3)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5.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 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  区别 含义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地位 居于首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居于从属地位  联系 一般情况下,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目标和归属,社会必须尽可能地为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各种条件  6.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7.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1)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2)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4)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真题演练 1.(2012·课标全国文综,20)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都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12·北京文综,28)下图漫画中人的困境启示我们,实现人生目标要(  )  A.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B.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C.百折不挠反复实践 D.努力发展自身才能 3.(2012·山东文综,25)“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B.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 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4.〔2012·安徽文综,39(2)〕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某网站开设“思想道德论坛”,引起网友关注。 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热议,请你参与探究。 网友议题 直面道德困惑 引领价值选择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好人”能不能做?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道德典范给出了鲜明的回答。  请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网友议题”对你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启示。  【易错易混1】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而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不包括生产关系。社会意识包括了精华和糟粕两个部分,而精神文明是社会意识中的精华部分,不包括社会意识中的糟粕部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对概念,侧重于揭示社会生活有意义的成果方面,而不着眼于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和全部结果,因而较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概念外延小而内涵丰富。 【易错易混2】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其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易错易混3】 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说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 【易错易混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的关系 (1)区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 (2)联系: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产生杰出人物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赖于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 【易错易混5】 体力劳动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切物质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共同产物。社会精神也不只是脑力劳动者创造的,这是因为劳动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是创造精神财富的物质前提。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而且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一些精神财富。 【易错易混6】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积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会对人们的行动具有积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易错易混7】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首先看他的精神贡献,其次看他的物质贡献 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大小,则是因人而异的。 【易错易混8】 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对等关系,贡献越多,索取越多 (1)一般来说,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通常称前者为贡献,后者为索取。贡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作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2)贡献与索取不是对等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该居于首位。贡献越多,索取越多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贡献始终是首要的、第—位的。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的基本精神。 【易错易混9】 社会提供的良好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幸福的根本途径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只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时政聚焦 1.2012年6月20日,云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在昆明举行。会议提出,确保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5月18日,铁道部对外公布《铁道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深入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等14条具体措施。 2.2012年6月1日起,大型纪实特别节目《北纬30°·中国行》在中央电视台推出,这是继《沿江行》《边疆行》之后的又一重磅之作。作为央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代表作,一开播就受到观众的好评。 3.2012年5月,被国人称为“最美”五月舍己救学生的女教师,引发千百万网民对张丽莉的微博关注;被飞来铁块击中后忍痛安全停车的司机,感召上万杭州市民走进“今天叫吴斌”的全城送别;普通士兵高铁成不顾生命危险,三次冲进火场排险救火,被称为“最美战士”;“最美路人”周冲在“能帮一下就帮一下”的简单想法中托举坠楼儿童——从“最美路人”到“最美战士”,从“最美教师”到“最美司机”,一个以“最美”为封面、名单越来越长的平民英雄谱在悄然书写中,带给国人无尽的感动与思索。 4.2012年5月14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了党和国家活力,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制度支撑和法治保障。 命题探究 历史唯物主义历来是高考的重心所在。从主观题上看,这几年高考题主要是围绕民生问题考查群众观,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角度考查社会发展规律及改革,从道德建设角度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从感动中国人物角度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及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要积极从这些方面作好准备,理清命题思路与答题思路,准备好知识要点,锤炼好答题语言。选择题从多个角度都有命题。我们要多研究各地的高考题以及模拟试题,探寻其他答题切入点。 命题视角 1.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经济意义。 (1)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2)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稳定。 (3)有利于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如何在深化改革中更好地反映民意。 (1)改革的需求来自民意,改革的成效要接受民意检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真正以人为本,维护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2)改革的方案征求民意,我们推进改革,党和政府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让改革在监督下、阳光下推进。 (3)改革的实施纳入民意,我们推进改革,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民主执政、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级政府必须切实保障人民民主等各项职能,兼顾不同利益要求。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全社会开展学习平民英雄活动的依据。 (1)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因此要开展学习平民英雄活动。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开展学习平民英雄活动,弘扬道德精神,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有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维护社会稳定。 (3)学习平民英雄活动,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思潮;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4.简要分析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 (2)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属于正确的价值选择。 原创演练 “最美”之所以震撼人心,除了奇峰突起的“五分钟”人生壮举,更因静水深流的平凡坚守。惊世“一瞬”的底色,是至为平凡却并不简单的“一向”。据此完成第1~2题。 1.“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战士”,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闪光,给我们以灵魂震撼和精神洗礼。他们以实际行动启示我们,“仓廪实”更需行道德。“仓廪实”更需行道德是因为(  ) ①道德建设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加强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 ③道德也是生产力,在现代社会的总体格局中起着重要作用 ④践行道德形成的文明社会风气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最美”之所以震撼人心,除了奇峰突起的“五分钟”人生壮举,更因静水深流的平凡坚守。用责任去做好所从事的工作,用爱心去善待所遇到的人,用行动去保护群众的安全,这正是一个教师、一个司机、一个士兵最为质朴的价值观,也是平民英雄们普遍的行为方式。这表明(  ) ①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影响深远 ③放弃自身一切利益是英雄的“最美”所在 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0年时光荏苒,15年情怀不变。中国有了这样的共识:“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据此完成第3~4题。 3.2012年5月18日,铁道部对外公布《铁道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深入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等14条具体措施。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是因为(  ) ①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③巩固和增强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重要举措 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4.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指出目前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可能得而复失,也不会彻底,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材料表明(  ) ①改革是解决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途径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2年6月1日起,大型纪实特别节目《北纬30°·中国行》在中央电视台推出,这是继《沿江行》《边疆行》之后的又一重磅之作。据此完成第5~6题。 5.中央重点媒体通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推动方方面面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急事难事,在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这体现了(  ) 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中央重点媒体通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产生了一大批“三贴近”的好报道好作品,新闻报道出现了新气象。下列说法不能说明上述材料的是(  )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 ④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及价值选择就不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2012年6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保定市的“油条哥”和他的“良心油条”。为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安全的油条,“油条哥”每天都用新鲜的油来炸油条。为了让消费者放心,他把“安全用油,杜绝复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标语,都明明白白地张贴在门面上。从人们对“油条哥”的掌声中,可以看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渴望,对诚信和道德的呼唤。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公民应该怎样做。 (2)结合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树立正确道德观念重要性的理解。 8.材料 2012年6月14日,一则《拾金不昧者收200元酬金被失主索回并投诉》的新闻在网上遭到热议。市民杨女士遗落5 000元现金,服务员拾起并归还,杨拿出200元表示感谢,服务员收下,杨认为服务员这种行为不对,要求报社曝光。网友们对此有偿失物招领意见不一。 有网友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公众的思想道德觉悟还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完全靠道德舆论的力量维持拾金不昧的善行并不太现实。有偿失物招领也不失为一种次优选择。 有网友认为:拾金不昧作为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一直被视为道德范畴的问题。这项美德一旦与金钱联系在一起,便是一种侮辱。当拾金不昧需要有偿的时候,它就标志着,道德正在沦陷。 你对上述争议持怎么样的看法?请根据“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真题演练 一、1.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①③说法错误,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都不选;科学发展观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它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④正确,故选C项。 2.B 解析:“福建精神”是正确的社会意识,“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表明正确的意识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①③符合题意。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②中的内容将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等同起来,缩小了科学发展观的外延。④中的“直接”一词错误。 3.B 解析:在漫画中,有的人希望“涨”,有的人希望“跌”,体现了不同利益、不同立场的人们具有不同的观点的道理。通读四个小项后,可以发现,③正确,④错误。我们将包括③的选项留下,将包括④的选项排除,就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答案为B项。图中的两种观点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题肢②不选,这也验证了以上答案的正确性。 4.答案:W村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壮举,在新时期的生活、求学和创业经历是“一碑两谱五星”文化活动的源泉;他们发展经济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他们通过收集、整理、评荐、比学等方式直接创造了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精神财富。 解析:本题要求说明材料内容是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正确回答这一问题,要求具体地把握教材中的内容。教材《生活与哲学》专门讲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其中包括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的源泉;人民群众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三个层次。以教材中的内容为基本线索,结合材料中的内容,能够正确回答出本题。 二、1.C 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①④是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都符合题意,均入选;②③错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只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不能对人生价值的实现起决定作用。故选C项。 2.B 解析:漫画中所说人心中的“高点”是指人的奋斗目标,“站上高点”很困难是因为图中主人翁缺乏必要的条件。与题意相符合的是B项。A、C、D三项中的内容都不能保证图中主人翁成功地走到心中的“高点”,因为这些都解决不了主人翁所面临的问题。 3.C 解析:光未然、冼星海的成功创作,源于深入反映社会生活,真情表达人民群众的心声。这启示我们,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故选C项。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排除A项。优秀艺术作品影响社会关系变革,但不是主导,舍去B项。D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4.答案: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考生若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正确价值选择”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要注意设问要求“价值观的知识”。紧扣材料中“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道德典范”等关键信息,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两方面阐明启示即可。 原创演练 1.D 解析:道德属于文化范畴,文化是一种生产力;行道德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以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的是道德建设的地位,而行道德是要发挥道德的作用,与题意不符;②说的是科学文化修养,与题意不符。 2.B 解析:在“质朴的价值观”的引导下,英雄用责任为社会作出贡献,说明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故①符合题意;“更因静水深流的平凡坚守”,说明价值观一经形成,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英雄也有自身利益;④说法太绝对。 3.D 解析: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故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说法错误,公有制是主体地位,且与题意不符。 4.D 解析:题干考查改革的有关内容。“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说明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故④符合题意;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这是强调要适应社会发展规律,故②符合题意;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途径,①说法不科学;题干强调的是政治体制改革,对应的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而不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③与题意不符。 5.B 解析:此题主旨强调中央重点媒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通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推动方方面面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急事难事。故②③符合题意,入选;①④说法未在题干中体现,不选。故选B项。 6.C 解析:注意此题要求选出与题干不一致的选项。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题干说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②说法与题干一致,不选;①③④说法都与题干主要意思不一致,符合设问要求,入选。故选C项。 7.答案:(1)①主动向道德模范学习;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③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④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⑤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2)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利于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道德支撑。②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利于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作出正确的评判、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③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利于人们在面对公义和私利的冲突中作出正确的选择,积极承担社会责任。④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 解析:此题以食品安全为背景材料,考查公民的道德与诚信。第(1)问考查公民在道德建设中如何做,从学习道德模范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等角度回答即可。第(2)问考查价值观的知识,从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生道路的选择、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回答即可。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进行阐释。 8.答案:参考答案一:不赞成,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然是传统美德,就是不求回报。对拾金不昧者都给予优惠或回报,有违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利于为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思想道德建设是全体人民参与的伟大实践,拾金不昧是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追求更高的思想目标。 参考答案二:赞成。社会对拾金不昧者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是对拾金不昧者道德行为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拾金不昧的活动,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思想道德建设是全体人民参与的伟大实践,拾金不昧是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追求更高的思想目标。 解析:本题以“有偿拾金不昧”为背景材料考查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知识。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荣辱观、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角度回答即可。回答时要注意设问方式: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并答出支持的理由。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