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题组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据此回答1~3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 A.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B.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C.工人运动出现新高潮 D.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解析:本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三个基础即可作答。答案选B。 答案:B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 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康德的自然辩证法 C.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 D.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的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故A说法正确。 答案:A 3.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的古典哲学 C.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而本题几个选项都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关。A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B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C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只有D项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答案:D 题组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4.恩格斯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引文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  ) A.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C.客观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解析:本题是引文式选择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分析能力。题干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答案:A 5.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实践,引领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哲学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B.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直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 C.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解析: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应该从物质或者经济角度去找,A项说法不正确。B项中“直接”一词表达不正确。D项与题意不符。只有C项正确。 答案:C 6.(2011·南通模拟)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  ) 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里考生一定要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回答是既唯物又辩证的,量力而行指做事实事求是的态度,体现物质决定意识,尽力而为指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做,体现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A项符合题目要求,正确。B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项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但没有体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D项为辩证法思想。故选A。 答案:A 7.(2011·江南十校联考)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运动的不同看法,如:“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静既含动,动不舍静”。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眼光看,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属于(  ) A.怀疑论、相对主义、辩证法 B.唯心主义、诡辩论、辩证法 C.唯心主义、辩证法、二元论 D.形而上学、宿命论、诡辩论 解析:“心动”是主观唯心主义。“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事物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但只讲转化而不讲转化的条件,这样就否定了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不免陷入到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泥坑中去。“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看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答案:B 题组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8.之所以要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是因为(  )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党的性质新的内涵,更加完整地概括了党的先进性 ②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主要是依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实现的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立的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意义的了解。②③表述错误。 答案:D 9.(2011·南京模拟)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下列表格中内容是对这四大理论成果的描述,请把序号填入相应的位置,顺序正确的答案是(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内容描述 理论成果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这一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这一思想的活的灵魂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解析:本题考查课本的基础知识。只要熟练掌握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内容,就能准确地按题目要求填出表格。 答案:D 10.(2011·泰州模拟)某市政府建设的文化公园,不设围墙,不售门票,以文化普及、艺术生产为主,休闲健身为辅,兼顾文化商业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该市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坚持了正确的(  ) A.群众观 B.唯心主义观点 C.实践观 D.物质运动观 解析:材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理念,从哲学上看,体现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答案:A (2011·泰安模拟)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据此回答11~12题。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充分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 B.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继承和发展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不断发展的,故B项符合题意。A、C、D虽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故不选。 答案:B 12.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所以它是(  ) ①对当今时代中国经济、政治的真实反映 ②解决当今所有具体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③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与当今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相一致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理论,它具有宏观指导作用,②认为其能解决所有具体问题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含②的A、B、C三项,故选D。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2011·赣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同志曾说:“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 材料2: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提出基本粒子内部结构的第一个物理模型的坂田昌一先生曾指出,恩格斯和列宁的哲学见解“确实鼓励了我,使我敢于同把基本粒子当做物质的原始观点相抗衡”。他同时认为,毛泽东的哲学著作《矛盾论》和《实践论》,“对于科学研究也必然是强有力的武器”。 材料3:英国生物学家霍尔敦,在恩格斯的哲学著作的启发下,用数学方法表达了变异和选择之间差不多平衡状态的规律性。他说:“几年来,我对恩格斯著作的研究,在我的意识中促进了一条新的原则的结晶,这些原则就是与家畜选择相联系的大量零散材料联结为基础的……我不认为不研究恩格斯的著作就得不出这个结果,我只想强调指出我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恩格斯的思想。” (1)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说明我们从中应得出什么重要启示? 解析:第(1)问不需要说出三则材料各自说明的道理,只需要概括出“共同”的道理。第(2)问要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不要泛泛而谈。 答案:(1)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2)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任重而道远。青年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了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就应当努力学习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人生之路,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14.(2011·盐城模拟)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的召开,实施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成为大家达成共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某校高三(2)班同学商定以“气候变化引关注,低碳生活成时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解读生活 同学们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宣布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以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1)请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参与讨论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同学们进一步发现,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国内企业纷纷开展新能源技术革命,发展低碳经济,不断探索节能减排新途径。 (2)有同学认为,“只要实施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之路,就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解析:本题以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为背景,考查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注意限制要求“唯物论”,调动唯物论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第(2)问,是条件不足型辨析题,首先肯定实现永续发展,需要发展低碳经济;其次,把实现永续发展的其他举措补充完整。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需要。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发展低碳经济,培养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③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发展低碳经济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 (2)①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环境形势相当严峻,实施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之路,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上述观点有合理性。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还必须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只要实施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之路,就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点此下载】