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 (文化生活3—4单元) 【考点透视】 ㈠重点内容 1、民族精神 ⑴是什么:基本内涵:一个核心(爱国主义)、四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⑵为什么:①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⑶怎么样: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作用。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的主心骨。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化与分化图谋。④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⑤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2、思想道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⑴区别:①方式不同:思想道修养强调自省、自律;科学文化修养强调自我教育、自我提高。②内容不同:思想道修养旨在提高思想道德认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科学文化修养旨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 ⑵联系: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③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④二者是统一,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㈡难点内容 1、正确理解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类型 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  区别 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 就是民族这一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联系 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渗透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关系的一个具体体现。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原因 ⑴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⑵必要性:道德本身所具有的时代性特征,要求我们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现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需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⑶重要性: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支配和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有力武器。 ㈢易混点 1、只有汉字和史学典籍能够证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辨析: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但是除此之外,比如风俗习惯、文化遗产等同样可以见证中华文化的这一基本特征。 2、中华文化呈现出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文化是完全不同的。(×) 辨析: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但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征,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 辨析:中国共产党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历来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既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时也主张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同世界上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 【仿真演练】 1.(2011高考·广东卷)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解析】A 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故A正确,B, C错、,D混淆了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在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方面的关系. 2、(2011年高考·江苏卷)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③违背文化多样性原则,排除含③的选项。 3.(2011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依据教材知识,①③正确。道德建设能够提供精神动力,但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则需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故②说法欠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的是教育科学文化,④不合题意。 【答案】B 2、(2011高考·福建卷)图Ⅱ的寓意启示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必须 A.重视家庭美德建设B.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C.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D.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紊质 【解析】B 本题涉及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解答本题,看清楚提示语“楼里楼外”是解答好本题的关键。无论是楼里还是楼外,都是垃圾满天飞,暴露了人们社会公德的缺失。A与题意无关;CD不准确。 5. (2011高考·北京卷)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3)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分) 【答案】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模拟演练】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新华网西宁2010年2月16日电 青海省2010年将建设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中心,以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古籍,继承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下列对我国民族文化认识正确的有(  ) ①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 ②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③各民族对中华文化都有认同感、归属感 ④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A.薪火相传,延绵不绝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全面继承,开拓创新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2010年6月29日,中国海军第七批护舰编队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护航行动是维护国家利益、保护远海运输线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重大军事任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表明中国人民具有(  ) A.伟大的民族凝聚力 B.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C.反对霸权的斗争精神 D.勤劳自强的高尚品格 4.《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不断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新变化和审美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扩大文化消费”。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突显民族精神在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④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时下唱红歌成为最时尚的文化现象。老中青三代同唱红歌的场面,飘荡在大街小巷的歌声,电视台红歌会的超高收视率,都表达着我们内心深处对一种信念的坚守。唱红歌有利于 A.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B.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C.使思想道德建设成为文化建设的灵魂 D.确保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健康发展 6.全球首部动画片《孔子》,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讲述孔子从一个贫贱少年成长为万世师表的励志故事,再现2500多年前孔子的成长历程以及儒家文化的形成渊源。动画片《孔子》这一创意有利于 ①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②改造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变革 ③青少年树立崇高理想,追求更高道德目标 ④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09年9月28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以磅礴气势和精美艺术将一个多世纪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创业史、奋斗史浓缩在表演中,全面展现了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崛起、在拼搏中前进的光辉历程。这一史诗的演出旨在 A.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C.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多彩魅力 D.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8.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艺术品。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华人圈里广为流行。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中华文化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 ④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2009年11月29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会议强调要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 ①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④全面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内在统一的。下列名言能正确反映这一关系的是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C.忠怒待人,养德远害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 2010年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于2010年7月8日在郴州宜章举行,湖南联手湖北、广东,利用武广高铁的便捷优势,联手助推红色旅游。运用爱国主义基地带动的红色旅游,有助于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材料二 树无根不活,人无根不离。只有把民族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我们才能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向深入,在做好经常性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国家决定从2004年开始,每年9月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运用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6分) (2)结合材料回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 12.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和各类文化娱乐场所的快速发展,农村文化生活迅速丰富发展起来。同时,农村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封建迷信出现大回潮,朝山进香、修坟建庙、看相算命等活动泛滥;“宅大进财,路宽出官”等风水观念在农村还大有市场,因此很多人为了讨个好风水就设法外迁,选新址建新房,对耕地保护带来压力;同时,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及邪教色彩的落后腐朽文化和有害信息乘隙传播蔓延,严重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⑴材料反映了农村文化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⑵假设你是上述农村地区的一员,请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中农村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