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人教浙江必修3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页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2.佛山石湾陶塑艺术,起源于唐朝,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岭南乡土气息,它上承汉代陶塑的传统,又吸收了唐宋以来国画的手法,以及岭南木雕的技巧等特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③文化有鲜明的区域性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某地地处皖江南岸,古为吴越、荆楚之地。其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它是中原文化与越楚文化长期交融的产物。该地文化形成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  )。 A.多样性 B.民族性 C.继承性 D.包容性 4.“樱桃甜豆腐香,安居乐业奔小康;家园美情谊深,饮水思泉感国恩”是重建后汶川人民的心声。各族群众在地震的灾后恢复重建中,舍小家为大家,先集体后个人,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和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材料启示我们(  )。 ①维护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共克时艰的保证 ②实现共同繁荣,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政治前提和物质保证 ③巩固民族关系,充分彰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④弘扬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公元376年,福建就有产茶文字的记载;宋元二朝,建茶、斗茶蔚然成风,明清时期,开创乌龙制茶工艺;现代人进一步将茶文化发扬光大,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成为茶乡人的主要生活内容。这说明福建茶文化(  )。 ①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②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海盐文化是传统行业文化与特定地域历史文化相融合形成的特色文化。苏南有吴越文化,苏北有楚汉文化,作为中国海盐文化代表的盐城,处于江苏沿海中部,置身于南北文化的过渡带上,虽兼容并蓄却又不倚不靠。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文化包容性是指不同文化渐趋融合 ④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中国地跨北纬4~53度、东经73~135度,地域幅员辽阔,孕育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据此完成第7~8题。 7.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 A.地域性 B.差异性 C.民族性 D.结构性 8.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民族文化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B.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色,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C.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与中华文化相互独立 D.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011年5月27日,亚洲地区孔子学院研讨会在韩国大邱市召开。据此完成第9~11题。 9.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10.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里的“和而不同”体现了文化生活的观点是(  )。 A.各国的文化一律平等 B.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C.要和平不要战争 D.各国的文化可以交流,但不能相同 11.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性格特征,而且超越时代和国界,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这启示我们(  )。 ①必须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 ②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要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2012·江苏南京调研)“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在诗人白居易眼中,犹如醉人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5次大会上,“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作为唯一的中国项目,申遗成功。该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是因为它(  )。 ①蕴涵着民族文化的魅力 ②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③能够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13.几十年来,我国赞美祖国的歌曲可谓层出不穷。《东方红》《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它们(  )。 ①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②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③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 ④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2012·江苏南京调研)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目前其在世界许多地区“生根发芽”,并有“茁壮成长”的趋势。这一趋势有利于(  )。 ①中华文化向外辐射,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③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 ④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  )。 ①加深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国的理解 ②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③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 ④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6.文化部、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2011年底之前,公共文化场所向公众免费开放。这是(  )。 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手段 ②国家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举措 ③对文化产品经济价值的否定和社会价值的肯定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特征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雨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表明了(  )。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华儿女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精神动力。据此完成第18~20题。 18.下列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名句是(  )。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表现在(  )。 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 ③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综合国力的提高 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 A.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B.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D.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胡锦涛同志指出:“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有人认为,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和精神的确很高尚,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精神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学习这种精神只是一句空话。请你简要评价这种观点。(10分) 22.(2012·江苏镇江模拟)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依靠电脑打字,而忽视了手写汉字。针对国人提笔忘字、汉字书写总体水平下降的现状,某校高三(1)班同学开展以“在网络时代如何看待汉字的书写”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从历史中感悟道理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汉字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气质,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最直接的传承者。重视汉字书写训练,是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汉字书写的普及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书法艺术乃至中华文化未来的命运。2010年第一期《汉字文化》杂志再一次大声疾呼——“还给我们的汉字以民族尊严”! (1)从材料中,你感悟出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5分) ◇在辩论中学会思考 同学们通过网络调查了解到,就是否“复兴”汉字手写问题,网友争论不断,主要观点如下: 正方:要重视汉字书写。手写汉字所传递的中华文化和美感是电脑打字无法取代的,如果“提笔忘字”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势必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 反方:不须重视汉字书写。复兴“手写”,是逆时代发展潮流的举动,汉字书写未来只能作为一种艺术存在。 (2)你赞同哪一方的观点?请结合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论证本方的观点。(5分) ◇于献计中明确责任 如何拯救汉字书写?网友纷纷献策:政府通过政策驱动加大对汉字书写的管理力度,尽快出台国家汉字书写等级标准;有关部门可以在全国公开征集评选“最佳写字危机解决方案”和“最佳练字速成教学法”,选拔出最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3)请你结合材料,从国家和公民的角度,为拯救汉字提三条合理建议。(5分) 23.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某校高三(1)班为了配合学校开展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准备开展以下活动: ①举办一次展览,其内容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丰富民族精神的具体成果。②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格言和我国近现代历史上最能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事迹。 (1)假如你是这次展览的策划者,请你将这次展览的主要内容的要点写出来。(至少三点)(6分) (2)假如为了开展这次活动,你们学校计划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张贴一些体现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和典型人物的画像,请你分别列举两个实例供老师参考。(4分) (3)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另外两种形式,并谈谈你打算围绕这次宣传教育活动做些什么。(5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C 5.D 6.A 7.A 8.C 9.A 10.B 11.D 12.A 13.B 解析:在当代,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几十年来,人民群众之所以对赞美祖国的歌曲久唱不衰,是因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有深沉的情怀,充满着无比的热爱。B项符合题意。②④与题中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不符。 14.C 15.C 16.A 解析:文化产品是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③错误。公共文化场所向公众免费开放是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选A项。④与题意无关。 17.D 解析:诗人通过“我们有根”,表达了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这种精神对中华儿女有深远的影响,故选D项。③错误,①与题意不符。 18.A 19.A 20.A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题中所述观点能够认识到杰出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尚人格和精神是正确的,但否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则是错误的。 (2)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丰硕成果,这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克难奋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们要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必须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所以,杰出人物及他们身上所反映出的中华民族精神并不是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而是在我们身边,学习他们的精神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国人民的实际行动,是中华民族振兴大业的迫切需要。 22.答案:(1)①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见证,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的基本特征。汉字的发明使中华文明得以传承。 (2)正方:要重视汉字书写。 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改变“提笔忘字”的现状,要求我们“复兴”汉字手写。 ②事物是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果“提笔忘字”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必然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决不能放弃。 反方:不须重视汉字书写。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电脑时代打字快,不需再费神练字。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传统文化不应一成不变。 ③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继承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 (3)①政府必须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加强学校汉字书写教育。 ②公民应自觉依法行使民主决策权利,为拯救汉字方案积极建言献策。 ③公民必须履行规范汉字书写的义务,增强端正汉字书写的社会责任感。 23.答案:(1)①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主要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可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①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等等。 ②典型人物:雷锋、李素丽、袁隆平、许振超、杨利伟、郭明义等。 (3)①本次活动还可以采取演讲比赛、讲传统美德故事、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②略。(围绕主题、切实可行即可)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