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一、背景材料概述 ■立法喜结硕果 法律体系形成 2011年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截至2011年8月底,我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 ■首次公开年度“三公”经费 中央部委接受社会监督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向社会公开。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中央各部门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据此,90多家中央部门公布了2010年“三公”经费支出决算和2011年预算情况。 ■民主立法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高票通过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从2009年初开始着手刑事诉讼法修改方案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多次听取全国人大代表和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与中央政法机关和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形成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稿。2011年8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会后,将草案印发中央有关部门、各地和有关方面征求意见,中国人大网站全文公布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意见,对修正案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2011年12月,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再次审议。委员们认为,修正案草案经过常委会两次审议,吸收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意见,已趋成熟。会议决定将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按照法定程序,于2012年1月11日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发送全国人大代表进行阅读讨论。代表们总体赞成修正案草案,同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赞成2639票,反对160票,弃权57票的投票结果通过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修正案草案。为从制度上防止刑讯逼供行为的发生,草案增加规定拘留、逮捕后及时送看守所羁押,在看守所内进行讯问和讯问过程的录音录像制度。草案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作出核准或者不核准死刑的裁定,对于不核准死刑的,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或者予以改判;采取逮捕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或者执行监视居住后24小时以内通知家属(危害国家安全被拘可不通知家属);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委托辩护人;不强制被告人近亲属出庭作证。 ■校车安全 关乎民生 2012年4月10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根据规定,载有学生的校车享有路上“优先权”,可在公共交通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共交通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 ■我国首次大规模严打侵害个人信息犯罪 近日,在公安部统一部署指挥下,北京、河北、山西等20个省区市公安机关开展集中行动,严厉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并取得重大战果。 截至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挖出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源头”38个,摧毁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平台和“资源大户”161个,打掉从事非法讨债、非法调查等的“非法调查公司”611个,有力打击了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嚣张气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网络的普及,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类违法犯罪日益突出,互联网上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泛滥,由此滋生的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绑架和非法讨债等下游犯罪屡打不绝,社会危害严重,群众反响强烈。对此,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要求坚决依法予以打击,积极回应百姓关切。 二、联系教材知识 【经济常识】 1、社会生产目的的实现需要完备的法律和守法习惯 2、依法保护消费者、劳动者、企业的合法利益 3、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政治常识】 1、人民民主与对敌专政相结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优越性 3、全国人大的地位和职权 4、公安机关的性质和职责 5、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6、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7、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8、政治文明建设目标 9、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哲学常识】 1、意识的能动作用 2、一切从实际出发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5、发展的含义和发展的两种状态 6、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7、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三、命题思路和角度 1、时政选择题、简答题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校车安全、“三公”经费首次公开等角度。 2、联系经济常识中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社会生产目的的实现等知识和政治常识中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公民政治参与等知识设置分析说明题。 3、简答题从国家性质和公安机关视角回答首次大规模严打侵害个人信息犯罪的目的或原因 4、运用政治常识,阐述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5、运用政治常识,论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运用发展的有关原理,分析评价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进程或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进程。 (浦东新区提供)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