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生活消费与生产经营 (经济生活1—2单元) 【考点透视】 一、货币 1、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⑴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决定了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其本质的体 现。 ⑵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是观念上的货币,执行流通 手段职能时是现实的货币。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2、纸币: ⑴纸币是价值符号。纸币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本身没有价值。纸币 的面值由国家规定,但国家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⑵结合我国以HD90开头的假币现象,分析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强制发行的,制 造假币是违法犯罪行为。作为我国公民要爱护人民币,了解防伪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⑶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区别:①含义及实质不同。前者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后者则是指物价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形成的原因不同。前者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过多或纸币的流通速度过快而造成的。而后者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③解决的方法不同。解决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有: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二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等措施。而要解决通货紧缩,主要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靠扩大内需的方针。   联系:①都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②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抑制。   ④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 货膨胀。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下跌不一定是通货紧缩。  ⑷重点:2011年要结合当前国内扩大内需的各项措施,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如何预防通胀现象等。特别是国家为了预防通胀现象,保证经济平稳增长,多次灵活地调整货币政策,所以,以此为背景命制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 3、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①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②结算与信用工具:注意信用卡的功能和作用,支票的类别。 ③外汇和汇率的区别,结合全球金融危机分析外汇汇率变化及其影响,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二、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谁影响了价格):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国家宏观调控、纸币发行量、金属货币本身价值量的变化也会影响价格。 2、价格带来的影响(价格影响了谁):(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一般来说,价格上升, 需求量减少;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对不同商品的影响不同:①对高档耐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的影响不同;②对既定商品的影响:不仅受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这一影响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重要表现。 三、消费:把握住以下四点 (1)影响消费的因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还受 其他因素的影响。 (2)类型:按消费的对象、交易方式和消费目的,可分为三种类型,他们之间是相互交 叉的关系。 (3)结构:通过恩格尔系数来体现。其发展的趋势是,基本生存资料的消费比重逐步下 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比重逐步增加。 (4)重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主要有从众心 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 ②做理性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 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③结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汽车产业规划等热 点,分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问题。 四、生产与经济制度 1、重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②消费 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③结合当前国内的经济形势,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运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来分析具体措施的原因及其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把握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和地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 济的地位和作用; ②区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 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 ③易错点: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其 余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可能平等的。 ④结合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分析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意义。 五、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①公司的类型:区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易混点) ②公司的组织结构 ③重点:运用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的知识分析,面对金融危机,企业特别是我国的中小 企业如何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结合三鹿奶粉事件,分析企业重视信誉与形象的问题;在自主创新之路上,企业如何承担好自己的责任等。 2、劳动者: ①就业的意义与形势; ②结合国内形势,特别是根据就业或者创业的先进个人事迹,分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鼓励自主创业的必要性。 ③维护劳动者权益:把握住必要性;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内容;从国家、企业和劳动者 多角度分析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六、投资与融资 1、储蓄存款 ①储蓄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②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其利润的计算; ③重点:利率是国家股价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结合知识分析自2008年9月来,人民 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多次下调的原因、意义带来的效果等。 2、股票、债券和保险 (1)重点:2008年我国股市受全球股市的影响,相对低迷,因此这一问题是备考的热 点之一。把握:股票的性质、收入的来源;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股票的特点。 (2)债券:把握债券的含义、与股票的异同及三种不同债券的特点比较。 (3)商业保险:把握其特点、承办机构、程序、分类主要任务,与社会保险的不同等。结合四川汶川大地震,谈保险的积极作用和特点。 (4)投资方式这部分内容,易混点较多,注意区分:从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等方面, 对四种投资方式予以比较把握;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多元化的投资理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理财,注意探究性的题目。 【仿真演练】 1.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是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回避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解析】 A 本题考查考生对商品属性的理解运用能力。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才能实现“商品—货币”的转化,实现商品的价值;否则,商品生产者就会赔本、破产,故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2.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A.80,84 B.84,80 C 84.64 D.84,100 【解析】C 本题考查考生对汇率、价值量的理解。在本题中,以前10元人民币的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按照人民币本币与外币间的汇率为l:8,再加上N国的关税为5%,计算公式是:10×8×(1+5%)=84 N国货币单位;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故中国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现在是10元÷(1+25%)=8元人民币,人民币本币与外币间的汇率仍为l:8,故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是64. 3.在河北曹妃甸的矿石码头,铁矿石运输轮一靠岸,运输带就直接将铁矿石运往新首钢加工车间。经过若干道工序后,铁矿石变成钢材,又从成品码头重新装船销往世界各地。这种紧凑的“前港后厂”生产经营模式,缩短了流通时间,给新首钢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这一效益的取得在于 ①流通环节能够产生更大的利润②“前港后厂”模式节省运输成本③流通时间的缩短加快了资金的周转④“前港后厂”模式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考生对企业经营的理解能力。“前港后厂”生产经营模式,减少了从码头到工厂的时间、路程,节约了运输成本、缩短了流通时间,故②③符合题意;①题干为反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依赖于科技的发展与管理,④不合题意。 4.材料一 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描述图9所示经济信息,揭示图9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9分)、 【答案】图9显示,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都在快速增长。期中,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持续上升,GDP的增长率先升后降,且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 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GDP的增长;GDP的增长为文化产业投资和文化消费奠基了物质基础,有利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 【模拟演练】 一、单项选择: 1.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在同一时间、同一市场上以同样的价格出售,有人赚钱,有人亏本这是因为 ( ) A.商品的价值量不同 B.商品的数量不同 C.劳动者素质不同 D.劳动生产率不同 2.下列对图8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在a点时,猪肉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 B.在b点时,猪肉供过于求,处于买方市场 C.在a点到b点期间,资源大量流人养猪行业 D.在a点到b点期间,养猪业的劳动生产率下降 3.拉美玛雅人的“预言”,印度科学家首先发出预警,惯用的美国为代表的拯救世界,中国付出巨大努力制造救人的方舟,美国黑人总统和演绎正义的黑人科学家,不时闪现的俄罗斯元素一”影片 《2012 》 的这些艺术再现顾及了全球各大洲观众的心理《2012》的巨大票房收人已在预料之中。这告诉我们,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坚持( ) A.以市场为导向 B.以科技为支撑 C.以管理为保障 D.以人类利益为根本追求 4.一部《阿凡达》把3D技术运用到极致,打造出亦真亦幻的美感。该片上映仅20天全球票房就达11.62亿美元,在中国内地上映3天票房就达1.1亿元人民币,令与之有关的3D产业一起成为备受热棒的投资概念,3D产品必将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流。这表明( ) ①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②人们的文化消费丰富多彩 ③经济是文化发展繁荣的物质基础 ④科技进步能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在现代社会,日渐流行的信用工具及其独特优点是 ( ) A.转帐支票 携带方便、使用安全 B.信用卡 集消费、结算、查询等为一体 C.汇票 便于异地消费和外埠结算 D.信用卡 不因物价升高而贬值 6.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人们购置年货、宴请亲朋、娱乐消遣消费最集中的时候。根据记载,人们在春节期间的消费额一般达到全年消费的20%—30%,有的高达60%—70%,其中不乏“突击消费”、“公关消费”、“人情消费”、“超前消费”等。对上述现象不正确的理解是 ( ) A.居民生活消费也需纳入国家经济发展计划 B.居民应把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起来 C.居民应将家庭消费与国情相适应,注意适度消费 D.居民在消费时,应注意提高消费的科学性、合理性、文明性 7.右图漫画《应聘》启示我们( ) A.企业应不断创造就了业岗位 B.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C.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D.劳动者要提高自身素质 8.某地一家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高、产品销路好的优势企业,吞并收购了另一家高能耗、高污染、负债近7000万元的同类企业,成立了子公司,几年来公司创利税超过8000万元。这表明企业兼并 ( ) A.必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B.有利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可以消除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D.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9.2010年春节过后,“用工荒”又成了流行词汇。专家指出,用工荒的出现是一个时段的、结构性的、局部区域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不适应岗位需求。另一个因素是,我国对外贸易有所恢复,沿海地区部分外向型企业订单增加,使得短期内用工增加较多,导致一段时间招不到工人的状况出现。为此,各级政府部门应当 ①对农民工返乡做出适当限制,以保证沿海城市的用工需求 ②关注企业的用工变化,加大对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用工信息的披露力度 ③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充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④加大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企业应尽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应该 ①降低劳动力成本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④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 材料一: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但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是当前大多数手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而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 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同时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材料二:某高中学生的家庭收入和消费情况: 11月份家庭收入 11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 11月份该同学资金情况  父亲工资 母亲工资 生日请同学吃饭 同学互送礼品 买个性化服饰 买MP3 自己伙食费支出 向父母要 向别人借  800元 600元 150元 60元 100元 300元 220元 600元 230元  材料三:二战后到上世纪70年代初,西方曾经形成了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三高”发展模式,给全球资源、环境带来极大压力。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消费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全民的资源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造就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说明我国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12分) (2)结合材料二,如果就该同学的消费情况让你与他进行一次谈话,请写出你的谈话要点。(10分) (3)结合材料三,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为什么要提高全民的资源环境意识,树立正确是消费观?(6分) 12.材料一: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证明,人均GDP3000美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超越文化温饱线走向小康阶段、开始进入消费结构巨变期的标志性数据。社会在食品衣着等基本生存性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将会逐步减少,在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享受性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会日益上升。如沪、京、粤等经济发达地区在人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前后,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经历了从“吃”转向“用”之后,又开始从“用”转向住房、汽车、旅游、文化消费。 材料二:目前沪、京、粤等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16683元、11040元;15637.8元、12200.4元;13627.65元、10694.79元。这些地区消费已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向住房、交通、通讯等消费热点发展。 ⑴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⑵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